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上月二十七号我拿了三十公左右的大黑土蜂,在蜂巢里留了一些蜂王,如何饲养过冬呢?
感谢邀请:关于冬季怎么人工养殖大黑土蜂的问题,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蜂部落认为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我们的蜂种是什么蜂种,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土蜂,实际上指的是中蜂,从中蜂的角度来说,一般没有大小的说法,因为中蜂个体大小差异并不大。如果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大黑土蜂一般指虎头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娘,也有土蜂的说法,这是属于胡蜂品种,与蜜蜂又是两个概念,所以上面所说的大黑土蜂,蜂部落认为指的是虎头蜂。
从胡蜂养殖的角度来说,蜂部落认为技术实际上并没有蜜蜂养殖那么困难,但是养殖的条件要比蜜蜂苛刻很多,所以想要养殖胡蜂,必须要具备自然条件和人工辅助条件,就像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胡蜂分布,但是真正可以养殖胡蜂的地方实际上并不多,我们最熟悉的云南就是养殖胡蜂较多的地方,在我们贵州也有一些地方有人工养殖,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没有云南的养殖技术难么发展。
根据蜂部落的了解,胡蜂养殖应该具备放山(大棚培育好胡蜂后放到山上)条件,具备各种大棚(养殖大棚、交尾棚、训练棚等等),食物条件(养殖蜜蜂、蛐蛐、蚂蚱等),水果和蜂蜜这些是比较简单的,我们这边有人工养殖的胡蜂,养殖大棚对温度要求和光照温度都比较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所以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些条件,想要养殖胡蜂基本上很难,下面的文章蜂部落以标准化的胡蜂养殖场来进行讲解。
对于大黑土蜂来说,其实冬季的养殖比较简单,主要是控制温度和湿度,所以在冬季的大黑土蜂的养殖包括了蜂王交尾、移动蜂王到“婚房”,越冬前管理、越冬期管理几个部分。
1.蜂王交尾:蜂王交尾一般分为蜂王自然交尾与人工辅助交尾两种方式,这里首先说明一点,胡蜂蜂王如果在越冬前没有进行交尾是无法越冬的,所谓的自然交尾越冬就是把交尾中的胡蜂蜂王和雄蜂移动到越冬棚内,在蜂王交尾吃饱喝足以后,蜂王会寻找适合的地方抱团越冬,一般越冬蜂都是一些带有虫眼或者自然空心的木材,蜂王交配之后补充营养就会寻找适合的地方进行抱团越冬。
人工辅助越冬的方式把收集回来的已经交尾的蜂王放在婚房内饲养,一般每个婚房可以饲养50到100只,把蜂王分批喂养,一般喂养一周后就把蜂王引导进入我们人工制作或者自然的木材树段中,然后将越冬桶放在架子上。
2.越冬期间的喂养:对于胡蜂的越冬喂养来说,其实还是在蜂王越冬以前,因为蜂王在交尾以后并不会马上越冬,还会活动几天,所以这几天我们需要注意补充营养,这关系到蜂王越冬的成败。饲喂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的是蜂王具有向上爬行的习性,所以在喂食的时候要注意饲喂器的摆放,一般在越冬棚的顶部和边角处的蜂王比较多。在食物方面,我们这边常用的是蜂蜜水以1份蜂蜜4份水进行配比喂养,同时辅助喂养一些苹果、梨子、葡萄之类的补充维生素,由于这个时候的蜂王啃食能力不强,一般不喂水果块,而是喂养果汁,还要注意果汁变质,一般要求一天更换两次。
3.越冬期管理:对于越冬期来说,其实管理是相对简单的,这里没有饲喂过程,胡蜂属于半冬眠昆虫,当温度下降大5摄氏度就开始抱团了,一般温度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抱团就会松散,一般温度高于7摄氏度就开始散团,所以对于胡蜂养殖来说,胡蜂在越冬期间抱团的松紧,直接关系到蜂王越冬的存活率,一般抱团越好存活率越高,所以一般养殖胡蜂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胡蜂抱团情况,一般10到15天检查一次,如果发现散团,除了降低温度之外,还应该注意加厚遮光罩,所以胡蜂越冬的温度控制是最关键的,最好能够恒温控制,一般棚内温度控制在0到15摄氏度之间。对于湿度来说,一般控制在50%到60%,过高或者过低都影响蜂王越冬存活率,在控制温度的同时,还应该保证棚内通风,避免发霉。
采用“抱团取暖”的办法来过冬的。
当巢内温度低于13℃时,它们就互相依靠。
围着蜂王紧紧结成一个球形团,防止降温,互相取暖。
温度越低,它们结团越紧。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的温度竟能保持在二十度以上。
土蜂又名中华蜂,为土蜂科昆虫土蜂的全虫。其体大,型圆长,长度约为2厘米,颜色一般为黑色,它的幼虫可作为药材治疗蜘蛛咬伤。2015-12-18
你如果只是想繁蜂的话、蜜蜂上了六框就能分了 如果想采蜜的话最少要八框以上才可以有一定的产量(这是意蜂的管理)
蜜蜂冬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向阳处昼夜温差大,蜂团每天要随温度的变化紧缩与散松,天气有寒暖周期性(时间长短不一)变化,在回暖期白天中午(晴暖天),就是三九天,气温也常达到8℃以上,
蜜蜂常出巢,密集空飞,落地冻僵。经常如此,群势必由强变弱。在背阴处因白天温度低,昼夜温差小,就可避免或减小这一弊病。
2、蜜蜂是趋光性昆虫,受光的刺激,进行空飞。蜂箱在背阴处晴暖天也见不到光,可以避免空飞。
扩展资料:
蜜蜂的习性
1、蜜蜂是一种群居动物,每一蜂群都是相对独立的,两者之间不能相互串通,蜂群的蜜蜂为了预防外来蜂群中蜜蜂的入侵以及一些其他天敌的入侵,就出现了守卫蜂巢的能力,而蜂针则是它们守卫蜂巢时最得要的武器。
2、蜂巢里面的蜜蜂是依靠自己的嗅觉去识别蜜蜂的,在蜂巢门口附近有专门的守卫蜂蜜,在外来蜜蜂入侵时,它们会与入侵蜜蜂之间发生激烈的博斗,最后把入侵者驱逐或者咬死。在蜂巢外面,蜜源地或者水源地中,两个蜂群之中的蜜蜂是互不干涉,和平共处的。
3、蜂群里面的蜂王在出外婚飞时,如果错入了其他的蜂巢,就会被里面的工蜂围住甚至杀死,但是雄蜂在出外回巢时,如果进入了错识的蜂巢,就不会有这种经历出现,这种行为是蜜蜂的天性,也是为了减少近亲繁殖而出现的一种生物学原则
土蜂养殖技术要点:
1、王优:蜂群繁殖的快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年轻健壮的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发展迅速,且能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也强,工作积极,少起分蜂热,产量较高。因此,饲养土蜂,应在繁殖期提早从高产的强群中培育优良的蜂王,以更换劣小或衰老的蜂王。在生产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强: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而土蜂的强群是从土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只有强群,才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安全越夏渡秋。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势,蜂群才能迅速发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应有5~6足框蜂的群势,产量才会高。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应把蜂群组织成强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将多余的蜂王用小群贮备起来。待流蜜期过后,再利用贮备的蜂王,把采蜜群分开繁殖。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产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总是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
