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请稍候...
Preloader
  • 【公益】愿天下宝贝都能有幸福的家
  • v:irenyuwang

Office Address

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Phone Number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Email Address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img

木糖醇对狗有毒吗?

img
提问者

匿名网友

听说,不要给狗吃含木糖醇的食物,这会导致狗出现严重的低血糖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是这样吗?

2人回答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7:02:13

    纯度要好,不能含杂糖。见下文分析

    木糖醇毒狗效果差的原因浅析

    首先要讲原理,木糖醇是戊五醇,与糖的区别是它的分子中没有羰基,全是醇羟基。因此,它不能代替糖来做营养物质,热量低。但是木糖醇有一个特点,就是它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大量消耗血糖,造成低血糖营养不足。从而导致狗死亡。

    市售木糖醇,尤其是标榜从天然制品中提纯的,含有杂质,杂质主要是糖。因此,杂质的坏处不仅是降低了木糖醇的剂量,它还会给狗补充糖分,升高血糖,从而抵消木糖醇的效果。

    一边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一边提高血糖,当然毒性就被缓解了,所以狗死不了。网上有人足足用了40克木糖醇,都没有把狗毒死,就是这个原因。他买的是超市便宜的木糖醇,里面杂质糖很多。

    美国研究数据3克木糖醇致狗死亡,前提是不同时给狗摄入糖分。面粉,米,等碳水化合物都属于糖分,会降低木糖醇效果。但肉类不是。肉类是脂肪与蛋白质,并且狗狗喜欢吃。

    高纯度木糖醇,只有通过试剂公司购买,比如安耐吉。或者国外进口。价格都略贵,大约100多一斤。但其实还是不算贵的。尤其与异烟肼相比。高纯度木糖醇,对人也无害。而且对环境安全。不含有害元素,仅含碳氢氧。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7:02:13

    有关木糖醇导致狗中毒的证据还是很充分的,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相关的论文了。

    • 为什么用到木糖醇?

    目前认为木糖醇对牙齿比较友好,也不会升高血糖,经常作为甜味剂,最开始在国内被人熟知是用在口香糖中,现在则在一些面包等烘焙食品糖果中经常见到。

    • 木糖醇危险吗?

    木糖醇对于大多数人以及哺乳动物都是安全的,可是在给狗吃的时候,就有可能过度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导致严重的低血糖,进而有可能会导致急性肝衰竭以及凝血功能障碍,还可能造成血小板减少、低钾血症、高磷酸血症等等。

    目前研究来看,每公斤体重摄入大于0.1克的木糖醇就有可能使狗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如果摄入的剂量超过每公斤体重0.5克,就有可能会发生急性的肝衰竭,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及时的补充葡萄糖。

    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食物都可能会使用到木糖醇,因此对于狗来说风险也会越来越大。不过好在如果经过及时的护理,如果不是非常危重的低血糖,最终他恢复的效果还是可以很好的。

    • 怎样减小风险?

    如果你是一个家里养狗的人,应注意看食物的配料表,识别有没有木糖醇,还要注意不要把含有木糖醇的食物放在狗能够接触到的地方。

    狗吃了木糖醇之后一般在30分钟内就有可能出现症状,症状主要有呕吐、虚弱、移动困难、昏迷等。

    如果发现家里的狗有可能吃了含木糖醇的食物,应当立刻联系兽医(平时最好就搞清楚附近哪里有兽医)。

    • 狗还不能吃什么食物?

    除了木糖醇外,还应注意别让狗吃巧克力、咖啡因、鳄梨、葡萄、酒精、盐。这些都是可能对狗产生致命效果,因此一定要注意。

    参考文献:

    Dunayer E K, Gwaltney-Brant S M. Acute hepatic failure and coagulopathy associated with xylitol ingestion in eight dog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2006, 229(7):1113-7.

    Campbell A, Bates N. Xylitol toxicity in dogs.[J]. Veterinary Record, 2008, 162(8):254-254.

    Kovalkovičová N, Sutiaková I, Pistl J, et al. Some food toxic for pets.[J]. Interdisciplinary Toxicology, 2009, 2(3):169-7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