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尾巴变黑-鹦鹉鱼尾巴黑了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1-06-09 09:46:17

元宝鱼尾巴变黑是怎么回事?

首先,当鹦鹉鱼受到惊吓,身体就会出现黑斑,但这是身体在受到刺激后的正常反应,一段时间鹦鹉鱼平静之后,黑斑也会自动消失。  第二,鹦鹉喜欢老水,如果在刚换水,鱼儿就出现身体长黑斑的情况,那么可能是因为水质不适的原困。 所以,在换水的时候最好将新水的质量调试到和旧水一样,避免出现任何误差,也避免鹦鹉鱼长黑斑。  红鹦鹉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黑斑,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减褪。因为鹦鹉鱼是由慈鲷科鱼杂交出来的,在小时候出现黑斑并不出奇。但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损害鹦鹉鱼的美丽外形和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饲养者在养殖的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的稳定和饲料的选择,可以多喂食一些虾肉或增红饲料,保持鱼儿的美丽

鹦鹉鱼的尾巴发黑该怎么办?大神们帮帮忙?

体内外寄生虫 2惊吓 3水质骤变(PH值改变)4水质环境不良 5细菌 6下药1体内外寄生虫:这是最好解决却又最难避免的,一般虫体或虫卵随活饵或水草,沉木进入鱼缸,另外,鱼本身可能携带虫卵,处于潜伏期,当进入新的水质又适合虫卵的孵化时爆发,进而繁殖。水质不会有变化。一般发黑情况不稳定,部分鱼拒食;行为表现为:常在硬物(如:加热棒,假山,缸壁等)刮蹭,抖动,鳃盖开合频率加快,呼吸逐渐困难;中后期,体表因发炎,往往伴随大量黄或白色的粘液;常可见肛门处呈白色拖粪状,有时有成虫或虫卵随粪便排出。彩们聚成堆,反应正常,会躲避。*后的恢复,看鱼体质和饲主发现的早晚。2惊吓:水质无变化,常因人为的捕捞,换缸,造成窜缸。大部分彩会发黑,短时间拒食。行为表现为:聚成堆,反应正常,会躲避,*后恢复好。注意,不要造成外伤,以防细菌侵入。3水质骤变(PH值改变):常是从鱼场或鱼市买鱼回来后,未加注意,直接入缸,或是彩到繁殖期,调PH值过头(一般极少发生),造成中毒;一般水温和硬度的改变少见。行为表现为:彩聚成堆,反应正常,会躲避,缩鳍夹尾,发黑情况严重,*后恢复视鱼体质,容易造成死亡。4水质环境不良:一般极少发生,因长时间未换水,水质偏酸,亚硝酸盐,硫化氢及有机物浓度过高,多数彩拒食,聚成堆,缩鳍夹尾,呼吸急促,斜躺缸底,反应迟钝。常会造成大量死亡,*后恢复视鱼体质。5细菌感染:通常为水质环境不良后的并发症。开始无明显表现,随病情加剧,开始离群独游,决食少动,反应迟钝,无精打采,鳍条充血;中后期鱼鳍破损,眼球混浊直至脱落,斜躺缸底,一部分菌群常会引起“黑死病”,死亡率极高。6下药:水质不稳定,随药量的变化而变化;吃食情况和鱼的反应因药物和其浓度的不同而无法一一说明,常因用药期间造成鱼体发黑,注意药量可避免不毕要的损失,一般,有求食欲可视为危险期过去。

鹦鹉鱼尾巴黑了怎么回事?

水质差,养鱼先养水……尤其生化过滤必须有,也就是细菌屋(陶瓷环,细菌棒等等),最重要是干湿分离,也就是过滤棉和生化过滤是分开的,不能融为一体,过滤棉过滤鱼粪后的水流入细菌屋,无论上滤或底滤都要执行这种过滤流程,如果你的鱼尾巴黑了,停止喂食,每天更换4分之一水,直到全部循环过一次,温度保持在28度以上(鹦鹉鱼喜温),一个星期见效,不用怕,鱼饿不死,只有撑死,以后喂食一天一次即可,按鱼的数量5分钟吃完为准,总结出一次的喂食量,以后严格遵循。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