3、蜜足:巢内贮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时渡过难关。如果巢内缺蜜,就会引起蜂群情绪不安、抛弃幼虫、蜂王停卵,甚至发生盗蜂和飞逃。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碍卵圈扩展的前提下,应经常保持巢内有足够的贮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浆喂虫,培育身壮体大的新蜂。如果巢内贮蜜不足,需作人工补饲。即使在大流蜜期间,摇蜜时也不能把贮蜜一次扫光,而应采取轮脾取蜜的方法,这样既能安定蜂群情绪,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4、新脾:土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新脾房眼大,蜡质新鲜,蜂王特别喜欢在新脾上产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来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不易发生巢虫。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多造新脾,以更换旧脾。特别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后期,应抓紧造脾。但在加巢础之前,要把旧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必要时,还应进行饲喂,使巢脾修得快、质量高,以保证蜂群在越夏时拥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土蜂喜爱密集,应经常保持蜂脾相称,以利蜜蜂护脾,防御巢虫等敌害侵犯,也有利于保温保湿。实践证明,在冬季密集群势,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势,可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势退缩少,敌害难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饲养土蜂的难关。要安全越夏,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注意遮荫、喂水、严防敌害和保持蜂群安静。
导读:关于农村土蜂怎么准备过冬的问题,在过去农村土蜂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土法饲养,也就是我们现在都还能在一些农村发现的采用圆桶养殖的蜜蜂,或者就是采用木板构成的容器来进行养殖,这种养殖方式由于没有采用现代化的设备,其实很少管理,基本上是自生自灭的形式,我们人为的干预主要是采蜜,而现在农村已经开始大量采用活框养殖技术,有了新的养蜂工具,所以说现在农村土蜂可以说是以活框养殖方式与土法饲养方式为主,下面蜂部落就从这两种蜜蜂养殖的方式来分享一下具体该怎么让农村土蜂准备过冬。
space
蜜蜂过冬的关键
对于蜜蜂过冬来说,不管是采用什么养殖方式,过冬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大致包含越冬蜂要求、饲料要求、保温要求、越冬要求四个重点。
第一:越冬蜂要求
在提到越冬蜂的时候,通常我们听说的是培育适龄越冬蜂,那么什么是适龄越冬蜂呢?实际上指的就是在秋季培育的没有参与过采集和哺育任务,但是经过了2到3次排泄飞行的蜜蜂,这些蜜蜂由于没有参与采集和哺育任务,王浆腺并没有发育,这些蜜蜂的寿命往往比较长,通常能够维持半年以上,在第二年春季的时候,当蜂王恢复产卵以后,这些工蜂的王浆腺才开始发育,相当于我们延迟了这些蜜蜂的发育时间,对第二年的春繁第一批幼虫哺育拥有较大作用,可以给这些幼虫提供充足的王浆,所以越冬蜂的质量和数量,对蜂群的越冬起到关键作用。
第二:饲料要求
虽然说适龄越冬蜂寿命长,但是也是要吃的,因为蜜蜂在越冬的时候并不会冬眠,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在蜜蜂越冬期间蜂群中有充足的蜂蜜,而且还要保证蜂蜜优质,一般越冬时间半年以上的要求一框蜂有蜂蜜2.5千克到3千克之间、越冬时间4到5个月的一框蜂要求有蜂蜜2到2.5千克、2到三个月越冬期的要求一款蜂有蜂蜜1.5到2千克,越冬期比较短的一般一框蜂要求蜂脾上有3到4厘米宽的封盖蜜即可,所以具体我们当地蜜蜂越冬需要多少蜂蜜,可以参考这个数据来看。
第三:保温要求
对于保温来说,一般蜜蜂越冬保温要求宁冷勿热,主要是要预防蜂王在冬天的时候产卵,消耗越冬蜂体力,导致越冬蜂王浆腺发育,所以在蜜蜂越冬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暖,但是也不要过度。可以根据当地的寒冷情况来采用外保温或者内外保温兼顾的方式,同时结合蜂路来控制蜂群内温度,比如采用蜂脾相称的方式来避免蜂群内巢温过高等。
第四:越冬要求
其实对于蜜蜂越冬来说,准备工作是最重要的,对于越冬期来说,主要是做好巢门的掩盖,避免打扰。
越冬准备
上面蜂部落提到了蜜蜂越冬分为土养和活框养殖两种方式,相对来说活框养殖我们想要实现上面的方法是很简单的,但是如果是土养想要实现就比较麻烦,我们可以参考活框养殖的方法,对土养进行一些弥补,让蜂群更加容易度过冬天。
第一:活框养殖
对于活框养殖来说,一般蜜蜂准备越冬是在秋季的时候完成,在秋季的时候储存较多的成熟封盖优质蜜脾,然后在蜂王产卵开始下降的时候对蜂王进行囚禁,或者采用前期保温,后期撤除保温物,扩宽蜂路来降低巢温,迫使蜂王停止产卵的方式,这样我们可以获得较多适龄越冬蜂,在我们囚王的时候蜂群中有较多的幼虫,对于少量的蜂卵我们可以提走灭掉,避免消耗适龄蜂体力。然后就是准备越冬,按照上面的数据配好越冬蜜脾,如果没有存储够蜜脾,可以在越冬前采用大量浓糖浆或者蜂蜜进行饲喂,最好在一周内喂足,让蜂蜜封盖,一般不超过半个月。
第二:土养的蜜蜂
由于土养的蜜蜂我们无法限制蜂王产卵,也无法调控巢脾,所以想要做到上面几点比较困难,但是由于土养的蜜蜂蜂路较宽,蜂王自然断子的时间与外界气候比较吻合,所以我们可以注意观察蜂群中的蜂蜜情况,如果我们进行了取蜜,到了蜜蜂开始准备越冬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蜂群中的储蜜情况,估算蜂蜜的重量,还是参考上面的数据,备足蜜蜂越冬饲料,培育较多的适龄越冬蜂。
在我们当地一般在秋季天气开始变凉后就会对蜂群进行简单的保暖,可以采用多层塑料薄膜重叠后包裹蜂箱,也可以用杂草或者农村的秸秆之类的捆成小捆的来包扎蜂桶四周,只让巢门漏出来,冬季的时候都是不管的。
需要注意的1个问题
一般来说,蜜蜂越冬的时候蜂群越弱消耗蜂蜜越多,所以在蜜蜂越冬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把弱群合并为强群,这样不但可以减少饲料消耗,还利于蜂群越冬,如果没有多余的蜂群合并,弱群要适当提高蜂蜜量。
冬季养蜂也只有南方才能在着,养蜂方法与春秋季养蜂大多是想同,只是寒冷天气加布等保温物进行保温,寒冷天气尽量在中午气温高时才能查看蜂群,花粉和蜜糖尽量选择温度好的日子喂养
人工喂养自然饿不死又能过冬
