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请稍候...
Preloader
  • 【公益】愿天下宝贝都能有幸福的家
  • v:irenyuwang

Office Address

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Phone Number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Email Address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img

如何评价《犬之岛》(Isle of Dogs)?

img
提问者

匿名网友

影片讲述20年后的未来社会,狗狗的数量激增,加上犬流感肆虐,日本政府不得不将一座垃圾岛变成“犬之岛”,把所有狗都放逐到岛上。一个12岁的小男孩为了寻回爱犬Spots,独自飞向了这座犬之岛…

8人回答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1:40:36

    看完电影我觉得《犬之岛》是今年值得一看的"狗片"。电影以狗狗的视角来反映故事情节,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电影中表达了狗有时候还有点人性而人却不像人了。里面有只狗跟我家的巴顿一样是粉鼻头,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狗,我想这也是导演想引起爱狗人士的共鸣吧。

    导演是韦斯·安德森,是一个非常善于运用色彩的导演,曾经看过他导演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面对于色彩的运用真心棒。另外朱亚文跟宋佳为影片配音也是一个亮点吧。

    虽然这不是韦斯安德森导演最棒的作品,但作为韦斯安德森首部国内公映的电影,《犬之岛》依然非常值得推荐,大家有兴趣一定要去看一看。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1:40:36

    西方的文艺片导演有很多,但韦斯·安德森这样几乎被所有的文艺青年奉为偶像的导演却很罕见。

    这位现年49岁的美国导演几乎已经成为美国独立电影的一面旗帜,他的作品有很鲜明的个人风格。

    如果从作者论的角度来说,韦斯·安德森的作品几乎都做到了“形式即风格”的独一无二。

    和一般的文艺片导演不同,他的作品虽然常常违背好莱坞的类型叙事,但有没有欧洲文艺电影的极端和过于激进的自我表达。看安德森的电影,或许观众才能够真正理解——

    电影才是属于成年人的银幕童话。

    韦斯·安德森总是喜欢讲成年人世界的酸楚与迷惘,但在它的故事里却又看到过度的悲观与写实。

    他总是用一种温和而略带诗意的风格,向观众娓娓道来一首首带着古典韵味的散文诗。

    尤其是他标志性的强迫症式对称构图和对于色彩的运用,简直已经成为了他所有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创作形式。

    回到这部《犬之岛》来说。

    早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影片就作为开幕电影吸睛无数,并为导演韦斯·安德森摘得又一座银熊(最佳导演)奖杯

    电影依然继承的是安德森导演最典型的风格化表达,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日本未来社会的都市童话故事。

    电影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讲述了在未来的日本某地,所有狗狗都被流放到荒岛上,一个小男孩为寻找自己心爱的宠物狗踏上漫漫旅程的故事 。

    但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当中,导演韦斯·安德森却未故事找到了有关于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和解、男孩的成长、信念与责任、守护与救赎等经典的好莱坞合家欢电影的主题。

    电影最大的优点无意识导演的个人美学。

    由于电影是定格动画,这种形式固然创作繁琐,但无疑非常适合导演安德森对于对称构图的偏执,所以整部电影的每一帧几乎都可以作为壁纸,美到了极致。

    不仅如此,安德森似乎有意放弃炫技式的视听语言,采用和导演前作《布达佩斯大饭店》一样的章节式结构与时间节点结合的叙述方式,而且整部电影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都只有摄影机位从左向右的平行运动,创造了一种复古的质感。

    此外,电影的剧情虽然被设定在日本,但很显然韦斯·安德森导演是有意将故事背景虚构。

    恰如小男孩飞机失事跌落在垃圾岛上之后,天空中升级得如同原子弹引爆的蘑菇云一帮的现场,很难不让观众联想到日本的历史与战争的残酷。

    从创作角度来说,《犬之岛》是一部比较优秀的动画电影。

    但缺点是电影的前后叙事出现了逻辑的矛盾,尤其是电影后半段的剧情转折让人觉得有点强行和突兀。

    不过,对于爱狗人士来说,本片简直是一部福利大片。

    唯一让中国观众不满的大概是,在国内社交媒体上爆红的“柴犬”居然没直接出现在电影里,有些可惜啊!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1:40:36

