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请稍候...
Preloader
  • 【公益】愿天下宝贝都能有幸福的家
  • v:irenyuwang

Office Address

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Phone Number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Email Address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img

二战有什么冷门的知识?

img
提问者

匿名网友

二战有什么冷门的知识?

4人回答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1:23:22

    我是青岩,我来回答。

    我来爆一个很少人提及的二战冷门知识。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发动了对美国珍珠港的突然袭击。日军联合舰队对珍珠港进行了两次空袭。用鱼雷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造成了2400名美军士兵死亡,1250名美军受伤。美国上下顿时一片哗然,民众反日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罗斯福总统受于民众的压力,将多达12万日裔美国人强迫迁离家园,“集中安置”。就是把美国的日裔侨民统统关进了集中营。“集中安置点”四面被铁丝网封闭起来,形同监狱。

    日裔侨民人数众多,切难以处置。有人向总统提议:应该要求日裔侨民参军入伍,以实际行动证明日裔侨民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忠心。如果没有人参军,战争结束后对日裔侨民处置也相对容易的多。意见最终被罗斯福总统采纳。



    1943年1月,罗斯福亲自下令组建第442步兵团。并表示“美国精神不是,也永远不是种族主义和血统论的温床。”1943年5月26日美军正式组建第442步兵团,军官由各部队抽调,士兵皆由日裔侨民组成。本着“人道主义精神”442步兵团将不参加太平洋战区作战,只参加欧洲战区作战(主要是怕442步兵团临阵倒戈)。

    442步兵团组建之初饱受美军其他部队的歧视和诽谤。而且442步兵团也不是作为美军主力,而是作为炮灰部队被送上欧洲战场的。1944年5月,442步兵团在意大利第一次参战,就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意志。他们负责进攻的高地由德军主力驻守,地形益守而难攻。442步兵团经过反复争夺成功拿下高地取得胜利。

    此后,各个战役中442步兵团的表现的都异常抢眼。以自身的实力取得了美军王牌部队的位置。(在孚日山之战,442步兵团为解救被德军包围的德克萨斯步兵团的200人。不惜向德军发动“猪突冲锋”,以自身死亡700人代价救出了德克萨斯步兵团200人。取得了德克萨斯步兵团拯救者的称号。)



    至欧洲战场结束,442步兵团经过历次的兵员补充伤亡超过9000人(兵员都为日裔侨民)战损比高达314%。是二战中美军伤亡最高的步兵团(没有之一)。

    442步兵团也是美国历史上受勋数量最多的团级单位。在欧洲参战的一年多时间里442步兵团共受到总统嘉奖7次(101空降师也只获得过2次)21枚荣誉勋章 52枚优秀服役十字勋章 1枚优秀服役勋章 560枚银星勋章 22枚军团优异勋章 15枚士兵勋章 4000枚铜星勋章 9486枚紫心勋章(专门授予战斗中死亡或者负伤的士兵)。

    可以说442步兵团在欧洲战场的优异表现。为美国的日裔侨民最终争取到“在美国生存的权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本文系原创欢迎 关注 点赞 评论 转发 谢谢。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1:23:22

    关于二战冷知识,我来说说这么几个

    1、珍珠港事件后希特勒非常兴奋

    在一些营销号文章里,常有希特勒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引发美国参战而破口大骂日本的描写,但这并非史实。其实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希特勒就多次敦促日本向美英两国宣战。当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德国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是党卫队副总指挥奥托·迪特里希,据他的描述,当他给希特勒报告这一个消息时,希特勒精神振奋,非常激动地问:“消息确凿吗?”希特勒几乎无法掩饰他的喜悦,喊道:“我们不会输掉战争,现在,我们有一个3000年来从没被打败过的伙伴!”

