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泥鳅要掌握哪些技术要点才能达到高产稳产?
多少邀请!养殖泥鳅首先要对池塘消毒灭菌,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漂白粉15公斤兑水溶解后全塘泼洒。当杀菌剂降解后,才能投放鳅苗。养殖池塘靠近水域(河流、湖泊),方便池塘换水、加水,池塘要设置防逃、防天做设施。四周塘埂最好用混凝土浇注,防止泥鳅打洞逃跑,水面加盖尼龙网,防止鸟类叼食鳅苗。鳅苗最后选择当地培有的泥鳅苗,防止水土不服。
泥鳅苗投放前,用孔雀绿消毒杀菌一下再投放。亩投放5cm泥鳅苗30000尾,池塘水面养殖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既可为泥鳅遮阴降温,又可净化水质。泥鳅对水质要求很高,水太肥也不行,水太清也不行,水温5°C以上适合投放泥鳅苗,如果水太肥,要及时向地内加水,气温25°C以上也要及时加水降温,防止池塘缺氧死苗。
每天坚持巡塘,发现死苗要立即长捞检查一下,防止暴发疫情。投喂饲料,应该少投多次,每次少量投喂,每天投喂3次。泥鳅饲料以专用饲料为主,也可投喂麦麸、米糠、酒糟及动物性饲料。水太瘦可适当撒点尿素、泼人粪尿,水太肥,投放密度大。要打开增氧机。投喂饲料量按体重3%——5%比例投喂。
泥鳅可一年分两批投放泥鳅苗,第二次投放泥鳅苗要规格大一点,放在精养池暂养一段时间,在第一批泥鳅捕捞上市时,再投放池塘,能提高亩产量。泥鳅饲养8个月就可上市销售。亩产值30000元左右,扣除养殖成本,亩纯利润15000元左右。
以上是长江老农个人经验分享,谨供参考。欢迎评论留言。
有谁知道养泥鳅需要什么条件,比如水质、气候等或者是需要什么技术吗?
泥鳅是很多人喜欢吃的一种食物,泥鳅也属于鱼类,其体型小巧,有很强的钻洞能力,营养价值也十分丰富,被用于制作各种小吃,现在泥鳅的供应主要来源于人工养殖,那么人工养殖泥鳅好不好养,需要怎样的饲养条件呢?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介绍。
一、基础条件
1基础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农药等污染。进排水方便,要求进排水系统分开。底呈中性或弱酸性。养殖场周围环境安静,供电设施正常。水电等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利。
2池塘要求:苗种池面积50—100平米;池深度以40~50厘米为宜;池壁夯实确保不渗漏。有条件的可用聚乙烯塑料膜覆盖池壁保水防逃;池底保持10cm左右的淤泥。进排水口用塑料网拦住(也可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敌害生物随水进入养殖池以及苗种在换水时随水流逃逸。排水口采用活动接口装置可以随意调节控制水的深度。整个养殖场四周用石棉瓦片或铁丝网围网作围墙,防蛇鼠等大型敌害生物进入养殖区。
二、前期准备工作
1整塘清淤:放养前两个月将水排干池底翻耕充分氧化曝晒,曝晒时间要在1个月以上。
2清塘消毒:放苗前15天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00kg-150kg,杀灭病菌改善底质。
3进水施肥:待药性失效后即放苗前5-10天,向苗种池注水30cm进水口要用120网目的筛绢布过滤,并用发酵过的有机肥、生物肥等肥水,要求轮虫生物量应达到5000—10000个/L,生物量20mg/L以上。
三、泥鳅放养
1苗种的选择: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鳅苗。
2放苗:投放时间一般在五月份上中旬。投放时袋内水温必须与池水水温接近,投放密度为40—100尾/平米。将运输来的鳅苗在上风处缓慢放入网箱内,注意不要把水搅浑。
四、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根据池塘水质状况适当肥水,要掌握好水色、透明度与换水量的关系。
(1)透明度:应控制在15cm-20cm;
(2)水色:以黄绿色为佳;
(3)水温:保持在15℃-30℃;
2日常管理:当水温超过30℃时经常加注新水,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同时还要采取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
