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请稍候...
Preloader
  • 【公益】愿天下宝贝都能有幸福的家
  • v:irenyuwang

Office Address

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Phone Number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Email Address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img

对待不爱学习或顽劣的学生,你有没有“降龙十八招”?

img
提问者

匿名网友

老师都喜欢“好学生”,对待学习成绩不好、不爱学习、不遵纪守规的学生,老师们各有各的痛,各有各的招。俗话说得好:一招鲜吃遍天,你有“降龙十八招”的一招也可以,欢迎你对问题学生进行现象描述,并介绍出奇制胜的一招。

4人回答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5:26:34

    答:我这里把当指导员带连队和当军械助理办比武培训班时的几点经验分享给大家,有时候带兵和带学生也有相通之处,希望能给大家以启迪。

    连队带兵

    一是对待顽劣的兵(学生),一定要按规定严肃处理。

    在我任指导员期间,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兵,头天晚上我反复讲,要把今天的岗站好,不要违反纪律,因为上边有检查的。我讲过这话后,到了半夜12点左右,自己不放心就到岗楼上查岗,没想到真有这么一位战士,携着被子盖在身上靠着岗楼睡着了。当晚我把他叫醒,安排他把余岗站完,没收了他的被子,并没有当场地处理他。第二天,我就与连长商议这件事。经过支部研究,全连军人大会上,让这位战士做出深刻检查的同时,还给予了他严重警告处分。经过对这位战士的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不但让他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敢懈怠,而且还让其他战士有种威慑感。从此,连队再没有睡岗、脱岗现象。对待学生也是一样,班级大了,什么性格的学生都会有,有的学生仅用说理的方法,肯定是不好使的。只要犯了错误而不悔改的,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敢于按照规章制度严肃处理。切记,一定不要打骂体罚。

    老师上课

    二是对待差等的兵(学生),一定要用荣誉不断激励。

    在我任助理办军械员培训班时,就曾经遇到过这么几位战士。其中一位战士姓李,他很愿意参加师里组织的军械员比武,但是连队指导员非要让他参加连队劳动不可,不准他参加军械员培训。当时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找到这个连队指导员,说明参加军械员培训的意义,征得连队指导员同意后,就把这位小李战士从菜地里叫到军械员培训的教室。之后,小李战士训练很刻苦,三种武器分解结合,在全师比武竞赛时一举夺魁,还为今后的军校考核加了分。现在,这名战士从副营的岗位上转业到了辽宁省公安厅工作,还每每说起我曾经是他的恩人。再有,我培训过的那些军械员中,还有至6名军械员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3位分别获得师里军械员比武前4名,更有总共6位军械员考上了军校。其实,在军械员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激励他们用业余时间学文化课,把高中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好,抓住此次比武夺得好成绩可以加分的机遇,把二者统一起来,争取军械员比武后,考军校时加分。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培训的那届军械员,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还与不断用目标和荣誉激励分不开。学生也是一样,作为老师或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赏识他们的进步,给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用梦想激励他们前进。

    以情带兵

    三是对待初犯的兵(学生),一定要有容忍关爱之心。

    我当指导员时,面对的是68名干部、战士的管理问题。当然,管理的过程跟抓干部、班长、骨干分不开,更与耐心细致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分不开。人多了,又是来自五湖四海,因为生活的经历、习惯、环境等不同,就难免班长与骨干之间,战士与战士之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摩擦,小矛盾。但你作为连队的政治主官,绝对又不能像连长那样,一味地去强硬化管理。对于指导员来说,管理的法宝就是思想工作,就得有容人之量,就是要会做连长管理工作的助手。有一次,连长发现一位战士处了个对象没报告就带到连队住,连长想批评他,被我劝阻。后来通过我详细了解,得知他女朋友是因家中有变故,才千里迢迢星夜来队,就是想让这位战士回家处理事情。我得知这种情况后,与连长商量,不但不能给这位战士批评,还要号召连队给他力所能及的帮助。捐了一些钱,让他尽快回家为他父亲治病。之后,这位战士回到部队,工作很积极,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他都冲在前面。作为学生也是一样,班主任或老师,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以情带学生,以爱感化学生,还要有容忍、关爱之意,不能简单粗暴,不能任意惩罚。否则,看似动机虽好,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以爱关怀

    结束语:我从带兵的经验上坚信,如果班主任能够用一些部队的管理方法,再加上管理学生的一些管理方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许会有更好的结果。总结起来说,用情、用爱是首选;制度、规范是备选;不离、不弃是必选。祝福同学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祝福老师们都能安全顺利地把自己的学生教育成功。

