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里为何珍藏着一只猪头?
这不是一只普通的猪,是猪界的大将军,也许除了猪八戒的天蓬元帅,再没有比这只猪更大的了。
这只猪名叫“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海军上将”,与德国海军之父同名同军衔。
这只猪何德何能,居然进入了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
(上将的脑袋)
要知道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可是位于伦敦中心市区的一座国家级的博物馆,馆藏的都是飞机、装甲战车、海军舰艇、士兵制服、徽章、个人装备、奖章等经历过战火洗礼的战争文物,战争和猪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英国人的幽默了。
这只名叫提尔皮茨的猪,是一只来自德国的肉猪,它和它的兄弟们一样,原本是为了满足德国海军的口腹之欲的。
德国人喜欢吃猪肉,而海军因为长年漂泊在海上,吃的都是罐头食品,对新鲜肉类更是渴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战期间,很多行军大型舰只上都养着几只肉猪,目的是在士兵们馋的时候有新鲜猪肉供应。
(博物馆夜景)
德国海军轻巡洋舰“德累斯顿”号和其他军舰一样,1915年在奉命在大西洋执行任务出海时,也在舰上养了几只肉猪。
没想到这次出海,“德累斯顿”遭遇了英国舰队,经过一番激战,“德累斯顿”被英军重巡洋舰“格拉斯”号击沉,舰上的水兵们还没有吃上猪肉就见了上帝。
就在“德累斯顿”号下沉之际,舰上养的一只肉猪积极自救,奋力跃入冰冷的海水之中,并大声哀嚎,冲着英国军舰游了过来。
英国海军的绅士们并不因为这是敌方的猪而放弃救援,他们为这只猪的顽强求生的拼搏精神感动,将其救上军舰,并为其命名为“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海军上将”,并颁发捞上来的德国铁十字勋章一枚,以此嘲讽德国海军不堪一击,将他们的统帅提尔皮茨与猪相提并论。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本尊)
这只幸运的猪后来被送上岸,被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收养,成为教育学生的活着的战利品。
军校想用这只猪,使学生们树立藐视德军的大无畏精神,所以对猪先生十分友善,不仅行动自由,还成为学校的宠物。
很多军校学生将他们吃不完的食物上供给“提尔皮茨”上将,人与猪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提尔皮茨上将”不但是皇家海军学校的明星,连邻近的炮兵学校、士官学校也纷纷组团前来参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为大英帝国做了不少贡献。
这只猪后来被英国红十字会买走,据说是宰杀吃了,我坚决不相信这种说法。
要知道红十字会可是出了一千多英镑买走的,这在当时是一大笔钱,不可能买去当肉猪杀了吃的。
(英国巡洋舰)
不过这个事现在也查不清楚了,就当它是被吃了吧。不过英国人不太吃猪头,所以“提尔皮茨上将”的脑袋被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重金购得,精心收藏了起来。
据说“提尔皮茨上将”的蹄子也还在人世,并在近年也被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寻得收藏,时隔数十年后与“提尔皮茨上将”的脑袋胜利会师。
歪眼小史工作室
作者:冯生
英国的“帝国战争博物馆”,即便在全球范围内来观察,也属于比较特殊的存在,是一座有着多个分馆的全国性博物馆,成立于1917年,以纪录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实,以及英帝国人民为这次战争所作的贡献。
馆藏物品包括从飞机、装甲车、海军舰艇到制服、徽章、奖章和装饰品等,藏有1.2亿英尺的电影胶片和超过6500小时的录像带,600多万张相片、底片和幻灯片,以及约32000小时的历史录音带等。
如题所示珍藏着那只猪头,属于非常特殊的馆藏品,说起猪头是有来历的,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猪肉非常有名,水兵爱吃大猪肘子,德累斯顿号轻巡洋舰上的官兵,竟然在舰上养了一头肥猪。
作为一艘轻巡洋舰,德累斯顿号是一度活跃在南美洲,参与海上破交军事行动,尽管没有她的姊妹舰埃姆登号这么有名,但由于在海战中被英国海军捕获了舰上的那只大肥猪而名闻天下。
1915年3月13日,德累斯顿号轻巡洋舰在智利领海,被英国皇家海军巡洋舰格拉斯哥号等舰发现,双方经短暂交火后,德累斯顿号轻巡洋舰由于受到重创而选择了自沉。
在德累斯顿号轻巡洋舰沉没前,舰上那头大肥猪跳入大海,游到了英海军格拉斯哥号巡洋舰旁边,英舰上的水兵将猪打捞上舰,并取了德意志帝国海军公海舰队的缔造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兹海军上将的名字。
英国舰员还给那头肥猪颁发了铁十字勋章,这头肥猪成了弃暗投明的象征,成了英国家喻户晓的英雄那头肥猪,起码在巡洋舰格拉斯哥号上呆了一年的幸福时光后,被送到了位于朴茨茅斯的英国鲸鱼岛炮术学校,与校内的其他动物为伍。
随后,英国红十字会花了1785英镑的高价,将那头肥猪买走,把它宰了,将其肉都吃了,但猪头,却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制成了标本的猪头,被保存在位于英国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里面,成了英国海军一战时的荣耀,英国海军战胜德国海军的战利品。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别小看了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里珍藏的猪头,那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猪头,且不说其背后的巨大纪念意义,当年就是购买那头猪,就花了当时等同天价的巨款。
用于纪念一战的博物馆,藏着一颗猪头标本
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听名字就觉得是一座摆满了各种武器装备之类的专题博物馆,这座始建于1917年的博物馆,是英国专门为了纪念一战的胜利与辉煌战绩而建造的。
博物馆之内,陈列着大量当年英军使用过的装备,从海军舰艇、飞机再到机枪之类,还有众多的文件、照片、影像资料、书籍、录音带与个人物品等等。
在繁多的藏品之中,有一件非常特殊的展品,那就是一颗巨大的猪头标本,虽然看着非常奇怪特别,但这颗猪头的来历可非同一般。
在军舰上养猪的德国人,故事要从一战开始
一战开始以后,英国与德国这两个实力最强的敌对双方战事胶着,当时,德国的海军游弋在世界各地的海域,需要应付来自于欧洲各地的海军进攻。
德国虽然属于欧洲,但饮食习惯比较特别,牛羊肉倒不算什么,德国人非常喜欢吃猪肉,用猪肉制成的香肠、火腿、熏肉之类,还有大蹄髈都是德国人的挚爱。
由于常年游弋在海上,非常喜欢吃猪肉的德国大兵们为了能够吃到新鲜的猪肉,那时候不少的德国军舰上都养了猪,这样的情景倒是蔚为奇观。
在众多的德国军舰之中,有一艘叫做“德累斯顿号”的轻巡洋舰也不例外,舰上饲养了不少的活猪,而这艘巡洋舰,后来竟然因为舰上养的猪出了名。
主动跳海弃暗投明的猪,被英国人所收养
1915年,德累斯顿号前往南美洲的智利沿海执行任务,结果被当地的英国皇家海军巡洋舰格拉斯哥号发现,短暂交火后,德累斯顿号受到重创。
在混乱的场面之中,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德累斯顿号上面突然蹦下来一头活猪进了太平洋,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那头猪游向了英军舰艇船下。
英国海军见状,将那头猪给捞了上来,而后来,这头猪居然变成了“弃暗投明”的代表,英国海军还给这头猪颁发了铁十字勋章。
这头非常“识时务”而且主动跳海归顺英国的德国佩奇,成功躲过了变成德军盘中餐的命运,并被英军们精心饲养了起来。
短暂开心之后,依旧难逃变成食物的命运
英国人给这头猪取了个名字,叫做“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是当时德国海军的一位上将的名字,还表彰这头猪“在母舰沉没时留守到最后时刻”,以此讥讽德国海军。
这头猪在格拉斯哥号上过得很开心,还越长越胖,最终有点妨碍行动了,英国海军就将其送去了怀特岛附近的皇家海军炮术学校定居。
不过好景不长,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头猪长得太肥,最终被英国红十字会花了1785英镑买下给吃掉了,只剩下了猪头。
但这里有个很奇怪的地方,因为当时一个教师的年工资也才30英镑,这头猪居然花了将近小两千英镑,折算购买力相当于如今三百多万美元,其中原因实在古怪。
承载着英国海军荣耀的猪头,博物馆里最特别的藏品
欧洲人虽然也吃猪肉,但像是猪头、猪蹄之类的却并不会去吃,这也是当年那头天价德国猪最终并没有被吃完,还剩下个巨大的猪头的原因。
那颗猪头也并没有被丢掉,而是被做成了标本,战后建成的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将这颗大猪头给收藏了起来,用来纪念英国海军在一战中战胜德军的荣耀。
虽然仅仅是一颗猪肉,但这头猪在生前,的确见证了德国海军从辉煌走向衰落与覆灭,的确算得上是有很大的纪念意义。
另外,“提尔皮茨”的猪蹄也被留下,做成了一套刀叉的手柄,赠送给了新一代的英国皇家海军格拉斯哥号巡洋舰,之后参加了二战。
