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为什么广东人把罗非鱼、鲮鱼、清道夫鱼称为三大“垃圾”鱼?
也不至于吧!罗非、鲮鱼、清道夫确实是广东的特产,广东是很多,清道夫是垃圾鱼一点没错,罗非和鲮鱼还是可以的,麦鲮不好吃,土鲮还是可以的,比较好吃。罗非做的好也非常不错,我以前也不怎么喜欢吃罗非,感觉那鱼很脏,有一次在一个农庄,在水库边上,水库水质特别好,钓鱼吃饭,钓了几条罗非,直接清蒸,那味道,确实是很鲜美。
平时钓的罗非都是送人,自己很少做的吃,感觉这个鱼不好吃,自从那次以后,对罗非是从新认识了,水质好的长的罗非做的好是很好吃的。
清道夫,那松山湖钓鱼清道夫泛滥成灾,有一次去钓了半天,全拉的是清道夫,少说有20多条,实在没招只能打道回府,那鱼吃也不能吃,玩也不能玩,一无是处,钓上来只能丢岸上晒死它。
鲮鱼种类有好多种,有土鲮、麦鲮、泰鲮,其中土鲮味道最好,大的可以长到4--6斤,一般的常见的一斤左右的较多,麦鲮长相像小草鱼,大的也可以长很大,麦鲮的肉比较柴,口感不好,不太好吃。泰鲮据说是从泰国引进过来的,体型巨大,上钩后劲很猛,钓鱼手感非常棒。吃就没吃过了,据说和麦鲮差不多,不太好吃。
总之,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不喜欢吃不代表所有人不喜欢吃,清道夫是公认的垃圾这点没错。
罗非鱼、鲮鱼、清道夫被称为三大“垃圾鱼”?在这三种鱼中,清道夫作为一种专门清理水族箱垃圾而引入的鱼,叫它“垃圾鱼”是没问题的。但是,其他两种鱼为什么会被叫做“垃圾鱼”呢?我们简单的来科普一下。
鲮鱼是鲤科下的一种鱼类,它是我国独有的鱼类。由于其对水温要求苛刻(低于7℃会出现死亡),所以在我国它仅在南方的水域中存在。鲮鱼作为一种杂食性的鱼类,有着很强的生存能力,因此,鲮鱼是我国南方鱼塘中常见的鱼类之一。
作为一种我国南方常见的饲养鱼类,鲮鱼肉质鲜美是重要的经济型鱼类,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为什么鲮鱼会被叫做“垃圾鱼”呢?
这还要从鲮鱼的食性说起。鲮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它们尤其喜欢吃水底石头上的藻类和有机物碎屑,因此,在鱼塘中,它通常被当做清理鱼塘底部的鱼类。这也是它“垃圾鱼”的由来。尤其是在一些肥水塘(有机物和浮游生物比较多的鱼塘)中,它更是不可或缺的鱼类。
不过,鲮鱼生长周期较长,而且成年个体体长也仅有25公分左右,1斤左右,并且长到1斤重,鲮鱼大都需要4年的时间。但是,好在鲮鱼比较的好饲养,饲养成本低又能够清理鱼塘中的“垃圾”,所以,鲮鱼深受养殖户的喜爱。
罗非鱼并非我国原产的鱼类,它原产于非洲的淡水流域中,于1946年率先引入到我国的台湾,之后在1954年被引入到我国的南方地区。罗非鱼的引入并非是为了观赏或者是清理垃圾,而是作为一种经济型鱼类引入的。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养殖罗非鱼的年产量就超过了150万吨。
但是,尽管罗非鱼是一种经济型鱼类,它也被列入了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中,而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罗非鱼虽然是一种淡水鱼类,但是它在低盐度的海水中依然能够生存,这就代表着罗非鱼有着强大的适应能力。
第二,罗非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它对食物从不挑剔,再加上它强大的繁殖能力(6个月拥有繁殖能力,每次可产1000颗以上的卵),让罗非鱼在野生水域中迅速的繁殖,然后抢夺水域中本土鱼类的资源。
在当下我国南方的许多水域中,罗非鱼已经呈泛滥趋势,这一点相信南方的许多钓友都深有体会。
