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请稍候...
Preloader
  • 【公益】愿天下宝贝都能有幸福的家
  • v:irenyuwang

Office Address

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Phone Number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Email Address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img

家长粗心写成10倍剂量,老师喂药后孩子中毒,谁的责任?

img
提问者

匿名网友

孩子家长在登记用药剂量时,误将3.5毫升写成了35毫升。当记者给家长看了登记表后,一直认为是老师喂错药的父母表示,确实是自己写错了。但家长同时认为,老师没有向家长复核,缺乏责任心。家长粗心肯定是有问题,但大家觉得,这老师有错吗?

10人回答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3:12:48

    就我个人认为,这件事情完全不关这个老师的事。

    如果这个药是大剂量服用也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如果这个药是就算写成了十倍量给孩子喝了也没有中毒,那么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完全不可能跟喂孩子药品的老师有任何瓜葛。

    至于为什么现在家长会说老师在喂药之前没有打电话确认是老师的问题,会说老师也要承担责任,是因为出现了家长不想看到的后果,而家长他做不到把这个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所以他要让无辜的老师也帮他分担一部分责任。说白了,就是家长想要逃避一部分责任

    我们再换种方式想一想,如果是医生给这个孩子开了药,把3.5写成了35,而家长给孩子喂药后出现了问题,那家长一定会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在这个医生身上,绝对不会认为自己喂药之前没有询问医生所以自己也有责任。

    逃避责任,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可她为什么可以这样把责任推卸一部分给老师呢?

    因为现在在很多家长眼中,自己把孩子送到了学校读书,老师就该担负起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所有责任。不管是孩子摔跤打架还是什么别的问题,甚至是因为自己的问题导致了孩子的差错,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老师也有一定的责任。

    所以现在要当幼儿园或者小学老师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孩子自己闹腾还不是大事,要是一个差错出了点问题,家长闹腾起来,才是真的难受。

    家长护子心切,我们能够理解,不过也希望作为家长能够更加更加理解一下学校老师,理解一下一个人要照顾很多孩子的不容易。

    看完留个赞再走好不好(๑>؂<๑)

    By 安洛尘_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3:12:48

    我也看了这个新闻。

    觉得我们幼儿园这点做的就比较好,幼儿园规定,不允许带药去学校,老师是不给孩子喂药的,如果孩子有病 ,严重到必须带药上学,那家长只能给孩子请假,等孩子病好了再来上学。一个是带病上学孩子学习状态不好,容易耽误孩子的病情,再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带病上学,避免不了跟别的小朋友接触,小孩子的抵抗力不强,会传染其他的小朋友。所以,为了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安全,这种做法我还是很赞成的。

    幼儿园老师有的也很年轻,有的甚至都没有结婚,没有要孩子,再说老师真不 是医生,对孩子药物的剂量也没有那么的了如指掌,再说,现在的药物更新也很快,甚至有些药物都没听说过。更不了解剂量了。老师和家长也重新核对了剂量,这觉得老师没有错。家长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对孩子负责,对他人负责。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3:12:48

    首先要谴责的是粗心大意且说谎的家长。新闻中很明显的事实,无良的家长在推卸责任,谎称自己说了是3.5毫升,老师出示登记表上写的35毫升后,又说老师跟没跟家长核实……

    做家长的疏忽大意,对孩子造成伤害,内疚自责还来不及呢,却推卸责任甚至故意说谎,这事做的很不地道。

    比如在医院,用多少剂量是医生开医嘱的事,指导患者服药的是护士,如果医生这个医嘱开的不对,那最后主要处罚会是指导患者服药的护士吗?肯定不会,而是处罚这个开医嘱的医生。

    所以呢,在这个新闻中,这个家长肯定是要负主要责任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老师,在学校中,他是对孩子有监护权的,所以,即便是家长说错了剂量,出了这方面出了问题,他还是要承担这个学校监护权这部分的责任,但这个责任,肯定是次要责任。

    另外,我很赞同另一个网友回答的,我觉得老师不是医生,在监督孩子服药这个问题上,其实目前的做法是比较危险的。即便是这个药物没有过量,但是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呢,出现过敏情况呢,甚至孩子病情加重了,你都不好说自己没有责任。所以,这学校老师不应该承担这个帮孩子服药的职责。理想的情况下,每个学校都应该配一个校医,就是专职来负责孩子药物服用的指导,这样才能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3:12:48