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是专门收藏战争藏品和展示英帝国战争历史的博物馆,藏品十分丰富,在数以百万计的文件、照片、档案中,有一件特殊藏品——真正的猪头。
故事要从一战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挑起的,作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想要挑战老牌强国大英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但他们的海军实力始终是一个短板,1915年3月,德国海军“德累斯顿”号轻巡洋舰在智利领海遭英国海军“格拉斯哥”号、“肯特”号重创,被迫自沉。
“德累斯顿”号轻巡洋舰上有一个特殊乘客,一头活蹦乱跳的肥猪。德国人爱吃猪肉世界闻名,他们为了吃上新鲜猪肉,就在养了一头肥猪,准备馋的时候宰了吃,但这头肥猪的运气确实不错,英国海军的袭击让他免于被屠宰的命运,战舰沉没时,这头肥猪也跳入海里。
英国海军“格拉斯哥”号的官兵发现了这头在海里游泳的肥猪,他们觉得十分有趣,就跳下去把这头肥猪救了上来,继续养起来,还给它娶了一个名字——提尔皮茨。
真实的提尔皮茨是德国海军公海舰队之父,英国人给猪娶这样一个名字,嘲讽意图十分明显,更滑稽的是,英国人还给提尔皮茨颁发了一枚铁十字勋章(德国军人的荣誉勋章),表彰它“在母舰一直留守到最后时刻”。
从此之后,提尔皮茨就成了“格拉斯哥”号巡洋舰的吉祥物,到处巡游,日子过的无忧无虑,长的也越来越肥,后来考虑到在舰上不方便,提尔皮茨又被送到了朴次茅斯港的皇家海军炮术学校安居下来,有了一个固定的家。
不过提尔皮茨似乎不喜欢这个新家,在这里到处闯祸,最后又被送还给“格拉斯哥”号的舰长约翰·卢斯,约翰·卢斯也不知如何处理这头“老伙计”,干脆把提尔皮茨以折合2万英镑的高价拍卖了,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英国红十字会。
提尔皮茨后来又几经转卖,一直活到1919年才死掉,死因居然是被人宰了吃掉,虽然没能躲过被宰杀的命运,但它毕竟度过了5年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值得了。
但提尔皮茨的故事没有结束,它的头被做成标本,作为首批藏品,赠送给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而它的蹄子则被做成一套刀叉的手柄,赠送给新一代的“格拉斯哥”号巡洋舰,并随舰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提尔皮茨应该庆幸自己没有遇到中国海军,不然的话估计活不过当天,而且一定是尸骨无存,什么猪耳朵、猪鼻子、猪脸、猪头、猪蹄子、猪尾巴会被做成各种美食。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这头猪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海军上将,简称猪司令,这头猪也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猪,当时创造了一个纪录。
这头猪原本并不属于英国人,而是来自于德国。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是德国海军的元帅,也是德国大洋舰队之父,他试图组建了一支真正的远洋舰队,希望匹敌英国皇家海军。提尔皮茨在17年之内组建了2艘旗舰、36艘战列舰、11艘大型和34艘小型巡洋舰的舰队,目的是“是要使最伟大的海权国家都不敢向它挑战,否则就有使自己优势遭到破坏的危险”。
这其实就是赤裸裸地挑战英国的海洋霸权,以至于丘吉尔都感叹“大陆上的最大的军事强国决心在同时成为至少占第二位的海军强国,这是世界事务中一个具有头等重大意义的事件”,话虽如此,但英国绝不会示弱,他们在1906年建造了无畏战列舰,而德国很快下水了4艘无畏级战列舰。
随着一战的爆发,检验两国海军实力的大规模海战爆发了,1915年3月,德国的雷德斯顿号在南太平洋与英国战舰格拉斯哥号相遇了,原本以为这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可是没成想双方展开激烈战争后,作为海上霸主的英国战舰很快占据上风,德里斯顿号不幸全军覆没,但是军舰沉没了,一只猪却浮了起来,它拼尽全力游向了英国战舰。
原来德国人很爱吃猪肉,虽然是最艰苦的海战,但德国海军依然没有忘记改善一下伙食,于是他们就在军舰上养起了猪、牛、羊、鸡、鸭、鹅等动物。
这只猪在巡洋舰沉没之后开始拼命求生,向英国海军格拉斯哥号游了过来,英国海军士兵特别惊讶,向着这头猪呐喊、呼叫着,当猪游到海军舰艇旁时,海员们七手八脚把这个战利品打捞了起来。
但是如何处理这个战利品却成为很多人面临的难题,士兵们舍不得将它直接宰杀吃掉,那该如何是好呢?此时军舰的上层军官克里斯·约翰逊想了一个办法,他提议先把这头猪养起来,等他变得更肥更大之后再进行宰杀,这个提议很快得到大家的响应,大家同意将它留下来,不仅是为了今后宰了吃,更是为了以此羞辱德国海军,庆祝这次海战的胜利成果。
格拉斯哥号舰长甚至决定用德国海军大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名字为这头猪命名,这头德国猪从此有了自己正式的名字,平常大家都叫它猪司令。
每当海员看到猪司令时,脸上都会浮现出自豪的幸福感,猪司令提尔皮茨的名字也越来越响亮,为了纪念这次海战,英国人甚至给这头猪颁发了一枚德国军人的荣誉勋章:铁十字勋章。以此表彰它在母舰沉没后留守到了最后时刻的功绩。
1917年,花费了2,800万英镑的英国战争博物馆开始建设,这个博物馆是为了纪念英国在战争中造成的各种损失,以第1次世界大战为轴所展开的一系列史诗性展览,真实地记录了一战期间英国人民对国家作出的重要贡献。
因此从建馆之后就不断地收藏藏品,从制服、徽章到飞机大炮,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纪念品,这个博物馆并不只是一个展馆,而是一个全国性的展馆,覆盖了整个国家,因此它对展品的历史意义格外看重,希望展品都能多元,充分展现英国在战争中取得的成绩。
在这座博物馆中有飞机、装甲车、舰艇等很多一战时期的武器装备,此外还有650多万张的幻灯片照片,底片和录音带,录像带等产品,但是最特别的还属猪司令提尔皮茨。那么猪司令为何会到英国战争博物馆呢?
当猪司令到格拉斯哥号后,它给英国海军带来了好运,因此一年时间里海员们对它宠爱有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饲养它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因为猪司令长得又肥又大,舰艇上的官兵对它也逐渐失去了耐心。
于是在一次远航中,这头猪司令被留送到了鲸鱼岛枪炮学校。之所以会被送到这个学院,是因为这所学校很想用这个活生生的战利品来激励学生,树立起藐视德军的无畏战士精神,更是给当时的德国人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用这种方式来鼓舞英国人更好地对德宣战。
当猪司令来到这所学校后,学生们对它十分地友好,不仅给它提供很多食物,而且还纷纷组团来参观提尔皮茨的真容,甚至跟它留影留念。
随着战争的不断爆发,鲸鱼岛枪炮学院也避免不了被德军轰炸的厄运,相关负责人担心这些动物会乱跑乱撞,此后也无人打理,容易造成瘟疫传播,于是决定将这批动物统一处理掉,其中就包括这头猪司令。
当时红十字会听到了猪司令的故事,他们决定以1785英镑的高价买下这头猪,这个价格在当时算是天价,而他们纪念它的方法竟然是吃掉它,因为这头猪实在太胖了,战争时期根本无法照顾它,最终提尔皮茨也没有逃过被屠杀的命运。
因为当时英国人其实并不喜欢吃猪头,而且也不会如何烹煮,所以当这头猪被屠杀之后,猪肉被分食,猪头和四肢却被保留了下来,几经辗转最后做成了标本,除此之外,它的猪蹄儿也没有被红烧,而是做成了一副刀叉的手柄被送到了格拉斯哥巡洋舰上,还陪伴着这艘军舰参加了二战,十分地神奇。
英国战争博物馆听到了猪司令的故事后,认为它见证了英国的胜利,于是主动花钱将这头猪收藏了起来,这头猪也成为英国当时最特别的战利品。
1958年,格拉斯哥巡洋舰退役之后,猪司令提尔皮茨的蹄子也被一同送到了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与猪头一起成为了博物馆中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
如今这头猪在战争博物馆中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见证着英国多年来的兴衰起伏,它的意义非比寻常,告诉我们战争就是战争,战争其实十分可怕,意味着流血与牺牲,不管怎样,这头猪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希望世界和平,不再受到战争的侵蚀。
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建立于一战结束之后,是一个全国性的博物馆,馆内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心所展开的一系列展览,并且还在馆内真实的记录了一些在一战期间英国军民对自己国家做出的重要贡献,博物馆内收藏了诸多油画、素描和雕刻品,还有海报等相关书籍、超过6,500小时的录像带和600多万张相片底片、1亿多英尺的电影胶片,以及约3万2千小时的历史录音带,实际上就为了纪念一战的胜利,凝聚国民的民族荣誉感而设。
馆藏物品包括从飞机、坦克、舰艇到衣服、徽章、英国和外国的文件,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景展示,可就是在这个博物馆内,居然珍藏了一个猪头,那么这个猪头想必也很卓尔不凡,不是一般的猪出身,不然也不会出现在博物馆内了,究竟是为什么呢?
