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附红体病与非瘟如何鉴别?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有深度,如果不了解养猪业。你有可能没有听说过猪的附红体病,这个也是在一些养殖场当中比较常见的。但是在一些大型的养殖场如果生物安全做的比较好,还是不常见的。非瘟还比较好,附红体病可就没有那么好了,因为这个病是人畜共患病。可以通过猪的感染,从而传染给人。
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血虫病,可以通过蚊子、苍蝇、蜱虫等进行传播,不仅仅传染给猪,还传染给人。如果我们想要区别他们两者的不同,我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区别,一个是本质区别,一个是外在的发病症状。发病症状是外在的表现。
1.两者区别:附红体病是一个血虫病,它是属于寄生虫。而非瘟则是属于DNA病毒,这两个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是具有细胞的生物,而另外一个则是没有细胞的生物。
2.症状区别
1.共同特征:共同特征主要是什么呢?体温升高、病猪的精神沉郁、看上去非常的瘦,这主要是因为营养被争夺了,有些它的病程比较长,这个和非瘟潜伏期差不多。皮肤有紫红色,有各种斑点,有出血症状,皮肤还有丘疹,紫色斑块。而且基本上都会拉稀屎。但是有些病猪机体发病颜色不一样,有黄色的,红色的。另外一个他们都是粪便带血。
2.不同特征:附红体病群体死亡率比较低,有可能只有小片死亡。而非瘟则是大片死亡,非瘟死亡之前不会抽搐,如果是猪瘟有可能会抽搐。全身多处淋巴结处有溃烂,而且结痂比较严重。这个是附红体病所不具备的,而且死亡率高也是非瘟的一个特点之一。附红体病成年猪感染的症状比较轻,一般会有很强的抵抗力。而非瘟不同无论大小全部通吃。另外一个就是非瘟咳嗽比较严重,表现出呼吸道的疾病。
总体来说他们区别还是比较容易的,引猪以后要注意,如果是坚持自繁自育的基本上不会发生这个疾病,很多疾病都是通过车辆运输携带进来的。
附红体和非瘟的症状差别还是比较大的,附红体的主要症状为高烧、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贫血、皮肤发红或发白黄疸、后背有针尖状出血点。
而非瘟的症状为高烧、腹泻或干结、粪便带血、咳嗽呕吐、呕吐物中带有血丝,皮肤红紫,最典型的要数身上有黑紫色斑块。
还有一个区分的方法,打针治疗时如果针口流血不止,血液稀薄,那就是附红体了。
非洲猪瘟 [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差异很大,短者仅4 ~ 6d发病,长者可达15 ~ 19d。 其临床表与猪瘟很相似,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病例主要发生于感染的初期或新发生本病的区,即新疫区,以高热达40 ~ 4IC,呈稽留热型,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废绝,心跳加速,呼吸促,白细胞减少,皮肤出血和死亡率极高为特点。亚急性和慢性病例多见于流行地区的猪,多散发性病例。病猪有呼吸困难,流鼻液,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皮肤瘀血,有陈旧性的出血灶及痂;部分病猪喜卧地,后肢无力,运动困难,并排出混有血液的稀便(图1-2 2)。慢性病例的,肤除上述变化外还常见有风疹样结节(图1-2- -3),但死亡率较低。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
(诊断要点]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与猪瘟有诸多相似之处,故对其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目前最常用、 最方便和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直接免疫荧光试验、血细胞吸附试验和猪接种实验。其中, 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急性病例具有快速、准确和经济的特点而被经常采用(图1-2-11), 但对亚急性和慢性病例的检出率较低:虽然血细胞吸附试验是检测本病最敏感的方法,但有小部分野毒株 不被诊出:用猪接 种实验,既可分离血清检查抗体, 又能与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血细胞吸附试验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诊断。
在没有ASF的国家和地区当怀疑有ASF发生时,应将病猪的病料如抗凝血、脾脏、扁桃体、肾脏、淋巴结等含病毒量多的组织低温保存并送到相应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此时的确诊应进行ASFV的分离、病毒抗原和基因组DNA检测等。