饶河是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饶河东北黑蜂是1918年由俄罗斯远东地区引入的黑色蜂种,经过近百年的闭锁繁殖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蜜源条件的独特蜂种,蜂农在养蜂生产中总结了很多先进、实用的养蜂经验,为高寒地区养蜂生产提供技术保证。蜜蜂越冬管理是养蜂重要一环,管理好坏关系到蜜蜂是否高产。中国根据对养蜂专业户经验总结,蜜蜂越冬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场地选择:蜜蜂越冬有室外和室内两种。室外越冬地点选择避风、高燥、向阳和安静的地方。室内越冬,房屋中必须无农药残留、无异味,并适当增加出气孔,要求干燥、通风、安静、黑暗。饲料备足:越冬食料要足且蜜汁纯正,以封盖蜜为主,以不易结晶的浅色蜜为好。如果蜜源不足,可用蜂蜜、花粉、上等白糖作喂料。
一、室内越冬
1、蜂群入窖:在管理上,要尽量创造适宜条件,缩短室内越冬时间,做到晚入窖。一般在十一月上旬立冬以后,蜂群即可入窖。入窖时,要除去大盖,将巢门堵住,轻轻抬入越冬室,放在蜂架上。蜂架高离地面40厘米。摆放时,要把强群放在蜂架下层、门口或气孔附近;弱群放在上层,距气孔远些;中等群放中间,以满足三种群势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入窖的当天要打开进、出气孔或在室内放冰,尽量降温到零度以下,等到所有蜂群都结成冬团后再维持一定的室温。
2、室内观察:入窖的初期每晚要观察一次。当室温稳定后,可十天左右观察一次,保持-2℃至2℃。越冬后期,温度容易上升,要一至三天观察一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我区养蜂员总结听测的经验说:“冷唰唰,热呼呼,不冷不热(小声地)唔唔唔。”对于声音不正常或有必要详细检查的蜂群,在听测时,可用手指轻轻弹动蜂箱前壁,若蜂群立刻发出嗡的一声,但马上又平静下来,说明正常。如果引起长时间(十几分钟)的喧闹,就是越冬不正常,必须及时处理,保证安全越冬。
3、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蜂窖或不太干燥的越冬室,温度应控制在0至2℃之间,如果短时间内出现高温或低温,也不应高于6℃或低于-4℃。越冬室的相对湿度应该保持在75~85%之间
4、消灭鼠害:越冬期间,发现箱内有老鼠要立刻开箱捕捉。越冬室内有老鼠,由于老鼠的活动,也会骚扰蜂群不得安宁,因此必须驱除和消灭。
5、保持安静与黑暗:蜂群需要在安静、黑暗的环境里越冬,震动和光亮都打乱蜜蜂越冬生活,促使部分蜜蜂离开冬团飞出箱外。蜂群多次受到震动,食蜜量会大大增加,肠道中的积粪增多,寿命缩短,对蜂群的安全越冬不利。为了保持安静,越冬室要远离工厂及一切有震动的地方,蜂窖周围要挡上板障,防止大牲畜上窖震动。
6、蜂群的检查和处理:越冬期间一般不开箱检查蜂群,只是遇有特殊情况(如缺蜜或下痢等),才需要开箱检查,加以处理。如果缺乏经验,感到没把握,也可以在越冬后期全面检查一次。检查时动作要轻稳,迅速取下大盖、纱盖后,左手掀起覆布,右手用手电筒照亮巢框,从巢框上观察蜂团集结情况,检查完了要迅速盖好箱盖。
二、室外越冬
尽管我区冬季漫长而严寒,蜂群仍然能够很好地在室外越冬。这是因为,蜂群本身就有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人工又给它覆盖了细碎的保温物,创造了适宜的条件。进行室外越冬时,由于箱内温度稳定,湿度适宜,所以蜂群安定,耗蜜量较少,死亡率低,室外越冬还有便于管理和春季增殖快等优点。目前,我区采用室外越冬的比较普遍。
1、越冬包装:我区室外越冬蜂群一般在立冬前后进行包装。首先,要选择背风向阳、比较高燥的地方作为越冬场地,最好是在西、北两面有土坡等天然的避风屏障,如果没有,可砌防风墙或搭防风障,把蜂箱在墙下一字排开,每三至七群为一组,蜂箱下面要垫上干草,蜂箱前面放一个挡板,在挡板和蜂箱前壁间塞上保温物(注意留出巢门通道)。元旦前后在上盖加保温物。包装的厚度:后面和下面可多于20厘米,左右为15~20厘米,前面和上面不超过10厘米。包装用的保温物可以是草、松针、稻壳、锯末,包装前一定要使保温物干燥。注意使用草类包装时,最好一次包完;使用锯末包装时,可分三次包完,以防伤热。冬季最低温度下降到零下20至30℃的时候,要给越冬蜂群培雪。培雪时,除蜂箱前壁外,全培上20~30厘米厚的雪。春季积雪融化时,要先把箱盖上的积雪除掉,排泄飞翔前的半个月左右,再清除后面和两侧的积雪。
2、室外越冬管理:室外越冬的蜂群,群势以每箱6~7框为宜,最低不低于4框。如,温度低时箱内有轻霜而无冰冻,就能顺利越冬。调节巢门是室外越冬管理的关键一环,原则是宁冷勿热。在做完越冬包装的一星期内,要大开巢门,在气温降到零下20至30℃后,可以用棉花挡在巢门外面,但不能堵死巢门。早春蜂王产卵后,要把巢门缩小到2~3厘米,以后随天气转暖,再逐渐扩大巢门。从包装日起至排泄飞翔,都要用草帘在巢门前遮光,防止低温睛天蜜蜂飞出冻死。当箱内温度高时,夜里可除去草帘,但白天必须重新挡好,下雪时,要扫净蜂场前面的积雪。包装后如果有蜜蜂飞出,说明箱内温度较高,要加强通风以散热,必要时可撤去箱盖上的部分保温物。越冬后期要每半个月到一个月掏一次死蜂。掏蜂时发现巢门结冰,巢门附近的蜂尸已冻实,而箱内蜂尸未冻,这是温度正常的标志。如果巢门不冻,又不挂霜,说明温度高。室外越冬的蜂群,整个冬季不开箱检查。如需检查,可在二月前后扒开上部保温物,逐箱查看,然后重新包好。四月份视天气情况除去盖上锯末,五月上旬全部拆除包装。
蜂王交尾一般分为蜂王自然交尾与人工辅助交尾两种方式,这里首先说明一点,胡蜂蜂王如果在越冬前没有进行交尾是无法越冬的,所谓的自然交尾越冬就是把交尾中的胡蜂蜂王和雄蜂移动到越冬棚内,在蜂王交尾吃饱喝足以后,蜂王会寻找适合的地方抱团越冬,一般越冬蜂都是一些带有虫眼或者自然空心的木材,蜂王交配之后补充营养就会寻找适合的地方进行抱团越冬
饲养管理简介,中华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虽然与西蜂饲养管理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中华蜜蜂有其特有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方法上,必须更适应中华蜜蜂的某些生活习性才能收到良好成效。否则会造成不应有的麻烦,甚至会造成损失。放蜂场地选择,中华蜜蜂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厂、矿山、公路等僻静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边沿、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蜂场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洁的水源。中华蜜蜂对大宗蜜源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对蜜粉植物种类要求较多,蜜源花期连续,没有太长的断蜜期,由于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断,避免引发盗蜂,便于管理。蜂群摆放,由于中华蜜蜂驯养时间短,野性较强,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因此摆放中华蜜蜂就不能象摆放西蜂那样成行、整齐而紧密、方向一致。摆放中华蜜蜂蜂群,群间距离要远些,前后交错,巢门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间蜜蜂相互错投,造成相互斗杀。特别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间的距离,防止蜂王投错被杀。各箱体应用木桩垫起,防止蚂蚁对中华蜜蜂蜂群的侵扰,造成逃蜂。