说起这个猪头,还得先说说德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水兵们就特别喜欢吃猪肉,他们为了方便吃到新鲜的猪肉,还有以备在粮草告乏之时宰杀食用,德国的水兵们居然在船上养了一群猪,猪们跟着德意志帝国海军战舰东征西战,沐浴战火。
但是有一天,在南大西洋上,德国的“德累斯顿号”巡洋舰被英国皇家海军的“格拉斯哥号”给击沉了,这头猪居然在德国的巡洋舰快要沉没之际,凭借本能纵身一跃,投奔汹涌怒海,游向了英舰。
格拉斯哥号上的英国水兵们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欢快地把它捞了起来,还给他取名为“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兹海军上将”。鉴于这头猪“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兹海军上将”弃暗投明的英勇事迹,英国舰员们还很幽默地给它发了铁十字勋章,像是在羞辱德国人一样,连一头猪都不如。
后来这头猪在“格拉斯哥号”上生活了一年,无忧无虑,心宽体胖,越长越肥,考虑到在船上不太方便了,战争的状况也比较紧急,所以就把这头猪又给送到了英国鲸鱼岛炮术学校(朴茨茅斯)安定了下来。
由于担心被德军轰炸后动物们到处乱跑,学校方面最后又把它送还给“格拉斯哥”号的舰长约翰·卢斯,约翰·卢斯也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家伙,干脆把提尔皮兹高价拍卖,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英国红十字会。
作为一只猪,提尔比兹后来并没有逃脱被吃掉的宿命,但作为一只没有在中国被吃掉的猪,它的猪头猪蹄却被幸运的保留下来,且制成了标本。
40年过后,这头猪的头和蹄子也团聚在一起了,用来记录一战时英国海军的荣耀,一直被保存在英国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里。
直到现在,它成了博物馆中最奇葩的文物,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成了大英帝国乃至世界唯一一只名垂千古、极富形象感的猪。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这个名字很长,请记住。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是一名德国人,他很有魄力,并且雄心勃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提尔皮茨坚定主张德国要创建一支远洋舰队,这支舰队一定要超越英国皇家舰队,至少也得与英国皇家舰队旗鼓相当。
很显然,提尔皮茨就是要打败英国。
德皇威廉二世十分赏识提尔皮茨,大力支持他的主张,并且赐给他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称呼:“永远的提尔皮茨”。
由于德皇威廉二世的重视,一战期间,提尔皮茨担任德意志帝国海军大元帅;
由于大胆提出创建世界第一流远洋舰队、创建了德国第一支远洋舰队,提尔皮茨被称为德国大洋舰队之父。
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提尔皮茨就是最危险的敌人。英国人总是千方百计污损提尔皮茨。
英国人在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中,珍藏着一个猪头和一套猪皮刀鞘,这套猪皮刀鞘就是用这头猪的四只猪蹄做成的。
这不是普通的猪,而是一头有故事的猪。
那么,这头猪与德国大洋舰队之父有没有联系呢?
英国伦敦有一家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
这是世界上三大著名的军事博物馆之一,并且排名第一。
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建成于1917年,展品主要是军用物品,大多数是英国战利品。
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的建造之初目的是,展示大英帝国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现在,所藏物品远超出了一战范围。
这家战争博物馆的收藏品有:战斗机、坦克、飞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模型、以及大量与战争相关的音像制品;
馆内还收藏了一些与战争有关的名人简介、名人遗物。如蒙哥马利元帅的文件、希特勒的遗嘱、前首相张伯伦那一张过于乐观的照片。
还有那一个名字叫“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猪头标本和一套猪皮刀鞘。
这个猪头、猪皮刀鞘都与战争有关。
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猪
德国人、尤其是德国军队,考虑问题十分严谨、十分人性。
一战期间,德国军舰“德累斯顿”号上面养了几头猪,就是为了德国海军能吃到新鲜的、放心的猪肉,不至于让年轻的海军苦坏了身体。
1915年3月,在大西洋水面上,德国海军“德累斯顿”号遭遇了英国海军“格拉斯哥”号、“肯特”号两艘战舰。
经过激烈战斗,德国“德累斯顿”身受重创。
英国军舰上的将士们看着德国军舰渐渐下沉。突然,“格莱斯哥”军舰上的官兵们发现一个“怪物”正向着自己的军舰游来。
在一起一伏的海浪中,游动的“怪物”越来越近。“格拉斯哥”号的士兵们看清了,原来那是一头肥猪,是从正在下沉的德国军舰上跳入大海的肥猪。
肥猪显然是向英国海军“投降”的。它的出现,让“格拉斯哥”号上的官兵们十分兴奋。
士兵们下到水面,把肥猪接到军舰上,整个军舰为之沸腾,将士们议论着如何处理这头主动投降的德国猪。
军舰上中层军官克里斯·约翰逊提议,把这头德国猪养起来,并且给它起个有气魄的名字。
经过一番议论,最后舰长决定,把这头德国猪起名为: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
对!就是当时德国海军大元帅的名字: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就是一头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肥猪。
来到英国军舰“格拉斯哥”号的德国猪会过上什么生活?
德国猪“提尔皮茨”的丰富经历
为了让德国猪“提尔皮茨”与德国海军元帅“提尔皮茨”联系更加紧密,英国海军们又想出一招,给德国猪颁奖。
“格拉斯哥”军舰的舰长授予德国猪“提尔皮茨”一枚闪亮的铁十字勋章,表彰它坚守“德累斯顿”、直到军舰沉没。铁十字勋章是德国奖励军官的荣誉勋章。
德国猪“提尔皮茨”在英国军舰“格拉斯哥”上,快乐地成长。当军舰来到朴茨茅斯军港时,“提尔皮茨”已经很肥壮了,足足有150千克。
舰长约翰·鲁斯觉得,“提尔皮茨”在军舰上还是有一些麻烦,便果断将它送给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并且告诉学院的院长,这不是一头普通的肉猪,它是一头非凡的德国猪。
德国猪“提尔皮茨”在皇家海军学院定居下来了。
“提尔皮茨”天生力量很大,在学院中,经常把猪圈的栅栏拱倒了,在学院里乱跑,影响了海军学院的环境。
海军学院院长再次碰到舰长约翰·鲁斯时,又把德国猪“提尔皮茨”还给舰长。
舰长无偿把德国猪“提尔皮茨”捐献给英国红十字会。
几个月后,英国红十字会将德国猪“提尔皮茨”卖给一位富豪军迷杰克·琼斯,售价高达219万英镑,红十字会将这笔款项用于人道援助。
1919年,为了盛情招待一群朋友,富豪军迷杰克·琼斯把德国猪“提尔皮茨”宰杀了。一群英国人吃着德国猪肉兴奋无比、万分自豪。
但是,富豪军迷杰克·琼斯把猪身上两个部分保留了下来:一个猪头、四只猪蹄。
杰克·琼斯找了一位中学生物学老师,把猪头制成精美的标本,赠送给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
现在仍然收藏在英国战争博物馆。
四只猪蹄被做成四把军用匕首的外鞘。
富豪军迷杰克·琼斯将4把军用匕首的刀鞘赠送给英国军舰“格莱斯哥”号。“格拉斯哥”号军舰带着这4把特殊的军用匕首刀鞘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头德国猪竟然经历了人来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
1958年,英国军舰“格拉斯哥”号正式退出军用舞台,在处理舰上物品时,“提尔皮茨”的四只蹄子刀鞘被赠给英国战争博物馆。
39年后,德国猪“提尔皮茨”的猪头与猪蹄再一次团聚。
德国猪“提尔皮茨”将与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一起千古流传,它的名气早已经盖过了曾经的德国海军大元帅。
英国人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处理这头肥猪
第一点:羞辱德国。英国人用这头猪来羞辱德国、羞辱德国的海军、羞辱德国的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
第二点:炫耀战绩。炫耀英国海军的战绩。无论德国如何嚣张,在英国皇家海军面前,德国海军都只有一条路:失败!
英国海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第三点:教育后代。教育英国后代,大英帝国在历史上曾经无限辉煌,曾经打败了很多不可一世的敌人。
第四点:见证历史。英国人非常注重历史文化的积累。他们将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文物保存下来,就是为了丰富英国文化、充实英国历史内容,培养英国人民族自信、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我们有没有必要向英国学习呢?
在英国战争博物馆里,除了陈列与一战、二战有关的武器、影视资料、战争图片、士兵服饰等等内容外,里面竟然有一个猪头的标本作为展览品,而且还是博物馆中重要的陈列品 这究竟是为何呢?