五、饲料投喂
1饲料选择: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可以投食牛粪、米糠或者麦、蝇蛆等等。
2投喂量的控制: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成活率、存塘量、残饵量等具体情况来确定;日投饵量为鳅体重的4%~5%日投2次。当气温在25~28℃时泥鳅摄食最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饵必须定时、定量、定点。定时即早晨投喂日饵量的30%晚上70%;定量则是定期测定泥鳅的数量和重量,以确定合理的投饵量;定点则是固定地点投饵。
六、病害预防
泥鳅养殖过程中防止敌害生物(蝌蚪与蛙类、水生昆虫和幼虫、鸟类及其肉食性鱼类)等进入,做好清淤消毒、合理投喂饲料,同时可以采取下面措施:
1苗种放养前要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原体。
2高温期间在饵料中添加适当的防病药物,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渔药。
3不宜单独投喂放动物性饲料防止消化不良引起疾病。
4发现病鳅死鳅应及时捞出,立即检查病因、死因并进行对症下药,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七、捕捞
1冲水捕捞法: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一条特制的鱼网,鱼网的长度可依进水口的大小而定,预先将网设置好再放微流水刺激,泥鳅就会逐渐聚集到进水口附近,观察到有一定数量时迅速将网提起,此法捕获效果较好。
2食饵诱捕法:把炒香的小麦粉放在一种特制的竹笼内,将竹笼沿池塘四周放置引诱泥鳅入笼。此法一般在晚上进行,水温在25~28℃时诱捕效果最佳。
以上就是养殖泥鳅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泥鳅的生命力较为顽强,养殖起来要较为简单,提前对池塘进行消毒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泥鳅得病的几率。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1、建造池塘:泥鳅的养殖池塘可以选择搁置的池塘、河沟等,要保证周围环境没有被污染,有比较方便的交通。选好池塘之后要把池塘里面的旧水全部放掉,然后再使用透水的布封住池塘的排水口。再全面的泼洒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期间要防止家禽进入池塘污染水质。并且消毒后要再次放水观察一周左右,查看是否有漏水现象,如有的话要及时找到漏水口堵住,漏水现象严重的话那么要及时更换池塘。
2、鳅苗放养:泥鳅苗要从正规、有营养执照的养殖场进行选购,在选择鱼苗的时候要注意尽量保持大小一致。长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然后在运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最好是使用网箱运输。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导致泥鳅苗受伤,影响生长。然后到达池塘之后将网箱打开放在池塘内让其自由游进池塘内。在放养的半个月内可不同投放饵料。泥鳅的饲喂工作一般在晚上进行,因为白天的泥鳅活力是比较强的,可自行觅食。
3、日常管理:在放养后要注意每天定时观察池塘塘水的变化。要保证池水有一定的透明度,控制在36厘米左右,透明度可以有效的观察泥鳅的生长,及时解决异常情况。然后检查周围的围栏,防止破损进入泥鳅的天敌,导致泥鳅意外死亡。然后还要注意观察池塘周围的堤坝,如果有蚁穴或者是老鼠洞的话,那么要及时堵住。防止出现漏水、渗透堤坝导致坍塌等不良现象。
4、越冬管理:如果泥鳅养殖时间过长或者是由于市场原因而导致无法及时上市的话。那么我们还需要做好泥鳅的越冬管理工作,冬季的温度低,水温也会因此下降。在越冬的时候我们主要要做好放气补养工作。因为水温低,所以泥鳅在冬季基本上是不会进食的。如果池塘结冰的话,那么要及时打出冰洞供泥鳅呼吸。然后要及时清扫积雪,提高光照,加强光照照射,提高泥鳅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