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布氏鲸 神秘的布氏鲸布氏鲸 ( Bryde's Whale ) 学名: Balaenoptera Edeni 体型: 初生 3.4~4 公尺,成年 11.5~14.5 公尺 体重: 初生重量 900 公斤,成年重量 12~20 公吨 寿命: 不详 形态特征 不论体型大小或外观,布氏鲸与塞鲸极为相似,但布氏鲸较不常浮现与喷气,亦像塞鲸在下潜之前会先拱起尾干。头上有三道平纵脊、背鳍显著呈镰刀状、表皮可能斑驳、背部呈深色。 行为及自然史 所知不多,偶尔会好奇地接近船只,绕著船只打转或跟在一旁游行。
其实,布氏鲸在鲸类当中体型并不算是大的,一般在十几米左右,而蓝鲸是鲸类中体型最大的,据有记载的最大的两头蓝鲸长度分别达到了33.6米和33.3米左右,光是舌头上就能够站50个人,心脏和小型汽车大小,就连刚生下来的蓝鲸幼崽都比一头成年的大象还重,目前来说还没有发现比蓝鲸更大的鲸类,所以,布氏鲸要比蓝鲸小上很多。
据研究,布氏鲸不会经常在水面活动,但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鲸鱼。布氏鲸背部是深灰色的,腹面黄白色,平均长度是12米,雌性比雄性长1尺,它的头顶有两个气孔,气孔与头部尖端之间有三个平行突起,鳍相比较小,背鳍突出,呈镰刀状,下颚顶部有两排鲸须板,布氏鲸的数量约有300个。
由于布氏鲸体型不是很大,所以一般以小型鱼类做为主要的捕食对象,北海涠洲岛海域所发现的鲸鱼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发现的首例近海岸分布的大型鲸类生活群体,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科研价值。布氏鲸在涠洲岛附近海域生活,除了摄食外,它们还肩负繁育后代等“责任”。
布氏鲸一般在水表层活动,据了解,在涠洲岛以及斜阳岛周围,海岸带开发活动很少,货运的游轮航行频次较少。长期有规律的出现和摄食。所以,这些条件都给布氏鲸提供了有利的生活环境。布氏鲸的出现,说明北部湾海域整体生态环境和状态良好。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686c9177f3e6709e5b4f2ec34c79f3df8dc5568
布氏鲸(学名:Balaenoptera brydei)背部深灰色,腹面黄白色,平均长度12米,雌性比雄性长0.3米左右,头顶有两个气孔,气孔与头部尖端之间有三个平行突起,鳍相对较小,背鳍突出,呈镰刀状,下颚顶部有两排鲸须板,数量约有300个。
布氏鲸与塞鲸极为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塞鲸由上领前端至喷水孔的中央脊线两侧各具一条脊线;布氏鲸由脐部到生殖孔处有一条褶沟;腰椎的棘突均向后倾。
布氏鲸是一种不经常浮在水面上的鲸鱼,它的体表常附着一些浮游生物,也是一种具有掠夺性的鲸鱼。有关其活动细节、交配习惯等方面还没有较准确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