英国军事博物馆
原来,在一战期间,德国士兵是非常喜欢吃猪肉的,而作为德国海军,不能像陆军那样,随时可以吃到猪肉,所以德国海军为了能吃到猪肉就动了心思,他们于是想出在军舰上养猪的办法,这样就解决了吃猪肉的问题。
后来有一次,德国军舰和英国军舰在海上相遇后,彼此看对方都红了眼,于是在海上交战,由于英国海军实力的强大,德国军舰很快被击中,士兵们纷纷跳入海中求生,而这其中就包括一头猪。
当这头猪跳入水中的时候,人们都以为它是因为船体剧烈晃动而掉入水中的,落水后会在水中挣扎,但是,谁知它在跳入水中之后,竟然游向了英国的军舰,这样英国士兵非常的惊喜,于是就把它救上了军舰。这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德国向英国的投降,所以英军还授予它勋章。
后将这头猪送到了鲸鱼岛一处学校进行散养,最后被红十字会买走,人们以为这头猪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但是后来被人杀了吃肉,而且还把猪头给送了回来,因为毕竟是在战争中遇到的这头猪,于是将猪头做成标本放进英国军事博物馆。
在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东岸,有一座特殊的博物,叫做英国战争博物馆,又称为帝国战争博物馆,它成立于1917年,是英国第一座纪念战争的博物馆,它记录了从1914年8月起英国及英联邦参加过的所有军事行动。
在这座博物馆中,共有15000多幅油画、素描和雕刻品,30000多张海报,馆藏物品包括飞机、装甲战车、海军舰艇到制服、个人装备等。但是,在众多的藏品中竟然还藏着一只猪头,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那个猪脑袋,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个涉及到英国海军的一段历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海军实力是仅次于英国皇家海军的,相当于是世界第二海军强国。
当时德意志帝国海军战舰中有一艘轻巡洋舰叫做德累斯顿号,他们船上的水手们爱吃猪肉,为方便吃肉,他们就采取了一个令大家想不到的办法,那就是在船上养了一头大活猪。
后来,这艘船在与英国皇家海军的交战中被击沉,船上的水手门大都弃船逃生,这头养在这条船上的猪也趁机跳入海中,大家知道猪天生是会游泳的,所以这头猪跳进海里后就开始拼命游走。
不过,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头猪并没有朝德国军舰的方向游,而是游向了英国的军舰。英国军舰上的船员们见此就将其打捞上来。
为恶心德国士兵,英国船员们不仅给这头猪取名提尔皮茨(德国最牛的战列舰名称),还特意给它颁发了一个铁十字勋章,说是奖励它弃暗投明的行为。
当然,这主要是暗讽德国人连猪都不如,因为猪都知道弃暗投明,可德国人却不知道,那他们岂不是连猪都不如。后来,这头猪就被英国船员们养了起来,并在军舰上渡过一年多的衣食无忧的欢乐时光。
等到第一次时间大战中期,因为战事吃紧,为保证这头猪的安全,英国人就将它送到英国的一所炮术学校,那里饲养着很多的大小动物。
再后来,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这所炮术学校开始遭到德国的轰炸,其相关负责人担心这些动物们会趁机到处乱跑,进而引发瘟疫,所以决定把它们全部处理掉。
不过,英国红十字会在听说这个事情后,就赶紧找到学校负责人进行交涉,最终花了1785英镑(相当于我们现在的300万人民币)给买走。但是好景不长,由于这头猪长得实在是太肥,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被屠宰的命运。
这头猪被杀之后,它一身肉被大家都给吃掉,但它的猪头却被制成标本保存下来,后来被送到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因为它记录了英国海军在一战中战胜德国海军的荣耀,所以最终被当作是有价值的纪念品而保存在帝国战争博物馆里。现在,大家有机会去英国伦敦游玩,依然有机会可以看到这个猪头。
这只猪头标本并非其他材料制成的装饰品,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猪头,但却是德国海军上将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化身。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是有“德国大洋舰队之父”的美誉,他曾经是英国人的朋友,后来也是英国海军的克星,英国人对他既恨又怕。
英国和德国似乎是天敌,在一战和二战期间都是对手。
但是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初期,两国亲如兄弟,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两国蜜月期,德国军舰把英国军港当成自己的家,停留时间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军港。
常言说,世界上没有遥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话用在英德关系上再合适不过。
两国国际地位不同,一个是号称日不落的老牌殖民帝国,一个是冉冉升起的新兴帝国,在世界范围内抢夺殖民地势力范围,有着不可相容的深刻矛盾。
这不,25年后,两国就闹掰了。
1896年,英国想在南非建立殖民地,受到德皇指责,两国关系开始恶化。
此刻的提尔皮茨,担任德国海军司令已经四年,此人是个红眼病患者,他妒忌英国的霸权,看到英国在全球有那么多殖民地,心里不平衡。
所以他梦想着有朝一日,德国也可以拥有那么多殖民地。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蛋糕就那么大,而且已经都瓜分了。
谁都知道当时的世界霸主是大英帝国,要称霸世界肯定要动英国人的蛋糕,挑战英国全球霸主地位,无异于老虎嘴边拔毛。
当时的英国真是巅峰时期,全世界有几千万平方公里殖民地,海军全球第一,没有人敢与之争锋。
可是提尔皮茨不管那么多,他偏偏要挑战英国。
他计划17年之内(1900-1917)使德国海军成为欧洲劲旅,打造一支包括2艘旗舰、36艘战列舰、11艘大型和34艘小型巡洋舰的舰队,来跟英国叫板。
他向德皇保证,只要有钱,不出两年德国海军就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海军老大。
德皇威廉二世被他的豪言壮语给搞得热血沸腾,豪情万丈,认为这个计划可行,声称德国要当“第一水手”。
1897年,德皇任命提尔皮茨为帝国海军大臣,不惜代价要支持他实现德国梦。
甚至德皇的弟弟海因里希亲王跟提尔皮茨闹掰之后,德皇也选择让弟弟闪人,力保提尔皮茨。
对于德国人的叫板,英国人毫不示弱。
于是,德英海军军备竞赛拉开大幕。
1906年,英国的无畏战列舰横空出世,德国不甘落后,无畏级战列舰像下饺子一样,一下子生产了4艘。
双方都憋了一股劲,希望一决高下。
1914年7月,一战爆发,分属不同阵营的英德终于有了较量的机会。
1914年12月,德英两国舰队在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大打出手,双方经过4个小时激战,德军大败,除2艘轻巡洋舰和1艘医疗船外,其余的军舰全部被击沉,英国军舰则无一损失。
这次海战,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福克兰群岛海战。
真正打残德国海军的战斗,应该是1916年5月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爆发的英德日德兰海战。
1915年3月13日,幸免于难的"德累斯顿"号在智利领海,与英国巡洋舰"格拉斯哥"号和"肯特"号打了个照面。
成为惊弓之鸟的"德累斯顿"号在短暂交火后就遭受重创、葬身海底。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德国军舰的航速和火炮射速都不敌英舰,这是设计理念的错误,不是德国海军官兵不能打。
德国军舰设计上着重防御,指挥塔和舰体装甲都比英军要厚,但是战舰航速和火炮射速都不敌英舰。
俗话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如果失去进攻能力,就只能被动挨打,装甲再厚也经不住打。
且说,当"德累斯顿"号沉没后,英国士兵开始狂欢,他们载歌载舞庆祝胜利。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突然高喊“快看呐,海里面有个怪物。”
大家循声望去,发现一只不太符合动力学原理的球状怪物向英舰游来,到了跟前才知道,是头大肥猪。
谁都知道欧美人爱吃牛肉,可是德国人却与众不同,对猪肉情有独钟。
如果要评全世界最爱猪肉的民族,德国人将超过我国,拔得头筹。
德国人年消费猪肉 55.6 公斤,比中国人还多三分之一。
由于军舰常年在外,远离祖国,补给困难,所以德国军舰上就养起了猪、牛、羊、鸡、鸭、鹅等动物,用以补充动物蛋白。
猪怎么知道游向军舰呢,因为它的智商很高。
全世界有10万多种动物,猪的智商却被排在第10位,经过培养的猪的智商,应该可以达到3~4岁幼儿的水平。
跟其他哺乳动物相比,猪的智商已经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当那头肥猪游到英国海军舰艇旁时,海员们七手八脚把这它打捞了上来。
可是接下来英军却发愁了,该如何处理这头猪呢?
