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请稍候...
Preloader
  • 【公益】愿天下宝贝都能有幸福的家
  • v:irenyuwang

Office Address

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Phone Number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Email Address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img

为什么猪和鸡那么容易得传染病?

img
提问者

匿名网友

作为家畜里的一员,为什么猪那么容易得传染病,而牛羊狗还很坚强。家禽界的鸡也容易得病,而鸭和鹅就不容易得病?

9人回答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0:39:26

    造成传染病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

    (1)对猪和鸡传染病出现的新情况认识不足 近几年来有不少传染病(如猪瘟、蓝耳病、鸡瘟等)出现了隐性感染、持续性感染和潜伏期带毒,并且病愈后带毒猪和鸡越来越多,由于这些猪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但能向外排毒,往往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对这些出现的新情况认识不足,致使疫病传染数量不断增多。这些生猪及其产品调运、外购流动频繁,加之监测不力,检疫不严,使传染源分布越来越广,造成疫病的广泛扩散。

    (2)引种混乱、检疫不严 各地区每年从国内外大量引进,由于部门和渠道众多,考查不细,检疫手段落后和检疫不严格,致使引进的种猪不仅带入了新的传染病,而且使全国各地原已基本控制了的传染病又重新复发,造成疫病的严重发生。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0:39:26

    这个问题我们觉得也很是常见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猪和鸡都很容易感染了?

    鸡和猪会感染又会传染病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么我们针对于这个问题,来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情况引起的这个问题。

    不会互通传染和感染。

    准确的来说,鸡和猪是两个不同分支的动物。所以针对于病情上来看,目前他们没有互通性的传染或者感染的状况。

    所以基于这个情况来看虽然他们会,对于相同的品种里面进行传染和感染,但是他们不会互通性的传染以及感染。

    所以对于现在这个租赁的实际情况来看,不用过于担心会传染到鸡的身上。因为这个问题,具体的情况来看我们不必过于担心。

    为什么容易会出现感染和传染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出现这个病情呢?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场地的问题才会引起的这个情况。

    比如说,养殖场地过多的这个病菌,就会引起很容易的引起这个病情。细菌过多的地方也会引起这个鸡和猪的病情进行传染和爆发。

    总而言之就是这些环境适合了细菌和病菌的生长,所以才会导致养殖在这里面的,猪或者鸡出现病情的传播引起生病的问题。

    注意环境的卫生既可以减少发病的原因。

    其实面对于猪和鸡的问题,会引起病情的情况,基本上我们觉得,只要注意环境的卫生,既可以减少在当地养殖的猪或者鸡以及其他家禽类,减少他的病情。

    多半都是因为由于这个环境的问题,才会引起病情的快速生长和爆发,所以要减轻这个病情的原因,必须是由这个环境所引起的问题。

    除了特别的病菌以外。比如说最近流行的猪瘟病情是由于病毒的传播从而感染的。那么其他的情况之下基本上都是由于环境所引起的发病情况。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0:39:26

    谢邀~


    其实这是一个错觉,因为猪牛羊狗鸡都是有各自的传染病的,而且也不分是谁更容易,而造成这个假象的原因其实是它们患有的传染病是否会更容易波及更多的人,引起恐慌。

    猪常见的传染病有:猪瘟,猪流行性感冒,猪传染性胃肠炎等;

    鸡常见的传染病有: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等;

    而牛羊狗常见的传染病是:狂犬病和一些寄生虫病,会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相对较少。


    另外也可能是近年引起全国性恐慌的传染病多来自于猪和鸡,所以给人们造成了一定的错觉。

    因此一定不能忽视牛羊狗等畜类身上所患的传染病,比如狂犬病,虽然目前国内基本没有狂犬病爆发的事例,但是一旦得了狂犬病可是死亡率100%的!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0:39:26

    你好,我是兽医小彭,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畜禽的养殖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疾病,有一些是病毒性的也有一些细菌性,那么我们家禽在养殖的那么长的时间里,猪和鸡传染病会比牛羊更加多?而且其它禽类,牛羊类就没有那么多吗?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我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猪的主要传染病

    第1点就是非洲猪瘟,在18年下半年到现在,非洲猪瘟重创中国养猪业,现在也是中国养猪业的头号杀手,也是造成目前出价高企的原因之一,非洲猪瘟是一种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引起猪的发烧,不吃料,便秘等症状。目前非洲猪瘟相对于猪的其他传染性疾病来说,有严重的区别,因为他没有疫苗,其他的传染病都有疫苗,所以说,这个非洲猪瘟是比较厉害。 第2点就是猪的伪狂犬还有五号病,这两种病都是会造成猪比较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其它的一个些主要性疾病,像圆环病毒、蓝耳,也是一些主要的住的病毒性疾病,我们就不再详细说了。