    这还是写了喂药委托条,那要是没写而是口述嘱托的,是不是这家长就会要将全部的责任赖到园方了呢?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园方确实有责任,作为一名优秀成熟的老师会有常有的常识与经验,遇到不靠谱的会有自己主见和应对措施。但客观的说,1、幼儿园的老师素质都是参差不齐的,能力的差距,经验的差距,另外做了妈妈的和没做妈妈的生活经验差距,大部分老师都是年轻的,所以在药的喂法及剂量上没有做了妈妈的老师那么敏感,家长都嘱咐怎么喂药了,当然就不会去怀疑了2,家长首先得自责,自行负担起责任,自己要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而不是像现在的社会风气一样,一出事矛头就自然而然的指向幼儿园了.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3:12:48

    “需要给孩子喂的药,家长粗心写成10倍剂量,老师喂药后导致孩子中毒”,看见这样的事情,并且根据题主描述,是家长失误在先。

    然而,论到责任的问题我其实想说家长负全责,但是,幼儿园当值老师还是有一定责任的。不过,通常情况下,没有校医的幼儿园是不应该接药的。

    再者,一般情况下,幼儿园老师确实接了药,如发现疑问,要向家长确实。如果是上了年纪的长辈送孩子回幼儿园,问药的事最应该向当事的孩子父母询问,以确保孩子的服药很多时候,如果是液体,药瓶子都有写着用量。药上的用量与家长的不符合,那就应该先咨询清楚再喂孩子吃药。

    我乡下的幼儿园,不接药物,因为没校医。

    (图片来源于网络。)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3:12:48

    全国每年3万儿童因药致聋,不当用药,孩子很受伤!

    (文/ 北京科技报记者 刘汝佳

    我国有2.2亿儿童,却只有60余种儿童专用药。给孩子治病不是简单把成人药减量、“掰药片”那么简单,有些误区家长们务必要敬而远之。▲央视公益片中,5 岁的小朋友用手语讲述自己的故事,令“闻者”动容

    “妈妈说,我一岁时就会叫爸爸妈妈了,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三年前我发高烧,用药不当后我的听力越来越弱。我知道声音都在我身边,我努力听,不过就是听不到……”

    这段央视播出的儿童安全用药公益宣传片——《因药致聋女孩的无声诉说》,让无数网友泪奔。公益片通过5岁女童用手语讲述的无声故事,曝光了我国每年约3万儿童因不当用药致聋的严峻事实,呼吁社会关注:“儿童要用儿童药”。

    实际上,由于伦理原因,许多药物的安全性很难在儿童身上展开研究。“儿童用儿童药”目前施行比较困难,但多数医生都会选择避开使用对儿童毒副可能性较大的药物。

    我国儿童药不合理比率高达12%-32%

    初秋已至,季节的变换经常引起年幼的孩子感冒发烧。“生病吃药”似乎是老生常谈,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药品,儿童该吃什么样的药、如何吃?很多人恐怕并不清楚。一旦用药不当,有些儿童可能就要付出一生的代价——央视的公益广告指出:由于用药不当,每年我国约有3万儿童陷入无声的世界,造成肝肾、神经系统等损伤的更是难以计数。

    根据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的数据,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中,14岁以下儿童占了10.6%,而越是年幼的儿童,用药不良反应越严重。一项旨在了解儿童用药习惯及潜在风险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则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比率高达12%—32%、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2.9%,其中新生儿更高达24.4%。滥用、错用“耳毒性药物”,也是儿童后天致聋的主因——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聋哑儿童总数的30%—40%。

    90%药品没有儿童剂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指出,全世界有许多儿童药物的使用为“标签外使用”。简单来说,就是这些药物对儿童的作用尚无定论,并且没有获得许可对儿童使用。由于许多药物不是专门针对儿童开发的,因此,药物的研究也是在成年人中进行的,这使得获知适合儿童的剂量、剂型十分困难;在药物对儿童的有效性、安全性上,许多药物的说明书上并没有足够的信息。

    我国有2.2亿儿童,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3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的仅60余种,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正因为“儿童没有儿童药”,多数家长甚至个别基层医生只好凭借经验给孩子吃药,治好了功德无量,治不好毁人终生。

    儿童不能通过单纯减量来用药

    很多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生病时,都认为从未遵循过什么用药原则,一直都是大人的药掰成一半吃,凭着感觉和“经验”随意给孩子用药的现象屡见不鲜。最后许多人不仅治好了病,也并未出现什么后遗症,因此认为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妥。

    其实,药物一般是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而儿童脏器尚未发育完全,仅凭药量增减极易对儿童身体造成损伤。儿童绝不是单纯的成人缩小版,因此也不能单纯通过减量来用药:

    新生儿及幼儿时期,胃肠蠕动较慢;

    新生儿肝脏功能只有大人的20%~40%;

