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高加索三国,为何有人说一个比一个惨?
外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就军事地理而言,真是一个比一个惨。
首先,领土面积最大的阿塞拜疆,在1990年~1993年间和亚美尼亚打仗,由于亚美尼亚有俄军支持,阿塞拜疆不但几乎丢光了南部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连带附近大片地区也失守了。纳-卡州4400平方公里,这场战争,阿塞拜疆失去了约10400平方公里领土,南部战略重镇阿格达姆丢失,连同纳-卡附近接伊朗边境的几个城市也丢失了。失去了南部大片地区,若俄亚联手,阿塞拜疆在军事地理上几乎无险可守。
再说第二大国格鲁吉亚,2004年虽然幸运收复了靠近土耳其的阿扎尔自治州,但在2008年想收复北部战略重地南奥塞梯自治州,招致俄军强势介入,把格鲁吉亚打残,不但南奥塞梯彻底完全丢失,连在阿布哈兹的最后一块地方也失去了,格鲁吉亚波季和哥里地区也被迫划为非军事区,只准驻警察部队。若俄军再犯,从南奥和阿布出击,格军抵抗不了一天。
又再说亚美尼亚,一个山区小国,人民多依靠去俄罗斯打工为生,如果得不到俄罗斯保护,对亚美尼亚恨之入骨的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分分钟把它撕成碎片,叫你占纳-卡。
就军事地理而言,外高加索三国真是一个比一个惨。
世界有人居住的六大洲中(不包括南极洲),只有亚洲与欧洲是紧密连在一起的,不像亚洲与非洲以狭窄的苏伊士地峡(修建运河)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马地峡(修建运河)为界。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主要有两条山脉组成。欧洲的东部与亚洲的西部,以乌拉尔山脉为界。欧洲的东南部与亚洲的西北部,以高加索山脉为界。欧洲的最高峰——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山,就位于高加索山脉以北。
不知这个“惨”指的是那一方面。
高加索山脉是欧亚分界线,自古以来就是各方势力侵扰不息的地方,罗马人、匈奴人、伊朗人、阿拉伯人,蒙古人,都染指过这一区域。现在,这一带有五十多个民族,宗教信仰繁杂。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愿,也绝对不敢放弃对高加索的控制。这里联系着中东,里海又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放弃对高加索的控制,就是放弃了对能源乃至世界的话语权。所以,俄罗斯才会为一个小小车臣大打出手。
车臣在高加索山脉北麓,而高加索山脉南麓就是高加索三国。三国鼎立,一般都会有故事,在此也不意外。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是世仇,存在领土纠纷。格鲁吉亚内部有分裂势力,和俄罗斯有纠纷。亚美尼亚和俄罗斯好,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好,土耳其和俄罗斯有世仇。美国想把俄罗斯封杀在高加索山脉以北,俄罗斯想恢复苏联时期在中东中亚的影响力,并希望在世界能源市场油气定价权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此形式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高加索三国实力不强,只能是棋子,被利用,被摆布。
这可能就是你所谓的“惨”了吧。
高加索三国,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现在的情况下,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存在对立,所属南奥塞梯等已经自行宣布独立,而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存在领土争端,亚美尼亚和土耳其是世仇,而阿塞拜疆与伊朗关系微妙。这三国之间相互关系也不咋地,所以说一个比一个惨,也完全在理。那么为何如此呢?
高加索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高加索三国必然会遭到域外大国的干涉。仔细去看地图,就可以看出高加索是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北可以威胁俄罗斯,南可以直接遏制中东,西临近小亚和巴尔干,而往东,是里海。高加索三国自身不强,那么有这么好的地理位置,自然会受制于人。
同时这里的民族宗教关系复杂,亚美尼亚独特的基督教信仰,让亚美尼亚长时间遭到了周边国家的欺凌,而宗教信仰的不同,也导致高加索局势复杂化。再加上这里南是中东乱局,北还有车臣问题,不复杂才怪。
当然,这三个国家自身实力有限,更是导致出现一个比一个惨的根源。
首先说明一点,欧美国家把白人称为高加索人主要是基于19世纪德国一些人类学家提出的人种划分理论,这个理论在现代其实早已过时,但这个名词因为曾得到广泛使用,所以现代仍然得到了沿用。但名词本身已经成为约定俗成,并没有特殊含义了。不过虽然“高加索”在这个名词里没有特殊意义,但高加索地区可以说从很早开始就是不同文明的交汇处,所以好几个文明从摇篮期开始,高加索这个地区就在其中拥有了一些象征意义。比如在希腊神话中,这个世界是由几个天柱所支撑起来的,而其中一个就位于高加索。而在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盗来火种之后,宙斯为了惩罚他就将他绑在了位于高加索的天柱之上。而在波斯神话里,高加索山区与传说中环绕已知世界的卡夫山有关,是世界重生之战的战场。
(描绘普罗米修斯被缚折磨的古画,传说中这事就发生在高加索地区)
而这些神话可以告诉我们的是,这个地区在很早就被几个不同文明所知,因此也可以说在很早就成为了不同文明交流与冲突的场所。当然离高加索最近的文明还是波斯文明,所以早期的高加索地区其实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来自波斯的影响。来自波斯的米底、阿契美尼德、安息和萨珊波斯都曾经将高加索地区全部或部分纳入自己的领土,所以亚美尼亚在早期的主要宗教也是发源于波斯地区的拜火教。特别是安息帝国时期,统治亚美尼亚的王族其实就是伊朗安息帝国的一个支脉,所以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6世纪也是亚美尼亚的安息王朝时期。
但亚美尼亚的安息王朝却在公元4世纪和位于伊朗的安息王朝发生了决裂,原因就是在公元301年亚美尼亚的安息王朝改换门庭,开始把基督教作为国教,而亚美尼亚安息王朝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基督教列为国教的国家,因此这也使亚美尼亚在基督教历史上具有了比较重要的地位。在亚美尼亚将基督教列为国教后不久,其邻国格鲁吉亚也转信了基督教。但不久之后,高加索地区再次被来自伊朗的萨珊波斯帝国所主导,但这一次萨珊波斯却没有使拜火教重新成为当地的主导宗教。
(鼎盛时期的亚美尼亚安息王朝)
不过从公元7世纪开始,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萨珊波斯很快被阿拉伯帝国灭亡,而阿拉伯的影响也很快波及到了高加索,伊斯兰教也开始传入当地。而在同时,受东罗马帝国影响的阿布哈兹王国以及信仰犹太教的突厥可萨汗国也先后建立,高加索地区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人、东罗马人和突厥人三方对抗的形势。到公元12世纪,格鲁吉亚王国崛起,其国王大卫四世将周边的伊斯兰教徒全部驱逐,成为了高加索地区的霸主。在公元1194年到1204年,格鲁吉亚女王塔玛丽还率军击退了塞尔柱突厥人的入侵,其疆域最大时涵盖了今天伊朗北部、土耳其东北部和整个北高加索地区。而在东罗马帝国在公元1204年被十字军灭亡之后,格鲁吉亚一度成为近东地区最核心的基督教国家。
但好景不长,仅仅10几年后,横扫欧亚的蒙古军队入侵高加索,虽然由速不台和哲别率领的蒙古第一次西征军在几次击败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联军之后将主攻矛头对准了基辅罗斯,使高加索暂时逃避了被征服的命运,但蒙古西征的附带影响在公元1226年就几乎使格鲁吉亚被灭亡。当时被蒙古军队一路追击从中亚逃到了高加索地区的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要求格鲁吉亚王国支持自己与蒙古人作战,被拒绝之后他率军大举进攻格鲁吉亚,并一度攻陷了其首都第比利斯,此战过后格鲁吉亚迅速衰落,10年之后在蒙古第二次西征期间被蒙古军队征服。而亚美尼亚各王国则与蒙古人关系更加紧密,时任卡拉巴赫大公的哈桑·贾拉扬甚至曾两次前往蒙古帝国首都和林朝拜蒙古大汗,而在突厥人入侵高加索时一部分逃到了中东的亚美尼亚人则建立了乞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这个国家在蒙古第三次西征时成为了其主要盟友,为其出动了大批军队。
