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调查武夷岩茶520万一斤,你怎么看?
提问者
匿名网友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315在行动》栏目报道“天价武夷岩茶调查”专题,引发各界热议。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武夷岩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已采取保质量、严监管措施的基础上,7月15日,通过茶叶质量评定、制茶大师评定、茶叶市场监管、茶企规范以及武夷岩茶宣传等方面,进一步提出坚决扼制“天价茶”的六项措施,确保让广大消费者都能喝上质量可靠并且适合自己的正宗武夷岩茶。
10人回答
匿名网友
2021-12-17 05:23:20乍一看到这张图,第一反应可能会是:“这谁做的,正岩、半岩、洲茶的范围写错了,很不走心哟~”
但是如果再注意到左上角的的CCTV2和右下角的“315在行动”,是不是会一下子紧张起来。
央视!
315!
这是怎么了?
这是昨天央视财经频道《315在行动》,专题“天价武夷岩茶调查”用到的一张图。今天这期节目和财经频道推送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过了。
看完之后,有些话《说茶》觉得有必要和央视说。
但凡对武夷岩茶有一些了解,就会知道这视频里的一些观点是对武夷岩茶的极大误解。
比如这张图:
这张图是今年年初在朋友圈刷屏的一张图,来源不明,大家转发其实只是一种调侃,特别是第一条“九龙窠母树大红袍”的价格为520万,看起来特别震撼人心,特别有传播点。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九龙窠母树大红袍是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九龙窠崖壁之上的6株大红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公约》,母树大红袍作为“主要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存与景观”之一,成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连在旁标识身份的“大红袍”摩崖石刻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对象。
而有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是,母树大红袍从2006年开始就不允许采摘了。这是为了防止其品种种性的退化,保证茶树生长良好,政府2006年决定对母树大红袍进行停采留养,同时指定市茶业局为技术管护责任单位,制定科学的管护方案,进行管护、培优。
那么,母树大红袍能买到吗?520万这个价格是怎么来的呢?
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买母树大红袍这个想法可以有,但是实现的概率大概为0。520万的价格,是因2006年之前,大红袍母树还有采制时,部分茶叶曾通过拍卖进入过市场,比如:
1998年,在武夷山拍出20g 15.68万元人民币;
2002年,在广州拍出20g 18万元人民币;
2004年,在香港拍出20g 16.6万元港币;
2005年,在上海拍出20g 19.8万元人民币;
2005年,在武夷山红袍节拍出20g 20.8万元人民币。
以最后一次的最高价格来换算,一斤刚好就是520万。
九龙窠母树大红袍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是无价之宝,这张图将最后一次拍卖价写上去,只是一种调侃和对母树大红袍的价值体现。在央视这个专题视频中,《说茶》看到这张图被用来论证武夷岩茶的“天价”时,非常非常非常震惊,这张来源不明的图仅仅只是网友之间的调侃,并不能作为一种论证的证据的。
又比如开篇的这张图:
看到这张图的时候,一直都很奇怪为什么会把图画成这样,然后去搜索了一下“正岩、半岩、洲茶”的关键词,看到下面这张图流传非常广泛:
一下子恍然大悟,为什么央视对于“正岩、半岩、洲茶”的理解会是这样的。
看到这些,《说茶》有点痛心。武夷岩茶发展那么多年,大家对正岩、半岩、洲茶的概念早就熟悉了,陆羽也早就说过“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而央视所引用的是网络上搜索到的图片,这张图片对“正岩、半岩、洲茶”的表述显然是有问题的。
根据视频中唯一接受采访的专家——陈郁榕老师(原茶叶质量检测站站长,全国茶叶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权威度不言而喻)所主编的《细品福建乌龙茶》中,就有对这三个区域进行阐述:
正岩:正岩含名岩和正岩,其中名岩指武夷山三坑两涧区域,三坑指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而不是视频中说的倒水坑),两涧指流香涧和悟源涧;除三坑两涧区域外,其余的(武夷山景区内)山峰、山岩称正岩;
半岩:指除了名岩和正岩以外的区域;
洲茶:是公路两边、溪流两岸的平地所产的茶。