英国人根本不喜欢吃猪肉,所以不能杀掉。
再扔进去吧,猪猪人畜无害,长得可爱,好歹是条生命。
这时候有人觉得这家伙肥肥大大,显得很蠢笨,与帝国敌手德国人的形象比较吻合,格拉斯哥号舰长听了这个比喻连连叫好,干脆给这头猪取名“提尔皮茨”,养着玩吧,专门用来羞辱德国海军。
1920年,花费了3000万英镑的英国战争博物馆罗成,里面陈列了数以万计的战争文物。
其中包括15,000多幅油画、素描和雕刻品,30,000多张海报。馆藏物品琳琅满目,从飞机、装甲战车、海军舰艇到制服、徽章、个人装备、奖章和装饰品等,应有尽有。
馆藏里英国和外国的文件、印刷书籍、电影胶片、录像带、录音带,浩如烟海。当然,也包括了这位“提尔皮茨”的猪头标本。
猪头的存在,将无处不在的英国式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也是大英帝国海军昔日辉煌的见证。
最后交代一点,随着战争的失败,狂妄自大的原型提尔皮茨海军上将于1916年提出辞呈,失去了海军的指挥权,十四年后去世,终年81岁。
10人回答
匿名网友
2021-12-17 02:25:03这不是一只普通的猪,是猪界的大将军,也许除了猪八戒的天蓬元帅,再没有比这只猪更大的了。
这只猪名叫“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海军上将”,与德国海军之父同名同军衔。
这只猪何德何能,居然进入了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
(上将的脑袋)
要知道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可是位于伦敦中心市区的一座国家级的博物馆,馆藏的都是飞机、装甲战车、海军舰艇、士兵制服、徽章、个人装备、奖章等经历过战火洗礼的战争文物,战争和猪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英国人的幽默了。
这只名叫提尔皮茨的猪,是一只来自德国的肉猪,它和它的兄弟们一样,原本是为了满足德国海军的口腹之欲的。
德国人喜欢吃猪肉,而海军因为长年漂泊在海上,吃的都是罐头食品,对新鲜肉类更是渴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战期间,很多行军大型舰只上都养着几只肉猪,目的是在士兵们馋的时候有新鲜猪
肉供应。
(博物馆夜景)
德国海军轻巡洋舰“德累斯顿”号和其他军舰一样,1915年在奉命在大西洋执行任务出海时,也在舰上养了几只肉猪。
没想到这次出海,“德累斯顿”遭遇了英国舰队,经过一番激战,“德累斯顿”被英军重巡洋舰“格拉斯”号击沉,舰上的水兵们还没有吃上猪肉就见了上帝。
就在“德累斯顿”号下沉之际,舰上养的一只肉猪积极自救,奋力跃入冰冷的海水之中,并大声哀嚎,冲着英国军舰游了过来。
英国海军的绅士们并不因为这是敌方的猪而放弃救援,他们为这只猪的顽强求生的拼搏精神感动,将其救上军舰,并为其命名为“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海军上将”,并颁发捞上来的德国铁十字勋章一枚,以此嘲讽德国海军不堪一击,将他们的统帅提尔皮茨与猪相提并论。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本尊)
这只幸运的猪后来被送上岸,被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收养,成为教育学生的活着的战利品。
军校想用这只猪,使学生们树立藐视德军的大无畏精神,所以对猪先生十分友善,不仅行动自由,还成为学校的宠物。
很多军校学生将他们吃不完的食物上供给“提尔皮茨”上将,人与猪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提尔皮茨上将”不但是皇家海军学校的明星,连邻近的炮兵学校、士官学校也纷纷组团前来参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为大英帝国做了不少贡献。
这只猪后来被英国红十字会买走,据说是宰杀吃了,我坚决不相信这种说法。
要知道红十字会可是出了一千多英镑买走的,这在当时是一大笔钱,不可能买去当肉猪杀了吃的。
(英国巡洋舰)
不过这个事现在也查不清楚了,就当它是被吃了吧。不过英国人不太吃猪头,所以“提尔皮茨上将”的脑袋被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重金购得,精心收藏了起来。
据说“提尔皮茨上将”的蹄子也还在人世,并在近年也被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寻得收藏,时隔数十年后与“提尔皮茨上将”的脑袋胜利会师。
歪眼小史工作室
作者:冯生
匿名网友
2021-12-17 02:25:03英国的“帝国战争博物馆”,即便在全球范围内来观察,也属于比较特殊的存在,是一座有着多个分馆的全国性博物馆,成立于1917年,以纪录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实,以及英帝国人民为这次战争所作的贡献。
馆藏物品包括从飞机、装甲车、海军舰艇到制服、徽章、奖章和装饰品等,藏有1.2亿英尺的电影胶片和超过6500小时的录像带,600多万张相片、底片和幻灯片,以及约32000小时的历史录音带等。
如题所示珍藏着那只猪头,属于非常特殊的馆藏品,说起猪头是有来历的,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猪肉非常有名,水兵爱吃大猪肘子,德累斯顿号轻巡洋舰上的官兵,竟然在舰上养了一头肥猪。
作为一艘轻巡洋舰,德累斯顿号是一度活跃在南美洲,参与海上破交军事行动,尽管没有她的姊妹舰埃姆登号这么有名,但由于在海战中被英国海军捕获了舰上的那只大肥猪而名闻天下。
1915年3月13日,德累斯顿号轻巡洋舰在智利领海,被英国皇家海军巡洋舰格拉斯哥号等舰发现,双方经短暂交火后,德累斯顿号轻巡洋舰由于受到重创而选择了自沉。
在德累斯顿号轻巡洋舰沉没前,舰上那头大肥猪跳入大海,游到了英海军格拉斯哥号巡洋舰旁边,英舰上的水兵将猪打捞上舰,并取了德意志帝国海军公海舰队的缔造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兹海军上将的名字。
英国舰员还给那头肥猪颁发了铁十字勋章,这头肥猪成了弃暗投明的象征,成了英国家喻户晓的英雄那头肥猪,起码在巡洋舰格拉斯哥号上呆了一年的幸福时光后,被送到了位于朴茨茅斯的英国鲸鱼岛炮术学校,与校内的其他动物为伍。
随后,英国红十字会花了1785英镑的高价,将那头肥猪买走,把它宰了,将其肉都吃了,但猪头,却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制成了标本的猪头,被保存在位于英国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里面,成了英国海军一战时的荣耀,英国海军战胜德国海军的战利品。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宠来也
2021-12-17 02:25:03别小看了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里珍藏的猪头,那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猪头,且不说其背后的巨大纪念意义,当年就是购买那头猪,就花了当时等同天价的巨款。
用于纪念一战的博物馆,藏着一颗猪头标本
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听名字就觉得是一座摆满了各种武器装备之类的专题博物馆,这座始建于1917年的博物馆,是英国专门为了纪念一战的胜利与辉煌战绩而建造的。
博物馆之内,陈列着大量当年英军使用过的装备,从海军舰艇、飞机再到机枪之类,还有众多的文件、照片、影像资料、书籍、录音带与个人物品等等。
在繁多的藏品之中,有一件非常特殊的展品,那就是一颗巨大的猪头标本,虽然看着非常奇怪特别,但这颗猪头的来历可非同一般。
在军舰上养猪的德国人,故事要从一战开始
一战开始以后,英国与德国这两个实力最强的敌对双方战事胶着,当时,德国的海军游弋在世界各地的海域,需要应付来自于欧洲各地的海军进攻。
德国虽然属于欧洲,但饮食习惯比较特别,牛羊肉倒不算什么,德国人非常喜欢吃猪肉,用猪肉制成的香肠、火腿、熏肉之类,还有大蹄髈都是德国人的挚爱。
由于常年游弋在海上,非常喜欢吃猪肉的德国大兵们为了能够吃到新鲜的猪肉,那时候不少的德国军舰上都养了猪,这样的情景倒是蔚为奇观。
在众多的德国军舰之中,有一艘叫做“德累斯顿号”的轻巡洋舰也不例外,舰上饲养了不少的活猪,而这艘巡洋舰,后来竟然因为舰上养的猪出了名。
主动跳海弃暗投明的猪,被英国人所收养
1915年,德累斯顿号前往南美洲的智利沿海执行任务,结果被当地的英国皇家海军巡洋舰格拉斯哥号发现,短暂交火后,德累斯顿号受到重创。
在混乱的场面之中,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德累斯顿号上面突然蹦下来一头活猪进了太平洋,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那头猪游向了英军舰艇船下。
英国海军见状,将那头猪给捞了上来,而后来,这头猪居然变成了“弃暗投明”的代表,英国海军还给这头猪颁发了铁十字勋章。
这头非常“识时务”而且主动跳海归顺英国的德国佩奇,成功躲过了变成德军盘中餐的命运,并被英军们精心饲养了起来。
短暂开心之后,依旧难逃变成食物的命运
英国人给这头猪取了个名字,叫做“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是当时德国海军的一位上将的名字,还表彰这头猪“在母舰沉没时留守到最后时刻”,以此讥讽德国海军。
这头猪在格拉斯哥号上过得很开心,还越长越胖,最终有点妨碍行动了,英国海军就将其送去了怀特岛附近的皇家海军炮术学校定居。
不过好景不长,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头猪长得太肥,最终被英国红十字会花了1785英镑买下给吃掉了,只剩下了猪头。
但这里有个很奇怪的地方,因为当时一个教师的年工资也才30英镑,这头猪居然花了将近小两千英镑,折算购买力相当于如今三百多万美元,其中原因实在古怪。
承载着英国海军荣耀的猪头,博物馆里最特别的藏品
欧洲人虽然也吃猪肉,但像是猪头、猪蹄之类的却并不会去吃,这也是当年那头天价德国猪最终并没有被吃完,还剩下个巨大的猪头的原因。
那颗猪头也并没有被丢掉,而是被做成了标本,战后建成的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将这颗大猪头给收藏了起来,用来纪念英国海军在一战中战胜德军的荣耀。