    希特勒并在第一时间向美国宣战,希特勒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他觉得从日本得到的援助将大大抵消美国参战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


    2、意大利入侵埃塞尔比亚时,德国暗助埃塞尔比亚

    1935年墨索里尼寻衅出兵,派出了40万大军入侵埃塞尔比亚,英法想拉拢意大利对付德国,因此抛弃了"国际联盟"的责任,甚至还想分一杯羹。反倒是纳粹德国因为在前一年奥地利问题上和意大利闹得不愉快,而向埃塞尔比亚提供了武器和弹药。希特勒企图拖垮意大利,使德国得到更多的行动自由。


    3、抗战开始头两年,中德贸易仍然十分繁荣

    在抗战爆发的前后几年里,中德的贸易关系十分密切,1936年中国进口的武器,有百分之八十都来自德国,这当然不是因为网上谣传的什么希特勒穷困潦倒时被中国夫妇所救,而是因为德国那边许多必备的稀有金属,有一半以上也进口自中国,这就导致德国对日本侵华也是很不乐意的,1937年德国对华贸易的军火物资份额反而是是36年三倍多,一直到1938年2月德国才真正下令撤出在华军事顾问,停止对华武器出口。然而这项禁令执行并不严格,直到1939年的上半年德国从中国进口的钨砂、桐油等仍然占据同期总进口量的一半。

    不得不说德国喜欢甩锅队友不给力,其实德国本身何尝不是自身利益最大,德国坑盟友也不算少了。


    德械师

    4、希特勒曾在全球有广大的粉丝

    希特勒如今早已经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在二战前一段时间,世界上有大量的人对他五体投地。杰尔杜鲁德·斯坦因认为希特勒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乔治.萧伯纳在报纸上刊文为希特勒辩护,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是希特勒忠实的追随者,在中国蒋介石奉希特勒为偶像,并效法德国的冲锋队组建了蓝衣社。


    5、史迪威两次想暗杀蒋介石

    史迪威是美国在亚洲最高级别的指挥官之一,他和蒋介石相处的并不融洽,在1943年时,史迪威蔑呼蒋介石为“花生米”,他认为美国为这个“花生米”投入了如此多的资源,这个“花生米”手下的将领军队却还是那般无用,要想更快的打败日本人,只有除掉这个“花生米”再换一大批能干之将重新训练军队才行。


    关于除掉蒋介石,史迪威曾经有过两个计划,第一个是他对下属卡尔艾弗勒的指令,他的这位下属得到指令后,经过研究认为可以使用以当时的科技进行尸检无法查出的肉毒杆菌毒素,不过在1944年5月史迪威又一次告诉这个下属他改变的主意,这个计划便不了了之。这件事情不光在美国人那里有记录,关于正经研究蒋介石的传记中也有对此事的探讨。

    第二个是在开罗会议后,史迪威对自己的亲信多恩将军说罗斯福总统曾经跟他私下里交谈二十分钟,总统很严厉的告诉他“如果你无法跟蒋相处又不能取代他,干脆就彻底摆脱他”。 随后史迪威曾让多恩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并且等待他的指示。



    这个计划记载比较详实,他在蒋介石准备前往印度蓝姆迦的飞机上做手脚(此地有接收新式训练的中国军队,老蒋理所当然的会去视察)。这架飞机上理所当然的会是美国飞行员,飞行员会假装飞机出了故障,下令机组人员和蒋介石跳伞,而给予蒋介石的降落伞,将会是一个做过手脚的。

    不过罗斯福对蒋介石有杀心这种事情从他对老蒋的友善态度和慷慨帮助看,似乎并不可信,或许他确实对史迪威表达过对老蒋的不满,而史迪威由于对“花生米”的不满便拿着鸡毛当令箭了。

    当然,这个计划最终也没有实施,后来由于史迪威和蒋介石的矛盾实在太大,以至于完全无法共事下去,罗斯福选择支持蒋介石,把史迪威召回了美国。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1:23:22

    意大利被黑最惨的一次

    发生在1943年7月的西西里战役中,一名有意大利血统的美国士兵顶着火力网冲进了意军阵地,一举废掉了防御方的机枪阵地,并且俘虏了10名意大利士兵。然而如此英勇的行为并没有赢得一枚紫心勋章,连表彰都充满了争议。

    争议的焦点除了意大利那感人肺腑的战斗力外,还有一个致命的要素,那名叫做奇普斯(Chips)的美军战士是一条狗......相比起来常被骂做菜鸡的法国人用9个士兵挡住意大利5000人一个月的事情,似乎也没那么难接受.....