再比如说武夷岩茶手工制作工艺的流程图:
然后视频中还提到一位被采访人员的说法:
“其工序繁复,涉及到十多种技艺,需要至少几十个人在短时间内争分夺秒地做茶,任何一个大师根本无法独自完成。”
这句话其实非常片面了,在没有揉捻机、做青机等制茶相关机械发明之前,茶农也好,专家也好都是手工制茶的。并且武夷岩茶整个制茶过程从采摘到成品茶,时间跨度很长,甚至长到半年左右,并没有“争分夺秒”“几十个人”这么一说,即使在某些需要把控时间的工序上,比如“摇青”“炒青”“揉捻”都是可以一个人完成的,只需要控制做茶量就好。
武夷岩茶的工艺的确会稍微复杂一些,但并非如视频中说的那么夸张,很多专业书籍中都有过详细阐述。陈郁榕老师所主编的《细品福建乌龙茶》中,就有提到武夷岩茶的制茶工艺流程为:
初制:鲜叶(采摘)——晒青——凉青——摇青(做青)——杀青——揉捻——干燥;
精制:原料——筛分——分选——拣剔——均堆——烘焙——摊凉——过磅——装箱。
当然对每道工艺的具体做法,直接去看书籍即可,这里就不再展开了。直接和图上的进行对比,就能知道视频专题中对武夷岩茶制茶流程的表述,还是比较不完整的。
比如说对“牛栏坑肉桂”的一些阐述:
“记者调查得知,目前茶叶市场上,最红火的武夷岩茶,是一种名为牛栏坑肉桂的岩茶,价格是标注最贵的。市场上的商家,也都以售卖牛栏坑肉桂岩茶为荣。”
“一位武夷山市拥有几款岩茶顶级品牌的知名制茶大师说:‘其实这个东西,是一个噱头,卖几十万元的茶和其它茶差别在所谓的手工制作。’”
“很多茶商透露,当地一些所谓大师茶,用的原料和大家差不多,不过是制作过程中,有的是大师在制茶过程中负责监制,有的纯粹只是大师签了一个名,茶叶的价格就立即翻上几倍甚至十倍以上。”
“一家茶厂的老板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你看‘牛肉’,它分‘牛头’、‘牛尾’、‘牛背’,如果是卖六千左右的,是种在比较高的地方,卖三千左右的,种在‘牛背’。”
“经过实地调查,315在行动的记者发现,武夷山核心茶区里的牛栏坑面积,最多也只有二十亩左右,年产肉桂岩茶最多也就一千多斤。”
“阿青所说的拼茶,并不是工艺上的要求,而是用便宜的茶拼起来,假冒牛栏坑肉桂茶卖高价。”
“茶商阿青丈夫:“这三款都是‘牛肉’,为什么这个要卖五万、两万、一万?原因一,看‘牛首’由什么师傅做的、用什么工艺做的,其二这是‘牛心’,看是在哪里做的。”
“茶商:‘武夷山的茶之所以价格高,因为文化人喜欢把玩,它不是那么容易玩得清楚,所以说喝茶也是水很深。’”
以上摘述的几段话,主要论证的逻辑是:
据记者现场测量,牛栏坑顶多二十亩左右的茶,一年就产1000斤左右,所以并没有市场上那么多“牛肉”,那么多价格昂贵的牛肉怎么来的,制造噱头来的,用便宜茶拼配来的,讲故事来的,大师签名来的,文化人玩出来的...最后,总结一句“茶叶没有天价,消费要当心骗子。”暗戳戳把“天价茶”这顶帽子就扣到了武夷岩茶的头上去了。
看到视频中,这些被作为佐证“‘牛栏坑肉桂’98%都是假的”和“武夷岩茶都是天价茶”的话,这些模糊不清的概念,错误百出的说法,经不起推敲的观点,真的是对武夷岩茶和牛栏坑肉桂极大的误解。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同时价格的波动是由供求关系所引起的。所以高价格的茶和低价格的茶首先在价值上就有差别,其次是有这种需求,才会有高价格的茶出现,并不是茶商自己喊上去的。(在央视财经频道面前班门弄斧,感觉好害pia)
而茶叶的价格跟其品质息息相关,武夷山有句俗话“看天做茶、看人做茶、看茶做茶”,其实就是将影响茶品质的因素都概括说明了,比如看天做茶就是采茶时的天气影响,看人做茶就是制茶师傅制茶水平影响,看茶做茶就是茶原料的品质影响。这三大因素决定了成品茶的品质高低,而针对如何判定成品茶的品质高低,《武夷岩茶新国家标准(GB/T18745-2006) 》文件已经有非常详细的操作说明。
视频中陈郁榕老师说:“牛栏坑这个地方,从地理条件来讲,属于幽谷坑涧的地貌类型,土壤风化得很好,而且四周都是岩壁还有树木,自然生态环境很好,具备了产出好品质茶叶的地貌特点。”已经说明了牛栏坑所产的茶叶原料品质,的确优于其他地区所产的茶叶,再加上好的气候条件、好的制茶师傅,其最后出来的成品茶价格相对高于其他茶,是正常的市场经济规律。
除了牛栏坑肉桂之外,武夷岩茶有部分品质优秀的茶,在市场上售卖时获得比较高的销售价格是符合市场经济学的,不能看到高价格的茶时,就直接冠以“天价茶”的帽子。而市场上一些不良商贩靠“讲故事”“以次充好”“制造噱头”等方式售出高价茶,这是欺骗消费者,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行为。我们不能一竿子将“武夷岩茶”整个市场都打上“天价茶”的标签,这是极为片面的做法。
《说茶》非常遗憾,视频中并没有针对茶商、茶农等的说法向茶叶专家以及相关机构进行验证核实,其中还引用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和片面观点来进行论证,没有看到更多专业人士和政府官方数据来支撑,俨然像是将很多的道听途说结合起来,从而得出一个“天价武夷岩茶”的结论。
央视作为一个全国权威媒体,在武夷岩茶专题视频中尚且出现那么多常识性的错误和很多片面的观点,普通大众对武夷岩茶的了解就更是微乎其微了。《说茶》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作为福建本土茶媒体任重道远!