    《犬之岛》在全网算是好评如潮,韦斯·安德森导演的名头加上他凭借该部影片获得了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又使得这部电影的逼格提升了一个台阶。


    我得承认,这部电影确实有韦斯·安德森自己的电影美学在里面,对称风格,阴郁的画风,日本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太鼓配乐,樱花,相扑,俳句,一众电影界明星大咖的配音,都使得电影自始至终呈现出一种克制,整洁的异样美感。


    但可能是文化差异,个人其实并不太喜欢这种风格和机巧,尤其是导演掺杂了大量的政治隐喻,强权政治,种族歧视,反法西斯等等元素,使得观众把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了思考上,“猫”和“狗”这两者的概念,故事情节反而显得微不足道,颇有喧宾夺主的味道。


    当然,电影让我眼前一亮的莫过于最后的结局,从隔离灭绝狗狗当必须爱狗,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但同时也走到了两个极端,前者剥夺了民众爱狗的权利固然有错,但后者剥夺了民众讨厌的狗的权利难道就不是强权了么?在这看似温馨的结局之下,韦斯·安德森展现的反而是一个更为黑暗的内核,这是颇有意思的。


    (文/星夜行 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1:40:36

    韦斯·安德森的《犬之岛》是一部以日本文化为背景,却巧妙用狗为视角来展开的新颖之作,在天马行空的奇想与定格动画独到的美学糅合下,电影孕育而出的已然不是一个属于孩子的童话,伴随着那荒诞睿智的幽默,其所落足的更是一场暗讽成人世界的寓言。

    电影伊始韦斯·安德森伊始为观众虚构了一座近未来的日本城市,因为“犬流感”的肆虐,市长将所有的狗狗隔离流放到了一座远离城市的垃圾岛,但市长的养子少年小林却为了寻回自己的爱犬勇闯“犬之岛”,由此拉开了电影的主线故事,不同于很多将人类作为主人公的电影,这部电影的主角其实并不是小林,所有狗狗的对话是英语,同时又故意不给人类的日语翻译,由此以狗为视角的出发,他们看待垃圾岛与人宠关系的立场,颠覆了人类对宠物失去主人后无助可怜的传统观念。

    在小林垃圾岛寻犬的主线之外,则是猫奴市长为了不让狗狗回归,接踵而至的阴谋诡计,于此中极权统治与学生运动,人类的尔虞我诈与狗狗世界的真诚简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韦斯·安德森透过这种对照,以及在最初便建立起来的狗狗视角,令狗狗是人类最忠实朋友的情感产生了一种油然而生的共鸣,由此对人性最为纯朴的真善回归,使这个故事变得越发温馨暖人了起来,散发着专属于韦斯·安德森的电影魅力。

    定格动画的制作以属不易,而在这种电影中韦斯·安德森对他国传统文化的深谙,以及出色的解构,使电影不论从文化色彩,还是配乐内在上,既延续了韦斯·安德森那令人着迷的美学,其惯以的冷幽默在电影中的表现更是游刃有余,同时例如寿司,樱花这些日本元素也有着尤为生动的融入,这是一部完全不会因为是西方导演执导日本故事,而令人有觉突兀的作品。

    独特的视角切入,诱人深思的成人寓言,以犬看世界的韦斯·安德森不仅用人与狗间那份不可割舍的羁绊展现温情,更在《犬之岛》中完成了他个人艺术表达的又一从突破。

    个人评分:9

    文/梦里诗书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1:40:36

    4月底的电影市场是对暑期档的预热。前有《狂暴巨兽》强森带着大猩猩拯救美利坚,后有《湮灭》波特曼披挂上阵前去未知禁地。

    但是,我还是要在这两部大佬级电影带队刷票房的情况下力推一部动画长片。

    它就是:《犬之岛》

    凭什么盛赞这部电影?别的不说,就冲导演这部片子的韦斯·安德森,就值回电影票钱了。

    (《犬之岛》导演韦斯·安德森)

    韦斯·安德森被誉为新一代美国导演的翘楚,江湖人称“色彩大师”,他的作品多次获得过奥斯卡奖提名,横扫欧洲三大电影节,更是在柏林分别拿到过最佳导演和评审团大奖,号称影坛全满贯,拿奖拿到手软呀!

