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城市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养狗热?
八十年代人们刚从缺吃少穿的年代过来,在这以前自己还吃不饱,哪有心思养狗。现在吃饱喝足了,没事找事干,养狗的越来越多,狗多成患,影响城市环境及人们正常的生活。政府应该出台限制一下。
不让养动物。
那时候粮食不充足,居委会也非常负责,经常组织打狗运动。而且当时居民道德水准也高,非常注意个人形象,左邻右舍都是单位同事,都怕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邻居。现在养狗的就是一帮无赖,狗冲你叫她说不咬人,你和她说栓绳子她说你管不着,踩到她的狗屎狗尿她说是走运,狗要咬人报警说你没爱心。希望国家早日立法禁止在小区饲养犬只
在城市里应该禁止养狗,这是城市文明进步的体现。
我住在北京,清楚记得,北京规定八不养,有狗,猪,鸡,鸭等,不包括猫,兔,那时养的几乎都是猫,也有养兔子,鼠类,(白鼠,金丝熊,等),更多的是养观赏鱼的,现在我认为城市,特别是住楼房的,应当禁止养狗。我住这栋楼一百多户,有二十多房养狗,有的还养二,三条。真是扰民。
政府部门公布城市公约其中严格规定:市民八不准养条约算一条。
居住条件、经济收入、闲暇时间、思想意识都没有饲养宠物的可能!
80年代有些城市明文不让养狗这是其一,其二十年动荡刚过去没几年,虽然国家经济在突飞猛进,但人们普遍依旧存在粮食没有余粮,衣服没有多余的情况,家里自然就没有狗了。其三从清末到民国城市养狗那是阔太太的生活,谁愿意落个这个名声。
但是,那时农村几乎家家养狗,有人一口吃的,就有狗一口吃的。原因很简单:狗看家护院,而且狗就是饿死也不会自己去别人家生活的。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晚上经常狗声四起,那就是又有狼进谁家偷猪来了。那时家里狗也是鸡的守护神,家家养鸡,鸡蛋和每年出一头猪几乎是农家一年的现金收入。现在城市养狗有点泛滥,再整洁干净的小区也有狗粪便的存在,试问哪个小区每年没有发生后狗伤人事件,只不过分事件大小而已。
城市狗患也是极少部分低素质养狗人造成的,真可谓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狗患既然杜绝不了,那就不如学学郑州一个小区,禁止养狗。
上世纪80年代,整个中国都不让养狗,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为了杜绝养狗,各地还有专门的“打狗队”。
养狗,历来是人们的一种传统,以前人们养狗,大多是出于看家护院的考虑,特别是农村,不像现在养狗,大多是出于养宠物的考虑。
80年代之前,私人养狗的很少,除非有些地方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大部分城市、农村家庭都养不起狗。到了80年代,国家的经济建设初步有了成效,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满足,养狗的也多了起来。可是毕竟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更谈不上富裕,城市购米、面还都要粮票,数量众多的狗,对粮食供应产生一定的压力,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以及杜绝狂犬病的发生,政府出台政策,不准养狗。
为了有效地促使政策落地,扼制养狗的势头,各地一边宣讲政策,一边成立了“打狗队”。城市里一般不会进门查询,如果接到举报就会上门打狗,发现在外流浪的狗也一定打死、拉走。农村基本上会挨家挨户巡查。
我亲眼见过“打狗队”打狗。“打狗队”一般由三四个人组成,一人拿着长柄的网套,一人拿着长柄铁钩,一人拿长木棒,还有一个开着前翻斗的那种翻斗车。(这种车在那个年代比较多,工程队、砖瓦厂都用来运料,现在基本上没这种车了)。几人将狗围堵,边围边打,最好是能用网套罩住,然后其他人一顿猛打,迅速利落地结束狗的性命,也算是让狗少受点罪。然后,用大铁钩或网罩弄上翻斗车,听说最后都被集中掩埋了。
顺便说一下,那时候城里面也不让养猪、鸡、鸭,基本措施与打狗一样。
时代在发展,不管是那时的“打狗”还是现在的规范养狗,都是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要求,我们都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积极去解决,促进社会各谐进步。
任何时候,都有养狗的。否则,狗怎么会一直流传到今天呢?