    二、鸡的主要疾病

    第1点就是禽流感,禽流感是人畜共患病,禽流感单个的疫苗是很容易研究出来,但是禽流感它变异的速度非常快,毒株非常多,也就造成了目前全面预防禽流感疫苗研制的困难性,禽流感是家禽类的头号杀手。

    第2点就是鸡的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这两种是鸡的主要传染性疾病,其他的像鸡的球虫病,还有传染性喉气管炎,这些也是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我们就不在一一说明了。

    三、牛羊的主要疾病

    牛羊的主要疾病就是疯牛病,这也是主要的感染的牛一种病毒性疾病。还有就是像五号病是感染偶蹄动物的一种疾病,也会感染人,也会造成牛羊之间的蹄部溃烂。

    所以总的来说,牛羊病也有很多传染性疾病,不是只有猪和鸡有,主要是因为猪和鸡在我国的消费习惯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牛羊占的比例就没有那么大,所以影响就没有那么深刻。这也是造成我们认为猪鸡传染性疾病比其它动物疾病多的原因。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0:39:26

    我是这样认为的

    鸡容易得传染病是有以下原因的

    (1)传染性因素

    也称生物性致病因素,这类致病因素在临床上最为常见。主要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等)。它们可引起鸡的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病和肿瘤等疾病。此类致病因素是危害养鸡生产的病因中最重要的一类。

    (2)非传染性因素

    ①机械性致病因素

    它主要指引起机体损伤的各种机械力,如锐器及钝器的打击、爆炸的冲击,机体由高处坠下所引起的机体各种损伤,如打、压、刺、砍、咬、摔和擦等机械力。

    ②物理性致病因素

    该致病因素一般包括高温、低温、电流、光线(紫外线、红外线)、电离辐射、气压等因素,达到了一定强度或作用时间较长,都可使鸡发生损伤。

    ③化学性致病因素

    对鸡有致病作用的化学物质很多,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农药、化学毒剂、某些药物等,都可使鸡致病。

    (3)环境因素

    如空气污染(饲养密度过高,导致舍内空气污浊、氨气过重等)、水污染、噪声污染、吸血昆虫叮咬等。

    (4)饲养管理因素

    主要指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矿物质、能量等)的摄取不足和营养过剩,以及在管理方面诸如鸡密度过大、光照和通风不足、惊吓、长途运输等因素造成鸡发病。

    (5)鸡群自身因素

    也即鸡病发生的内因。一般指鸡的遗传特性、防御免疫机能状态、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机能状态、营养因素、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防御能力,既与机体各器官的结构、机能和代谢特点及防御机构的机能状态有关,也与机体一般特性,即鸡的品种、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免疫状态等个体反应有关。

    在养鸡生产中,必须首先加强对鸡的饲养管理,做好预防接种工作,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健康水平。同时,也要做好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工作,以便于工作和消除外界致病因素的致病作用。

    接下来分析下猪生病的原因

    总是会有朋友在问,猪到底什么体温才算正常?我家的猪都39度了,到底算不算发烧呀?其实,各个年龄段猪体温不一样。仔猪、育肥猪、待产母猪、产后母猪体温都不一样,当然,适合他们生长的室温也不一样,越是这样,我们就越要注意环境温度,为什么你的猪老生病,就是这个原因!

    在猪场的生产管理中,环境和温度是绝对是直接决定着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也是猪场制胜的法宝。猪是恒温动物,对环境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各阶段猪群所需要的温度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咱养猪人时刻了解温度,控制温度,以最大限度减少因为温度的不适导致的应激和对生产的影响。

    各阶段猪群的温度

    种公猪的最适温度范围:17℃-21℃

    妊娠母猪的最适温度范围:18℃-21℃

    哺乳母猪的最适温度范围:20℃-22℃

    哺乳仔猪的最适温度范围:29℃-33℃

    保育仔猪的最适温度范围:22℃-25℃

    育肥猪的最适温度范围:19℃-22℃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如何才能把握好不同猪群的温度呢?