    在国内,迄今为止只有一位导演分别收到过上述大奖的眷顾,并且仅有一部片子,导演叫陈凯歌,那部电影叫《霸王别姬》,华语片的巅峰……

    安德森凭啥这么牛逼,是因为他的电影剧情好?剪辑好?还是特效好?

    在剧情、剪辑、特效上都不差,但最最突出的是色彩和镜头,韦斯·安德森名扬天下的杀手锏就是色彩和镜头。也正因此,他被称为“色彩大师”。

    说回《犬之岛》。

    安德森在色彩上面的天赋在动画片《犬之岛》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部新片的画面、质感依旧是那么“安德森”,在近两年狗狗电影普遍受人欢迎的情况下,他的电影带来更多不同的味道。

    以往狗狗电影走的是“治愈系”或者“致郁系”的文艺路线,比如《忠犬八公的故事》就很治愈;《一只狗的使命》则很致郁。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味道。韦斯·安德森在保有文艺感的条件下,向我们揭示了更多的社会隐喻,不仅“过了眼”,更是“走了心”。

    故事发生在20年后的日本,由于“犬流感”肆虐,政府颁布行政令流放全部狗狗,远离城市的这座垃圾岛就此成为狗狗维系生存的“犬之岛”。

    当所有人抛弃这些狗狗的时候,一个12岁男孩为寻找自己的爱犬只身闯入“犬之岛”。小男孩与五只狗狗在“犬之岛”上经历了种种磨难和奇妙邂逅。故事最后打动了掌权者,重新认真对待狗狗们。

    乍一看,这种故事内容算得上是那种有着大团圆结局的治愈系片子,但是抛开这些来看,韦斯安德森选取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动机都有着非常深的含义。

    首先,以日本城市作为故事背景,加上权力人物一手遮天式的行为方式,正好就对应出了我们的这个邻国曾经被法西斯独裁统治的那段黑历史。这一设定就已经为《犬之岛》定下来了致郁的风格。其后来展开的故事也是按照这个路线走的。

    而将狗狗放逐的小林市长因为爱猫的嗜好,制造狗瘟,杀害研制药品的科学家,来巩固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用自我意志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标准,打压异己。一个阶层用权力来维护本阶层的利益,这说的不是猫狗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人类社会进化中统治手段的缩影。平等在任何时期都不会真正存在,不平等的天平只会变换倾斜的方向,这不就是我们文明中一种悲惨的真相吗?

    说白了,影片构造了一个独裁社会与小众人群运动相互冲突的社会现实。

    独裁者有自己的目的与意愿,为了实现它,制造一个谎言来让人相信。同时,独裁者集结成群,一起来清理他们在实现自己目标路上的障碍,而那些障碍却是最无辜,最需要帮助的。

    (日本独裁者群像)

    这样“露骨”的揭示,可谓是大尺度了。

    虽然安德森构建的是成人童话,故事的结局也是大团圆类型的,但并不影响他用色彩与镜头之美衬托出露骨和残酷的故事内核,这样的电影可不是画面好看而肤浅的“花瓶”。

    其实早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他就在电影中包含了反战的思想内核,并且用当时一战时期统治者的形象刻画人物,以此来达到暗喻的目的。

    说到这里,可以重点介绍一下这部被称为安德森代表作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

    《布达佩斯大饭店》被誉为色彩和镜头的集大成者。

    这部电影在当年的奥斯卡奖上几乎包揽了所有有关画面和设计类的奖项提名,包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最佳原创配乐这4项大奖,足可见影片画面给观众的体验是多么美妙。