值得庆幸的是,在央视这个专题报道出来之前,7月9日,武夷山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产销管理促进茶叶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针对武夷岩茶市场中一些扰乱市场发展的现象已经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打击、处理制度。
① 加大茶叶市场管控力度
常态化实施茶叶市场日常专项检查,制定对企业生产、市场销售、产品质量及包装物标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严格监管的制度。
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由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度假区等茶叶市场进行专项整治,依法打击茶叶市场的假冒、伪劣、侵权、过度炒作、包装标识不清、偷逃税收等行为。
➁ 加强“地标”产品保护及品牌标识管理
加大对武夷山知名茶叶商标、专利的保护力度,规范发放武夷岩茶、武夷红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和“武夷山大红袍”等证明商标标识。
定期对茶企茶叶产品质量进行抽检。
引导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防伪标贴,上市茶品规范对厂名、产地等标识的使用以及告知制度。
③ 实行“黑名单”制度
对茶叶价格过度炒作、存在质价严重不符的茶企,税务部门定期开展税收检查、评估、税额核定,加强税收管征。加强对茶企信用信息的管理和应用,将其违法违规行为纳入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实行联合惩戒措施,予以约谈、书面警告、限期整改、媒体曝光、综合整治等。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茶企或茶农列入“黑名单”,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其享受相关资金、项目等扶持政策以及相关评优评先资格。
④ 实施茶山综合管理
对景区茶园有碍景观、弄虚作假、不符合规范的企业基地标识牌进行清理,并对茶园插牌实行报批审核制度,统一规范景区内标识牌的设置。
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全面实施“绿色发展,农药化肥零增长减量化”质量兴茶工程,建立农资监管平台,从源头管控上实现对规范购药、规范管理茶园的有效指导和监管。
实现对全市现有茶山的长效化、常态化管控。巩固提升违规违法开垦茶山整治工作成效。
⑥ 推进溯源机制及标准化体系建设
农业与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要求,加快推进食品溯源“一品一码”工作,实现从源头种植到产品上架的全程溯源监管,从源头上杜绝茶叶农残等食品安全问题。
......
可能是由于时间关系,对于这个切实有效肃清武夷岩茶市场上一些不良现象,推动武夷岩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提出的时候,央视的专题节目已经制作完成,因此就没有将这个举措考虑进专题报道中去。
除此之外,其实在今年2月份,武夷山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出台了近年来最全面、严厉的“两违开垦茶山”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在誓师会当天就整治了“两违茶山”26片10个区域87亩,并当即种上桂花、无患子6600株。于4月份,集中宣判毁林种茶生态案件,助力武夷山市整治茶山的攻坚战。
对于武夷山这个专项整治方案,英国《金融时报》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对于武夷山政府的这些有效举措,在这个专题中未能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引导,《说茶》觉得这样这个专题视频对“武夷岩茶”更有失偏颇了。
《说茶》也非常理解央视的这个专题中想要传达的观点:不仅仅是让武夷山茶产区,是让所有茶行业茶产区,看到市场上有这些危害茶产业发展的现象存在,应尽快出台对应措施,肃清这些不良现象,从而让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而其中引用的一些错误的或者片面的观点,也并非这个专题视频的本意,跟茶市场本身存在的一些错误观点一直没有被正本清源,导致这些观点始终流传,导致大众对此深信不疑,最后被央视选作“天价茶”等市场乱象的佐证,也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大多数对武夷岩茶有一些了解的人,在看这个视频专题时,能够知道其中哪些观点引用有误,哪些观点不能作为论证“天价茶”的佐证,但对于不了解武夷岩茶的人来说,仅仅是标题《重磅调查:“天价”茶叶市场水多深?业内爆料:大师签个名 价格翻10倍……》就能让人对茶叶敬而远之,其中点名批评的武夷岩茶更是影响巨大。
央媒一报道,茶叶市场震三震。虽然在央媒面前,《说茶》人微言轻,但是该说的话还是要说,该指出的错误还是要指出,该纠正的观点还是要纠正。
纯业务探讨,欢迎行家来拍砖!