    首先,应该清楚各阶段猪群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并想办法提供可操作的条件,夏季,要注意猪舍通风、增减降温设备;冬季,取暖、升温设备自然必不可少,饲养员每天要登记各自所管的猪舍和猪群的温度,并做好档案记录存档。控制好自己猪群的温度,这是养好猪的最关键的因素。

    温度计是衡量猪舍内温度的最直接依据,但是我们也不能只依赖温度计,一切还是要按照猪的实际情况来调节,一句话,猪说了算。如产房的温度可以是21℃-25℃,而保温箱的温度是29℃-32℃,饲养员不能仅仅看温度计是在这个范围内就万事大吉了,必须认真观察母猪和乳猪的睡姿、采食、健康等情况来调节温度,使猪群处于最适状态,以最大限度减小因为温度的不适当导致的应激和对生产的影响。

    仔猪断奶后,通常需要升温,范围是29℃-31℃,可是我们实际操作中,不能只看温度计是这个范围就行了,需要观察仔猪的睡姿势和采食情况,温度高了,仔猪不采食,大量喝水,分散睡或不睡觉乱跑。温度低了,仔猪挤成一团。饲养员应该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调整温度,以保证仔猪的最适温度状态。 温度是猪群健康的基本保证,是能够打造猪只内部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温度也是控制病原的最好屏障,所以把握住猪群的温度就是把握猪场制胜的法宝。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0:39:26

    不会。鸡和猪之间没有共患病,不会带来疾病。不但不会带来疾病,而且鸡和猪混养还有许多好处。猪在吃食时,有些饲料会被猪弄的到处都是,造成饲料浪费。而鸡就可以把这些无法回收废弃的猪饲料当做鸡饲料来吃掉。同时,猪粪发酵产生的蝇蛆又可以为鸡提供营养。如果鸡在果园等地散养,鸡粪又是果树的肥料,增加果园收益。这样一来,猪的废弃饲料和粪便有了出路,养鸡不用花钱另买饲料,果园的收益提高了,一举多得。当然,猪和鸡必要的卫星防疫措施还是要有的。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0:39:26

    为什么猪和鸡那么容易得传染病

    由于春季气候变化无常,猪、鸡、鸭舍内通风量小,水分蒸发量少,造成舍内潮湿,再加上冬季气温较低,致病性微生物(病毒、细菌等)活动频率下降,但稍遇合适条件,即可大量繁殖,危害猪、鸡、鸭群,不同的病原体可引起不同的疾病。现在多是大规模饲养,只要有一头猪或一只鸡、鸭发病,就会引起全群发病,因此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防疫灭病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现就近几年在该季节我院诊治最多见的几种猪、鸡

    1、猪瘟: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多变时易和其它疾病并发。发生本病后无特效药物治疗。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和预防是控制本病的关键。做好免疫接种,仔猪断奶时注射5头剂的猪瘟疫苗,过30天再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过4—6个月防疫一次。加大疫苗免疫剂量,是排除母源抗体的最好方法,也是防制非典型猪瘟发生的有效措施。发病后,给病猪即时注射高免血清,饲料内加败血清、败毒2002、抗毒王等。

    2、猪流行性感冒:本病多发生于天气聚变的冷湿季节。因此要搞好猪舍环境卫生,使猪舍,既通风、又要提高温度,使猪群处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舍温内,才是防制本病的关键。发病后即时对症治疗,如注射炎热一针消、世纪特号等。

    3、猪传染性胃肠炎:本病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全年均可发生,但以早春发病最多。防制本病的最好方法,是平时不从疫区引进猪只,在发病季节,给猪群投服一些抗病毒与消炎药物预防,如毒立净、杆痢沙、泻停封等。

    4、猪肺疫:本病是一种由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聚变的季节发生较多。定期用猪肺疫弱毒菌苗或猪三联(猪瘟、猪丹毒、猪肺疫)进行免疫接种。一旦发病,要立即隔离治疗,圈舍彻底消毒。饲料内添加甲沙清原粉、呼咳净等。

    5、仔猪副伤寒: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本病主要靠预防,治疗效果一般不佳。要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疫区定期打防疫针或口服仔猪副伤寒菌苗。在饲料中添加甲沙清、杆痢沙等抗生素药也有预防效果。