虽然仅仅是一颗猪肉,但这头猪在生前,的确见证了德国海军从辉煌走向衰落与覆灭,的确算得上是有很大的纪念意义。
另外,“提尔皮茨”的猪蹄也被留下,做成了一套刀叉的手柄,赠送给了新一代的英国皇家海军格拉斯哥号巡洋舰,之后参加了二战。
宠来也
2021-12-17 02:25:03英国人一向以保守著称,不过他们也有幽默的一面,这只猪头就是大英帝国海军荣耀的象征,见证过大英帝国海军战无不胜的辉煌。
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是专门收藏战争藏品和展示英帝国战争历史的博物馆,藏品十分丰富,在数以百万计的文件、照片、档案中,有一件特殊藏品——真正的猪头。
故事要从一战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挑起的,作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想要挑战老牌强国大英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但他们的海军实力始终是一个短板,1915年3月,德国海军“德累斯顿”号轻巡洋舰在智利领海遭英国海军“格拉斯哥”号、“肯特”号重创,被迫自沉。
“德累斯顿”号轻巡洋舰上有一个特殊乘客,一头活蹦乱跳的肥猪。德国人爱吃猪肉世界闻名,他们为了吃上新鲜猪肉,就在养了一头肥猪,准备馋的时候宰了吃,但这头肥猪的运气确实不错,英国海军的袭击让他免于被屠宰的命运,战舰沉没时,这头肥猪也跳入海里。
英国海军“格拉斯哥”号的官兵发现了这头在海里游泳的肥猪,他们觉得十分有趣,就跳下去把这头肥猪救了上来,继续养起来,还给它娶了一个名字——提尔皮茨。
真实的提尔皮茨是德国海军公海舰队之父,英国人给猪娶这样一个名字,嘲讽意图十分明显,更滑稽的是,英国人还给提尔皮茨颁发了一枚铁十字勋章(德国军人的荣誉勋章),表彰它“在母舰一直留守到最后时刻”。
从此之后,提尔皮茨就成了“格拉斯哥”号巡洋舰的吉祥物,到处巡游,日子过的无忧无虑,长的也越来越肥,后来考虑到在舰上不方便,提尔皮茨又被送到了朴次茅斯港的皇家海军炮术学校安居下来,有了一个固定的家。
不过提尔皮茨似乎不喜欢这个新家,在这里到处闯祸,最后又被送还给“格拉斯哥”号的舰长约翰·卢斯,约翰·卢斯也不知如何处理这头“老伙计”,干脆把提尔皮茨以折合2万英镑的高价拍卖了,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英国红十字会。
提尔皮茨后来又几经转卖,一直活到1919年才死掉,死因居然是被人宰了吃掉,虽然没能躲过被宰杀的命运,但它毕竟度过了5年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值得了。
但提尔皮茨的故事没有结束,它的头被做成标本,作为首批藏品,赠送给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而它的蹄子则被做成一套刀叉的手柄,赠送给新一代的“格拉斯哥”号巡洋舰,并随舰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提尔皮茨应该庆幸自己没有遇到中国海军,不然的话估计活不过当天,而且一定是尸骨无存,什么猪耳朵、猪鼻子、猪脸、猪头、猪蹄子、猪尾巴会被做成各种美食。
一直到1958年,“格拉斯哥”号巡洋舰退役,提尔皮茨的蹄子也被送到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时隔近40年后,提尔皮茨的脑袋和蹄子终于团聚在一起,提尔皮茨也因此成为大英帝国乃至世界唯一名垂青史亘古长存的猪。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宠来也
2021-12-17 02:25:03这头猪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海军上将,简称猪司令,这头猪也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猪,当时创造了一个纪录。
这头猪原本并不属于英国人,而是来自于德国。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是德国海军的元帅,也是德国大洋舰队之父,他试图组建了一支真正的远洋舰队,希望匹敌英国皇家海军。提尔皮茨在17年之内组建了2艘旗舰、36艘战列舰、11艘大型和34艘小型巡洋舰的舰队,目的是“是要使最伟大的海权国家都不敢向它挑战,否则就有使自己优势遭到破坏的危险”。
这其实就是赤裸裸地挑战英国的海洋霸权,以至于丘吉尔都感叹“大陆上的最大的军事强国决心在同时成为至少占第二位的海军强国,这是世界事务中一个具有头等重大意义的事件”,话虽如此,但英国绝不会示弱,他们在1906年建造了无畏战列舰,而德国很快下水了4艘无畏级战列舰。
随着一战的爆发,检验两国海军实力的大规模海战爆发了,1915年3月,德国的雷德斯顿号在南太平洋与英国战舰格拉斯哥号相遇了,原本以为这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可是没成想双方展开激烈战争后,作为海上霸主的英国战舰很快占据上风,德里斯顿号不幸全军覆没,但是军舰沉没了,一只猪却浮了起来,它拼尽全力游向了英国战舰。
原来德国人很爱吃猪肉,虽然是最艰苦的海战,但德国海军依然没有忘记改善一下伙食,于是他们就在军舰上养起了猪、牛、羊、鸡、鸭、鹅等动物。
这只猪在巡洋舰沉没之后开始拼命求生,向英国海军格拉斯哥号游了过来,英国海军士兵特别惊讶,向着这头猪呐喊、呼叫着,当猪游到海军舰艇旁时,海员们七手八脚把这个战利品打捞了起来。
但是如何处理这个战利品却成为很多人面临的难题,士兵们舍不得将它直接宰杀吃掉,那该如何是好呢?此时军舰的上层军官克里斯·约翰逊想了一个办法,他提议先把这头猪养起来,等他变得更肥更大之后再进行宰杀,这个提议很快得到大家的响应,大家同意将它留下来,不仅是为了今后宰了吃,更是为了以此羞辱德国海军,庆祝这次海战的胜利成果。
格拉斯哥号舰长甚至决定用德国海军大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名字为这头猪命名,这头德国猪从此有了自己正式的名字,平常大家都叫它猪司令。
每当海员看到猪司令时,脸上都会浮现出自豪的幸福感,猪司令提尔皮茨的名字也越来越响亮,为了纪念这次海战,英国人甚至给这头猪颁发了一枚德国军人的荣誉勋章:铁十字勋章。以此表彰它在母舰沉没后留守到了最后时刻的功绩。
1917年,花费了2,800万英镑的英国战争博物馆开始建设,这个博物馆是为了纪念英国在战争中造成的各种损失,以第1次世界大战为轴所展开的一系列史诗性展览,真实地记录了一战期间英国人民对国家作出的重要贡献。
因此从建馆之后就不断地收藏藏品,从制服、徽章到飞机大炮,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纪念品,这个博物馆并不只是一个展馆,而是一个全国性的展馆,覆盖了整个国家,因此它对展品的历史意义格外看重,希望展品都能多元,充分展现英国在战争中取得的成绩。
在这座博物馆中有飞机、装甲车、舰艇等很多一战时期的武器装备,此外还有650多万张的幻灯片照片,底片和录音带,录像带等产品,但是最特别的还属猪司令提尔皮茨。那么猪司令为何会到英国战争博物馆呢?
当猪司令到格拉斯哥号后,它给英国海军带来了好运,因此一年时间里海员们对它宠爱有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饲养它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因为猪司令长得又肥又大,舰艇上的官兵对它也逐渐失去了耐心。
于是在一次远航中,这头猪司令被留送到了鲸鱼岛枪炮学校。之所以会被送到这个学院,是因为这所学校很想用这个活生生的战利品来激励学生,树立起藐视德军的无畏战士精神,更是给当时的德国人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用这种方式来鼓舞英国人更好地对德宣战。
当猪司令来到这所学校后,学生们对它十分地友好,不仅给它提供很多食物,而且还纷纷组团来参观提尔皮茨的真容,甚至跟它留影留念。
随着战争的不断爆发,鲸鱼岛枪炮学院也避免不了被德军轰炸的厄运,相关负责人担心这些动物会乱跑乱撞,此后也无人打理,容易造成瘟疫传播,于是决定将这批动物统一处理掉,其中就包括这头猪司令。
当时红十字会听到了猪司令的故事,他们决定以1785英镑的高价买下这头猪,这个价格在当时算是天价,而他们纪念它的方法竟然是吃掉它,因为这头猪实在太胖了,战争时期根本无法照顾它,最终提尔皮茨也没有逃过被屠杀的命运。
因为当时英国人其实并不喜欢吃猪头,而且也不会如何烹煮,所以当这头猪被屠杀之后,猪肉被分食,猪头和四肢却被保留了下来,几经辗转最后做成了标本,除此之外,它的猪蹄儿也没有被红烧,而是做成了一副刀叉的手柄被送到了格拉斯哥巡洋舰上,还陪伴着这艘军舰参加了二战,十分地神奇。
英国战争博物馆听到了猪司令的故事后,认为它见证了英国的胜利,于是主动花钱将这头猪收藏了起来,这头猪也成为英国当时最特别的战利品。
1958年,格拉斯哥巡洋舰退役之后,猪司令提尔皮茨的蹄子也被一同送到了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与猪头一起成为了博物馆中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
如今这头猪在战争博物馆中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见证着英国多年来的兴衰起伏,它的意义非比寻常,告诉我们战争就是战争,战争其实十分可怕,意味着流血与牺牲,不管怎样,这头猪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希望世界和平,不再受到战争的侵蚀。
宠来也
2021-12-17 02:25:03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建立于一战结束之后,是一个全国性的博物馆,馆内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心所展开的一系列展览,并且还在馆内真实的记录了一些在一战期间英国军民对自己国家做出的重要贡献,博物馆内收藏了诸多油画、素描和雕刻品,还有海报等相关书籍、超过6,500小时的录像带和600多万张相片底片、1亿多英尺的电影胶片,以及约3万2千小时的历史录音带,实际上就为了纪念一战的胜利,凝聚国民的民族荣誉感而设。
馆藏物品包括从飞机、坦克、舰艇到衣服、徽章、英国和外国的文件,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景展示,可就是在这个博物馆内,居然珍藏了一个猪头,那么这个猪头想必也很卓尔不凡,不是一般的猪出身,不然也不会出现在博物馆内了,究竟是为什么呢?