    师生融洽

    官兵一致

    欢迎关注@家国子华心经教育,谢谢您的置评建议。

    创作不易,侵权必究。谢谢。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5:26:34

    我做班主任十几年,最不爱学习,非常顽劣的学生,我采用的办法就是劳动。

    我认为劳动最能教育人,这在记忆中好像是马克思说的话。许多学生都感觉到学习很苦很累,尤其是顽劣的学生他们认为学习没有任何乐趣,学习是一件非常苦的差事,他们可能整个学业过程中没有收获过学习进步的成功的喜悦。他们不断地在学习中接受的是挫折与失败,在挫折与失败中没有信心了。更加加重了他们认为学习是苦差事的这种感觉,所以慢慢的就不爱学习,甚至顽劣起来,他们的各种坏可能就是因为学习苦,没有办法选择,而选择了用这种使坏来引人注目。

    对这类孩子有效的办法就是劳动,让他们去品尝劳动的艰辛,品尝劳动的辛苦,打扫卫生,擦窗户,拖地板等等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都可以做,也包括拔掉草坪中的杂草。让他们去流汗,经过这样一个辛苦的劳动过程,让他自己去感觉体力劳动的苦其实非常苦。其劳动的比他学习上的苦实际上苦多了。

    顽劣的学生和不爱学习的学生,他们的时光如果用在劳动上,一方面可以感受体力劳动的苦,同时,也可以去想象自己爸爸妈妈平时为了养活自己是多么的辛苦,也可以反思自己是不是要珍惜当下学习的黄金时光?如果不学习或者顽劣的孩子违反班规班纪校规校纪,我认为用打扫卫生的劳动教育办法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劳动可以让这些孩子真正地去反思要不要珍惜当下的学习时光要不要珍惜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之恩。经过劳动,他们也可以学习一些劳动技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最重要的是引发了思想上深刻的反思,我非常赞同劳动教育的办法,实践中我感觉到非常有意义的,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5:26:34

    在学校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早晨或某节课,一群学生被赶出教室站一排,这些学生不但不感到难受,还特别舒服,相互间挤眉弄眼、打打闹闹。先不讨论老师年处理方式是否规范,我感到难以接受的是老师的方法,太愚蠢,你究竟是在惩罚他还是在奖励他呢?

    我说一下我对玩劣学生的处理方式:

    一、孤立 ,让玩劣学生没市场,形不成气候。一个班的学生分好、中、差,做为班主任,要想方设法把中间学生往好里拉,把差生往中间拉,你把一群学生赶出去,无形当中壮大了差生的队伍,相当于把劲使反了。干坏事的人有从众心理,往往是人越多,越不怕事,不好意思的事,如果大家都干,他就不觉得不好意思了。因此,处理犯错误学生,要让他感觉孤独、无助。

    二、分化,如果两个同学一起干坏事,只惩罚老二;三个的学生一起干坏事,只惩罚老三,要治理坐轿的,先干掉抬轿的,高调惩罚老大的小弟,冷眼看老大表演,让他摸不清你的套路,让他感觉越来越冷,一层层从外往里剥,直到把硬核干掉。

    三、瞅准机会下手。一上体育课、微机课,你就找他谈心。反正只要有好事的时候,准让他落空。

    四、请家长来听课。

    五、没事就去家访。

    六、所有学科老师齐抓共管。

    注意:惩罚学生是手段,不是目的。有的老师在教育差生、问题生时,由无能变无奈,无奈变无法,什么意思呢?就是由于经验能力不足,怎么教育也不起作用,就放弃教育或采用极端方式,想起这学生来就不舒服,就恨得牙根疼,结果导致方法适当,被家长投诉。

    当老师要时刻锻炼自己的心胸,学会减压,学会转移情绪,始终牢记差生也是你的学生,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爱,对差生更是这样。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05:26:34

    对待不爱学习或顽劣的学生,每个孩子也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就用一招,就是“见招拆招”

    比如调皮顽劣的孩子,不把学习当回事这样的孩子大多数在家压根没受到关注。这样的孩子给他戴个高帽,给个班干部当一当,责任心一上身,觉得自己是干部了,要以身作则了。老师在一旁投去期待又信任的眼光,孩子来劲了,管理班级上心了,也没空调皮了,觉得自己是干部,啥事要优秀,渐渐地学习也会上心了!一举两得呀!

    又比如不爱学习的孩子,有的是懒得可以,就是不愿意写,这样的孩子就可以让他抄抄课文,多抄几遍。让孩子明白懒一时苦一阵,基本作业不完成就要付出更多时间弥补。

    再如有的孩子是学习能力跟不上,慢慢地学习知识落下了,没兴趣了也就不爱学习了。这样的孩子老师上课多点名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回答对了教师就及时表扬,肯定他的价值,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学习的信心提高了,知识听懂了,自然也愿意去写作业了!

    见招拆招,灵机应变,对于每个学生都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