防止异味接触,中华蜜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饲养中华蜜蜂的蜂箱很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蜂蜡,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华蜜蜂接受,防止飞逃。不用味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有效消除异味后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方法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蜂群管理,中华蜜蜂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止盗蜂是管理中华蜜蜂的一项主要工作,应随时加以注意。很好在巢门闸板上分两排打6—8个小孔,孔径5—5.5毫米。在饲养过程中,根据群势变化开放或堵塞小孔数。箱缝用塑料胶带封严。中华蜜蜂叩旧脾的习性是与其对巢虫(蜡螟)抵御能力差有关,饲养中华蜜蜂要勤造新脾更换旧脾,换出来的旧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其余应及时淘汰化蜡,防止蜡螟卵虫带入蜂群,加高箱底与巢脾下梁间的距离,至少要有40毫米的间距。或者采用活底蜂箱,以便随时清除箱底上的蜡屑,以防蜡螟产卵。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为蛹脾,蛹脾外边是虫脾,虫脾外边是卵虫脾,卵虫脾外边是未造完整的新脾。整个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较大范围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因此管理中蜂不必过分强调调脾,繁殖期内尽量减少开箱次数,以免扰乱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分蜂季节适当增加检查次数。中蜂分蜂群出飞时间早,蜂王在王台里产卵后不等王台封盖,随时都有可能出飞。发现蜂群怠工等分蜂预兆时,采取人工分蜂加于消除。蜜源开花前,多次毁台维持强群群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为提高采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并蜂群或者调动外勤蜂组织强群采蜜。在采蜜期多造新脾。中蜂群的四季管理,一、春季管理。1、适时扩大蜂巢,加速蜂群群势增长。2、蜂场设置喂水器,并定期进行消毒。3、定期检查蜂群(晴天温14℃以上时),清除箱底死蜂、蜡渣、霉变等污物,保持箱底清洁。4、保持官密集群势,保持强群繁殖,确保春繁扩群快速。5、防治螨虫。用杀螨剂连续杀螨2~3次,隔2天一次。6、箱内外保温。地面上放置20~30厘米厚地干草,蜂箱放在干草上,顶盖小草帘,外盖箱盖,后壁和两侧用草帘包裹,保持箱内空气流畅。白天掀起草帘等覆盖物,便于蜜蜂飞翔。7、奖励饲喂。调整蜂群当天晚即可进行奖励饲喂,喂稀糖浆。每日每群喂粮浆100~200g,有蜜源时少喂或停喂。奖励饲喂的饲料必须消毒过或确认无带病毒饲料。8、箱内保温物随巢群扩大摘除,箱外保温物蜂发展满箱、气温稳定时撤除(先撤除上面,再撤除周围,较后撤除箱底)。9、低温阴雨天要给蜂群巢门每天喂水,补加粉脾于蜂巢外侧。二、夏季的管理,1、更换蜂王。在4~6月期间,把全场的蜂群更换成当年的蜂王。2、定期全面检查,毁净自然王台,加强通风,防止自然分蜂。3、采用遮阴、洒水等措施为蜂群生产和繁殖创造适宜温度和温度。4、巢上喂水。晴热天气在午时用清水打温布在箱顶覆盖。5、防止盗蜂,防除胡蜂、多蟾蜍,预防卷尾病。三、秋季管理,养蜂者把一年作为养蜂的开始,秋季管理的重点是为蜂群越冬及来年早春系列作准备。要防止出现7月强、8月弱,9月螨严重的现象。1、适时培养和更换蜂王,更换前,必须对全场蜂王进行一次鉴定,分批更换。采取适当措施促进蜂群繁殖,培养适龄越冬蜂,保持巢内饲料的充足仍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措施,同时结全换王和分巢治螨等措施,在继箱群哺育力过剩的基础组织多王群繁殖越冬蜂。2、适时断子,防治蜂螨,第一步,在8~9月,结合秋季育王,在组织交尾群时提出封盖子脾,使原群无封盖子脾,并先对原群用药,待新群(交尾群)子脾出房,蜂王交尾顺利,所产的卵孵成幼虫以后,对新群进行治疗;第二步,在蜂群进入越冬并自然断子初期(各地断子始期不一)在9~11月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务求有效,注意的是,用药前,先喂蜂,同时在人为断子时,蜂群中至少留卵脾一框以上。3、通贮备越冬饲料,越冬饮料中不得含有甘露蜜。4、注意防止农药中毒。四、冬季管理,1、越冬前要选择好室友外越冬场所,要求清洁卫生、背风向阳,干燥安静。备好越冬保温材料,以20~30群为一组,或以2群、5~6群为一组不等,用草帘把蜂箱左右和后面围住,箱底垫15厘米左右的干草。2、越冬前期应调整蜂群群势,适当缩群、紧脾,留足越冬饲料,布置越冬蜂巢。3、越冬期间不宜开箱检查,加强箱外观察,调节蜂巢巢门,加强蜂巢保温,加强强群及双王群的管理,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4、越冬后期就注意补充饲料和预防蜂群下痢病,选择晴暖的天气进行蜜蜂排泄飞行。5、越冬期补充饲料时,应使用消毒过后饮料或确认无带菌病的饲料。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以咨询师宗起点胡蜂养殖有限公司,谢谢!
10人回答
匿名网友
2021-12-17 00:57:05感谢邀请:关于冬季怎么人工养殖大黑土蜂的问题,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蜂部落认为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我们的蜂种是什么蜂种,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土蜂,实际上指的是中蜂,从中蜂的角度来说,一般没有大小的说法,因为中蜂个体大小差异并不大。如果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大黑土蜂一般指虎头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娘,也有土蜂的说法,这是属于胡蜂品种,与蜜蜂又是两个概念,所以上面所说的大黑土蜂,蜂部落认为指的是虎头蜂。
胡蜂养殖重在设备
从胡蜂养殖的角度来说,蜂部落认为技术实际上并没有蜜蜂养殖那么困难,但是养殖的条件要比蜜蜂苛刻很多,所以想要养殖胡蜂,必须要具备自然条件和人工辅助条件,就像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胡蜂分布,但是真正可以养殖胡蜂的地方实际上并不多,我们最熟悉的云南就是养殖胡蜂较多的地方,在我们贵州也有一些地方有人工养殖,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没有云南的养殖技术难么发展。
根据蜂部落的了解,胡蜂养殖应该具备放山(大棚培育好胡蜂后放到山上)条件,具备各种大棚(养殖大棚、交尾棚、训练棚等等),食物条件(养殖蜜蜂、蛐蛐、蚂蚱等),水果和蜂蜜这些是比较简单的,我们这边有人工养殖的胡蜂,养殖大棚对温度要求和光照温度都比较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所以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些条件,想要养殖胡蜂基本上很难,下面的文章蜂部落以标准化的胡蜂养殖场来进行讲解。
冬季怎么养殖大黑土蜂?