说起这个猪头,还得先说说德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水兵们就特别喜欢吃猪肉,他们为了方便吃到新鲜的猪肉,还有以备在粮草告乏之时宰杀食用,德国的水兵们居然在船上养了一群猪,猪们跟着德意志帝国海军战舰东征西战,沐浴战火。
但是有一天,在南大西洋上,德国的“德累斯顿号”巡洋舰被英国皇家海军的“格拉斯哥号”给击沉了,这头猪居然在德国的巡洋舰快要沉没之际,凭借本能纵身一跃,投奔汹涌怒海,游向了英舰。
格拉斯哥号上的英国水兵们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欢快地把它捞了起来,还给他取名为“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兹海军上将”。鉴于这头猪“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兹海军上将”弃暗投明的英勇事迹,英国舰员们还很幽默地给它发了铁十字勋章,像是在羞辱德国人一样,连一头猪都不如。
后来这头猪在“格拉斯哥号”上生活了一年,无忧无虑,心宽体胖,越长越肥,考虑到在船上不太方便了,战争的状况也比较紧急,所以就把这头猪又给送到了英国鲸鱼岛炮术学校(朴茨茅斯)安定了下来。
由于担心被德军轰炸后动物们到处乱跑,学校方面最后又把它送还给“格拉斯哥”号的舰长约翰·卢斯,约翰·卢斯也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家伙,干脆把提尔皮兹高价拍卖,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英国红十字会。
作为一只猪,提尔比兹后来并没有逃脱被吃掉的宿命,但作为一只没有在中国被吃掉的猪,它的猪头猪蹄却被幸运的保留下来,且制成了标本。
40年过后,这头猪的头和蹄子也团聚在一起了,用来记录一战时英国海军的荣耀,一直被保存在英国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里。
直到现在,它成了博物馆中最奇葩的文物,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成了大英帝国乃至世界唯一一只名垂千古、极富形象感的猪。
匿名网友
2021-12-17 02:25:03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这个名字很长,请记住。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是一名德国人,他很有魄力,并且雄心勃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提尔皮茨坚定主张德国要创建一支远洋舰队,这支舰队一定要超越英国皇家舰队,至少也得与英国皇家舰队旗鼓相当。
很显然,提尔皮茨就是要打败英国。
德皇威廉二世十分赏识提尔皮茨,大力支持他的主张,并且赐给他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称呼:“永远的提尔皮茨”。
由于德皇威廉二世的重视,一战期间,提尔皮茨担任德意志帝国海军大元帅;
由于大胆提出创建世界第一流远洋舰队、创建了德国第一支远洋舰队,提尔皮茨被称为德国大洋舰队之父。
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提尔皮茨就是最危险的敌人。英国人总是千方百计污损提尔皮茨。
英国人在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中,珍藏着一个猪头和一套猪皮刀鞘,这套猪皮刀鞘就是用这头猪的四只猪蹄做成的。
这不是普通的猪,而是一头有故事的猪。
那么,这头猪与德国大洋舰队之父有没有联系呢?
英国伦敦有一家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
这是世界上三大著名的军事博物馆之一,并且排名第一。
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建成于1917年,展品主要是军用物品,大多数是英国战利品。
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的建造之初目的是,展示大英帝国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现在,所藏物品远超出了一战范围。
这家战争博物馆的收藏品有:战斗机、坦克、飞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模型、以及大量与战争相关的音像制品;
馆内还收藏了一些与战争有关的名人简介、名人遗物。如蒙哥马利元帅的文件、希特勒的遗嘱、前首相张伯伦那一张过于乐观的照片。
还有那一个名字叫“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猪头标本和一套猪皮刀鞘。
这个猪头、猪皮刀鞘都与战争有关。
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猪
德国人、尤其是德国军队,考虑问题十分严谨、十分人性。
一战期间,德国军舰“德累斯顿”号上面养了几头猪,就是为了德国海军能吃到新鲜的、放心的猪肉,不至于让年轻的海军苦坏了身体。
1915年3月,在大西洋水面上,德国海军“德累斯顿”号遭遇了英国海军“格拉斯哥”号、“肯特”号两艘战舰。
经过激烈战斗,德国“德累斯顿”身受重创。
英国军舰上的将士们看着德国军舰渐渐下沉。突然,“格莱斯哥”军舰上的官兵们发现一个“怪物”正向着自己的军舰游来。
在一起一伏的海浪中,游动的“怪物”越来越近。“格拉斯哥”号的士兵们看清了,原来那是一头肥猪,是从正在下沉的德国军舰上跳入大海的肥猪。
肥猪显然是向英国海军“投降”的。它的出现,让“格拉斯哥”号上的官兵们十分兴奋。
士兵们下到水面,把肥猪接到军舰上,整个军舰为之沸腾,将士们议论着如何处理这头主动投降的德国猪。
军舰上中层军官克里斯·约翰逊提议,把这头德国猪养起来,并且给它起个有气魄的名字。
经过一番议论,最后舰长决定,把这头德国猪起名为: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
对!就是当时德国海军大元帅的名字: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就是一头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肥猪。
来到英国军舰“格拉斯哥”号的德国猪会过上什么生活?
德国猪“提尔皮茨”的丰富经历
为了让德国猪“提尔皮茨”与德国海军元帅“提尔皮茨”联系更加紧密,英国海军们又想出一招,给德国猪颁奖。
“格拉斯哥”军舰的舰长授予德国猪“提尔皮茨”一枚闪亮的铁十字勋章,表彰它坚守“德累斯顿”、直到军舰沉没。铁十字勋章是德国奖励军官的荣誉勋章。
德国猪“提尔皮茨”在英国军舰“格拉斯哥”上,快乐地成长。当军舰来到朴茨茅斯军港时,“提尔皮茨”已经很肥壮了,足足有150千克。
舰长约翰·鲁斯觉得,“提尔皮茨”在军舰上还是有一些麻烦,便果断将它送给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并且告诉学院的院长,这不是一头普通的肉猪,它是一头非凡的德国猪。
德国猪“提尔皮茨”在皇家海军学院定居下来了。
“提尔皮茨”天生力量很大,在学院中,经常把猪圈的栅栏拱倒了,在学院里乱跑,影响了海军学院的环境。
海军学院院长再次碰到舰长约翰·鲁斯时,又把德国猪“提尔皮茨”还给舰长。
舰长无偿把德国猪“提尔皮茨”捐献给英国红十字会。
几个月后,英国红十字会将德国猪“提尔皮茨”卖给一位富豪军迷杰克·琼斯,售价高达219万英镑,红十字会将这笔款项用于人道援助。
1919年,为了盛情招待一群朋友,富豪军迷杰克·琼斯把德国猪“提尔皮茨”宰杀了。一群英国人吃着德国猪肉兴奋无比、万分自豪。
但是,富豪军迷杰克·琼斯把猪身上两个部分保留了下来:一个猪头、四只猪蹄。
杰克·琼斯找了一位中学生物学老师,把猪头制成精美的标本,赠送给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
现在仍然收藏在英国战争博物馆。
四只猪蹄被做成四把军用匕首的外鞘。
富豪军迷杰克·琼斯将4把军用匕首的刀鞘赠送给英国军舰“格莱斯哥”号。“格拉斯哥”号军舰带着这4把特殊的军用匕首刀鞘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头德国猪竟然经历了人来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
1958年,英国军舰“格拉斯哥”号正式退出军用舞台,在处理舰上物品时,“提尔皮茨”的四只蹄子刀鞘被赠给英国战争博物馆。
39年后,德国猪“提尔皮茨”的猪头与猪蹄再一次团聚。
德国猪“提尔皮茨”将与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一起千古流传,它的名气早已经盖过了曾经的德国海军大元帅。
英国人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处理这头肥猪
第一点:羞辱德国。英国人用这头猪来羞辱德国、羞辱德国的海军、羞辱德国的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
第二点:炫耀战绩。炫耀英国海军的战绩。无论德国如何嚣张,在英国皇家海军面前,德国海军都只有一条路:失败!
英国海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第三点:教育后代。教育英国后代,大英帝国在历史上曾经无限辉煌,曾经打败了很多不可一世的敌人。
第四点:见证历史。英国人非常注重历史文化的积累。他们将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文物保存下来,就是为了丰富英国文化、充实英国历史内容,培养英国人民族自信、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我们有没有必要向英国学习呢?
匿名网友
2021-12-17 02:25:03在英国战争博物馆里,除了陈列与一战、二战有关的武器、影视资料、战争图片、士兵服饰等等内容外,里面竟然有一个猪头的标本作为展览品,而且还是博物馆中重要的陈列品 这究竟是为何呢?