(描绘乞里乞亚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在蒙古帝国首都和林时场景的画作)
而此后,高加索地区成为了第二次蒙古西征所建立的金帐汗国和第三次蒙古西征所建立的伊儿汗国反复争夺的地区,后来主要被伊儿汗国所控制。在公元14世纪伊儿汗国崩溃之后,伊儿汗国的余脉丘拜尼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又成为了当地的主宰,之后被称为世界征服者的帖木儿在公元1386年到1403年之间曾经至少8次入侵高加索,而帖木儿的入侵使原本在可萨突厥时期和塞尔柱突厥时期就进入了高加索的突厥人群体得到明显壮大,外高加索地区的另外一个主要民族阿塞拜疆人在此时也基本形成。持续不断的战争使高加索地区分裂成了许多很小的王国,又为后来的几个地区强权将其纳入各自的势力范围铺平了道路。
(高加索地区的民族分布,因复杂历史而形成的复杂构成一目了然)
在帖木儿的侵袭之后,高加索地区就成为了奥斯曼、俄罗斯和伊朗三国角力的舞台。在公元16到17世纪,奥斯曼帝国和由阿塞拜疆人建立的伊朗萨非王朝在高加索地区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最终在公元1555年双方达成了平分高加索的协议,高加索东部地区由萨非王朝控制,西部则归属奥斯曼帝国。但不久之后,俄罗斯这个新来者又再次打破了当地的权力平衡,俄罗斯首先占领了北高加索部分地区,之后它先是在公元19世纪初强迫萨非王朝放弃了自己在南高加索的领土,然后又通过俄土战争将奥斯曼从高加索西部逐出。在公元19世纪后半叶,俄罗斯又将高加索北部完全征服。而在此期间,原本是高加索北部主要民族且信仰伊斯兰教的切尔克斯人几乎被整体驱逐到了奥斯曼帝国。此后,俄罗斯基本上成为了高加索地区的霸主,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时为止。
虽然俄罗斯在公元18世纪末就已经基本控制了高加索地区,但因为之前伊朗和奥斯曼都曾长期统治过高加索地区,所以这些国家都分布有大量高加索人。其中在奥斯曼帝国境内就分布有上百万亚美尼亚人。而在奥斯曼帝国逐步衰落,其所占领的基督教地区相继独立之后,奥斯曼境内对同样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的敌视情绪不断增长。而俄罗斯在其占领的高加索地区驱逐伊斯兰教徒的行动更进一步激化了奥斯曼对亚美尼亚人的敌视。
(逃避种族屠杀的亚美尼亚难民)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盟国阵营的奥斯曼很快被协约国阵营的俄罗斯在战场上打的大败,之后其战争部长恩维尔帕夏开始公开指责境内的亚美尼亚人是内鬼,之后奥斯曼帝国开始了大规模关押、驱逐和屠杀亚美尼亚人的行动,后来的研究估计在1914年到1918年之间总共有30万到150被屠杀,这一事件也成为了20世纪最著名的种族屠杀事件之一。
在1917年俄罗斯帝国崩溃之后,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曾经短暂的联合成一个名叫外高加索联邦的国家,但很快分裂,而起因之一就是在21世纪还在困扰外高加索3国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下称纳-卡)争端。纳-卡地区主要居民是亚美尼亚人,但也长期受到阿塞拜疆的影响。所以外高加索联邦分裂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就为争夺此地爆发了战争。后来在苏联红军的主导下,外高加索联邦重建并成为苏联创始加盟国。不过在1936年,这个加盟国又重新一分为三,纳-卡地区被划入阿塞拜疆,但亚美尼亚人对此一直心存不满。而在苏联末期,纳-卡地区的领导人利用苏联改革之机,于1988年自行举行全民公决,宣布当地并入亚美尼亚。之后两族人迅速在当地发生了冲突,并在苏联解体之前就演化成了局部战争。而在苏联解体之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公开参战,战争一度升级。目前该地建立了一个没有得到国际承认的“阿尔扎赫共和国”,它虽然得到亚美尼亚的支持,但在国际上仍然被视为阿塞拜疆的一部分。
(“阿尔扎赫共和国”,其右上方是阿塞拜疆,左下方是亚美尼亚)
而格鲁吉亚在苏联解体之后则很快爆发内战,其主要原因是格鲁吉亚境内也存在着好几个不同的民族,除了格鲁吉亚人之外,还有南奥塞梯、阿扎尔和阿布哈兹等。在苏联解体前后,这几个民族也有了从格鲁吉亚分裂出来的愿望,之后也很快演化成武装冲突。虽然在1995年之后,当地局势一度缓和,但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最终这些矛盾在21世纪初再度激化,最终引发了2008年的格俄战争。
(现代高加索,包括车臣、南奥塞梯、阿布哈兹和阿尔扎赫等不安定地区都在这块区域内)
谈不上多惨,人家都有矿,基本上不用干活就能够分得不少钱。这些地方之所以会落后只是因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太差,这直接拉低了当地的生活水平。这个问题对于所有原苏联加盟国都存在,他们的人太少了,像高加索几国,5万以上的人口就是大城市了,像这样的人口密度,搞什么肯定都不行。
其次,本国工业基本上没有,大部分依赖于进口,这使得他们经常遭到外国资本家的吊价,外国商品垄断了市场,物价高,买不了多少东西。这使得当地的商业实际上也是发展不起来,尤其是在石油价格上不去的时候,换不了多少外汇。
第三,地缘位置不太好。这里交通位置不太好,大都是山地,从运输角度上看,物资转运都十分困难,这使得他们不管要发展什么产业都很难。
第四,战争威胁。这里的地理位置很敏感,历来都有武装力量盘踞在那里,倒卖武器,转运走私各种违禁物资(走私毒品),然后他们几个国家又很弱,对这些武装分子没有任何办法,社会的动荡导致这些地区更加难以发展。
外高加索,面积不大,人口密集, 高加索山脉南部。它包括三个独立的国家:西北部的格鲁吉亚,东部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主要位于格鲁吉亚以南和阿塞拜疆以西的高山高原。这些国家的面积约为186,100平方公里。北部与俄罗斯接壤,东部与里海接壤,南部与伊朗和土耳其接壤,西部与黑海接壤。
在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实施自由化改革后,民族主义情绪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重新出现; 随着苏联解体,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于1991年实现了完全独立。然而,外高加索的后独立时期以不稳定,经济衰退,种族暴力和战争为特征,因为格鲁吉亚政府与分离主义运动作斗争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在纳戈尔诺 - 卡拉巴赫天天打战。纳戈尔诺 - 卡拉巴赫是阿塞拜疆的一个主要的亚美尼亚飞地。
高加索山脉一般从西北向东南走向,包括两个山脉 - 北部的大高加索山脉和南部的小型高加索小山脉。大高加索的分水岭是该系统的支柱,传统上是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一部分,但整个地区受到亚洲影响,现在已经普遍将该范围视为亚洲。该大高加索地区标志着外高加索的北部边界,向东南延伸约1,200公里,穿过塔曼半岛的高加索地峡,将黑海与亚速海分开,一直延伸到里海的阿贝瑟隆半岛。在富含石油的巴库港口以东。
大高加索的南坡比北部更陡峭。系统的中间相对较窄,但其西端和东端的宽度为100英里或更长。高加索的主轴包含厄尔布鲁士山,海拔18,510英尺(5,642米),是该山脉最高的山峰。
大高加索南部,黑海沿岸,有 科尔希达 冲积平原。在里海一侧的南部,希拉克草原,在大高加索和小高加索山脉之间,急剧下降到库拉阿拉斯(Kür-Araz)低地,一个广袤的洼地,其中心库拉河接收其主要的右岸支流阿拉斯河。在东北部,科布斯坦东南部的山丘将库拉 - 阿拉斯低地与阿布森半岛分开。
库拉 - 阿拉斯低地,图中大块深绿色。
库拉 - 阿拉斯低地西部上升连接 小高加索山脉和亚美尼亚高地向南延伸,后者跨越土耳其边境。位于小高加索东部的塞万湖以东。从他们在亚美尼亚高地的西部来源,库拉河和阿拉斯河都流经小高加索 - 北部的库拉和南部的阿拉斯 - 在东部融合之前。
阿拉维河流经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北部的大高加索中部。©Gyorgy Lajos-相机新闻/全球照片
气候
大高加索地区位于温带中纬度和亚热带气候带之间的边界,通过阻止冷空气从北方进入外高加索地区,突出了这种气候差异。1月平均气温为4至6°C)。在夏季,南北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小,而西部(平均气温 [23至26°C])与其较凉爽的海洋性气候,以及更多的东部地区([25到29°C])。