那么,为什么罗非鱼作为一种经济型鱼类,被广东地区的小伙伴称为“垃圾鱼”呢?原因有两点
01 数量
在我国的广东地区,大小一些大的江河湖泊,小到一些小的水沟中都能看到罗非鱼的身影,这让喜欢垂钓的人头疼不已,因为罗非鱼大都体型较小,但是杂食性的食性让它们非常容易上钩。所以数量多,比较容易得到,是罗非鱼被称为“垃圾鱼”的原因之一。
02 生存环境
广东地区有一些地方的水质堪忧,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水质中,罗非鱼依然能够很好的生存繁殖。而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罗非鱼无论是从口感还是气味上都有点让人无法接受,并且一些不良商贩还去这些水域中捕捞罗非鱼售卖,这样久而久而,罗非鱼的口碑急转直下。最终沦为了人人唾弃的额“垃圾鱼。
清道夫在我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被称为“垃圾鱼”,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以鱼缸里的垃圾为食,而鲮鱼作为我国独有的鱼种,它在南方的鱼塘中,主要就是用来清理鱼塘底部的“垃圾”的(浮游生物和藻类),所以,它一直以来也有“垃圾鱼”的称呼。
但是,罗非鱼的“垃圾鱼”称号仅仅是在广东地区才有,在其他的地方,比如广西,罗非鱼就是一种常见的美食。而在广东的罗非鱼之所以被称为“垃圾鱼”与其数量和生活的水质有很大的关系。
没听说过,这三种鱼里只有清道夫是公认的“垃圾鱼”。
国人口中的“垃圾鱼”一般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生存能力强,能在污水里存活,能以赃物为食,比如清道夫和埃及塘鲺。埃及塘鲺败坏了整个鲶鱼家族的名声,也让很多人害怕吃无鳞鱼,这实际上都是黑心养殖户搞的鬼,他们为了降低成本,把埃及塘鲺养在肮脏的环境里,被人曝光之后,人们就对埃及塘鲺以及其他鲶鱼避而远之,其实干净环境里养殖出来的埃及塘鲺完全没问题。
二是味道不好,国人不怕肌间刺,怕的是腥味,埃及塘鲺和罗非鱼腥味都很重(海水里养殖的罗非鱼味道很好),遭人嫌弃,所以被贬为“垃圾鱼”。清道夫本来名声就不好,长得很丑,除了养在鱼缸里还有点用处之外,其余地方都没啥用。清道夫也是鲇形目大家族里面的,学名豹纹脂身鲇,可以吃,但是腥味很重。
尼罗罗非鱼和清道夫还是《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里面的入侵物种,需要严加防范。
所以,清道夫完全符合“垃圾鱼”的标准。
罗非鱼不完全符合,因为罗非鱼在欧美地区深受欢迎,尤其是美国,每年需求量达到250万吨,外国人称其为“白肉三文鱼”,因为罗非鱼没有讨厌的肌间刺,味道也不错,成功打开了欧美市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出口量的46%销往美国。
而鲮鱼完全不符合,虽然个小刺多,一部分人不喜欢,但从未听说过有人将其称为“垃圾鱼”,豆豉鲮鱼是深受欢迎的风味美食。
广东地区热量丰富,水系发达,河流富饶,非常适合鱼类生存,是入侵鱼类的乐园。我在深圳待过一段时间,每天傍晚都喜欢去公园里散步,在河里见过最多的鱼就是福寿鱼(罗非鱼)和埃及塘鲺,清道夫还没见过,估计是趴在河底不容易看到,但在河边看到过清道夫的尸体。福寿鱼最活跃,一些小孩用面包都能引来一大群。而当地人钓到这些鱼之后不会放回水里,而是直接摔在河滩上,让其曝晒而死,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鱼的危害。
我是广东人。
说清道夫是垃圾鱼我并没有意见,清道夫原来作为观赏鱼被引进,但因繁殖力强,且此鱼出肉率低肉质不大好,极少人食用,导致自然河流大量繁殖以至数量不可控,甚至可以说成灾!!但有部分品种的清道夫在观赏鱼市场价值也是不低的!
