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请稍候...
Preloader
  • 【公益】愿天下宝贝都能有幸福的家
  • v:irenyuwang

Office Address

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Phone Number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Email Address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img

为什么青春期后女性生殖系统会出现周期性变化?

img
提问者

匿名网友

为什么青春期后女性生殖系统会出现周期性变化呢?

1人回答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07:27:35

    青春期是指从儿童期过渡到性成熟期的中间时期,也就是说从性器官开始发育、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功能完全成熟、身高增长停止的时期。青春发育期可分为3个时期:①青春早期:从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至月经初潮止,年龄为9~12岁,以体格发育为主;②青春中期:以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出现月经初潮, 也称为性征发育期,年龄大约在13~16岁;③青春晚期:自出现周期性月经至生殖功能完全成熟、身高增长停止,年龄约为17~20岁。 1 青春期生殖器官的解剖特点生殖器官在青春期前发育缓慢,基本处于幼稚状态。进入青春期后,在激素的作用下迅速发育,并与其他系统共同进入性成熟阶段。 1.1 阴阜 阴阜的发育在性成熟期才开始,脂肪明显堆积,皮肤开始生长阴毛。在性成熟完成以后,阴阜则被密集的阴毛覆盖,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阴毛疏密、粗细、色泽可因人或种族而异。 1.2 阴唇 约在初潮前2年,随着躯体的生长,外阴部血管形成增加,膨胀充血,外阴增大、变形。大阴唇逐渐增大、脂肪沉着,因而使之丰满隆起,并在其表面形成细小皱纹。月经初潮前期,皱纹更显著。小阴唇也增大, 一般为大阴唇所掩盖。阴道显露,阴道口亦增大。至17 ~18岁,外生殖器已具成人的状态。大阴唇以是否着色及是否能遮盖小阴唇而分为3期,Ⅰ期:未发育,幼稚型。 Ⅱ期:开始发育,部分遮盖小阴唇,稍有着色。Ⅲ期:高度发育,能完全遮盖小阴唇,着色明显,为成人型。 1. 3 阴蒂 阴蒂在儿童期生长极缓慢,当性成熟期开始显得较小,之后缓慢生长直至进入绝经期。阴蒂是雄激素影响的一面镜子,每次检查均需注意阴蒂大小。阴蒂包皮偶尔生长过度,常易致包皮脂垢的积聚。 1. 4 处女膜 处女膜在青春期前较薄、苍白及质脆, 息肉样变退化,不突出。至初潮前2年,外阴部血管形成增加,膨胀充血,处女膜再水肿变厚,呈典型叶片状, 中间孔径约1 cm左右,可伸展。这种可伸展性使较大异物进入时,不易损伤处女膜。 1. 5 阴道 初潮时,阴道长10. 5~11. 5 cm;性发育成熟时,阴道前壁长7~ 9 cm,后壁长10~ 12 cm。阴道壁由黏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有很多横纹皱襞, 故有较大的伸展性。青春期与性成熟期,阴道壁的横纹皱襞逐渐增多,特别以阴道前壁下段接近尿道口处更为明显,皱襞增粗、突起,阴道壁增厚,故伸展性有显著的提高。阴道上皮是内分泌对内生殖器影响的一面镜子,特别是雌激素及孕激素。在儿童期,阴道上皮保持相对的生长静止状态。阴道脱落细胞雌激素水平以极度低落和高度低落为多,中度低落少见,未见表皮细胞。儿童后期阴道细胞学变化先于乳房或阴毛发育, 涂片显示基底层细胞减少,经常可见中层细胞。