在东南部的气候也是潮湿的亚热带气候,但在夏季初期干燥; 库拉 - 阿拉斯低地属于干燥的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为8至16英寸,东部较低),冬季温和,夏季炎热。亚美尼亚高原的中阿拉斯海峡的气候类似于低地的下游气候但不温暖。
在大高加索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生长季节相应缩短,山坡上的降水总量落后于邻近平原。在海拔约6,500英尺的高度上,西风气流盛行,加强了海洋影响,大大缓和了气候条件; 平均空气温度达到18°F(-8℃)1月和55°F(13℃)在八月。由于大高加索山脉与西风气流成一定角度,最大的降水量超过160英寸,积聚在面向南和西南的斜坡上。在较高的海拔地区,高湿度的寒冷,高山气候盛行,并且多年生雪盖覆盖最高的波峰。沿着黑海北部海岸,气候属于地中海,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干燥。
面向大高加索南坡的小高加索北坡在相应的海拔高度上具有类似于后者的气候,降雨集中在西部。在东南部的塔里什山脉的山坡上,气候潮湿,年降水量达67英寸。亚美尼亚高地虽然靠近黑海,但在相应的海拔高度上的大陆气候比大高加索地区更为大陆; 例如,在6,500英尺处,亚美尼亚高地的平均月气温在1月份为(-12°C),在7月份为(18°C)。整个南部高地的积雪持续四到五个月,年降雪量平均约为508毫米,最大值为春季。
人口分布
外高加索的农村人口分布不均。该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位于黑海沿岸; 里奥尼河谷和几个较小的山谷,并支持大量农场人口。然而,高加索的高山地区和干旱的草原和里海沿岸的低地人口稀少。
城市居民占高加索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三,而在亚美尼亚,这一比例甚至更高。三个城市 - 巴库,第比利斯(Tiflis)和埃里温 - 每个城市的人口都超过一百万。
高加索的人口密度。EncyclopædiaBritannica,Inc。
种族
高加索长期以来作为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它,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向北扩散。外高加索是最古老的青铜文明中心之一 始于公元前2000多年。。一直到14世纪,高加索遭到各种民族的连续入侵,包括斯基泰人,阿拉尼人,匈奴人,卡扎人,阿拉伯人,塞尔柱土耳其人和蒙古人。与地中海世界保持着联系。这种入侵和远距离接触的历史留下了对外高加索人民文化的印记。中东的影响,特别是伊朗语言还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混杂。14世纪后,奥斯曼土耳其和伊朗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夺。从16世纪开始,俄罗斯越来越深入高加索地区。整个高加索的历史都是在较强邻国的压力下,个别族裔群体在山脉的峡谷中避难,孤立地保护自己。
超过50个不同的种族居住在外高加索地区; 这些群体的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自古以来,高加索以其众多不同的语言而闻名; 阿拉伯地理学家将该地区称为(“语言之山”)。来自亚欧非三洲的语言在这里混合。
资源
外高加索的大量自然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大高加索地区周围的地质岩层,特别是库拉 - 阿拉斯低地和里海下方,含有含石油和天然气的矿床。金属矿石与从地壳深处向上推进的岩浆岩有关:磁铁矿、铜矿、钼矿和锰矿。建筑材料玫瑰色凝灰岩(凝灰岩)。高加索的矿泉水泉在整个前苏联都广为人知。有色金属,碳氢化合物和煤炭已经大规模开采。
行业
外高加索的一些大型工业中心生产铸铁和钢铁,机车,卡车和汽车,橡胶和其他化学产品,水泥,硬质合金,纺织品和鞋类以及食品和烟草产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大城市建立了轻工业,包括电视,计算机和微处理器等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制造。
外高加索的矿泉和全年温和的气候使其成为治疗许多疾病的有利 环境。每年有数百万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国家的人前往该地区休息,接受治疗,并享受登山和滑雪等娱乐活动。
运输
困难的物质条件阻碍了外高加索地区的铁路建设。主干线环绕着每个主要的山脉,穿过高加索地区横穿高加索地峡,但没有铁路横穿大高加索山脉。主干线的支线贯穿许多山谷,与伊朗以及土耳其有联系。高速公路网络大量用于运送乘客和货物。然而,在横跨大高加索的曲折的格鲁吉亚,苏呼米和奥赛梯军事道路上,几乎没有人; 这些道路主要由游客使用。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也在该地区纵横交错。只有库拉河和里奥尼河的下游可通航。
2020年最大规模的热战冲突就属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了,两个外高加索国家为了纳卡4400平方公里的地盘,闹得不可开交。
除了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外,格鲁吉亚虽然没有爆发热战,但这三个外高加索国家的日子过得并不顺畅,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惨毫不为过。
看这三国的地理位置就可得知,他们正处于亚欧大陆的腹地,也是亚欧的分界线,更是区域大国博弈的焦点。
因外高加索地区濒临里海黑海地区,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又是从地中海进入亚欧腹地的通道,使得外高加索地区成了必争之地,意味着他们没有出头的机会,只能寄托在大国的保护伞之下。
阿塞拜疆与俄罗斯接壤,却是土耳其最忠实的盟友;
外高加索三国曾都是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三国中就属阿塞拜疆面积最大,达到86600平方公里,与俄罗斯接壤,但俄罗斯与阿塞拜疆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①俄罗斯与阿塞拜疆的宗教信仰不同;俄罗斯人信仰东正教,属于斯拉夫民族的国家,而阿塞拜疆信仰伊斯兰教,这就决定了阿塞拜疆跟俄罗斯不属于同一个文化圈子。相较于阿塞拜疆,俄罗斯更喜欢亚美尼亚,毕竟亚美尼亚是东正教为主的国家。
②阿塞拜疆走亲美欧疏俄罗斯的政策;在天然的宗教文化差异的影响下,阿塞拜疆走上了疏俄亲西方的路线,主要体现在美欧与俄罗斯对阿塞拜疆油气资源的争夺。
阿塞拜疆靠近里海,拥有丰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占据里海地区的50%,自从阿塞拜疆独立后,俄罗斯和美欧都争相夺取阿塞拜疆油气资源的控制权,由于美欧对阿塞拜疆的大力援助,阿油气资源红利更多地让给了美欧,并且建立有不经过俄罗斯的通欧油气管道。
③阿塞拜疆被土耳其照应,招致伊朗俄罗斯痛恨;阿塞拜疆是土耳其的忠实小弟,都是信仰伊斯兰教,实际上形成了阿塞拜疆背后是土耳其,亚美尼亚背后是俄罗斯的两大对峙集团。而伊朗和土耳其在叙利亚有利益冲突,在阿塞拜疆问题上,伊朗更支持亚美尼亚。
由此来看,阿塞拜疆四个接壤邻国中,除了格鲁吉亚外,与俄罗斯、伊朗、亚美尼亚关系都不好,这是国家发展的大忌。由于里海没有出海口,阿塞拜疆已经处于包围之中。
亚美尼亚与土耳其接壤,却是土耳其的最大仇敌;
亚美尼亚的处境比阿塞拜疆还不利。在三个外高加索国家中,亚美尼亚面积是最小的,可亚美尼亚所处的位置极度危险。
亚美尼亚属于内陆国,跟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伊朗四国接壤。土耳其是亚美尼亚的死敌,在这次亚阿冲突中,土耳其明目张胆地帮助阿塞拜疆军事打击亚美尼亚,至今土耳其仍未与亚美尼亚建交,甚至一直关闭着边境大门,这在全球都是罕见的。
另外,亚美尼亚跟伊朗的关系也不是特别铁,只能算是战略意义上的朋友。而格鲁吉亚又是亚美尼亚盟友俄罗斯的死敌,一旦发生大规模冲突,亚美尼亚很可能被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耳其三面合围,仅有一个狭窄的通道通往伊朗。
像亚美尼亚这种地缘环境,恰恰就是国家发展的短板,没出海口、周围邻国都是敌人,很难扩大经贸、人文往来,犹如困兽。
格鲁吉亚虽与俄罗斯接壤,却是个孤家寡人,美欧把他当棋子;
格鲁吉亚近些年虽然比较安静,但毕竟躺在俄罗斯怀里,时刻担惊受怕。自从2008年那场争夺南奥塞梯控制权的俄格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公然出兵抵制格鲁吉亚部队控制境内的南奥塞梯,使得格鲁吉亚南奥塞梯的地位就如同是半独立状态,完全脱离了格鲁吉亚的管制,从此格鲁吉亚彻底跟俄罗斯走向了对立面,