[类症鉴别]由于本病的症状及肉眼病变颇似猪瘟,故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本病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如发现淋巴组织坏死、淋巴细胞性脑膜脑炎、局灶性肝坏死和间质性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性肝炎以及全身小血管壁玻璃样变或纤维素样坏死并伴有血栓形成,则可确诊为非洲猪瘟。目前本病与猪瘟唯一有 效的鉴别方法,是用可疑病料对经过猪瘟高度免疫的家猪进行接种试验,如仍然出现与猪瘟相似的症状,则为非洲猪瘟。
附红细胞体[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多为隐性感染,只有在应激反应时才急性发作,以及在闷热多吸血昆虫的季节发生感染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的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贫血、可视黏膜苍白或充血、出血黄染(图6 3 4); 红细胞破坏多,黄疽严重时,眼结膜星土黄色(图6- -3- 5)。 还有的出现心悸、呼吸加快,腹泻等症状(图6-3 6)。据认为,发病仔猪的一一个重要特点是:病初皮肤充血黄染,腹后部充血肿胀而发红(图6-3-7);继之,皮肤充血减退,毛孔渗血明显,在毛孔口常见有红色颗粒状渗出物(图6- -3- -8)。 发病后1至数目死亡,或者自然恢复变成僵猪。母猪的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感染的症状为持续高热(40 ~ 41.7C), 厌食,偶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子后奶量少,缺乏母性行为,产后第三天起逐渐自愈。慢性感染母猪呈现衰弱,黏膜苍白及黄直,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如有其他疾病或营养不良,可使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诊断要点]依据临床发热、贫血和黄疸的症状,结合病理变化的特点,即可初步确诊。在发烧期采取病猪的血液进行鲜血悬滴镜检或制成血膜片,染色进行病原检查,如发现病原体后即可确诊。
1.鲜血悬滴镜检法 无菌采取血液,滴一滴血液于载玻片上,再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后,在400.600倍镜下观察,如发现变形的红细胞和呈淡绿色荧光的附红细胞体,或在1 00倍的油镜下发现星状、鳞片状、锯齿状及游离于血浆中的球形、逗号状等多形态的病原体,即可诊断为本病。为了观察附红细胞体的活动情况,如加人0.1%的碘液,可使之立刻停止运动;加入1%的盐酸液或5%醋酸液又可刺激其运动。确诊时最好与血液涂片的染色结果相结合。
2.血液涂片的染色镜检 当病猪具有发热症状时,可采取血液进行血涂片染色检查。染色液可选用多种进行鉴别。一般常用姬姆萨染色法,显微镜检查,在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若检出圆盘状、球状、环状,呈稍淡紫红色,大小为0.8 ~ 2.5 μm的猪附红细胞体(图6-3 25) 时,即可确诊。另外还可用瑞氏染色液,此时的病原体为蓝紫色或黄色;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PAS染色和嗜银染色时病原体均呈乳白或白色。
但须注意,无症状或已痊愈的带病原猪,一般检 不出病原体,只能采血清做间接血凝试验。[类症鉴别]本病须与血巴尔通病、梨形虫病、 溶血性贫血等病相鉴别。
3人回答
匿名网友
2021-12-17 04:35:27这个问题提的非常有深度,如果不了解养猪业。你有可能没有听说过猪的附红体病,这个也是在一些养殖场当中比较常见的。但是在一些大型的养殖场如果生物安全做的比较好,还是不常见的。非瘟还比较好,附红体病可就没有那么好了,因为这个病是人畜共患病。可以通过猪的感染,从而传染给人。
附红体病与非瘟
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血虫病,可以通过蚊子、苍蝇、蜱虫等进行传播,不仅仅传染给猪,还传染给人。如果我们想要区别他们两者的不同,我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区别,一个是本质区别,一个是外在的发病症状。发病症状是外在的表现。
1.两者区别:附红体病是一个血虫病,它是属于寄生虫。而非瘟则是属于DNA病毒,这两个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是具有细胞的生物,而另外一个则是没有细胞的生物。
2.症状区别
1.共同特征:共同特征主要是什么呢?体温升高、病猪的精神沉郁、看上去非常的瘦,这主要是因为营养被争夺了,有些它的病程比较长,这个和非瘟潜伏期差不多。皮肤有紫红色,有各种斑点,有出血症状,皮肤还有丘疹,紫色斑块。而且基本上都会拉稀屎。但是有些病猪机体发病颜色不一样,有黄色的,红色的。另外一个他们都是粪便带血。
2.不同特征:附红体病群体死亡率比较低,有可能只有小片死亡。而非瘟则是大片死亡,非瘟死亡之前不会抽搐,如果是猪瘟有可能会抽搐。全身多处淋巴结处有溃烂,而且结痂比较严重。这个是附红体病所不具备的,而且死亡率高也是非瘟的一个特点之一。附红体病成年猪感染的症状比较轻,一般会有很强的抵抗力。而非瘟不同无论大小全部通吃。另外一个就是非瘟咳嗽比较严重,表现出呼吸道的疾病。
总体来说他们区别还是比较容易的,引猪以后要注意,如果是坚持自繁自育的基本上不会发生这个疾病,很多疾病都是通过车辆运输携带进来的。
宠来也
2021-12-17 04:35:27附红体病与非瘟如何鉴别?