    6、猪喘气病:本病是由猪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气候剧变、寒冷潮湿的冬、春季。本病目前无特效菌苗,主要是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不从疫区进仔猪,坚持自繁自养。对养猪环境经常消毒。在气候多变季节,用甲沙清、百病消、宝树呼霸等药物给猪混饲,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7、仔猪大肠杆菌病:本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由于病原性大肠杆菌类型的不同以及猪年龄、个体及生理机能的差异,因而发生不同的疾病,常见的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本病对新生仔猪危害很大,常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1)、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排黄色或黄白色稀便。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尤以1—3日龄最多见。本病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预防:不从有病的猪场进种猪。猪舍定期消毒,给怀孕母猪注射黄白痢菌苗。饲料内增加甲沙清或抗菌一号可预防本病发生。(2)、仔猪白痢:是10—30日龄仔猪常发的一种肠道传染病。特征为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稀便。本病死亡率低,但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预防:给怀孕母猪注射黄白痢菌苗。小猪饲料内加甲沙清、百病消、杆痢沙等。圈舍定期消毒。(3)、仔猪水肿病:是小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特征是头部水肿、神经症状及剖检时胃壁水肿。本病主要发生于断乳小猪,有时数日或4月龄的小猪也有发生。尤以生长快、体质健康的小猪最常见。引起猪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饲料单纯,精料过多,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气候聚变,饲养环境改变等。一般多见于春秋季节。预防本病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仔猪断乳时应注防止突然改变饲料,饲喂全价营养丰富的饲料。饲料内增加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甲沙清或杆痢沙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二、鸡易发生的传染病及防制(治)

    1、鸡新城疫:本病可常年发生。防治主要是定期给鸡接种鸡新城疫疫苗,一般按常规免疫,均可控制好本病,但必须搞好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控制其他疫病的发生、才能使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的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于3—6周龄的雏鸡,预防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方法。发病后及时注射双抗,同时饮水中加抗毒王、宝树唯毒康等。

    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仅发生于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气温多变的春秋季节多发。防制措施:必须搞好舍内环境卫生,经常消毒,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可预防本病。目前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是搞好免疫接种工作。雏鸡7日龄接种H120、21日龄接种H94,35日龄接种H52疫苗。四个月龄的后备鸡接种油乳剂灭活苗或H52。发病后用抗毒王、宝树喉毒康、甲沙清、呼喘立克治疗效果较理想。

    4、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成年鸡的发病率比雏鸡要高,流行季节主要发生在气候多变的春天,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应按正常的免疫程序,接种传染性候气管炎疫苗,一般45或68日龄接种一次,110日龄加强接种一次,在发病季节前再免疫一次。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舍内环境卫生,经常消毒等。只有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才能控制本病的发生。如发病后用抗毒王、甲沙清、呼感特饮水。

    5、禽流感:是由禽流感A型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搞好免疫接种工作,使鸡群永远处在健康状态,就不容易感染本病。

    6、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疾病。常发生于卫生环境条件差的鸡场,并易和其他传染病并发,因此,平时必须加强卫生防疫消毒工作,搞好鸡舍环境卫生。在气候多变或饲养条件较差时,要给鸡群投服合适的预防药物,如甲沙清、抗菌1号、百病消等。

    7、鸡慢性呼吸道病:又叫鸡霉形体病,是由鸡败血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气温多变季节最为多见。气候聚变是激发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防制本病,最根本的方法,是建立无病种鸡群,加强对种蛋的消毒。鸡群密度不能太大,鸡舍要通风良好,但又要防止受冷,饲料搭配要合理。防治本病的药物。如甲沙清、强效支菌、高效咳痢宁等。

    8、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很高。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气候多变季节多发。防制本病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经常消毒。平时也可用一些对鼻炎较敏感的药物预防投服,如宝树呼霸、甲沙清、鼻炎康等。

    9、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鸡常见的一种传染病,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预防:饲料内可加抗菌1号、杆菌沙、甲沙清等抗菌药物预防本病。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0:39:26

    大规模饲养很容易被病毒传播,一只携带病原体迁徙鸟类排出病毒会感染到上百万家禽,传播路程可以延长到两个国家之远,水禽和旱禽或者猪类一起饲养造成交叉感染;羽毛也会携带禽流感,扑打时造成病毒释放;甚至通过空气、土壤、共用工具物品、水源、灰尘之类的传播,人类对于这些病毒高温也不一定能排除染病风险。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0:39:26

    家畜传染病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类畜、禽疾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不仅可造成大批畜、禽的死亡和畜产品的损失,某些人畜共患疾病还能给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随着集约化养畜业的发展,预防家畜群发病特别是传染病,已成为兽医工作的重点。

    中文名

    家畜传染病

    起因

    病原微生物引起

    特征

    传染性和流行性

    危害

    部分可传染给人

    正文

    病原微生物可分为3大类, 即细菌、病毒和真菌,都是需借助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有些真菌例外)。一些能致病的原生动物在畜、禽中引起的疾病虽然也有传染性,但因属于单细胞寄生虫,通常当作寄生虫病,不包括在传染病的范畴内。

    细菌常根据其基本形态而被分成球菌、杆菌和螺旋状菌;根据其对革兰氏染色的反应而被分为革兰氏阳性或革兰氏阴性菌;根据其生长对氧的需要与否而划分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等。还可根据其有无运动性、有无芽胞以及菌落形态、抗原性和代谢产物的不同等而作进一步的划分。分类地位原介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些微生物如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现在也都归属于细菌。