俄格之所以关系紧张,皆是因为格鲁吉亚的亲美欧政策,甘愿成为美欧遏制俄罗斯的一颗棋子,这让俄罗斯非常反感,由于格鲁吉亚一半的国境线都与俄罗斯接壤,一旦有战事,那么俄罗斯分分钟就能踏平格鲁吉亚。
况且,格鲁吉亚跟另外两个高加索国家并没有建立结盟关系,跟南边的邻国土耳其也没有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得格鲁吉亚把宝全部压在了美欧西方身上,但美欧距离格鲁吉亚相对较远。
在整个黑海地区,俄罗斯还是有很大控制权的,即使格鲁吉亚有事,俄罗斯完全可以阻挡格鲁吉亚的美欧外援,届时,格鲁吉亚就真成了孤家寡人了,所以格鲁吉亚的处境相对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来说更不妙。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外高加索三国的生存环境其实很艰难,同时面临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三个大国,且与他们都存在某些矛盾关系。
高加索三国指的是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三个处在高加索地区的国家。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世界最动荡的地区之一。
苏联解体后,高加索地区处于俄罗斯与欧盟两个安全复合体夹缝之中,在经济私有化、自由化的转轨道路中,都面临着不同的困难。
苏联解体后 ,高加索地区三个共和国原有的分工体系遭到破坏,产业间、地区间经济联系中断,工业生产所需原材料无法保障,导致生产下降、国民收入锐减。而原有的行政命令式的计划经济已无法保障国民经济和生产,造成三国的商品短缺,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不过,由于前苏联解体后,高加索三国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三国的经济转轨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其效果也有着一些差别。
阿塞拜疆自然资源丰富,石油探明储量为23亿吨 ,是世界上著名的石油产地之一。丰富的油气资源对吸引外资以及阿本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加索三国中,阿塞拜疆的经济水平最高。
格鲁吉亚则在独立初期中断了与俄罗斯联系,拒绝加入独联体 ,处于与外界隔绝状态 ,这种政策对格鲁吉亚的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所以在独立后,格鲁吉亚经济形势比较严峻 ,燃料能源严重短缺,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违法犯罪活动猖獗。再加上阿布哈兹自行宣布独立,使格鲁吉亚失去了12.5%的领土和200公里的黑海沿岸,对该国经济影响巨大,所以三国中,格鲁吉亚的经济不如阿塞拜疆。
亚美尼亚的经济在苏联解体前发展较快,但其经济对原苏联各共和国的依赖较重。苏联解体前,亚美尼亚国民生产总值的 94%都依赖前苏联的各个共和国,所以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的经济受到影响很大。加上亚美尼亚处在伊朗、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以及格鲁吉亚这四个穆斯林国家的包围之中,它与格鲁吉亚因卡拉巴赫问题、与阿塞拜疆因纳卡地区问题发生冲突后 ,格、阿两国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使得亚美尼亚大部分工业企业和交通设施陷于瘫痪,居民生活状况恶化,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在三国中,亚美尼亚的经济发展水平最差。
高加索地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位于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北高加索,包括车臣、达吉斯坦等多个族群;而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个主权国家则组成了南高加索。
高加索是地缘政治环境复杂的一个版块。这里地形复杂多样,背靠俄罗斯文明,面朝伊朗的波斯文明和土耳其的奥斯曼文明,处在多民族、多宗教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因此形成了高加索地区模糊的地缘政治定位。
南高加索地区是东正教的俄罗斯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对峙的前线,我们以纳卡地区冲突为例:这里族群矛盾、地区矛盾以及宗教矛盾等被杂糅在一起,发展成国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使得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相互扩充军备,常年大量采购武器装备,加速了加索地域政治和社会极化,导致问题的国际化。西方势力、俄罗斯势力以及伊斯兰势力在这里角逐,这些势力的干预造成地区安全情势更加复杂化。
俄罗斯一直希望协调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关系,但俄罗斯并不愿意承担纳卡争端仲裁者的角色,不愿意制定实质性的争端解决方案。因为俄罗斯不想失去阿塞拜疆或亚美尼亚中的任何一个,而纳卡问题采维持现状,才是俄罗斯最希望看到的。因为只有这样,俄罗斯才能在南高加索地域扩大影响力,加强军事存在。
美国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加强了在高加索地区的军事存在,多次与格鲁吉亚举行军事演习。美国也看中了阿塞拜疆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其连接中亚与里海的地缘战略价值,出于能源角度考虑,以及在美国国内的亚美尼亚院外集团势力的影响下,也希望纳卡地区保持现状,使得美国能够将重心放在加强与阿塞拜疆合作以及遏制俄罗斯的事务上。
经过独立后20多年的建设,高加索三国不但没有解决苏联后期遗留下来的族群分离问题,却难以维持和巩固领土与主权完整,使本属国内事务的分离问题国际化,让外部势力深度介入,将问题弄得更加复杂化,将国家间争端发展成国际冲突。
现在,高加索地区弥漫着一股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思潮,高加索三国为解决各自的国家和民族诉求形成了构建相互竞争的联盟体系,三国的内政外交更加缺乏自主性。而从经济方面来看,三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变上片面引用西方理论,没有考虑到具体情况,采取了限制居民收入过快增长和全面削减社会保障计划的政策措施,引起大规模失业 ,造成国家元气大伤。如果这些都算不上“惨”的话,那什么才算是惨呢?
这三个小国地缘环境太差。历史上是强邻沙俄,波斯和奥斯曼的争夺对象。这三国是沙俄留下那一份。阿塞拜疆一半土地在伊朗,亚美尼亚大部土地在土耳其。现在俄罗斯视其为势力范围。格鲁吉亚稍有不逊,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就被挖走了。
10人回答
宠来也
2021-12-13 10:58:25外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就军事地理而言,真是一个比一个惨。
首先,领土面积最大的阿塞拜疆,在1990年~1993年间和亚美尼亚打仗,由于亚美尼亚有俄军支持,阿塞拜疆不但几乎丢光了南部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连带附近大片地区也失守了。纳-卡州4400平方公里,这场战争,阿塞拜疆失去了约10400平方公里领土,南部战略重镇阿格达姆丢失,连同纳-卡附近接伊朗边境的几个城市也丢失了。失去了南部大片地区,若俄亚联手,阿塞拜疆在军事地理上几乎无险可守。
再说第二大国格鲁吉亚,2004年虽然幸运收复了靠近土耳其的阿扎尔自治州,但在2008年想收复北部战略重地南奥塞梯自治州,招致俄军强势介入,把格鲁吉亚打残,不但南奥塞梯彻底完全丢失,连在阿布哈兹的最后一块地方也失去了,格鲁吉亚波季和哥里地区也被迫划为非军事区,只准驻警察部队。若俄军再犯,从南奥和阿布出击,格军抵抗不了一天。
又再说亚美尼亚,一个山区小国,人民多依靠去俄罗斯打工为生,如果得不到俄罗斯保护,对亚美尼亚恨之入骨的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分分钟把它撕成碎片,叫你占纳-卡。
就军事地理而言,外高加索三国真是一个比一个惨。
匿名网友