    新生儿的肾功能约只有大人的30%,1岁左右才能达到成年人水平。

    儿童发育不成熟,让儿童用药确实很“尴尬”。儿童的机能水平与成人不一样,身体的激素分泌水平、代谢功能都与成年人存在差异,儿童的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因此,一些药物的成人剂型是儿童不能接受的,这些药物对儿童肝脏、肾脏的损伤很可怕。正因为如此,儿童生病时需要服用专门的儿童用药,但“儿童没有儿童药”的现状,让儿科医生也十分为难。

    儿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成人不同

    此外,成年人与儿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不一样的。央视公益广告中用药不当致聋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耳毒性药物会缓慢损害听力。成人的耳朵在早期中毒时会出现耳鸣等症状,立即停药后即可纠正。但婴幼儿缺乏表达痛苦的能力。

    目前,在耳鼻喉科就诊和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聋儿,有很大的比例是因为使用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患儿无法准确表达所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的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刘芳告诉记者:儿童在耳毒性药物的应用上要十分慎重,临床上多见的耳聋孩子,往往和他们的基因有关——就像有人对青霉素过敏一样,一些儿童对耳毒性药物很敏感,用药后会造成重度耳聋,影响今后的人生。

    耳毒性药物滥用情况普遍

    早在1999年,卫生部就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规定孕妇及6岁以下的婴幼儿严禁使用耳毒性抗生素。然而,我国尚未有禁止和限制使用耳毒性药物的法律法规,因此这类药物在非耳鼻喉科专科医生或者小门诊中被滥用的情况很普遍。

    常见耳毒性药物种类

    1.氨基糖甙类抗菌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托布霉素、洁霉素等。

    2.非氨基糖甙类抗菌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卷曲霉素、春雷霉素、里杜霉素、巴龙霉素、尼泰霉素、多粘菌素B等。

    3.水杨酸盐:阿司匹林、非那西汀、APC、保泰松等。

    4.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汞撒利等。

    5.抗肿瘤药物:顺铂、氮芥、博来霉素、氨甲嘌呤等。

    6.中药: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

    7.其他:奎宁、氯奎、心得安、肼笨达嗪、胰岛素、碘酒、洗必泰等。

    -THE END-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更多科普内容请关注浙江省科协官方微信公众号“科学+”(ID:zhejiangkepu)。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3:12:48

    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表示很痛心,幸好孩子没出什么问题,也幸好在幼儿园只喂一次药、发现及时。要不然后果可想而知。

    首先,家长给孩子要吃的药写成了10倍,这是主要原因。孩子在医院开出的药,药盒上一般都会贴上孩子的名字和药物的用量,家长可以让孩子把这些一起带到幼儿园。

    其次,孩子都生病了,真的是非上幼儿园不可吗?不能请几天假让孩子休息恢复一下吗?而且小孩的抵抗力比较差,容易传染给别的小朋友。如果别的小朋友也感冒了,容易出现交差感染。

    最后,老师喂了35ml的药的确应该负一点责任,虽然老师对药物不能明确懂得,但是他有一个5ml的量杯,应该引起老师注意,为什么喂35ml的药只有一个5ml的量杯,那要喂7杯了。幼儿园对于幼儿带药的事情也应该重视起来,以免发生类似的事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非常感谢。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3:12:48

    看了后续报道,我认为责任在家长!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监护作用,然而,对于药的剂量这样的问题都可以搞错,而且还是老师提出质疑以后依然没有引起重视,还是坚持错误的决定,这样的结果造成的过失我认为应该是家长来承担所有的责任!

    孩子最信任的人,最安全的家人,却对待孩子漫不经心,不管是奶奶,还是妈妈,甚至爸爸,在这个事件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不负责任的漫不经心!

    如果幼儿园老师承担责任,以后谁还敢来做这个工作?!我们要坚守住道德的底线,不能轻易退让,一个没有底线的社会是可怕而可悲的!

    我是宸妈,小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喜欢我的头条欢迎关注!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3:12:48

    失误已造成再来追究责任又有何意义。如果真的要来讲责任的话,我想是家长占七成老师占三成。不管怎么样,家长自己把剂量写错了,老师不是医生也无从判断剂量是否合适。但另外一方面,作为老师有着一定的照顾幼儿的经验,看到这个剂量也应该思考或者和家长确认一下。所以现在的幼儿园一般不接受家长带药回幼儿园喂。我家上的幼儿园是不帮喂药的,如果真的有需要,家长要自己把药带到学校亲自给孩子吃,并且要登记在册。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3:12:48

    飞翔诗话:《孩子中毒谁责任?》

    家长同志太粗心,

    喂药剂量不看清,

    少了一个小数点,

    孩子中毒谁责任?

    按照家长写执行,

    家长错误还怪人,

    如此道理如何讲?

    勇于担当好男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