鱼鳍上有白点-家养鹦鹉鱼的鱼鳍上有块白点是不是病了啊,怎么办啊?

发布于 2021-06-09 09:45:48

家养鹦鹉鱼的鱼鳍上有块白点是不是病了啊,怎么办啊?

很可能是头洞,也有可能是白点病,头洞的症状是鹦鹉鱼的头部皮肤或者两眼之间有白色突肿,有的严重的以及溃烂,将这个部位挑破后有白色恶臭液体流出,头洞的发病位置比较固定,一般多数是病发在鱼类头部的双眼之间或往上一点的位置,头洞和白点病一样很难治疗,尤其是鱼生病已经到后期的时候,头洞几乎是没救了。针对于早期的头洞治愈率比较高,治疗方法可以使用老三样,早期的头洞没有那么可怕,有时候甚至有时候可以说比肠炎还容易治疗,刚开始需要使用手术将患病部分彻底清除,这个手术部分如果操作的好,后期恢复比较好,操作不好带来后期感染就会造成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首先把鱼缸的水质调好,先把鱼缸换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水,把水温升高加到30摄氏度附近度,在治疗期间加强养殖缸的过滤,可以通过打上氧气,又可以放入一些海盐,接着使用棉签,锋利的小刀片,一些消炎成分的药物,首先把白色的液体挤出来,如果伤口还没有溃烂,就用刀片把它挑破,这个操作需要胆大心细,最好一步到位,结束后在用小儿抗生素药物进行药浴,防止后期细菌感染,每天进行换水,如果是白点病,仔细看可以看到鱼鳍上一些白白的小点点,针对白点病同样可以使用老三样的治疗方法,升温以及加盐。

我家刚买了几条黄曼龙和蓝曼龙鱼,今天突然发现鱼身上出现一些白色斑点,鱼鳍也有。是病吗?怎么冶?

  说明你买的时候鱼就有病,到家才发病,这个需要赶紧隔离治疗,死亡率比较大。   热带鱼白点病的治疗   由于昼夜的温差大,未添置恒温设备的鱼缸里的热带鱼最易得白点病。白点病又名小瓜虫病,热带鱼得此病后,先于鳃盖和各鳍条上长出细小白点,然后长满全身,后期体表粘液增多,白点成白色囊肿泡状,似覆有一层白膜。病鱼往往活动明显减少,浮于水面或群聚一隅,若不及时治疗,则会日渐消瘦直至死亡。   小瓜虫是一种寄生虫,最喜在摄氏温度10—20度时寄生于鱼体表面,所以在春秋季节最易发病,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要对付白点病其实十分简单,除了可以采用水族店里有售的专治白点病的药品之外,也可以采用经济、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按照本人的治疗经验,一般饲养热带鱼的鱼缸,只需将温度调至30℃即可,3—4天后,白点会自然消失,这是因为在28℃以上的水温中,小瓜虫无法发育生长,按其短暂的生命周期,必可消除白点隐患。但若是水草生态缸,30℃的水温会对水草生长不利,此时可用甲基蓝和孔雀石绿按1:1配置化于水后,滴入鱼缸,使鱼缸的水呈微蓝即可,连续2天亦可杀死小瓜虫,甲基蓝和孔雀石绿对硝化细菌没有影响,不会破坏鱼缸的循环过滤生态系统,而且1—2天后,水中的微蓝会自行消失。   要防止白点病的发生,关键是要控制水温,勿让水温低至22—25℃以下,尤其是春秋季节,一定要注意晚间的保暖。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