至于鲮鱼,在养殖中的鲮鱼有三个品种,正宗的鲮鱼叫土鲮,是广东四大家鱼之一!此鱼绝不属垃圾鱼,大规格的土鲮鱼价钱比草鱼还高。最正宗的广东鱼球(丸)就是用土鲮鱼肉做的。
另外两种叫泰国鲮鱼和麦鲮,都是八十年代引进的品种,优点是生长快且体型大!但肉质都比较差!但却是广东繁殖量最大的鱼类,主要养殖小规格鱼苗用于鳜鱼作饲料食用。
罗非鱼在广东其实也存在很多品种,被认为是垃圾鱼的基本都是河道野生的罗非鱼,这些鱼都是八十年代引进的品种,在野外自然生长自然繁殖,本来这些品种体型就不大,且很多是在自然中杂交后代,对比人工养殖的罗非鱼体型小,肉质也不理想。
但是罗非鱼在养殖中数量也不是很少,在某些地区属于主要养殖品种!且应该是出口量最大的淡水养殖鱼类!现在市场上的罗非鱼基本都是两三斤的规格,大的甚至是超过十斤一条。
我广东人没听说过鲮鱼是垃圾鱼啊。广东的豆豉鲮鱼谁买啊。。。清道夫哪里人都觉得是垃圾鱼吧。
5人回答
匿名网友
2021-12-13 10:54:22也不至于吧!罗非、鲮鱼、清道夫确实是广东的特产,广东是很多,清道夫是垃圾鱼一点没错,罗非和鲮鱼还是可以的,麦鲮不好吃,土鲮还是可以的,比较好吃。罗非做的好也非常不错,我以前也不怎么喜欢吃罗非,感觉那鱼很脏,有一次在一个农庄,在水库边上,水库水质特别好,钓鱼吃饭,钓了几条罗非,直接清蒸,那味道,确实是很鲜美。
平时钓的罗非都是送人,自己很少做的吃,感觉这个鱼不好吃,自从那次以后,对罗非是从新认识了,水质好的长的罗非做的好是很好吃的。
清道夫,那松山湖钓鱼清道夫泛滥成灾,有一次去钓了半天,全拉的是清道夫,少说有20多条,实在没招只能打道回府,那鱼吃也不能吃,玩也不能玩,一无是处,钓上来只能丢岸上晒死它。
鲮鱼种类有好多种,有土鲮、麦鲮、泰鲮,其中土鲮味道最好,大的可以长到4--6斤,一般的常见的一斤左右的较多,麦鲮长相像小草鱼,大的也可以长很大,麦鲮的肉比较柴,口感不好,不太好吃。泰鲮据说是从泰国引进过来的,体型巨大,上钩后劲很猛,钓鱼手感非常棒。吃就没吃过了,据说和麦鲮差不多,不太好吃。
总之,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不喜欢吃不代表所有人不喜欢吃,清道夫是公认的垃圾这点没错。
宠来也
2021-12-13 10:54:22罗非鱼、鲮鱼、清道夫被称为三大“垃圾鱼”?在这三种鱼中,清道夫作为一种专门清理水族箱垃圾而引入的鱼,叫它“垃圾鱼”是没问题的。但是,其他两种鱼为什么会被叫做“垃圾鱼”呢?我们简单的来科普一下。
首先是鲮鱼
鲮鱼是鲤科下的一种鱼类,它是我国独有的鱼类。由于其对水温要求苛刻(低于7℃会出现死亡),所以在我国它仅在南方的水域中存在。鲮鱼作为一种杂食性的鱼类,有着很强的生存能力,因此,鲮鱼是我国南方鱼塘中常见的鱼类之一。
作为一种我国南方常见的饲养鱼类,鲮鱼肉质鲜美是重要的经济型鱼类,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为什么鲮鱼会被叫做“垃圾鱼”呢?