对于大黑土蜂来说,其实冬季的养殖比较简单,主要是控制温度和湿度,所以在冬季的大黑土蜂的养殖包括了蜂王交尾、移动蜂王到“婚房”,越冬前管理、越冬期管理几个部分。
1.蜂王交尾:蜂王交尾一般分为蜂王自然交尾与人工辅助交尾两种方式,这里首先说明一点,胡蜂蜂王如果在越冬前没有进行交尾是无法越冬的,所谓的自然交尾越冬就是把交尾中的胡蜂蜂王和雄蜂移动到越冬棚内,在蜂王交尾吃饱喝足以后,蜂王会寻找适合的地方抱团越冬,一般越冬蜂都是一些带有虫眼或者自然空心的木材,蜂王交配之后补充营养就会寻找适合的地方进行抱团越冬。
人工辅助越冬的方式把收集回来的已经交尾的蜂王放在婚房内饲养,一般每个婚房可以饲养50到100只,把蜂王分批喂养,一般喂养一周后就把蜂王引导进入我们人工制作或者自然的木材树段中,然后将越冬桶放在架子上。
2.越冬期间的喂养:对于胡蜂的越冬喂养来说,其实还是在蜂王越冬以前,因为蜂王在交尾以后并不会马上越冬,还会活动几天,所以这几天我们需要注意补充营养,这关系到蜂王越冬的成败。饲喂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的是蜂王具有向上爬行的习性,所以在喂食的时候要注意饲喂器的摆放,一般在越冬棚的顶部和边角处的蜂王比较多。在食物方面,我们这边常用的是蜂蜜水以1份蜂蜜4份水进行配比喂养,同时辅助喂养一些苹果、梨子、葡萄之类的补充维生素,由于这个时候的蜂王啃食能力不强,一般不喂水果块,而是喂养果汁,还要注意果汁变质,一般要求一天更换两次。
3.越冬期管理:对于越冬期来说,其实管理是相对简单的,这里没有饲喂过程,胡蜂属于半冬眠昆虫,当温度下降大5摄氏度就开始抱团了,一般温度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抱团就会松散,一般温度高于7摄氏度就开始散团,所以对于胡蜂养殖来说,胡蜂在越冬期间抱团的松紧,直接关系到蜂王越冬的存活率,一般抱团越好存活率越高,所以一般养殖胡蜂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胡蜂抱团情况,一般10到15天检查一次,如果发现散团,除了降低温度之外,还应该注意加厚遮光罩,所以胡蜂越冬的温度控制是最关键的,最好能够恒温控制,一般棚内温度控制在0到15摄氏度之间。对于湿度来说,一般控制在50%到60%,过高或者过低都影响蜂王越冬存活率,在控制温度的同时,还应该保证棚内通风,避免发霉。
匿名网友
2021-12-17 00:57:05采用“抱团取暖”的办法来过冬的。
当巢内温度低于13℃时,它们就互相依靠。
围着蜂王紧紧结成一个球形团,防止降温,互相取暖。
温度越低,它们结团越紧。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的温度竟能保持在二十度以上。
土蜂又名中华蜂,为土蜂科昆虫土蜂的全虫。其体大,型圆长,长度约为2厘米,颜色一般为黑色,它的幼虫可作为药材治疗蜘蛛咬伤。2015-12-18
你如果只是想繁蜂的话、蜜蜂上了六框就能分了 如果想采蜜的话最少要八框以上才可以有一定的产量(这是意蜂的管理)
蜜蜂冬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向阳处昼夜温差大,蜂团每天要随温度的变化紧缩与散松,天气有寒暖周期性(时间长短不一)变化,在回暖期白天中午(晴暖天),就是三九天,气温也常达到8℃以上,
蜜蜂常出巢,密集空飞,落地冻僵。经常如此,群势必由强变弱。在背阴处因白天温度低,昼夜温差小,就可避免或减小这一弊病。
2、蜜蜂是趋光性昆虫,受光的刺激,进行空飞。蜂箱在背阴处晴暖天也见不到光,可以避免空飞。
扩展资料:
蜜蜂的习性
1、蜜蜂是一种群居动物,每一蜂群都是相对独立的,两者之间不能相互串通,蜂群的蜜蜂为了预防外来蜂群中蜜蜂的入侵以及一些其他天敌的入侵,就出现了守卫蜂巢的能力,而蜂针则是它们守卫蜂巢时最得要的武器。
2、蜂巢里面的蜜蜂是依靠自己的嗅觉去识别蜜蜂的,在蜂巢门口附近有专门的守卫蜂蜜,在外来蜜蜂入侵时,它们会与入侵蜜蜂之间发生激烈的博斗,最后把入侵者驱逐或者咬死。在蜂巢外面,蜜源地或者水源地中,两个蜂群之中的蜜蜂是互不干涉,和平共处的。
3、蜂群里面的蜂王在出外婚飞时,如果错入了其他的蜂巢,就会被里面的工蜂围住甚至杀死,但是雄蜂在出外回巢时,如果进入了错识的蜂巢,就不会有这种经历出现,这种行为是蜜蜂的天性,也是为了减少近亲繁殖而出现的一种生物学原则
宠来也
2021-12-17 00:57:05土蜂养殖技术要点:
1、王优:蜂群繁殖的快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年轻健壮的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发展迅速,且能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也强,工作积极,少起分蜂热,产量较高。因此,饲养土蜂,应在繁殖期提早从高产的强群中培育优良的蜂王,以更换劣小或衰老的蜂王。在生产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强: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而土蜂的强群是从土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只有强群,才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安全越夏渡秋。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势,蜂群才能迅速发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应有5~6足框蜂的群势,产量才会高。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应把蜂群组织成强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将多余的蜂王用小群贮备起来。待流蜜期过后,再利用贮备的蜂王,把采蜜群分开繁殖。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产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总是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
3、蜜足:巢内贮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时渡过难关。如果巢内缺蜜,就会引起蜂群情绪不安、抛弃幼虫、蜂王停卵,甚至发生盗蜂和飞逃。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碍卵圈扩展的前提下,应经常保持巢内有足够的贮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浆喂虫,培育身壮体大的新蜂。如果巢内贮蜜不足,需作人工补饲。即使在大流蜜期间,摇蜜时也不能把贮蜜一次扫光,而应采取轮脾取蜜的方法,这样既能安定蜂群情绪,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4、新脾:土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新脾房眼大,蜡质新鲜,蜂王特别喜欢在新脾上产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来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不易发生巢虫。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多造新脾,以更换旧脾。特别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后期,应抓紧造脾。但在加巢础之前,要把旧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必要时,还应进行饲喂,使巢脾修得快、质量高,以保证蜂群在越夏时拥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土蜂喜爱密集,应经常保持蜂脾相称,以利蜜蜂护脾,防御巢虫等敌害侵犯,也有利于保温保湿。实践证明,在冬季密集群势,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势,可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势退缩少,敌害难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饲养土蜂的难关。要安全越夏,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注意遮荫、喂水、严防敌害和保持蜂群安静。