    韦斯·安德森酷爱对称画面和色彩平衡,据说看他的电影有一半都是强迫症患者(开个玩笑),你会发现,他作品的构图都是和谐和对称的,给人一种平稳的感觉。

    镜头上,安德森很喜欢用长镜头和聚焦的变换,前一个片段可能是人物在山中奔跑,接下来就会瞬间切到人物的特写,转换很快,让观众置身其中,与角色一同体验。

    这种体验就像你在拿一个万花筒看西洋镜,瑰丽变换之下还能参与其中,对观影者的吸引力确实够大。

    再说说色彩,可以说《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每一帧都美的可以做壁纸,这不是夸张,安德森对于色彩和景物的调和能力首屈一指。

    整部片子单看画面简直就是一部童话,粉色的大饭店,白色的雪景,华丽的配饰,复杂的人物着装,琳琅满目却不感到杂乱。

    主要原因就是:导演将电影的主色调定为暖色,大量使用粉色和紫色作为基色,在其上进行细致的颜色区分,加以其他色调作为一定的点缀。

    怎么样,是不是都有点像在作画了,安德森的画面与色彩就是能做到这么认真。

    来张《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绝美的剧照感受一下!

    既有超强的艺术审美能力,又有隐喻批判现实力,能做好其中一点就能在电影界拥有一席之地了,而安德森则兼具这两点。

    其实,能有这样的能力,不得不说他的家庭环境给予的影响。

    安德森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母亲和弟弟都从事文艺工作,宽裕的家庭环境和充满文艺气息的生活氛围深深影响了安德森。

    随后父母的离异开始影响他洞察这个世界,安德森自己也说,有段时间总觉得世界不够真实,充满了欺骗,他更愿意去幻想一个新的世界去盛放自己的梦想。

    也许因为这一点,他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有一种幻想世界之中见到现实残酷的感觉。

    独特的美学加上深刻的思想认知,韦斯·安德森,下一位影坛大师的位子中渐渐已经有了他的影子。

    让我们祝福这位经历过痛苦,但从痛苦中获取养分的天才吧,期待他有更多好的作品。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1:40:36

    这部犬的大时代活剧其实是一部关于人的讽刺剧,无论犬之岛猫之岛,归根到底是人之岛。

    在一次采访中,韦斯·安德森说他从很久以前就想做一部有垃圾堆元素的电影,他也在自己研究日本元素,就想把他们拼接起来做成一部东西。这提醒了我们这部电影最强烈的对比就是垃圾岛与日本的对比,我们下意识都会把日本元素定位为精致丶脱俗的,同时忘记了一个现实:日本是包装大国,因此生产的生活垃圾也是极多的。

    从电影画面上看,垃圾岛与日本元素的相同之处,是都能满足韦斯·安德森对极繁主义美学的倾心,这也是定格动画炫技之必要。但有意无意的,韦斯·安德森因此建立了一个对日本人的矛盾的强烈反讽。

    不止于此,他还提供了许多不动声色的暗示。电影第一次让我玩味导演的立场的时刻是,四只好出身的狗回忆自己吃过的好东西时,有狗回忆自己吃牛排的讲究;第二次让我惊醒时是,导演非常细致地描绘寿司师傅准备刺身寿司给科学家的场景,几乎都是虐杀食物——事实上,当我们坐在寿司店里等着寿司出来的时候,是刻意遗忘这一点的,而韦斯·安德森强迫症地要我们仔细审视这一点。

    我似乎听到韦斯·安德森的冷笑:你们狗丶你们爱狗者,和那个为着利益而恨狗的市长没有什么不同哦。很多人不理解电影后段,为什么市长突然悔悟而放权,那是因为他始终以家族利益为第一考量,知道侄子将因此世袭他的权力,无论恨狗还是爱狗,只要保证权力还在其家族手上就好。如果他坚持不放权,革命才会真正发生,终结这操弄黑白两端而来的权力。

    事实上,电影里根本没有“爱狗”之人,小男孩Atari要救的是他的护卫犬Spots,但对其他狗的处境漠然,一开始误认Spots已死,他就急忙修好飞机打算自己回去大陆了。至于咸与“革命”的学生们,她们爱的是“正义”与“反抗”,也并没有表露过对狗的爱。学生黑客为了救狗而把神经毒气直接接到杀狗员工的面罩里,证明后来那个夺权的女学生说骂狗者死并不是一句戏言。