附红体和非瘟的症状差别还是比较大的,附红体的主要症状为高烧、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贫血、皮肤发红或发白黄疸、后背有针尖状出血点。
而非瘟的症状为高烧、腹泻或干结、粪便带血、咳嗽呕吐、呕吐物中带有血丝,皮肤红紫,最典型的要数身上有黑紫色斑块。
还有一个区分的方法,打针治疗时如果针口流血不止,血液稀薄,那就是附红体了。
匿名网友
2021-12-17 04:35:27非洲猪瘟 [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差异很大,短者仅4 ~ 6d发病,长者可达15 ~ 19d。 其临床表与猪瘟很相似,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病例主要发生于感染的初期或新发生本病的区,即新疫区,以高热达40 ~ 4IC,呈稽留热型,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废绝,心跳加速,呼吸促,白细胞减少,皮肤出血和死亡率极高为特点。亚急性和慢性病例多见于流行地区的猪,多散发性病例。病猪有呼吸困难,流鼻液,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皮肤瘀血,有陈旧性的出血灶及痂;部分病猪喜卧地,后肢无力,运动困难,并排出混有血液的稀便(图1-2 2)。慢性病例的,肤除上述变化外还常见有风疹样结节(图1-2- -3),但死亡率较低。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
(诊断要点]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与猪瘟有诸多相似之处,故对其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目前最常用、 最方便和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直接免疫荧光试验、血细胞吸附试验和猪接种实验。其中, 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急性病例具有快速、准确和经济的特点而被经常采用(图1-2-11), 但对亚急性和慢性病例的检出率较低:虽然血细胞吸附试验是检测本病最敏感的方法,但有小部分野毒株 不被诊出:用猪接 种实验,既可分离血清检查抗体, 又能与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血细胞吸附试验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诊断。
在没有ASF的国家和地区当怀疑有ASF发生时,应将病猪的病料如抗凝血、脾脏、扁桃体、肾脏、淋巴结等含病毒量多的组织低温保存并送到相应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此时的确诊应进行ASFV的分离、病毒抗原和基因组DNA检测等。
[类症鉴别]由于本病的症状及肉眼病变颇似猪瘟,故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本病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如发现淋巴组织坏死、淋巴细胞性脑膜脑炎、局灶性肝坏死和间质性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性肝炎以及全身小血管壁玻璃样变或纤维素样坏死并伴有血栓形成,则可确诊为非洲猪瘟。目前本病与猪瘟唯一有 效的鉴别方法,是用可疑病料对经过猪瘟高度免疫的家猪进行接种试验,如仍然出现与猪瘟相似的症状,则为非洲猪瘟。
附红细胞体[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多为隐性感染,只有在应激反应时才急性发作,以及在闷热多吸血昆虫的季节发生感染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的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贫血、可视黏膜苍白或充血、出血黄染(图6 3 4); 红细胞破坏多,黄疽严重时,眼结膜星土黄色(图6- -3- 5)。 还有的出现心悸、呼吸加快,腹泻等症状(图6-3 6)。据认为,发病仔猪的一一个重要特点是:病初皮肤充血黄染,腹后部充血肿胀而发红(图6-3-7);继之,皮肤充血减退,毛孔渗血明显,在毛孔口常见有红色颗粒状渗出物(图6- -3- -8)。 发病后1至数目死亡,或者自然恢复变成僵猪。母猪的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感染的症状为持续高热(40 ~ 41.7C), 厌食,偶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子后奶量少,缺乏母性行为,产后第三天起逐渐自愈。慢性感染母猪呈现衰弱,黏膜苍白及黄直,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如有其他疾病或营养不良,可使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诊断要点]依据临床发热、贫血和黄疸的症状,结合病理变化的特点,即可初步确诊。在发烧期采取病猪的血液进行鲜血悬滴镜检或制成血膜片,染色进行病原检查,如发现病原体后即可确诊。
1.鲜血悬滴镜检法 无菌采取血液,滴一滴血液于载玻片上,再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后,在400.600倍镜下观察,如发现变形的红细胞和呈淡绿色荧光的附红细胞体,或在1 00倍的油镜下发现星状、鳞片状、锯齿状及游离于血浆中的球形、逗号状等多形态的病原体,即可诊断为本病。为了观察附红细胞体的活动情况,如加人0.1%的碘液,可使之立刻停止运动;加入1%的盐酸液或5%醋酸液又可刺激其运动。确诊时最好与血液涂片的染色结果相结合。
2.血液涂片的染色镜检 当病猪具有发热症状时,可采取血液进行血涂片染色检查。染色液可选用多种进行鉴别。一般常用姬姆萨染色法,显微镜检查,在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若检出圆盘状、球状、环状,呈稍淡紫红色,大小为0.8 ~ 2.5 μm的猪附红细胞体(图6-3 25) 时,即可确诊。另外还可用瑞氏染色液,此时的病原体为蓝紫色或黄色;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PAS染色和嗜银染色时病原体均呈乳白或白色。
但须注意,无症状或已痊愈的带病原猪,一般检 不出病原体,只能采血清做间接血凝试验。[类症鉴别]本病须与血巴尔通病、梨形虫病、 溶血性贫血等病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