英国军事博物馆
原来,在一战期间,德国士兵是非常喜欢吃猪肉的,而作为德国海军,不能像陆军那样,随时可以吃到猪肉,所以德国海军为了能吃到猪肉就动了心思,他们于是想出在军舰上养猪的办法,这样就解决了吃猪肉的问题。
后来有一次,德国军舰和英国军舰在海上相遇后,彼此看对方都红了眼,于是在海上交战,由于英国海军实力的强大,德国军舰很快被击中,士兵们纷纷跳入海中求生,而这其中就包括一头猪。
当这头猪跳入水中的时候,人们都以为它是因为船体剧烈晃动而掉入水中的,落水后会在水中挣扎,但是,谁知它在跳入水中之后,竟然游向了英国的军舰,这样英国士兵非常的惊喜,于是就把它救上了军舰。这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德国向英国的投降,所以英军还授予它勋章。
后将这头猪送到了鲸鱼岛一处学校进行散养,最后被红十字会买走,人们以为这头猪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但是后来被人杀了吃肉,而且还把猪头给送了回来,因为毕竟是在战争中遇到的这头猪,于是将猪头做成标本放进英国军事博物馆。
宠来也
2021-12-17 02:25:03在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东岸,有一座特殊的博物,叫做英国战争博物馆,又称为帝国战争博物馆,它成立于1917年,是英国第一座纪念战争的博物馆,它记录了从1914年8月起英国及英联邦参加过的所有军事行动。
在这座博物馆中,共有15000多幅油画、素描和雕刻品,30000多张海报,馆藏物品包括飞机、装甲战车、海军舰艇到制服、个人装备等。但是,在众多的藏品中竟然还藏着一只猪头,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那个猪脑袋,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个涉及到英国海军的一段历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海军实力是仅次于英国皇家海军的,相当于是世界第二海军强国。
当时德意志帝国海军战舰中有一艘轻巡洋舰叫做德累斯顿号,他们船上的水手们爱吃猪肉,为方便吃肉,他们就采取了一个令大家想不到的办法,那就是在船上养了一头大活猪。
后来,这艘船在与英国皇家海军的交战中被击沉,船上的水手门大都弃船逃生,这头养在这条船上的猪也趁机跳入海中,大家知道猪天生是会游泳的,所以这头猪跳进海里后就开始拼命游走。
不过,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头猪并没有朝德国军舰的方向游,而是游向了英国的军舰。英国军舰上的船员们见此就将其打捞上来。
为恶心德国士兵,英国船员们不仅给这头猪取名提尔皮茨(德国最牛的战列舰名称),还特意给它颁发了一个铁十字勋章,说是奖励它弃暗投明的行为。
当然,这主要是暗讽德国人连猪都不如,因为猪都知道弃暗投明,可德国人却不知道,那他们岂不是连猪都不如。后来,这头猪就被英国船员们养了起来,并在军舰上渡过一年多的衣食无忧的欢乐时光。
等到第一次时间大战中期,因为战事吃紧,为保证这头猪的安全,英国人就将它送到英国的一所炮术学校,那里饲养着很多的大小动物。
再后来,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这所炮术学校开始遭到德国的轰炸,其相关负责人担心这些动物们会趁机到处乱跑,进而引发瘟疫,所以决定把它们全部处理掉。
不过,英国红十字会在听说这个事情后,就赶紧找到学校负责人进行交涉,最终花了1785英镑(相当于我们现在的300万人民币)给买走。但是好景不长,由于这头猪长得实在是太肥,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被屠宰的命运。
这头猪被杀之后,它一身肉被大家都给吃掉,但它的猪头却被制成标本保存下来,后来被送到大英帝国战争博物馆,因为它记录了英国海军在一战中战胜德国海军的荣耀,所以最终被当作是有价值的纪念品而保存在帝国战争博物馆里。现在,大家有机会去英国伦敦游玩,依然有机会可以看到这个猪头。
匿名网友
2021-12-17 02:25:03这只猪头标本并非其他材料制成的装饰品,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猪头,但却是德国海军上将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化身。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是有“德国大洋舰队之父”的美誉,他曾经是英国人的朋友,后来也是英国海军的克星,英国人对他既恨又怕。
英国和德国似乎是天敌,在一战和二战期间都是对手。
但是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初期,两国亲如兄弟,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两国蜜月期,德国军舰把英国军港当成自己的家,停留时间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军港。
常言说,世界上没有遥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话用在英德关系上再合适不过。
两国国际地位不同,一个是号称日不落的老牌殖民帝国,一个是冉冉升起的新兴帝国,在世界范围内抢夺殖民地势力范围,有着不可相容的深刻矛盾。
这不,25年后,两国就闹掰了。
1896年,英国想在南非建立殖民地,受到德皇指责,两国关系开始恶化。
此刻的提尔皮茨,担任德国海军司令已经四年,此人是个红眼病患者,他妒忌英国的霸权,看到英国在全球有那么多殖民地,心里不平衡。
所以他梦想着有朝一日,德国也可以拥有那么多殖民地。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蛋糕就那么大,而且已经都瓜分了。
谁都知道当时的世界霸主是大英帝国,要称霸世界肯定要动英国人的蛋糕,挑战英国全球霸主地位,无异于老虎嘴边拔毛。
当时的英国真是巅峰时期,全世界有几千万平方公里殖民地,海军全球第一,没有人敢与之争锋。
可是提尔皮茨不管那么多,他偏偏要挑战英国。
他计划17年之内(1900-1917)使德国海军成为欧洲劲旅,打造一支包括2艘旗舰、36艘战列舰、11艘大型和34艘小型巡洋舰的舰队,来跟英国叫板。
他向德皇保证,只要有钱,不出两年德国海军就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海军老大。
德皇威廉二世被他的豪言壮语给搞得热血沸腾,豪情万丈,认为这个计划可行,声称德国要当“第一水手”。
1897年,德皇任命提尔皮茨为帝国海军大臣,不惜代价要支持他实现德国梦。
甚至德皇的弟弟海因里希亲王跟提尔皮茨闹掰之后,德皇也选择让弟弟闪人,力保提尔皮茨。
对于德国人的叫板,英国人毫不示弱。
于是,德英海军军备竞赛拉开大幕。
1906年,英国的无畏战列舰横空出世,德国不甘落后,无畏级战列舰像下饺子一样,一下子生产了4艘。
双方都憋了一股劲,希望一决高下。
1914年7月,一战爆发,分属不同阵营的英德终于有了较量的机会。
1914年12月,德英两国舰队在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大打出手,双方经过4个小时激战,德军大败,除2艘轻巡洋舰和1艘医疗船外,其余的军舰全部被击沉,英国军舰则无一损失。
这次海战,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福克兰群岛海战。
真正打残德国海军的战斗,应该是1916年5月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爆发的英德日德兰海战。
1915年3月13日,幸免于难的"德累斯顿"号在智利领海,与英国巡洋舰"格拉斯哥"号和"肯特"号打了个照面。
成为惊弓之鸟的"德累斯顿"号在短暂交火后就遭受重创、葬身海底。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德国军舰的航速和火炮射速都不敌英舰,这是设计理念的错误,不是德国海军官兵不能打。
德国军舰设计上着重防御,指挥塔和舰体装甲都比英军要厚,但是战舰航速和火炮射速都不敌英舰。
俗话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如果失去进攻能力,就只能被动挨打,装甲再厚也经不住打。
且说,当"德累斯顿"号沉没后,英国士兵开始狂欢,他们载歌载舞庆祝胜利。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突然高喊“快看呐,海里面有个怪物。”
大家循声望去,发现一只不太符合动力学原理的球状怪物向英舰游来,到了跟前才知道,是头大肥猪。
谁都知道欧美人爱吃牛肉,可是德国人却与众不同,对猪肉情有独钟。
如果要评全世界最爱猪肉的民族,德国人将超过我国,拔得头筹。
德国人年消费猪肉 55.6 公斤,比中国人还多三分之一。
由于军舰常年在外,远离祖国,补给困难,所以德国军舰上就养起了猪、牛、羊、鸡、鸭、鹅等动物,用以补充动物蛋白。
猪怎么知道游向军舰呢,因为它的智商很高。
全世界有10万多种动物,猪的智商却被排在第10位,经过培养的猪的智商,应该可以达到3~4岁幼儿的水平。
跟其他哺乳动物相比,猪的智商已经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当那头肥猪游到英国海军舰艇旁时,海员们七手八脚把这它打捞了上来。
可是接下来英军却发愁了,该如何处理这头猪呢?
英国人根本不喜欢吃猪肉,所以不能杀掉。
再扔进去吧,猪猪人畜无害,长得可爱,好歹是条生命。
这时候有人觉得这家伙肥肥大大,显得很蠢笨,与帝国敌手德国人的形象比较吻合,格拉斯哥号舰长听了这个比喻连连叫好,干脆给这头猪取名“提尔皮茨”,养着玩吧,专门用来羞辱德国海军。
1920年,花费了3000万英镑的英国战争博物馆罗成,里面陈列了数以万计的战争文物。
其中包括15,000多幅油画、素描和雕刻品,30,000多张海报。馆藏物品琳琅满目,从飞机、装甲战车、海军舰艇到制服、徽章、个人装备、奖章和装饰品等,应有尽有。
馆藏里英国和外国的文件、印刷书籍、电影胶片、录像带、录音带,浩如烟海。当然,也包括了这位“提尔皮茨”的猪头标本。
猪头的存在,将无处不在的英国式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也是大英帝国海军昔日辉煌的见证。
最后交代一点,随着战争的失败,狂妄自大的原型提尔皮茨海军上将于1916年提出辞呈,失去了海军的指挥权,十四年后去世,终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