匿名网友
2021-12-17 05:23:20一斤茶叶520万元!如果喝了这种茶,人类能长生不老,有钱人真是不在乎钱的多少,往往炒作的东西没有多大价值,只是自己心理平衡罢了,真正有实力的人做事都会很低调;最实在的价值你还是存黄金白银实惠哦。
宠来也
2021-12-17 05:23:20近来,一条关于“1斤武夷岩茶520万元!央视重磅调查福建天价茶!”的新闻引发热议,央视财经报道“天价武夷岩茶调查”专题,披露了这款天价茶,那么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武夷山岩茶是传统名茶,属于乌龙茶,可以品出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系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而武夷山最有名的岩茶就是大红袍,名声在外。央视新闻的记者来到一家武夷岩茶的经销店,以大师手工制作的名号、著名坑口原料为介绍的岩茶,价格从上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标注最贵的牛栏坑肉桂更是镇店之宝。茶商更是谈到这些茶不仅有人买,而且轻易还买不到。而在流传的顶级武夷岩茶价目表中,九龙窠母树大红袍以每斤520万元的天价更是让人惊呆,买一斤这种岩茶,甚至可以在武夷山市区买好几套房子,令人吃惊。
为什么会这么贵,一位制茶大师揭秘说,主要是在手工制作的差别,因为武夷岩茶制作复杂,工序反复,需要至少十几个人同时争分夺秒做茶,再加上大师的名号,所以价格较贵。而不同茶商只要说出不同故事,也就卖出不同的价位。
目前南平市委、市政府已回复这个事情,提出坚决扼制“天价茶”的六项措施,将会进行整改。
在我看来,武夷山天价岩茶的出现,根本上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茶商为了利字,可以说故事,谈大师手艺,用虚假的炒作,欺骗消费者的方法层见叠出,但最终受害的是茶农还有消费者,导致了市场上乱象不断。希望这次政府介入可以好好管管,同时我也希望大家在买茶时候,要小心骗子,别被骗到了。
(闽南网编辑 郑莉莉)
匿名网友
2021-12-17 05:23:20近日,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315在行动》中,天价的武夷山岩茶被调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同时,坚决扼制“天价茶“的六项措施也被提出。
其实。近些年来,武夷山岩茶的风头一直十分强劲,尤其是被成为”牛肉“的武夷山牛栏坑肉桂,更是可以堪称天价!价格非常之贵不说,还特别抢手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牛肉“到底是一种什么茶?在老茶客的心中,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据了解,牛栏坑肉桂产自福建省武夷山牛栏坑,被称之为是岩茶圈的王者,也是众多茶爱好者喝岩茶的必备圣品,牛栏坑肉桂的价格很贵是所有茶爱好者都知道的事情,牛栏坑土地肥沃,日照较短,所以给茶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成就其为“三坑两涧”的核心产地之一,肉桂更是以其独特的气息和霸道的口感,俘获了众多老茶客的心。
这种顶级”牛肉“在市场上究竟有多火?
在茶友们的微信朋友圈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张顶级武夷山岩茶的价目表,最贵的甚至高达520万元一斤。花一斤茶叶的钱,可以在武夷山市区买十套房子,这些茶叶卖得出去吗?