这还要从鲮鱼的食性说起。鲮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它们尤其喜欢吃水底石头上的藻类和有机物碎屑,因此,在鱼塘中,它通常被当做清理鱼塘底部的鱼类。这也是它“垃圾鱼”的由来。尤其是在一些肥水塘(有机物和浮游生物比较多的鱼塘)中,它更是不可或缺的鱼类。
不过,鲮鱼生长周期较长,而且成年个体体长也仅有25公分左右,1斤左右,并且长到1斤重,鲮鱼大都需要4年的时间。但是,好在鲮鱼比较的好饲养,饲养成本低又能够清理鱼塘中的“垃圾”,所以,鲮鱼深受养殖户的喜爱。
其次是罗非鱼
罗非鱼并非我国原产的鱼类,它原产于非洲的淡水流域中,于1946年率先引入到我国的台湾,之后在1954年被引入到我国的南方地区。罗非鱼的引入并非是为了观赏或者是清理垃圾,而是作为一种经济型鱼类引入的。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养殖罗非鱼的年产量就超过了150万吨。
但是,尽管罗非鱼是一种经济型鱼类,它也被列入了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中,而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罗非鱼虽然是一种淡水鱼类,但是它在低盐度的海水中依然能够生存,这就代表着罗非鱼有着强大的适应能力。
第二,罗非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它对食物从不挑剔,再加上它强大的繁殖能力(6个月拥有繁殖能力,每次可产1000颗以上的卵),让罗非鱼在野生水域中迅速的繁殖,然后抢夺水域中本土鱼类的资源。
在当下我国南方的许多水域中,罗非鱼已经呈泛滥趋势,这一点相信南方的许多钓友都深有体会。
那么,为什么罗非鱼作为一种经济型鱼类,被广东地区的小伙伴称为“垃圾鱼”呢?原因有两点
01 数量
在我国的广东地区,大小一些大的江河湖泊,小到一些小的水沟中都能看到罗非鱼的身影,这让喜欢垂钓的人头疼不已,因为罗非鱼大都体型较小,但是杂食性的食性让它们非常容易上钩。所以数量多,比较容易得到,是罗非鱼被称为“垃圾鱼”的原因之一。
02 生存环境
广东地区有一些地方的水质堪忧,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水质中,罗非鱼依然能够很好的生存繁殖。而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罗非鱼无论是从口感还是气味上都有点让人无法接受,并且一些不良商贩还去这些水域中捕捞罗非鱼售卖,这样久而久而,罗非鱼的口碑急转直下。最终沦为了人人唾弃的额“垃圾鱼。
总结
清道夫在我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被称为“垃圾鱼”,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以鱼缸里的垃圾为食,而鲮鱼作为我国独有的鱼种,它在南方的鱼塘中,主要就是用来清理鱼塘底部的“垃圾”的(浮游生物和藻类),所以,它一直以来也有“垃圾鱼”的称呼。
但是,罗非鱼的“垃圾鱼”称号仅仅是在广东地区才有,在其他的地方,比如广西,罗非鱼就是一种常见的美食。而在广东的罗非鱼之所以被称为“垃圾鱼”与其数量和生活的水质有很大的关系。
宠来也
2021-12-13 10:54:22没听说过,这三种鱼里只有清道夫是公认的“垃圾鱼”。