2021-12-13 10:58:25世界有人居住的六大洲中(不包括南极洲),只有亚洲与欧洲是紧密连在一起的,不像亚洲与非洲以狭窄的苏伊士地峡(修建运河)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马地峡(修建运河)为界。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主要有两条山脉组成。欧洲的东部与亚洲的西部,以乌拉尔山脉为界。欧洲的东南部与亚洲的西北部,以高加索山脉为界。欧洲的最高峰——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山,就位于高加索山脉以北。
咱们看地图,原苏联加盟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与俄罗斯之间那条崇山峻岭,就是高加索山脉。由于格鲁吉亚与阿塞拜疆以南的那条山脉被为小高加索山脉,所以格鲁吉亚与阿塞拜疆以北的这条高加索山脉,也被称为大高加索山脉。 咱们对高加索山脉其实并不陌生。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国,都是“一群一群”的。比如有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有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高加索三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小高加索山脉以南)。 高加索山脉是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之一,也是俄罗斯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的分界线,尤其是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边界。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关系紧张,除了历史恩怨,最主要的就是格鲁吉亚不放弃国际上承认属于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和南奥赛梯。阿布哈兹与南奥赛梯,就位于高加索山脉南麓。 对俄罗斯来说,他们宁可付出巨大的代价,也绝不会放弃高加索山脉。在高加索山脉以北,有一个俄罗斯人刻骨铭心的地方——车臣。俄罗斯为了控制车臣,付出了多少惨重的代价,只有俄罗斯人心里最清楚。 高加索山脉对俄罗斯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从进攻角度看,高加索山脉以南,就是俄罗斯必须参与的中东棋局。高加索山脉以南是格鲁吉亚等三国,再往南就是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以及波斯湾。而波斯湾以外,就是印度洋。 苏联结束后,俄罗斯国力大减,但如果俄罗斯不能在中东显示存在,那必然被美国进一步进行战略打压,最终被“闷死”在高加索山脉以北。 从防守角度看,高加索山脉是中东地区(含格鲁吉亚等三国)与俄罗斯南部的地理分界线。俄罗斯只要守住高加索山脉,就可以阻止敌人从高加索山脉进攻俄罗斯(包括军事进攻与战略进攻)。 高加索山脉对俄罗斯来说还有一个巨大的战略意义。里海,面积38.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已经发现储量惊人的石油,而里海以东的中亚地区,同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及煤炭、棉花等战略资源。 但是,里海和中亚都深处内陆,二地要向西出海,将资源变现卖给欧洲,就必须走高加索山脉通道。俄罗斯本身就是个靠卖油气为生的国家,俄罗斯必须要参与国际能源价格的“圆桌会议”。俄罗斯不惜代价也要参与中东事务,比如叙利亚,就有这个考虑。俄罗斯控制高加索山脉通道,就能在里海及中亚的能源问题上享有更高的话语权。更何况,俄罗斯自己就是濒临里海,里海让人眼红的资源,也有俄罗斯一份。 中亚诸国都是卖资源的国家,而中亚正好顶在俄罗斯中南部的腹背之地。美国找各种借口挤进阿富汗,也是冲着控制中亚,进而威胁到俄罗斯腹背去的。高加索山脉是中亚国家对欧洲出口的主要通道,俄罗斯控制高加索山脉,也能在更深程度的参与欧洲事务,与欧洲讨价还价。 而站在高加索山脉以南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来说,高加索山脉同样是他们的生命通道。阿塞拜疆是个纯资源型国家,高加索山脉是他们通向欧洲的重要通道。格鲁吉亚没有什么资源,但恰好扼守在高加索山脉的咽喉所在。格鲁吉亚开放高加索山脉通道,打个比喻,就是欧洲与中亚(附阿塞拜疆)两头通吃。 另外,美国也早就看中了高加索山脉的战略地位。格鲁吉亚要与俄罗斯抗衡,必须拉着美国,否则格鲁吉亚根本无力对抗俄罗斯。而美国是要看菜下碟的,乌克兰因失去了克里米亚,战略价值在美国看来大打折扣。正因为如此,格鲁吉亚才对早已失去控制的阿布哈兹和南奥赛梯绝不松口。图-格鲁吉亚人 对美国来说,高加索山脉的战略价值,怎么高评都不过分。高加索山脉介于俄罗斯与中东之间,中亚与南欧之间,亚洲与欧洲之间。美国如果能控制高加索山脉,于北可部分切断俄罗斯与中东的联系,于东可控制里海及中亚,在伊朗北部埋下“暗雷”,于西可要挟欧洲。 还有一点,高加索山脉附近的族群问题非常复杂,这一点就足可为美国所用,给俄罗斯制造巨大麻烦。高加索山脉以北的车臣,面积不到2万平方公里,却几乎把俄罗斯“拖瘦”,没有美国明中暗里的支持,可能吗?以现在的形势看,俄罗斯与美国(附格鲁吉亚)都不可能放弃高加索山脉,台前幕后的博弈还会继续下去。匿名网友
2021-12-13 10:58:25不知这个“惨”指的是那一方面。
高加索山脉是欧亚分界线,自古以来就是各方势力侵扰不息的地方,罗马人、匈奴人、伊朗人、阿拉伯人,蒙古人,都染指过这一区域。现在,这一带有五十多个民族,宗教信仰繁杂。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愿,也绝对不敢放弃对高加索的控制。这里联系着中东,里海又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放弃对高加索的控制,就是放弃了对能源乃至世界的话语权。所以,俄罗斯才会为一个小小车臣大打出手。
车臣在高加索山脉北麓,而高加索山脉南麓就是高加索三国。三国鼎立,一般都会有故事,在此也不意外。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是世仇,存在领土纠纷。格鲁吉亚内部有分裂势力,和俄罗斯有纠纷。亚美尼亚和俄罗斯好,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好,土耳其和俄罗斯有世仇。美国想把俄罗斯封杀在高加索山脉以北,俄罗斯想恢复苏联时期在中东中亚的影响力,并希望在世界能源市场油气定价权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此形式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高加索三国实力不强,只能是棋子,被利用,被摆布。
这可能就是你所谓的“惨”了吧。
宠来也
2021-12-13 10:58:25高加索三国,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现在的情况下,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存在对立,所属南奥塞梯等已经自行宣布独立,而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存在领土争端,亚美尼亚和土耳其是世仇,而阿塞拜疆与伊朗关系微妙。这三国之间相互关系也不咋地,所以说一个比一个惨,也完全在理。那么为何如此呢?
高加索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高加索三国必然会遭到域外大国的干涉。仔细去看地图,就可以看出高加索是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北可以威胁俄罗斯,南可以直接遏制中东,西临近小亚和巴尔干,而往东,是里海。高加索三国自身不强,那么有这么好的地理位置,自然会受制于人。
同时这里的民族宗教关系复杂,亚美尼亚独特的基督教信仰,让亚美尼亚长时间遭到了周边国家的欺凌,而宗教信仰的不同,也导致高加索局势复杂化。再加上这里南是中东乱局,北还有车臣问题,不复杂才怪。
当然,这三个国家自身实力有限,更是导致出现一个比一个惨的根源。
宠来也
2021-12-13 10:58:25高加索三国,为何有人说一个比一个惨?说一个比一个惨倒是有点夸张了,但高加索三国确实历史经历极其曲折,而且近代的发展也不算好。特别是考虑到高加索地区从很早开始就进行了几个主要古文明的视野,而且现代“高加索人”这个称呼还是许多欧美国家对白人的正式称呼,这么显眼的地区处在现在这种状况确实是不如人意的,那么现在这种情况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又有哪些历史背景呢?