在记者的暗访中,茶商的说法是,这些天价茶叶不仅有人买,而且还不好买,基本上贵的茶叶都要经过预定。
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牛栏山肉桂同样也是镇店之宝,一斤可以高达10万元,而且品牌的经销商都自称在牛栏坑有种植基地。
这种茶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在武夷山的一位制茶大师说,其实天价茶叶不过是一个噱头,十几万一斤的茶和其他茶的差别不过是所谓的手工制作费用。
品质好坏取决于原料和工艺,制茶的过程十分繁琐,需要众多人的协作才能完成,当地所谓的大师茶用的原料都和大家差不多,只不过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大师只是负责监制,挂上了大师的名字,价格就翻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喝茶是一件修身养性的好事,但也是普通民众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件事。但制造噱头,编造故事,端出所谓制茶大师,最终导致了茶叶市场上的种种乱象。天价岩茶的出现,归其根本,还是一个利字,为了挣取更多的钱。所以,在这里也提醒众多消费者,千万注意,不要再上当受骗了
(海峡网李艺)
匿名网友
2021-12-17 05:23:20我觉得这个价格很正常。520万一斤,虽贵但合理。
因为,有产品,就有价格。既然标价520万一斤,必定有其独到之处。这里就不讨论茶叶本身的价值了。这样的价格,肯定已经不再体现的是茶叶本身的价值,而是一种独特的、稀有的、独一无二的,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的,值得收藏品鉴的艺术品。我想就算是富如马云李嘉诚,即使买了这520万一斤的武夷岩茶,也不会拿来喝,而是收藏,珍藏。
所以,既然把茶叶上升到了艺术品了,那么520万贵吗?拿还有几千万、几个亿元一幅字画,一个古墓里挖出来的陶罐瓷碗呢?是贵还是不贵呢?
宠来也
2021-12-17 05:23:20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最早是在1962年3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一文,文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四项权利。这一天的意义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条例宣传,并在本国乃至世界公之于众,让大家竟可能的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让那些假冒伪劣无处遁形。
3月15日这一天,可不是跟你聊什么好用,什么东西能治脱发?什么东西能抗癌?这一天是名副其实的“打假日”,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些有问题的商家无处遁形,让大家引以为戒,被点名批评的企业不仅会受到重罚,还会影响之后的销售情况。比较有名的是“核桃饮料里没有核桃”、“网络欺诈骗局”、“农业产品安全”、“消费陷阱”等等一些与民生有着重要关系的事件。通常时间是2个小时,每一起案件都是骇人听闻,让大家唾沫横飞,比起那些影视剧来说,无疑都要比315的纪录片逊色很多。
宠来也
2021-12-17 05:23:20520万元一斤茶叶简直是个笑话,中国是产茶大国,四大茶区,根本不缺上好品质茶叶。何况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是老百姓生活必需品,当然要有老百姓能接受的价格才行。茶作为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饮料,价格一定贴近老百姓才行。而正因为有这么多天价茶,显得我们茶农直销的一两佰元一斤和两三佰元一斤的茶,好象是品质次的和假茶一样。
宠来也
2021-12-17 05:23:20对于这个问题,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我感觉这是一个噱头,还有一种炒作的味道。
想当年,央视也采访过藏獒,普洱茶,名画 ,陨石,古董之类的物品,结果当然是事实胜于雄辩了,炒作!都是炒作啊!炒你没商量!
武夷岩茶,五百二十万一斤,到底是什么概念?貌似普通人远远的看一看的机会都没有的节奏啊!
一看见五二零,我就感到好笑,就像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一样,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纯粹就是一个数字游戏,谁都不相信一杯这样的茶喝下去,立马就飘飘欲仙了!
宠来也
2021-12-17 05:23:20这些价格也就是数字而已,完全就是用来恶意抬高价格。
茶叶是用来喝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当然,有些茶叶价格是会比较贵,那是因为质量确实够好。
而被曝光的天价岩茶,很多都是在以次充好,扰乱市场。
有一个制茶大师的名号,再加上山场条件,一款几万几十万的岩茶就这么被包装出来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乱象呢?自然是因为有利可图!
真正能喝懂茶的人多吗?不多!但是有钱人多。他们喝茶讲究“大师作”,讲究“山场好”,可是却又喝得不透彻。
可是他们有钱啊,消费得起天价茶。所以茶商们就迎合他们的口味了,而且利润还高得惊人!
其实这些茶叶从茶农手里卖出也就是几百到几千块,结果到了茶商收集就变成几万几十万了。
唉,大叔作为茶农,真的感觉很心痛~希望经过这次曝光,市场秩序会得到改正。
宠来也
2021-12-17 05:23:20茶叶不是钢需,不管是炒还是烤,得有人买,你说对于每月房贷一还吃饭成问题的人来说会买吗?再说物己稀为贵,就几棵古茶树,每年采一次,是谁想喝就喝的嘛,一公斤麦子换不到一瓶纯净水,没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