国人口中的“垃圾鱼”一般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生存能力强,能在污水里存活,能以赃物为食,比如清道夫和埃及塘鲺。埃及塘鲺败坏了整个鲶鱼家族的名声,也让很多人害怕吃无鳞鱼,这实际上都是黑心养殖户搞的鬼,他们为了降低成本,把埃及塘鲺养在肮脏的环境里,被人曝光之后,人们就对埃及塘鲺以及其他鲶鱼避而远之,其实干净环境里养殖出来的埃及塘鲺完全没问题。
二是味道不好,国人不怕肌间刺,怕的是腥味,埃及塘鲺和罗非鱼腥味都很重(海水里养殖的罗非鱼味道很好),遭人嫌弃,所以被贬为“垃圾鱼”。清道夫本来名声就不好,长得很丑,除了养在鱼缸里还有点用处之外,其余地方都没啥用。清道夫也是鲇形目大家族里面的,学名豹纹脂身鲇,可以吃,但是腥味很重。
尼罗罗非鱼和清道夫还是《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里面的入侵物种,需要严加防范。
所以,清道夫完全符合“垃圾鱼”的标准。
罗非鱼不完全符合,因为罗非鱼在欧美地区深受欢迎,尤其是美国,每年需求量达到250万吨,外国人称其为“白肉三文鱼”,因为罗非鱼没有讨厌的肌间刺,味道也不错,成功打开了欧美市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出口量的46%销往美国。
而鲮鱼完全不符合,虽然个小刺多,一部分人不喜欢,但从未听说过有人将其称为“垃圾鱼”,豆豉鲮鱼是深受欢迎的风味美食。
广东地区热量丰富,水系发达,河流富饶,非常适合鱼类生存,是入侵鱼类的乐园。我在深圳待过一段时间,每天傍晚都喜欢去公园里散步,在河里见过最多的鱼就是福寿鱼(罗非鱼)和埃及塘鲺,清道夫还没见过,估计是趴在河底不容易看到,但在河边看到过清道夫的尸体。福寿鱼最活跃,一些小孩用面包都能引来一大群。而当地人钓到这些鱼之后不会放回水里,而是直接摔在河滩上,让其曝晒而死,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鱼的危害。
匿名网友
2021-12-13 10:54:22我是广东人。
说清道夫是垃圾鱼我并没有意见,清道夫原来作为观赏鱼被引进,但因繁殖力强,且此鱼出肉率低肉质不大好,极少人食用,导致自然河流大量繁殖以至数量不可控,甚至可以说成灾!!但有部分品种的清道夫在观赏鱼市场价值也是不低的!
至于鲮鱼,在养殖中的鲮鱼有三个品种,正宗的鲮鱼叫土鲮,是广东四大家鱼之一!此鱼绝不属垃圾鱼,大规格的土鲮鱼价钱比草鱼还高。最正宗的广东鱼球(丸)就是用土鲮鱼肉做的。
另外两种叫泰国鲮鱼和麦鲮,都是八十年代引进的品种,优点是生长快且体型大!但肉质都比较差!但却是广东繁殖量最大的鱼类,主要养殖小规格鱼苗用于鳜鱼作饲料食用。
罗非鱼在广东其实也存在很多品种,被认为是垃圾鱼的基本都是河道野生的罗非鱼,这些鱼都是八十年代引进的品种,在野外自然生长自然繁殖,本来这些品种体型就不大,且很多是在自然中杂交后代,对比人工养殖的罗非鱼体型小,肉质也不理想。
但是罗非鱼在养殖中数量也不是很少,在某些地区属于主要养殖品种!且应该是出口量最大的淡水养殖鱼类!现在市场上的罗非鱼基本都是两三斤的规格,大的甚至是超过十斤一条。
匿名网友
2021-12-13 10:54:22我广东人没听说过鲮鱼是垃圾鱼啊。广东的豆豉鲮鱼谁买啊。。。清道夫哪里人都觉得是垃圾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