高加索:传说与宗教
首先说明一点,欧美国家把白人称为高加索人主要是基于19世纪德国一些人类学家提出的人种划分理论,这个理论在现代其实早已过时,但这个名词因为曾得到广泛使用,所以现代仍然得到了沿用。但名词本身已经成为约定俗成,并没有特殊含义了。不过虽然“高加索”在这个名词里没有特殊意义,但高加索地区可以说从很早开始就是不同文明的交汇处,所以好几个文明从摇篮期开始,高加索这个地区就在其中拥有了一些象征意义。比如在希腊神话中,这个世界是由几个天柱所支撑起来的,而其中一个就位于高加索。而在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盗来火种之后,宙斯为了惩罚他就将他绑在了位于高加索的天柱之上。而在波斯神话里,高加索山区与传说中环绕已知世界的卡夫山有关,是世界重生之战的战场。
(描绘普罗米修斯被缚折磨的古画,传说中这事就发生在高加索地区)
而这些神话可以告诉我们的是,这个地区在很早就被几个不同文明所知,因此也可以说在很早就成为了不同文明交流与冲突的场所。当然离高加索最近的文明还是波斯文明,所以早期的高加索地区其实最主要的影响还是来自波斯的影响。来自波斯的米底、阿契美尼德、安息和萨珊波斯都曾经将高加索地区全部或部分纳入自己的领土,所以亚美尼亚在早期的主要宗教也是发源于波斯地区的拜火教。特别是安息帝国时期,统治亚美尼亚的王族其实就是伊朗安息帝国的一个支脉,所以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6世纪也是亚美尼亚的安息王朝时期。
但亚美尼亚的安息王朝却在公元4世纪和位于伊朗的安息王朝发生了决裂,原因就是在公元301年亚美尼亚的安息王朝改换门庭,开始把基督教作为国教,而亚美尼亚安息王朝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基督教列为国教的国家,因此这也使亚美尼亚在基督教历史上具有了比较重要的地位。在亚美尼亚将基督教列为国教后不久,其邻国格鲁吉亚也转信了基督教。但不久之后,高加索地区再次被来自伊朗的萨珊波斯帝国所主导,但这一次萨珊波斯却没有使拜火教重新成为当地的主导宗教。
(鼎盛时期的亚美尼亚安息王朝)
不过从公元7世纪开始,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萨珊波斯很快被阿拉伯帝国灭亡,而阿拉伯的影响也很快波及到了高加索,伊斯兰教也开始传入当地。而在同时,受东罗马帝国影响的阿布哈兹王国以及信仰犹太教的突厥可萨汗国也先后建立,高加索地区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人、东罗马人和突厥人三方对抗的形势。到公元12世纪,格鲁吉亚王国崛起,其国王大卫四世将周边的伊斯兰教徒全部驱逐,成为了高加索地区的霸主。在公元1194年到1204年,格鲁吉亚女王塔玛丽还率军击退了塞尔柱突厥人的入侵,其疆域最大时涵盖了今天伊朗北部、土耳其东北部和整个北高加索地区。而在东罗马帝国在公元1204年被十字军灭亡之后,格鲁吉亚一度成为近东地区最核心的基督教国家。
蒙古征服与三方角力
但好景不长,仅仅10几年后,横扫欧亚的蒙古军队入侵高加索,虽然由速不台和哲别率领的蒙古第一次西征军在几次击败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联军之后将主攻矛头对准了基辅罗斯,使高加索暂时逃避了被征服的命运,但蒙古西征的附带影响在公元1226年就几乎使格鲁吉亚被灭亡。当时被蒙古军队一路追击从中亚逃到了高加索地区的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要求格鲁吉亚王国支持自己与蒙古人作战,被拒绝之后他率军大举进攻格鲁吉亚,并一度攻陷了其首都第比利斯,此战过后格鲁吉亚迅速衰落,10年之后在蒙古第二次西征期间被蒙古军队征服。而亚美尼亚各王国则与蒙古人关系更加紧密,时任卡拉巴赫大公的哈桑·贾拉扬甚至曾两次前往蒙古帝国首都和林朝拜蒙古大汗,而在突厥人入侵高加索时一部分逃到了中东的亚美尼亚人则建立了乞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这个国家在蒙古第三次西征时成为了其主要盟友,为其出动了大批军队。
(描绘乞里乞亚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在蒙古帝国首都和林时场景的画作)
而此后,高加索地区成为了第二次蒙古西征所建立的金帐汗国和第三次蒙古西征所建立的伊儿汗国反复争夺的地区,后来主要被伊儿汗国所控制。在公元14世纪伊儿汗国崩溃之后,伊儿汗国的余脉丘拜尼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又成为了当地的主宰,之后被称为世界征服者的帖木儿在公元1386年到1403年之间曾经至少8次入侵高加索,而帖木儿的入侵使原本在可萨突厥时期和塞尔柱突厥时期就进入了高加索的突厥人群体得到明显壮大,外高加索地区的另外一个主要民族阿塞拜疆人在此时也基本形成。持续不断的战争使高加索地区分裂成了许多很小的王国,又为后来的几个地区强权将其纳入各自的势力范围铺平了道路。
(高加索地区的民族分布,因复杂历史而形成的复杂构成一目了然)
在帖木儿的侵袭之后,高加索地区就成为了奥斯曼、俄罗斯和伊朗三国角力的舞台。在公元16到17世纪,奥斯曼帝国和由阿塞拜疆人建立的伊朗萨非王朝在高加索地区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最终在公元1555年双方达成了平分高加索的协议,高加索东部地区由萨非王朝控制,西部则归属奥斯曼帝国。但不久之后,俄罗斯这个新来者又再次打破了当地的权力平衡,俄罗斯首先占领了北高加索部分地区,之后它先是在公元19世纪初强迫萨非王朝放弃了自己在南高加索的领土,然后又通过俄土战争将奥斯曼从高加索西部逐出。在公元19世纪后半叶,俄罗斯又将高加索北部完全征服。而在此期间,原本是高加索北部主要民族且信仰伊斯兰教的切尔克斯人几乎被整体驱逐到了奥斯曼帝国。此后,俄罗斯基本上成为了高加索地区的霸主,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时为止。
20世纪及苏联解体之后
虽然俄罗斯在公元18世纪末就已经基本控制了高加索地区,但因为之前伊朗和奥斯曼都曾长期统治过高加索地区,所以这些国家都分布有大量高加索人。其中在奥斯曼帝国境内就分布有上百万亚美尼亚人。而在奥斯曼帝国逐步衰落,其所占领的基督教地区相继独立之后,奥斯曼境内对同样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的敌视情绪不断增长。而俄罗斯在其占领的高加索地区驱逐伊斯兰教徒的行动更进一步激化了奥斯曼对亚美尼亚人的敌视。
(逃避种族屠杀的亚美尼亚难民)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盟国阵营的奥斯曼很快被协约国阵营的俄罗斯在战场上打的大败,之后其战争部长恩维尔帕夏开始公开指责境内的亚美尼亚人是内鬼,之后奥斯曼帝国开始了大规模关押、驱逐和屠杀亚美尼亚人的行动,后来的研究估计在1914年到1918年之间总共有30万到150被屠杀,这一事件也成为了20世纪最著名的种族屠杀事件之一。
在1917年俄罗斯帝国崩溃之后,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曾经短暂的联合成一个名叫外高加索联邦的国家,但很快分裂,而起因之一就是在21世纪还在困扰外高加索3国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下称纳-卡)争端。纳-卡地区主要居民是亚美尼亚人,但也长期受到阿塞拜疆的影响。所以外高加索联邦分裂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就为争夺此地爆发了战争。后来在苏联红军的主导下,外高加索联邦重建并成为苏联创始加盟国。不过在1936年,这个加盟国又重新一分为三,纳-卡地区被划入阿塞拜疆,但亚美尼亚人对此一直心存不满。而在苏联末期,纳-卡地区的领导人利用苏联改革之机,于1988年自行举行全民公决,宣布当地并入亚美尼亚。之后两族人迅速在当地发生了冲突,并在苏联解体之前就演化成了局部战争。而在苏联解体之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公开参战,战争一度升级。目前该地建立了一个没有得到国际承认的“阿尔扎赫共和国”,它虽然得到亚美尼亚的支持,但在国际上仍然被视为阿塞拜疆的一部分。
(“阿尔扎赫共和国”,其右上方是阿塞拜疆,左下方是亚美尼亚)
而格鲁吉亚在苏联解体之后则很快爆发内战,其主要原因是格鲁吉亚境内也存在着好几个不同的民族,除了格鲁吉亚人之外,还有南奥塞梯、阿扎尔和阿布哈兹等。在苏联解体前后,这几个民族也有了从格鲁吉亚分裂出来的愿望,之后也很快演化成武装冲突。虽然在1995年之后,当地局势一度缓和,但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最终这些矛盾在21世纪初再度激化,最终引发了2008年的格俄战争。
(现代高加索,包括车臣、南奥塞梯、阿布哈兹和阿尔扎赫等不安定地区都在这块区域内)
所以基于极其复杂的历史变迁,外高加索三国在苏联解体之后各种民族与宗教矛盾错综复杂,因此发生了许多纷争,对其国家的发展也都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在2019年,这三个国家的人均GDP大约都在4000美元出头,在前苏联国家中都排在了相对靠后的位置。
匿名网友
2021-12-13 10:58:25谈不上多惨,人家都有矿,基本上不用干活就能够分得不少钱。这些地方之所以会落后只是因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太差,这直接拉低了当地的生活水平。这个问题对于所有原苏联加盟国都存在,他们的人太少了,像高加索几国,5万以上的人口就是大城市了,像这样的人口密度,搞什么肯定都不行。
其次,本国工业基本上没有,大部分依赖于进口,这使得他们经常遭到外国资本家的吊价,外国商品垄断了市场,物价高,买不了多少东西。这使得当地的商业实际上也是发展不起来,尤其是在石油价格上不去的时候,换不了多少外汇。
第三,地缘位置不太好。这里交通位置不太好,大都是山地,从运输角度上看,物资转运都十分困难,这使得他们不管要发展什么产业都很难。
