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疾病列表
隐性视网膜发育不良
本体ID:DDTO:0000780
疾病描述
一种由隐性基因携带的导致视网膜异常的发育障碍。
疾病基础信息
病因:视网膜发育不良不是进行性疾病,但会持续发展,直到视网膜在约1岁左右成熟。为了给视网膜成熟的时间,该疾病CERF筛查的最早年龄为6个月,但Kirk Gelatt博士建议接近1岁时进行,此时可明确诊断。如果怀疑幼犬有视力障碍,应立即进行眼科检查。症状包括经常撞到物体、活动减少,可能还会胆怯或恐惧。
治疗方法:-
疾病描述:一种由隐性基因携带的导致视网膜异常的发育障碍。
疾病症状:视网膜是附着在眼睛后部组织上的一层感觉组织。视网膜接收来自环境的光刺激,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位于视网膜后方的视神经发送到大脑。大脑解读该信号,从而产生视觉。视网膜组织的任何改变都可能损害视力。视网膜组织会不断变化,直到眼睛在1岁时完全发育成熟。发育不良定义为异常的生长或发育。当视网膜的两个发育层不能正常结合时,就会形成视网膜发育不良。它可累及双眼或单眼,但遗传性视网膜发育不良几乎总是双侧的。它可在眼睛发育的任何时候发生,从孕期到1岁。
疾病诊断:该疾病无治疗方法。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就是努力预防。文献建议,患有两种较严重发育不良类型(地图样或完全型)之一的犬只及其父母和同窝犬不应繁殖。目前尚不清楚视网膜褶皱与其他两种发育不良类型之间的遗传关系。一些眼科医生认为,患有持续性视网膜褶皱的成年犬可能因其携带更严重发育不良类型的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更严重的疾病类型。检查中看似褶皱的结构有时可能是发育不良,因此患有褶皱或发育不良的成年犬不应通过CERF检查。此外,有人可能想知道视网膜发育不良是否对比熊犬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有影响。根据Kirk Gelatt博士的说法,术后脱离主要与白内障成熟度和继发性晶状体诱导的炎症有关,而非视网膜发育不良。
遗传方式:-
繁殖者建议:作为负责任的卷毛比熊犬繁殖者,我们需要了解视网膜发育不良,并在该疾病发病率较低时阻止其在我们犬种中的传播。我们可以通过在1岁左右完成首次CERF检查,并且不繁殖患有持续性视网膜褶皱或视网膜发育不良的比熊犬来实现这一目标。过去,一些比熊犬繁殖者被建议直到2岁才需要进行CERF检查,因为比熊犬白内障的发病年龄为1.5-2岁。Gelatt博士认为,尽管该疾病在比熊犬中较为局限且很少损害视力,但患病的比熊犬及其父母不应用于繁殖。他还指出:“除非怀疑有视力问题,否则在6个月至1岁前无需进行CERF检查。”此外,在花费时间和金钱让比熊犬完成冠军头衔之前,了解其是否患有视网膜发育不良是有益的。由于健康与教育委员会认为该疾病值得警惕,我们将及时向您通报视网膜褶皱和发育不良的筛查建议。我们还鼓励您与我们的委员会分享数据,这些数据将予以保密,以便我们了解比熊犬健康问题的当前趋势。
对应部位
眼睛
收录时间
2025-06-18
相关犬种
犬种
体重:55-65磅
性格:亲切、警惕、聪明
身高:24-26英寸(雄性),22-24英寸(雌性)
品种名称:比利时拉坎诺斯犬
品种起源:比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