匿名网友
2021-12-17 00:57:05导读:关于农村土蜂怎么准备过冬的问题,在过去农村土蜂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土法饲养,也就是我们现在都还能在一些农村发现的采用圆桶养殖的蜜蜂,或者就是采用木板构成的容器来进行养殖,这种养殖方式由于没有采用现代化的设备,其实很少管理,基本上是自生自灭的形式,我们人为的干预主要是采蜜,而现在农村已经开始大量采用活框养殖技术,有了新的养蜂工具,所以说现在农村土蜂可以说是以活框养殖方式与土法饲养方式为主,下面蜂部落就从这两种蜜蜂养殖的方式来分享一下具体该怎么让农村土蜂准备过冬。
space
蜜蜂过冬的关键
对于蜜蜂过冬来说,不管是采用什么养殖方式,过冬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大致包含越冬蜂要求、饲料要求、保温要求、越冬要求四个重点。
第一:越冬蜂要求
在提到越冬蜂的时候,通常我们听说的是培育适龄越冬蜂,那么什么是适龄越冬蜂呢?实际上指的就是在秋季培育的没有参与过采集和哺育任务,但是经过了2到3次排泄飞行的蜜蜂,这些蜜蜂由于没有参与采集和哺育任务,王浆腺并没有发育,这些蜜蜂的寿命往往比较长,通常能够维持半年以上,在第二年春季的时候,当蜂王恢复产卵以后,这些工蜂的王浆腺才开始发育,相当于我们延迟了这些蜜蜂的发育时间,对第二年的春繁第一批幼虫哺育拥有较大作用,可以给这些幼虫提供充足的王浆,所以越冬蜂的质量和数量,对蜂群的越冬起到关键作用。
第二:饲料要求
虽然说适龄越冬蜂寿命长,但是也是要吃的,因为蜜蜂在越冬的时候并不会冬眠,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在蜜蜂越冬期间蜂群中有充足的蜂蜜,而且还要保证蜂蜜优质,一般越冬时间半年以上的要求一框蜂有蜂蜜2.5千克到3千克之间、越冬时间4到5个月的一框蜂要求有蜂蜜2到2.5千克、2到三个月越冬期的要求一款蜂有蜂蜜1.5到2千克,越冬期比较短的一般一框蜂要求蜂脾上有3到4厘米宽的封盖蜜即可,所以具体我们当地蜜蜂越冬需要多少蜂蜜,可以参考这个数据来看。
第三:保温要求
对于保温来说,一般蜜蜂越冬保温要求宁冷勿热,主要是要预防蜂王在冬天的时候产卵,消耗越冬蜂体力,导致越冬蜂王浆腺发育,所以在蜜蜂越冬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暖,但是也不要过度。可以根据当地的寒冷情况来采用外保温或者内外保温兼顾的方式,同时结合蜂路来控制蜂群内温度,比如采用蜂脾相称的方式来避免蜂群内巢温过高等。
space
第四:越冬要求
其实对于蜜蜂越冬来说,准备工作是最重要的,对于越冬期来说,主要是做好巢门的掩盖,避免打扰。
越冬准备
上面蜂部落提到了蜜蜂越冬分为土养和活框养殖两种方式,相对来说活框养殖我们想要实现上面的方法是很简单的,但是如果是土养想要实现就比较麻烦,我们可以参考活框养殖的方法,对土养进行一些弥补,让蜂群更加容易度过冬天。
第一:活框养殖
对于活框养殖来说,一般蜜蜂准备越冬是在秋季的时候完成,在秋季的时候储存较多的成熟封盖优质蜜脾,然后在蜂王产卵开始下降的时候对蜂王进行囚禁,或者采用前期保温,后期撤除保温物,扩宽蜂路来降低巢温,迫使蜂王停止产卵的方式,这样我们可以获得较多适龄越冬蜂,在我们囚王的时候蜂群中有较多的幼虫,对于少量的蜂卵我们可以提走灭掉,避免消耗适龄蜂体力。然后就是准备越冬,按照上面的数据配好越冬蜜脾,如果没有存储够蜜脾,可以在越冬前采用大量浓糖浆或者蜂蜜进行饲喂,最好在一周内喂足,让蜂蜜封盖,一般不超过半个月。
第二:土养的蜜蜂
由于土养的蜜蜂我们无法限制蜂王产卵,也无法调控巢脾,所以想要做到上面几点比较困难,但是由于土养的蜜蜂蜂路较宽,蜂王自然断子的时间与外界气候比较吻合,所以我们可以注意观察蜂群中的蜂蜜情况,如果我们进行了取蜜,到了蜜蜂开始准备越冬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蜂群中的储蜜情况,估算蜂蜜的重量,还是参考上面的数据,备足蜜蜂越冬饲料,培育较多的适龄越冬蜂。
在我们当地一般在秋季天气开始变凉后就会对蜂群进行简单的保暖,可以采用多层塑料薄膜重叠后包裹蜂箱,也可以用杂草或者农村的秸秆之类的捆成小捆的来包扎蜂桶四周,只让巢门漏出来,冬季的时候都是不管的。
space
需要注意的1个问题
一般来说,蜜蜂越冬的时候蜂群越弱消耗蜂蜜越多,所以在蜜蜂越冬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把弱群合并为强群,这样不但可以减少饲料消耗,还利于蜂群越冬,如果没有多余的蜂群合并,弱群要适当提高蜂蜜量。
宠来也
2021-12-17 00:57:05冬季养蜂也只有南方才能在着,养蜂方法与春秋季养蜂大多是想同,只是寒冷天气加布等保温物进行保温,寒冷天气尽量在中午气温高时才能查看蜂群,花粉和蜜糖尽量选择温度好的日子喂养
匿名网友
2021-12-17 00:57:05人工喂养自然饿不死又能过冬
匿名网友
2021-12-17 00:57:05饶河是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饶河东北黑蜂是1918年由俄罗斯远东地区引入的黑色蜂种,经过近百年的闭锁繁殖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蜜源条件的独特蜂种,蜂农在养蜂生产中总结了很多先进、实用的养蜂经验,为高寒地区养蜂生产提供技术保证。蜜蜂越冬管理是养蜂重要一环,管理好坏关系到蜜蜂是否高产。中国根据对养蜂专业户经验总结,蜜蜂越冬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场地选择:蜜蜂越冬有室外和室内两种。室外越冬地点选择避风、高燥、向阳和安静的地方。室内越冬,房屋中必须无农药残留、无异味,并适当增加出气孔,要求干燥、通风、安静、黑暗。饲料备足:越冬食料要足且蜜汁纯正,以封盖蜜为主,以不易结晶的浅色蜜为好。如果蜜源不足,可用蜂蜜、花粉、上等白糖作喂料。
一、室内越冬
1、蜂群入窖:在管理上,要尽量创造适宜条件,缩短室内越冬时间,做到晚入窖。一般在十一月上旬立冬以后,蜂群即可入窖。入窖时,要除去大盖,将巢门堵住,轻轻抬入越冬室,放在蜂架上。蜂架高离地面40厘米。摆放时,要把强群放在蜂架下层、门口或气孔附近;弱群放在上层,距气孔远些;中等群放中间,以满足三种群势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入窖的当天要打开进、出气孔或在室内放冰,尽量降温到零度以下,等到所有蜂群都结成冬团后再维持一定的室温。
2、室内观察:入窖的初期每晚要观察一次。当室温稳定后,可十天左右观察一次,保持-2℃至2℃。越冬后期,温度容易上升,要一至三天观察一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我区养蜂员总结听测的经验说:“冷唰唰,热呼呼,不冷不热(小声地)唔唔唔。”对于声音不正常或有必要详细检查的蜂群,在听测时,可用手指轻轻弹动蜂箱前壁,若蜂群立刻发出嗡的一声,但马上又平静下来,说明正常。如果引起长时间(十几分钟)的喧闹,就是越冬不正常,必须及时处理,保证安全越冬。