    没下限的心理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现代人的印象往往偏宏大,要么是史诗般的军团会战场面,要么是血腥残暴的屠杀生灵,事实上两大军事集团为了干挺对方可算不择手段,什么贱招儿都用尽了,只是现代人碍于面子不想说。

    让吐槽机有点意外的是下三路心理战先出招的不是奇浪无比的法国人,也不是基情四射的英国佬,居然是浓眉大眼的德棍。大约故事还得从1940年德军大举向法国进军开始讲,那阵子纳粹空军没事就往法国军营空投传单。

    咋一看传单内容挺普通,无非是一副法国士兵在战火中苦苦挣扎的漫画,但当你把漫画对着阳光就能发现新内容,英国士兵在各种地方跟法国人妻进行深层次交流。图片灵活可动,文案内容扎心,法国佬顶在前边苦战,英国佬在后面享受你们媳妇儿。


    这个宣传单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反正法国佬依然没让敌人武力占领巴黎,敦刻尔克大撤退后,知道厉害的英国佬也开始了反心理战,这帮自古以来就玩儿屎尿屁的家伙把这玩意弄的三俗无比。

    比如元首大人演讲中在小腹紧握的拳头,他们在照片中PS上一支不文之物,江湖传说领导还要求不能P得太大,那张元首大人抓着不文之物大喊“我们会抓紧拥有的一切”的黑照传得满欧洲都是......

    遭遇惨烈羞辱的纳粹高层憋足劲儿反击,奈何实在浪不过祖传搞基的英国佬,只能把火撒在后参战的美国佬身上。但戈培尔手下那帮猪脑子就不想想,美国人不就是加强版的英国佬吗?


    一套跟法国战役相似的宣传单就这么砸进了美军兵营,那帮美国大兵立马表示要是来这个我们可不困了啊!他们对宣传文案无动于衷,但对宣传画上不穿衣服的姑娘很感兴趣,为了集齐全套画册不惜出重金收购,像极了当年为了凑水浒人物卡狂买干脆面的小学生。

    更要命的事情在于被启蒙的美国佬也跟进了,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生产优势和空中优势,宣传画像不要钱一样往德国砸,连其他盟友军队数着片发的卫生纸都往那边砸,只不过上面印的是一票纳粹领导人......

    面对如此丧心病狂的宣传,戈培尔只能表示惹不起,德国那点物资根本经不起这么霍霍。倒是鬼子那边反应比较激烈,他们表示美国佬就会胡说八道,什么叫我蝗军战士前方流血,后方妻女只能贫穷卖身?她们是自愿慰安好吧?嗯,你们高兴就好......扯淡完毕。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1:23:2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你能想象得到,甲壳虫汽车竟然是希特勒参与设计的吗?

    在30年代的纳粹德国,阿道夫·希特勒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每个德国家庭都拥有1辆汽车。

    今天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了不起,但当时是30年代,当时德军都是依靠马来机动的。

    直到1940年,德国汽车年产量不过30万辆。

    可以说,希特勒的想法很超前。


    于是,希特勒提出了生产一款可以广泛使用的大众化汽车(Volkswagen,直译即“人民的汽车”),委任工程师费迪南德·保时捷来完成这项任务。

    希特勒不但亲自参与了外形的设计,还提出了几个要点:以载两个成人和三个儿童、最高时速100公里/小时、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

    迪南·保时捷用尽心思,在希特勒和德国政府支持下,终于在1936年完成了甲壳虫的设计工作。


    甲壳虫是真正的大众汽车,面对经济能力相对不富裕的家庭,是经济实用的汽车。

    它不但结构简单,而且车体结构和底盘引擎非常坚固耐用,油耗不高,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

    他前后生产超过5万辆,本来是在国家补贴下交给普通德国家庭。

    然而,因为苏德战争爆发,连汽油都成为重要战略物资,这些汽车也必须优先军用了。

    最终就是,基本上所有的甲壳虫汽车,都被用于战争。


    只是他们设计为民用车辆,作为军事用途非常不适合。

    至战争结束,甲壳虫又再次投入生产。时值战后,欧洲经济百废待举,甲壳虫的经济耐用性正好适应了这种形势,立刻成为欧洲最畅销的车种。

    牛逼的是,由于迪南·保时捷和希特勒同志的天才思维,直到今天甲壳虫仍然颇有生命力。

    1972年:大众汽车甲壳虫以1500万7034辆的总产量打破了福特T型的生产纪录。



    萨沙渊博吧,我这1万多篇原创文章不是白写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