    如果需要,这些人是可以建立一座“人之岛”放逐异己的。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1:40:36

    韦斯·安德森的《犬之岛》自然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即便单从视觉上的好看来讲,它也是一部优秀的影片。

    韦斯·安德森对日本文化的移植,对符号的运用和堆砌,让无数的影迷大呼过瘾,他将黑泽明等人的美学风格融为一炉,让团队调配出极高的饱和度,每一帧都可以当做一张绝美的童话壁纸,加上他自己又强迫症附体,妥妥的对称狂魔,最终出来的效果,绝对是“养眼”,也绝对的好看。

    从故事层面,影片其实是一个政治寓言,这使得影片多少有些泛政治化,你可以看到极权体系的操作,可以看到法西斯,可以看到直接民主的弊病,也可以看到日本、德国的二战经验,以及二战后的某些情形的隐喻。

    同样,在这种表面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文本叙述背后,埋藏着更不可明说的政治规则,比如美国交换生的角色,作为外来力量推动日本变革,再比如权力的转移,或者是温情脉脉的,比如首领和点点的交接,或者是弑父形式的,男主把养父干掉,但本质上两者都是权力阶层本身里面的权力流动,而普罗大众并没有什么关系。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1:40:36

    1 .

    看《犬之岛》的感觉很怪异,这明明是一部典型的韦斯·安德森作品,他标志性的一切都在,并且仍然保持在高水准之内,但又分明是一部非典型性韦斯·安德森作品。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首先是一个手工艺品,精致、古典、童心,有浓重的匠气和不时飞溅的灵气。

    《犬之岛》一点也不意外地出现了像游标卡尺丈量过的对称画面,出现了水准超高的平移镜头。

    甚至在韦斯·安德森电影里屡屡惊艳的配乐,竟然还可以用鼓乐,再次精进,震烁众生。

    这个美国大男孩天马行空的脑洞还在,影片一开始就用字幕说明,“狗吠已全部翻译为英语”。理科生一样突如其来的浪漫也在,豆蔻的脸上,有一朵怎么吹也吹不去的樱花。

    在技术这一块,无论是色彩、构图、运镜还是配乐,《犬之岛》的水准都散发着童话般的美好,齿轮般的工整,国王般的威严。

    2 .

    在《犬之岛》前,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从《瓶装火箭》到《特伦鲍姆一家》,从《穿越大吉岭》到《了不起的狐狸老爸》,从《月升王国》到《布达佩斯大饭店》,都是成人童话。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更注目于人。

    一般电影所倚重的现实背景,在他这里,只是一个做了必要渲染的语境。他的人物永远比他电影里的现实更复杂、重要。

    他有他自己的岛屿。

    在他自己的岛屿上,韦斯·安德森的人物自己和自己作战,即便是可能成为敌对方的师长,最后也会握手言和。

    《犬之岛》依然悬挂着韦氏电影一贯的符号,但温度已趋于冰冷。

    影片一直采用的是狗的视角,但就在少年驯服了四条狗之后,打开收音机,播放军国音乐,少年对狗说出了全片最冰冷的那句话,“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狗了。”

    在同样逻辑的照射下,少年成为新的市长后,实行的一系列政策与之前他所反对的,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只不过将猫替换为狗而已。

    所谓革命成功,不过是一个极权取代了另一个极权。

    垃圾岛、机械狗、清除异己、对首领捡棍子的驯化,无一不泄露着韦斯·安德森的绝望。

    这在他的电影序列中是罕见的。

    在情绪上,《犬之岛》失去了他在表述上从未失去过的从容。在文本上,出现了他在电影文本上从未出现过的简陋。

    他用表象上的繁华去遮挡废弃的文明,但他并没有在犬之岛和人类城市两种不同的荒凉之间,建立起他的语言部落。

    这是一部失态的电影,高高低低地摆放着他的负气之语。

    这是一部荒芜的电影, 孤苦和恐惧是最茂盛的植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