第四,战争威胁。这里的地理位置很敏感,历来都有武装力量盘踞在那里,倒卖武器,转运走私各种违禁物资(走私毒品),然后他们几个国家又很弱,对这些武装分子没有任何办法,社会的动荡导致这些地区更加难以发展。
匿名网友
2021-12-13 10:58:25外高加索
外高加索,面积不大,人口密集, 高加索山脉南部。它包括三个独立的国家:西北部的格鲁吉亚,东部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主要位于格鲁吉亚以南和阿塞拜疆以西的高山高原。这些国家的面积约为186,100平方公里。北部与俄罗斯接壤,东部与里海接壤,南部与伊朗和土耳其接壤,西部与黑海接壤。
在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实施自由化改革后,民族主义情绪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重新出现; 随着苏联解体,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于1991年实现了完全独立。然而,外高加索的后独立时期以不稳定,经济衰退,种族暴力和战争为特征,因为格鲁吉亚政府与分离主义运动作斗争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在纳戈尔诺 - 卡拉巴赫天天打战。纳戈尔诺 - 卡拉巴赫是阿塞拜疆的一个主要的亚美尼亚飞地。
自然地理
高加索山脉一般从西北向东南走向,包括两个山脉 - 北部的大高加索山脉和南部的小型高加索小山脉。大高加索的分水岭是该系统的支柱,传统上是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一部分,但整个地区受到亚洲影响,现在已经普遍将该范围视为亚洲。该大高加索地区标志着外高加索的北部边界,向东南延伸约1,200公里,穿过塔曼半岛的高加索地峡,将黑海与亚速海分开,一直延伸到里海的阿贝瑟隆半岛。在富含石油的巴库港口以东。
大高加索的南坡比北部更陡峭。系统的中间相对较窄,但其西端和东端的宽度为100英里或更长。高加索的主轴包含厄尔布鲁士山,海拔18,510英尺(5,642米),是该山脉最高的山峰。
大高加索南部,黑海沿岸,有 科尔希达 冲积平原。在里海一侧的南部,希拉克草原,在大高加索和小高加索山脉之间,急剧下降到库拉阿拉斯(Kür-Araz)低地,一个广袤的洼地,其中心库拉河接收其主要的右岸支流阿拉斯河。在东北部,科布斯坦东南部的山丘将库拉 - 阿拉斯低地与阿布森半岛分开。
库拉 - 阿拉斯低地,图中大块深绿色。
库拉 - 阿拉斯低地西部上升连接 小高加索山脉和亚美尼亚高地向南延伸,后者跨越土耳其边境。位于小高加索东部的塞万湖以东。从他们在亚美尼亚高地的西部来源,库拉河和阿拉斯河都流经小高加索 - 北部的库拉和南部的阿拉斯 - 在东部融合之前。
阿拉维河流经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北部的大高加索中部。©Gyorgy Lajos-相机新闻/全球照片
气候
大高加索地区位于温带中纬度和亚热带气候带之间的边界,通过阻止冷空气从北方进入外高加索地区,突出了这种气候差异。1月平均气温为4至6°C)。在夏季,南北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小,而西部(平均气温 [23至26°C])与其较凉爽的海洋性气候,以及更多的东部地区([25到29°C])。
在东南部的气候也是潮湿的亚热带气候,但在夏季初期干燥; 库拉 - 阿拉斯低地属于干燥的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为8至16英寸,东部较低),冬季温和,夏季炎热。亚美尼亚高原的中阿拉斯海峡的气候类似于低地的下游气候但不温暖。
在大高加索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生长季节相应缩短,山坡上的降水总量落后于邻近平原。在海拔约6,500英尺的高度上,西风气流盛行,加强了海洋影响,大大缓和了气候条件; 平均空气温度达到18°F(-8℃)1月和55°F(13℃)在八月。由于大高加索山脉与西风气流成一定角度,最大的降水量超过160英寸,积聚在面向南和西南的斜坡上。在较高的海拔地区,高湿度的寒冷,高山气候盛行,并且多年生雪盖覆盖最高的波峰。沿着黑海北部海岸,气候属于地中海,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干燥。
面向大高加索南坡的小高加索北坡在相应的海拔高度上具有类似于后者的气候,降雨集中在西部。在东南部的塔里什山脉的山坡上,气候潮湿,年降水量达67英寸。亚美尼亚高地虽然靠近黑海,但在相应的海拔高度上的大陆气候比大高加索地区更为大陆; 例如,在6,500英尺处,亚美尼亚高地的平均月气温在1月份为(-12°C),在7月份为(18°C)。整个南部高地的积雪持续四到五个月,年降雪量平均约为508毫米,最大值为春季。
人口分布
外高加索的农村人口分布不均。该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位于黑海沿岸; 里奥尼河谷和几个较小的山谷,并支持大量农场人口。然而,高加索的高山地区和干旱的草原和里海沿岸的低地人口稀少。
城市居民占高加索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三,而在亚美尼亚,这一比例甚至更高。三个城市 - 巴库,第比利斯(Tiflis)和埃里温 - 每个城市的人口都超过一百万。
高加索的人口密度。EncyclopædiaBritannica,Inc。
种族
高加索长期以来作为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它,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向北扩散。外高加索是最古老的青铜文明中心之一 始于公元前2000多年。。一直到14世纪,高加索遭到各种民族的连续入侵,包括斯基泰人,阿拉尼人,匈奴人,卡扎人,阿拉伯人,塞尔柱土耳其人和蒙古人。与地中海世界保持着联系。这种入侵和远距离接触的历史留下了对外高加索人民文化的印记。中东的影响,特别是伊朗语言还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混杂。14世纪后,奥斯曼土耳其和伊朗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夺。从16世纪开始,俄罗斯越来越深入高加索地区。整个高加索的历史都是在较强邻国的压力下,个别族裔群体在山脉的峡谷中避难,孤立地保护自己。
超过50个不同的种族居住在外高加索地区; 这些群体的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自古以来,高加索以其众多不同的语言而闻名; 阿拉伯地理学家将该地区称为(“语言之山”)。来自亚欧非三洲的语言在这里混合。
经济
资源
外高加索的大量自然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大高加索地区周围的地质岩层,特别是库拉 - 阿拉斯低地和里海下方,含有含石油和天然气的矿床。金属矿石与从地壳深处向上推进的岩浆岩有关:磁铁矿、铜矿、钼矿和锰矿。建筑材料玫瑰色凝灰岩(凝灰岩)。高加索的矿泉水泉在整个前苏联都广为人知。有色金属,碳氢化合物和煤炭已经大规模开采。
行业
外高加索的一些大型工业中心生产铸铁和钢铁,机车,卡车和汽车,橡胶和其他化学产品,水泥,硬质合金,纺织品和鞋类以及食品和烟草产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大城市建立了轻工业,包括电视,计算机和微处理器等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制造。
外高加索的矿泉和全年温和的气候使其成为治疗许多疾病的有利 环境。每年有数百万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国家的人前往该地区休息,接受治疗,并享受登山和滑雪等娱乐活动。
运输
困难的物质条件阻碍了外高加索地区的铁路建设。主干线环绕着每个主要的山脉,穿过高加索地区横穿高加索地峡,但没有铁路横穿大高加索山脉。主干线的支线贯穿许多山谷,与伊朗以及土耳其有联系。高速公路网络大量用于运送乘客和货物。然而,在横跨大高加索的曲折的格鲁吉亚,苏呼米和奥赛梯军事道路上,几乎没有人; 这些道路主要由游客使用。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也在该地区纵横交错。只有库拉河和里奥尼河的下游可通航。
宠来也
2021-12-13 10:58:252020年最大规模的热战冲突就属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了,两个外高加索国家为了纳卡4400平方公里的地盘,闹得不可开交。
除了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外,格鲁吉亚虽然没有爆发热战,但这三个外高加索国家的日子过得并不顺畅,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惨毫不为过。
看这三国的地理位置就可得知,他们正处于亚欧大陆的腹地,也是亚欧的分界线,更是区域大国博弈的焦点。
因外高加索地区濒临里海黑海地区,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又是从地中海进入亚欧腹地的通道,使得外高加索地区成了必争之地,意味着他们没有出头的机会,只能寄托在大国的保护伞之下。
阿塞拜疆与俄罗斯接壤,却是土耳其最忠实的盟友;
外高加索三国曾都是苏联的三个加盟共和国,三国中就属阿塞拜疆面积最大,达到86600平方公里,与俄罗斯接壤,但俄罗斯与阿塞拜疆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①俄罗斯与阿塞拜疆的宗教信仰不同;俄罗斯人信仰东正教,属于斯拉夫民族的国家,而阿塞拜疆信仰伊斯兰教,这就决定了阿塞拜疆跟俄罗斯不属于同一个文化圈子。相较于阿塞拜疆,俄罗斯更喜欢亚美尼亚,毕竟亚美尼亚是东正教为主的国家。