3、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蜂窖或不太干燥的越冬室,温度应控制在0至2℃之间,如果短时间内出现高温或低温,也不应高于6℃或低于-4℃。越冬室的相对湿度应该保持在75~85%之间
4、消灭鼠害:越冬期间,发现箱内有老鼠要立刻开箱捕捉。越冬室内有老鼠,由于老鼠的活动,也会骚扰蜂群不得安宁,因此必须驱除和消灭。
5、保持安静与黑暗:蜂群需要在安静、黑暗的环境里越冬,震动和光亮都打乱蜜蜂越冬生活,促使部分蜜蜂离开冬团飞出箱外。蜂群多次受到震动,食蜜量会大大增加,肠道中的积粪增多,寿命缩短,对蜂群的安全越冬不利。为了保持安静,越冬室要远离工厂及一切有震动的地方,蜂窖周围要挡上板障,防止大牲畜上窖震动。
6、蜂群的检查和处理:越冬期间一般不开箱检查蜂群,只是遇有特殊情况(如缺蜜或下痢等),才需要开箱检查,加以处理。如果缺乏经验,感到没把握,也可以在越冬后期全面检查一次。检查时动作要轻稳,迅速取下大盖、纱盖后,左手掀起覆布,右手用手电筒照亮巢框,从巢框上观察蜂团集结情况,检查完了要迅速盖好箱盖。
二、室外越冬
尽管我区冬季漫长而严寒,蜂群仍然能够很好地在室外越冬。这是因为,蜂群本身就有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人工又给它覆盖了细碎的保温物,创造了适宜的条件。进行室外越冬时,由于箱内温度稳定,湿度适宜,所以蜂群安定,耗蜜量较少,死亡率低,室外越冬还有便于管理和春季增殖快等优点。目前,我区采用室外越冬的比较普遍。
1、越冬包装:我区室外越冬蜂群一般在立冬前后进行包装。首先,要选择背风向阳、比较高燥的地方作为越冬场地,最好是在西、北两面有土坡等天然的避风屏障,如果没有,可砌防风墙或搭防风障,把蜂箱在墙下一字排开,每三至七群为一组,蜂箱下面要垫上干草,蜂箱前面放一个挡板,在挡板和蜂箱前壁间塞上保温物(注意留出巢门通道)。元旦前后在上盖加保温物。包装的厚度:后面和下面可多于20厘米,左右为15~20厘米,前面和上面不超过10厘米。包装用的保温物可以是草、松针、稻壳、锯末,包装前一定要使保温物干燥。注意使用草类包装时,最好一次包完;使用锯末包装时,可分三次包完,以防伤热。冬季最低温度下降到零下20至30℃的时候,要给越冬蜂群培雪。培雪时,除蜂箱前壁外,全培上20~30厘米厚的雪。春季积雪融化时,要先把箱盖上的积雪除掉,排泄飞翔前的半个月左右,再清除后面和两侧的积雪。
2、室外越冬管理:室外越冬的蜂群,群势以每箱6~7框为宜,最低不低于4框。如,温度低时箱内有轻霜而无冰冻,就能顺利越冬。调节巢门是室外越冬管理的关键一环,原则是宁冷勿热。在做完越冬包装的一星期内,要大开巢门,在气温降到零下20至30℃后,可以用棉花挡在巢门外面,但不能堵死巢门。早春蜂王产卵后,要把巢门缩小到2~3厘米,以后随天气转暖,再逐渐扩大巢门。从包装日起至排泄飞翔,都要用草帘在巢门前遮光,防止低温睛天蜜蜂飞出冻死。当箱内温度高时,夜里可除去草帘,但白天必须重新挡好,下雪时,要扫净蜂场前面的积雪。包装后如果有蜜蜂飞出,说明箱内温度较高,要加强通风以散热,必要时可撤去箱盖上的部分保温物。越冬后期要每半个月到一个月掏一次死蜂。掏蜂时发现巢门结冰,巢门附近的蜂尸已冻实,而箱内蜂尸未冻,这是温度正常的标志。如果巢门不冻,又不挂霜,说明温度高。室外越冬的蜂群,整个冬季不开箱检查。如需检查,可在二月前后扒开上部保温物,逐箱查看,然后重新包好。四月份视天气情况除去盖上锯末,五月上旬全部拆除包装。
宠来也
2021-12-17 00:57:05一、室内越冬
1、蜂群入窖:在管理上,要尽量创造适宜条件,缩短室内越冬时间,做到晚入窖。一般在十一月上旬立冬以后,蜂群即可入窖。入窖时,要除去大盖,将巢门堵住,轻轻抬入越冬室,放在蜂架上。蜂架高离地面40厘米。摆放时,要把强群放在蜂架下层、门口或气孔附近;弱群放在上层,距气孔远些;中等群放中间,以满足三种群势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入窖的当天要打开进、出气孔或在室内放冰,尽量降温到零度以下,等到所有蜂群都结成冬团后再维持一定的室温。
2、室内观察:入窖的初期每晚要观察一次。当室温稳定后,可十天左右观察一次,保持-2℃至2℃。越冬后期,温度容易上升,要一至三天观察一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我区养蜂员总结听测的经验说:“冷唰唰,热呼呼,不冷不热(小声地)唔唔唔。”对于声音不正常或有必要详细检查的蜂群,在听测时,可用手指轻轻弹动蜂箱前壁,若蜂群立刻发出嗡的一声,但马上又平静下来,说明正常。如果引起长时间(十几分钟)的喧闹,就是越冬不正常,必须及时处理,保证安全越冬。
3、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蜂窖或不太干燥的越冬室,温度应控制在0至2℃之间,如果短时间内出现高温或低温,也不应高于6℃或低于-4℃。越冬室的相对湿度应该保持在75~85%之间
4、消灭鼠害:越冬期间,发现箱内有老鼠要立刻开箱捕捉。越冬室内有老鼠,由于老鼠的活动,也会骚扰蜂群不得安宁,因此必须驱除和消灭。
5、保持安静与黑暗:蜂群需要在安静、黑暗的环境里越冬,震动和光亮都打乱蜜蜂越冬生活,促使部分蜜蜂离开冬团飞出箱外。蜂群多次受到震动,食蜜量会大大增加,肠道中的积粪增多,寿命缩短,对蜂群的安全越冬不利。为了保持安静,越冬室要远离工厂及一切有震动的地方,蜂窖周围要挡上板障,防止大牲畜上窖震动。
6、蜂群的检查和处理:越冬期间一般不开箱检查蜂群,只是遇有特殊情况(如缺蜜或下痢等),才需要开箱检查,加以处理。如果缺乏经验,感到没把握,也可以在越冬后期全面检查一次。检查时动作要轻稳,迅速取下大盖、纱盖后,左手掀起覆布,右手用手电筒照亮巢框,从巢框上观察蜂团集结情况,检查完了要迅速盖好箱盖。
二、室外越冬
尽管我区冬季漫长而严寒,蜂群仍然能够很好地在室外越冬。这是因为,蜂群本身就有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人工又给它覆盖了细碎的保温物,创造了适宜的条件。进行室外越冬时,由于箱内温度稳定,湿度适宜,所以蜂群安定,耗蜜量较少,死亡率低,室外越冬还有便于管理和春季增殖快等优点。目前,我区采用室外越冬的比较普遍。
1、越冬包装:我区室外越冬蜂群一般在立冬前后进行包装。首先,要选择背风向阳、比较高燥的地方作为越冬场地,最好是在西、北两面有土坡等天然的避风屏障,如果没有,可砌防风墙或搭防风障,把蜂箱在墙下一字排开,每三至七群为一组,蜂箱下面要垫上干草,蜂箱前面放一个挡板,在挡板和蜂箱前壁间塞上保温物(注意留出巢门通道)。元旦前后在上盖加保温物。包装的厚度:后面和下面可多于20厘米,左右为15~20厘米,前面和上面不超过10厘米。包装用的保温物可以是草、松针、稻壳、锯末,包装前一定要使保温物干燥。注意使用草类包装时,最好一次包完;使用锯末包装时,可分三次包完,以防伤热。冬季最低温度下降到零下20至30℃的时候,要给越冬蜂群培雪。培雪时,除蜂箱前壁外,全培上20~30厘米厚的雪。春季积雪融化时,要先把箱盖上的积雪除掉,排泄飞翔前的半个月左右,再清除后面和两侧的积雪。
2、室外越冬管理:室外越冬的蜂群,群势以每箱6~7框为宜,最低不低于4框。如,温度低时箱内有轻霜而无冰冻,就能顺利越冬。调节巢门是室外越冬管理的关键一环,原则是宁冷勿热。在做完越冬包装的一星期内,要大开巢门,在气温降到零下20至30℃后,可以用棉花挡在巢门外面,但不能堵死巢门。早春蜂王产卵后,要把巢门缩小到2~3厘米,以后随天气转暖,再逐渐扩大巢门。从包装日起至排泄飞翔,都要用草帘在巢门前遮光,防止低温睛天蜜蜂飞出冻死。当箱内温度高时,夜里可除去草帘,但白天必须重新挡好,下雪时,要扫净蜂场前面的积雪。包装后如果有蜜蜂飞出,说明箱内温度较高,要加强通风以散热,必要时可撤去箱盖上的部分保温物。越冬后期要每半个月到一个月掏一次死蜂。掏蜂时发现巢门结冰,巢门附近的蜂尸已冻实,而箱内蜂尸未冻,这是温度正常的标志。如果巢门不冻,又不挂霜,说明温度高。室外越冬的蜂群,整个冬季不开箱检查。如需检查,可在二月前后扒开上部保温物,逐箱查看,然后重新包好。四月份视天气情况除去盖上锯末,五月上旬全部拆除包装。