    病毒根据其所含核酸的类型而被分为核糖核酸病毒和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两大类。然后再根据核酸呈单链或双链、衣壳的排列方式、有无套膜,以及对乙醚的敏感性等而进一步划分为13个科。

    真菌常根据其致病的方式而被分为病原性真菌和毒素性真菌,后者寄生于饲料中,因产生有毒物质而使畜、禽中毒,属于非传染性疾病(见兽医微生物学)。

    种类 家畜传染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真菌性传染病等;按畜、禽的种类可分为牛、羊、马、猪、鸡等的传染病和多种家畜共患的传染病等(见表)。人、畜之间能互相传染的疾病称为人畜共患疾病。凡是能通过畜、禽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病又称触染病。因病程的快慢不同,传染病有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之分。急性致死性的传染病如牛瘟、猪瘟、鸡新城疫、炭疽等为害严重,容易受到重视,一般总是优先予以控制和消灭。慢性和隐性传染病引起的死亡率虽不高,但由于它们能限制或妨碍畜、禽的生长发育或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在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也很大。 流行和传播方式 家畜传染病的流行有下列4种表现形式:①散发性。即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发病家畜的数目不多,并都以零星病例的形式出现,如破伤风、放线菌病等。②地方性。即在一定时间内,病的发生局限于一定地区或有一定地区性,如马腺疫、猪丹毒、炭疽。③流行性。即发病数目多且频率高,可在短时间内传播到更广的范围,如口蹄疫、猪瘟、牛流感。④大流行性。是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流行范围可扩大到全国,甚至可以蔓延到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在历史上如口蹄疫和牛瘟都曾出现过大流行。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可通过饲料和饮水的摄入(消化道传染),空气中飞沫和尘埃的吸入(呼吸道传染);直接从皮肤、粘膜侵入(创伤传染),吸血昆虫如蚊、虻、蝇、蜱、螨等的媒介(虫媒传染),人为的接种(如使用被污染了的注射器和针头)等。

    诊断 有些病根据流行病学、临诊表现以及剖检病变就可作出诊断。但也有许多病需要借助于一些实验室手段方能确诊,这些手段既包括常规的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病理学检验、电子显微镜检验、血清学试验(如凝集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等),也包括放射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单克隆抗体技术等最新的实验室技术。诊断方法的不断创新、完善和综合运用,使诊断能快速、准确、简便,大大加快了疫情的早期发现和对传染病的监测,使之有可能在刚一发生或还未扩散和造成重大损失之前,便被检查出来,从而有利于采取各种相应的紧急措施,予以控制和消灭。

    防治 传染病不同于非传染病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于它们大多能引起或强或弱的免疫力,使患畜在病愈后的一定时间内不再患同一种疾病。这种免疫力是对各种疫病采取疫(菌)苗接种方法以产生特异性主动免疫力的基础。疫(菌)苗接种是在畜、禽发生传染病之前,定期地有计划地给健康畜、禽接种疫(菌)苗,使之产生主动免疫力,以防止某种传染病的发生。疫苗或菌苗有两类:一类是灭活苗或死苗,另一类是致弱苗或弱毒苗或活苗。中国兽医生物制品厂已生产疫(菌)苗近40种。病毒疫苗的生产以前多用动物组织为原材料,现已多改用细胞培养物来制备。而遗传工程技术的发明又使疫苗生产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一种亚单位苗已初步研制成功,有可能供预防口蹄疫之用,这种性质的疫苗将是今后疫苗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另外,也可对健康家畜注射抗血清或病愈动物的康复血清。这些血清尤其是高度免疫血清由于含有高浓度的保护性抗体,能产生被动免疫力,在2~3周内具有保护作用。发病初期大剂量注射这种血清甚至可有治疗作用。由免疫母体传给其子代的抗体(经过初乳或蛋)称为母源抗体,它们也能赋予子代以被动免疫力,但在出生后2~3周即基本消失。

    为了控制和消灭家畜传染病,除积极进行疫(菌)苗接种以外,还应采取隔离、检疫、封锁、消毒、杀虫、灭鼠和尸体处理,以及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性防疫措施。对某些细菌性和真菌性传染病可用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对病毒性传染病迄今尚少有效的药物疗法。此外,加强国境检疫,以防国外畜、禽传染病的侵入,也是整个防疫措施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许多国家成功地控制和消灭不少家畜传染病的经验还证明,防疫工作须要在法律规定之下进行,因此订立和完善兽医法规十分必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