养狗,在过去,一直被看成是“资产阶级的闲情逸致”。一个阔太太,牵一条狗,是张乐平先生在五十年代里的漫画形象。这个形象,是家喻户晓的。
建国后,养狗的越来越少。农村还有一些,城市里到六十年代,就已经完全绝迹了。包括北京,上海等等大城市,甚至包括小小的县镇。
没有狗,有两点原因,一是,认为养狗没有意义和做用。二是认为养狗要消费食物,而食物,人吃尚且不足,那有狗的份额?
在大小城市里,当时严禁养狗,但总是有极少的人,把农村的狗带进城市里,要偷偷摸摸地养。所以,每个城市里,都有专业的“打狗队”。发现了,就要打。我当时在东北的长春市,就多次亲眼见过打狗队打狗。
直到八十年代,城市里也还是禁养鸡鸭鹅狗,甚至包括任何动物。九十年代后,没有明确的说法了,也没有人管了,养狗的才逐渐多了起来。
农村养狗,看家护院,望门陪伴,是有用的。城市里养狗,确实用处不大。之所以养狗的人也不少,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不能否认的。
城市里,人口密度大,楼房高,车流,人流,川流不息,养狗难以保证狗的安全和人的安全。只要是有一个人被狗咬了,只要是有一个人被狗咬死了,或者是染狂犬病死了,那就不应该养狗。所有的城市里都不应该养狗!因为,人命肯定是要比狗命珍贵!
我的看法,养狗的人,爱狗的人,有可能不同意。但我们不能,“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有的狗,把自己的主人都咬了,这也常常见著媒体呀!
10人回答
宠来也
2021-12-13 11:10:26八十年代人们刚从缺吃少穿的年代过来,在这以前自己还吃不饱,哪有心思养狗。现在吃饱喝足了,没事找事干,养狗的越来越多,狗多成患,影响城市环境及人们正常的生活。政府应该出台限制一下。
匿名网友
2021-12-13 11:10:26不让养动物。
匿名网友
2021-12-13 11:10:26那时候粮食不充足,居委会也非常负责,经常组织打狗运动。而且当时居民道德水准也高,非常注意个人形象,左邻右舍都是单位同事,都怕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邻居。现在养狗的就是一帮无赖,狗冲你叫她说不咬人,你和她说栓绳子她说你管不着,踩到她的狗屎狗尿她说是走运,狗要咬人报警说你没爱心。希望国家早日立法禁止在小区饲养犬只
宠来也
2021-12-13 11:10:26在城市里应该禁止养狗,这是城市文明进步的体现。
匿名网友
2021-12-13 11:10:26我住在北京,清楚记得,北京规定八不养,有狗,猪,鸡,鸭等,不包括猫,兔,那时养的几乎都是猫,也有养兔子,鼠类,(白鼠,金丝熊,等),更多的是养观赏鱼的,现在我认为城市,特别是住楼房的,应当禁止养狗。我住这栋楼一百多户,有二十多房养狗,有的还养二,三条。真是扰民。
宠来也
2021-12-13 11:10:26政府部门公布城市公约其中严格规定:市民八不准养条约算一条。
宠来也
2021-12-13 11:10:26居住条件、经济收入、闲暇时间、思想意识都没有饲养宠物的可能!