匿名网友
2021-12-17 00:57:05蜂王交尾一般分为蜂王自然交尾与人工辅助交尾两种方式,这里首先说明一点,胡蜂蜂王如果在越冬前没有进行交尾是无法越冬的,所谓的自然交尾越冬就是把交尾中的胡蜂蜂王和雄蜂移动到越冬棚内,在蜂王交尾吃饱喝足以后,蜂王会寻找适合的地方抱团越冬,一般越冬蜂都是一些带有虫眼或者自然空心的木材,蜂王交配之后补充营养就会寻找适合的地方进行抱团越冬
匿名网友
2021-12-17 00:57:05饲养管理简介,中华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虽然与西蜂饲养管理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中华蜜蜂有其特有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方法上,必须更适应中华蜜蜂的某些生活习性才能收到良好成效。否则会造成不应有的麻烦,甚至会造成损失。放蜂场地选择,中华蜜蜂放蜂场地应选择在远离工厂、矿山、公路等僻静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边沿、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蜂场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洁的水源。中华蜜蜂对大宗蜜源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对蜜粉植物种类要求较多,蜜源花期连续,没有太长的断蜜期,由于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断,避免引发盗蜂,便于管理。蜂群摆放,由于中华蜜蜂驯养时间短,野性较强,定向能力较差,容易迷巢,因此摆放中华蜜蜂就不能象摆放西蜂那样成行、整齐而紧密、方向一致。摆放中华蜜蜂蜂群,群间距离要远些,前后交错,巢门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群间蜜蜂相互错投,造成相互斗杀。特别交尾群,更要加大大群之间的距离,防止蜂王投错被杀。各箱体应用木桩垫起,防止蚂蚁对中华蜜蜂蜂群的侵扰,造成逃蜂。防止异味接触,中华蜜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饲养中华蜜蜂的蜂箱很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蜂蜡,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华蜜蜂接受,防止飞逃。不用味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有效消除异味后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方法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蜂群管理,中华蜜蜂嗅觉灵敏,盗性较强,防止盗蜂是管理中华蜜蜂的一项主要工作,应随时加以注意。很好在巢门闸板上分两排打6—8个小孔,孔径5—5.5毫米。在饲养过程中,根据群势变化开放或堵塞小孔数。箱缝用塑料胶带封严。中华蜜蜂叩旧脾的习性是与其对巢虫(蜡螟)抵御能力差有关,饲养中华蜜蜂要勤造新脾更换旧脾,换出来的旧脾除保存少量采蜜期使用外,其余应及时淘汰化蜡,防止蜡螟卵虫带入蜂群,加高箱底与巢脾下梁间的距离,至少要有40毫米的间距。或者采用活底蜂箱,以便随时清除箱底上的蜡屑,以防蜡螟产卵。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为蛹脾,蛹脾外边是虫脾,虫脾外边是卵虫脾,卵虫脾外边是未造完整的新脾。整个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较大范围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因此管理中蜂不必过分强调调脾,繁殖期内尽量减少开箱次数,以免扰乱蜂群的正常生活秩序。分蜂季节适当增加检查次数。中蜂分蜂群出飞时间早,蜂王在王台里产卵后不等王台封盖,随时都有可能出飞。发现蜂群怠工等分蜂预兆时,采取人工分蜂加于消除。蜜源开花前,多次毁台维持强群群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为提高采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并蜂群或者调动外勤蜂组织强群采蜜。在采蜜期多造新脾。中蜂群的四季管理,一、春季管理。1、适时扩大蜂巢,加速蜂群群势增长。2、蜂场设置喂水器,并定期进行消毒。3、定期检查蜂群(晴天温14℃以上时),清除箱底死蜂、蜡渣、霉变等污物,保持箱底清洁。4、保持官密集群势,保持强群繁殖,确保春繁扩群快速。5、防治螨虫。用杀螨剂连续杀螨2~3次,隔2天一次。6、箱内外保温。地面上放置20~30厘米厚地干草,蜂箱放在干草上,顶盖小草帘,外盖箱盖,后壁和两侧用草帘包裹,保持箱内空气流畅。白天掀起草帘等覆盖物,便于蜜蜂飞翔。7、奖励饲喂。调整蜂群当天晚即可进行奖励饲喂,喂稀糖浆。每日每群喂粮浆100~200g,有蜜源时少喂或停喂。奖励饲喂的饲料必须消毒过或确认无带病毒饲料。8、箱内保温物随巢群扩大摘除,箱外保温物蜂发展满箱、气温稳定时撤除(先撤除上面,再撤除周围,较后撤除箱底)。9、低温阴雨天要给蜂群巢门每天喂水,补加粉脾于蜂巢外侧。二、夏季的管理,1、更换蜂王。在4~6月期间,把全场的蜂群更换成当年的蜂王。2、定期全面检查,毁净自然王台,加强通风,防止自然分蜂。3、采用遮阴、洒水等措施为蜂群生产和繁殖创造适宜温度和温度。4、巢上喂水。晴热天气在午时用清水打温布在箱顶覆盖。5、防止盗蜂,防除胡蜂、多蟾蜍,预防卷尾病。三、秋季管理,养蜂者把一年作为养蜂的开始,秋季管理的重点是为蜂群越冬及来年早春系列作准备。要防止出现7月强、8月弱,9月螨严重的现象。1、适时培养和更换蜂王,更换前,必须对全场蜂王进行一次鉴定,分批更换。采取适当措施促进蜂群繁殖,培养适龄越冬蜂,保持巢内饲料的充足仍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措施,同时结全换王和分巢治螨等措施,在继箱群哺育力过剩的基础组织多王群繁殖越冬蜂。2、适时断子,防治蜂螨,第一步,在8~9月,结合秋季育王,在组织交尾群时提出封盖子脾,使原群无封盖子脾,并先对原群用药,待新群(交尾群)子脾出房,蜂王交尾顺利,所产的卵孵成幼虫以后,对新群进行治疗;第二步,在蜂群进入越冬并自然断子初期(各地断子始期不一)在9~11月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务求有效,注意的是,用药前,先喂蜂,同时在人为断子时,蜂群中至少留卵脾一框以上。3、通贮备越冬饲料,越冬饮料中不得含有甘露蜜。4、注意防止农药中毒。四、冬季管理,1、越冬前要选择好室友外越冬场所,要求清洁卫生、背风向阳,干燥安静。备好越冬保温材料,以20~30群为一组,或以2群、5~6群为一组不等,用草帘把蜂箱左右和后面围住,箱底垫15厘米左右的干草。2、越冬前期应调整蜂群群势,适当缩群、紧脾,留足越冬饲料,布置越冬蜂巢。3、越冬期间不宜开箱检查,加强箱外观察,调节蜂巢巢门,加强蜂巢保温,加强强群及双王群的管理,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4、越冬后期就注意补充饲料和预防蜂群下痢病,选择晴暖的天气进行蜜蜂排泄飞行。5、越冬期补充饲料时,应使用消毒过后饮料或确认无带菌病的饲料。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以咨询师宗起点胡蜂养殖有限公司,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