②阿塞拜疆走亲美欧疏俄罗斯的政策;在天然的宗教文化差异的影响下,阿塞拜疆走上了疏俄亲西方的路线,主要体现在美欧与俄罗斯对阿塞拜疆油气资源的争夺。
阿塞拜疆靠近里海,拥有丰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占据里海地区的50%,自从阿塞拜疆独立后,俄罗斯和美欧都争相夺取阿塞拜疆油气资源的控制权,由于美欧对阿塞拜疆的大力援助,阿油气资源红利更多地让给了美欧,并且建立有不经过俄罗斯的通欧油气管道。
③阿塞拜疆被土耳其照应,招致伊朗俄罗斯痛恨;阿塞拜疆是土耳其的忠实小弟,都是信仰伊斯兰教,实际上形成了阿塞拜疆背后是土耳其,亚美尼亚背后是俄罗斯的两大对峙集团。而伊朗和土耳其在叙利亚有利益冲突,在阿塞拜疆问题上,伊朗更支持亚美尼亚。
由此来看,阿塞拜疆四个接壤邻国中,除了格鲁吉亚外,与俄罗斯、伊朗、亚美尼亚关系都不好,这是国家发展的大忌。由于里海没有出海口,阿塞拜疆已经处于包围之中。
亚美尼亚与土耳其接壤,却是土耳其的最大仇敌;
亚美尼亚的处境比阿塞拜疆还不利。在三个外高加索国家中,亚美尼亚面积是最小的,可亚美尼亚所处的位置极度危险。
亚美尼亚属于内陆国,跟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伊朗四国接壤。土耳其是亚美尼亚的死敌,在这次亚阿冲突中,土耳其明目张胆地帮助阿塞拜疆军事打击亚美尼亚,至今土耳其仍未与亚美尼亚建交,甚至一直关闭着边境大门,这在全球都是罕见的。
另外,亚美尼亚跟伊朗的关系也不是特别铁,只能算是战略意义上的朋友。而格鲁吉亚又是亚美尼亚盟友俄罗斯的死敌,一旦发生大规模冲突,亚美尼亚很可能被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耳其三面合围,仅有一个狭窄的通道通往伊朗。
像亚美尼亚这种地缘环境,恰恰就是国家发展的短板,没出海口、周围邻国都是敌人,很难扩大经贸、人文往来,犹如困兽。
格鲁吉亚虽与俄罗斯接壤,却是个孤家寡人,美欧把他当棋子;
格鲁吉亚近些年虽然比较安静,但毕竟躺在俄罗斯怀里,时刻担惊受怕。自从2008年那场争夺南奥塞梯控制权的俄格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公然出兵抵制格鲁吉亚部队控制境内的南奥塞梯,使得格鲁吉亚南奥塞梯的地位就如同是半独立状态,完全脱离了格鲁吉亚的管制,从此格鲁吉亚彻底跟俄罗斯走向了对立面,
俄格之所以关系紧张,皆是因为格鲁吉亚的亲美欧政策,甘愿成为美欧遏制俄罗斯的一颗棋子,这让俄罗斯非常反感,由于格鲁吉亚一半的国境线都与俄罗斯接壤,一旦有战事,那么俄罗斯分分钟就能踏平格鲁吉亚。
况且,格鲁吉亚跟另外两个高加索国家并没有建立结盟关系,跟南边的邻国土耳其也没有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得格鲁吉亚把宝全部压在了美欧西方身上,但美欧距离格鲁吉亚相对较远。
在整个黑海地区,俄罗斯还是有很大控制权的,即使格鲁吉亚有事,俄罗斯完全可以阻挡格鲁吉亚的美欧外援,届时,格鲁吉亚就真成了孤家寡人了,所以格鲁吉亚的处境相对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来说更不妙。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外高加索三国的生存环境其实很艰难,同时面临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三个大国,且与他们都存在某些矛盾关系。
匿名网友
2021-12-13 10:58:25高加索三国指的是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三个处在高加索地区的国家。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世界最动荡的地区之一。
苏联解体后,高加索地区处于俄罗斯与欧盟两个安全复合体夹缝之中,在经济私有化、自由化的转轨道路中,都面临着不同的困难。
苏联解体后 ,高加索地区三个共和国原有的分工体系遭到破坏,产业间、地区间经济联系中断,工业生产所需原材料无法保障,导致生产下降、国民收入锐减。而原有的行政命令式的计划经济已无法保障国民经济和生产,造成三国的商品短缺,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高加索三国的经济
不过,由于前苏联解体后,高加索三国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三国的经济转轨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其效果也有着一些差别。
阿塞拜疆自然资源丰富,石油探明储量为23亿吨 ,是世界上著名的石油产地之一。丰富的油气资源对吸引外资以及阿本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加索三国中,阿塞拜疆的经济水平最高。
格鲁吉亚则在独立初期中断了与俄罗斯联系,拒绝加入独联体 ,处于与外界隔绝状态 ,这种政策对格鲁吉亚的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所以在独立后,格鲁吉亚经济形势比较严峻 ,燃料能源严重短缺,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违法犯罪活动猖獗。再加上阿布哈兹自行宣布独立,使格鲁吉亚失去了12.5%的领土和200公里的黑海沿岸,对该国经济影响巨大,所以三国中,格鲁吉亚的经济不如阿塞拜疆。
亚美尼亚的经济在苏联解体前发展较快,但其经济对原苏联各共和国的依赖较重。苏联解体前,亚美尼亚国民生产总值的 94%都依赖前苏联的各个共和国,所以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的经济受到影响很大。加上亚美尼亚处在伊朗、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以及格鲁吉亚这四个穆斯林国家的包围之中,它与格鲁吉亚因卡拉巴赫问题、与阿塞拜疆因纳卡地区问题发生冲突后 ,格、阿两国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使得亚美尼亚大部分工业企业和交通设施陷于瘫痪,居民生活状况恶化,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在三国中,亚美尼亚的经济发展水平最差。
高加索三国的地缘政治
高加索地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位于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北高加索,包括车臣、达吉斯坦等多个族群;而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个主权国家则组成了南高加索。
高加索是地缘政治环境复杂的一个版块。这里地形复杂多样,背靠俄罗斯文明,面朝伊朗的波斯文明和土耳其的奥斯曼文明,处在多民族、多宗教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因此形成了高加索地区模糊的地缘政治定位。
南高加索地区是东正教的俄罗斯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对峙的前线,我们以纳卡地区冲突为例:这里族群矛盾、地区矛盾以及宗教矛盾等被杂糅在一起,发展成国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使得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相互扩充军备,常年大量采购武器装备,加速了加索地域政治和社会极化,导致问题的国际化。西方势力、俄罗斯势力以及伊斯兰势力在这里角逐,这些势力的干预造成地区安全情势更加复杂化。
俄罗斯一直希望协调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关系,但俄罗斯并不愿意承担纳卡争端仲裁者的角色,不愿意制定实质性的争端解决方案。因为俄罗斯不想失去阿塞拜疆或亚美尼亚中的任何一个,而纳卡问题采维持现状,才是俄罗斯最希望看到的。因为只有这样,俄罗斯才能在南高加索地域扩大影响力,加强军事存在。
美国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加强了在高加索地区的军事存在,多次与格鲁吉亚举行军事演习。美国也看中了阿塞拜疆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其连接中亚与里海的地缘战略价值,出于能源角度考虑,以及在美国国内的亚美尼亚院外集团势力的影响下,也希望纳卡地区保持现状,使得美国能够将重心放在加强与阿塞拜疆合作以及遏制俄罗斯的事务上。
经过独立后20多年的建设,高加索三国不但没有解决苏联后期遗留下来的族群分离问题,却难以维持和巩固领土与主权完整,使本属国内事务的分离问题国际化,让外部势力深度介入,将问题弄得更加复杂化,将国家间争端发展成国际冲突。
现在,高加索地区弥漫着一股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思潮,高加索三国为解决各自的国家和民族诉求形成了构建相互竞争的联盟体系,三国的内政外交更加缺乏自主性。而从经济方面来看,三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变上片面引用西方理论,没有考虑到具体情况,采取了限制居民收入过快增长和全面削减社会保障计划的政策措施,引起大规模失业 ,造成国家元气大伤。如果这些都算不上“惨”的话,那什么才算是惨呢?
宠来也
2021-12-13 10:58:25这三个小国地缘环境太差。历史上是强邻沙俄,波斯和奥斯曼的争夺对象。这三国是沙俄留下那一份。阿塞拜疆一半土地在伊朗,亚美尼亚大部土地在土耳其。现在俄罗斯视其为势力范围。格鲁吉亚稍有不逊,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就被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