宠来也
2021-12-13 11:10:2680年代有些城市明文不让养狗这是其一,其二十年动荡刚过去没几年,虽然国家经济在突飞猛进,但人们普遍依旧存在粮食没有余粮,衣服没有多余的情况,家里自然就没有狗了。其三从清末到民国城市养狗那是阔太太的生活,谁愿意落个这个名声。
但是,那时农村几乎家家养狗,有人一口吃的,就有狗一口吃的。原因很简单:狗看家护院,而且狗就是饿死也不会自己去别人家生活的。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晚上经常狗声四起,那就是又有狼进谁家偷猪来了。那时家里狗也是鸡的守护神,家家养鸡,鸡蛋和每年出一头猪几乎是农家一年的现金收入。现在城市养狗有点泛滥,再整洁干净的小区也有狗粪便的存在,试问哪个小区每年没有发生后狗伤人事件,只不过分事件大小而已。
城市狗患也是极少部分低素质养狗人造成的,真可谓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狗患既然杜绝不了,那就不如学学郑州一个小区,禁止养狗。
匿名网友
2021-12-13 11:10:26上世纪80年代,整个中国都不让养狗,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为了杜绝养狗,各地还有专门的“打狗队”。
养狗,历来是人们的一种传统,以前人们养狗,大多是出于看家护院的考虑,特别是农村,不像现在养狗,大多是出于养宠物的考虑。
80年代之前,私人养狗的很少,除非有些地方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大部分城市、农村家庭都养不起狗。到了80年代,国家的经济建设初步有了成效,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满足,养狗的也多了起来。可是毕竟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更谈不上富裕,城市购米、面还都要粮票,数量众多的狗,对粮食供应产生一定的压力,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以及杜绝狂犬病的发生,政府出台政策,不准养狗。
为了有效地促使政策落地,扼制养狗的势头,各地一边宣讲政策,一边成立了“打狗队”。城市里一般不会进门查询,如果接到举报就会上门打狗,发现在外流浪的狗也一定打死、拉走。农村基本上会挨家挨户巡查。
我亲眼见过“打狗队”打狗。“打狗队”一般由三四个人组成,一人拿着长柄的网套,一人拿着长柄铁钩,一人拿长木棒,还有一个开着前翻斗的那种翻斗车。(这种车在那个年代比较多,工程队、砖瓦厂都用来运料,现在基本上没这种车了)。几人将狗围堵,边围边打,最好是能用网套罩住,然后其他人一顿猛打,迅速利落地结束狗的性命,也算是让狗少受点罪。然后,用大铁钩或网罩弄上翻斗车,听说最后都被集中掩埋了。
顺便说一下,那时候城里面也不让养猪、鸡、鸭,基本措施与打狗一样。
时代在发展,不管是那时的“打狗”还是现在的规范养狗,都是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要求,我们都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积极去解决,促进社会各谐进步。
匿名网友
2021-12-13 11:10:26任何时候,都有养狗的。否则,狗怎么会一直流传到今天呢?
养狗,在过去,一直被看成是“资产阶级的闲情逸致”。一个阔太太,牵一条狗,是张乐平先生在五十年代里的漫画形象。这个形象,是家喻户晓的。
建国后,养狗的越来越少。农村还有一些,城市里到六十年代,就已经完全绝迹了。包括北京,上海等等大城市,甚至包括小小的县镇。
没有狗,有两点原因,一是,认为养狗没有意义和做用。二是认为养狗要消费食物,而食物,人吃尚且不足,那有狗的份额?
在大小城市里,当时严禁养狗,但总是有极少的人,把农村的狗带进城市里,要偷偷摸摸地养。所以,每个城市里,都有专业的“打狗队”。发现了,就要打。我当时在东北的长春市,就多次亲眼见过打狗队打狗。
直到八十年代,城市里也还是禁养鸡鸭鹅狗,甚至包括任何动物。九十年代后,没有明确的说法了,也没有人管了,养狗的才逐渐多了起来。
农村养狗,看家护院,望门陪伴,是有用的。城市里养狗,确实用处不大。之所以养狗的人也不少,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不能否认的。
城市里,人口密度大,楼房高,车流,人流,川流不息,养狗难以保证狗的安全和人的安全。只要是有一个人被狗咬了,只要是有一个人被狗咬死了,或者是染狂犬病死了,那就不应该养狗。所有的城市里都不应该养狗!因为,人命肯定是要比狗命珍贵!
我的看法,养狗的人,爱狗的人,有可能不同意。但我们不能,“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有的狗,把自己的主人都咬了,这也常常见著媒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