至青春期、性成熟期,由于雌激素量周期性增多,阴道黏膜细胞层次再次增多,表层细胞渐多,有时也可发现角化现象,涂片逐渐显出成人型。受卵巢激素的影响,阴道黏膜在青春期后有周期性变化。儿童期阴道分泌物很少, pH约等于8。初潮前1年左右,由于雌激素的增多,分泌物量增加,重新产生糖原、糖原酵解和乳酸形成, pH又转为酸性,下降至4. 0~5. 0,有利于抑制阴道致病菌的繁殖。 1. 6 子宫 青春期前子宫体积相对稳定, 10岁时宫体长度大致和宫颈相等。子宫的发育从10~16岁呈直线上升,宫颈、宫体明显增长,尤以宫体变化更为显著,长度增加了1倍,主要是受雌激素的刺激所致。最明显的增大为宫体的肌层,其环形、纵行及斜行的肌层均已形成。17~18岁时,子宫长度为5. 5~8. 0 cm,重量45~70 g,体积增加达青春期前的20倍以上,子宫体约占整个子宫的2/3,子宫大小形状类似成年人。月经初潮前,子宫内膜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单层矮立方上皮细胞,没有分泌活动的迹象。当性成熟期内膜增殖才开始,伴有高度的血管形成;内膜增厚,最大厚度可达0. 7~0. 8 cm,个别可见囊腺型增生组织像。初潮后的1~2年内,如卵巢没有排卵,则子宫内膜仅有增殖的反应。至性成熟期排卵后,子宫内膜才有分泌期,并有周期性的变化。 1. 7 输卵管 自青春期至性成熟期,输卵管逐渐增长,长度达8~14 cm,并失去其卷曲的形状,管腔变宽;输卵管黏膜已能接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有分泌作用,出现纤毛形成;其肌层相当发达,在初潮前发生第1次蠕动。 1·8 卵巢 在青春期前,卵巢并无明显的变化。虽然卵巢开始分泌激素,促进内外生殖器的发育,但卵泡分泌雌激素的量仍很少,否则会关闭长骨的骨骺而停止长骨的增长,影响身躯的增高。进入青春期不久,由于 FSH分泌量增加及其作用,能刺激卵巢中的卵泡向成熟的方向生长。女孩6岁前都已可观察到少数卵泡, 直径大都<4 mm;随青春期的发育,卵泡数目逐渐增多且直径增大,而且卵泡的增长比卵巢体积增大更为明显; 6岁以后的女孩,卵泡数目明显增加,约20%的女孩出现单或双侧4个以上直径≥4 mm的卵泡,并且随年龄而进展,但直径大都<9 mm;青春发育开始后卵泡增长显著,约65%的女孩单侧或双侧卵巢内出现 4个以上直径≥4 mm的卵泡, 12岁时可有直径>9 mm卵泡。其卵泡细胞由扁平形变为立方形,并开始形成透明带;当卵泡再进一步成熟时,初级卵母细胞由数层卵膜细胞所包围,称为颗粒细胞,透明带也更清楚。FSH还使卵泡的细胞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从而使子宫内膜有增殖期的变化。然而卵泡成熟到了一定阶段,由于雌激素水平不够高,不能诱发正反馈的作用,因而没有LH高峰的出现,不能排卵。因此,在第1 次卵泡成熟排卵之前,常有若干次无排卵月经周期。此外,卵巢还分泌一定量的睾酮,抑制卵泡颗粒细胞的分泌活动,致使成熟中的卵泡萎缩、闭锁。随着性成熟期开始,卵巢体积的增加缓慢下来,卵巢的形态由新生儿期的长条形逐渐发育为卵圆形或杏仁状,表面也因排卵变得凹凸不平。在17~20岁时, 卵巢的体积停止增加。成年卵巢的体积约为(2. 5~ 5. 0)cm×(1. 5~3. 0)cm×(0. 6~1. 5)cm。 2 青春期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 2. 1 青春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相互关系 女性青春期变化是由E2分泌的增加引起。在出生后任何时间,只要下丘脑能够产生充分的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便可维持垂体性腺的完整功能,然而,无论是腺垂体抑或性腺都不能限制性成熟过程。青春期调节在下丘脑以上的水平,当下丘脑受到刺激呈脉冲释放一定量的GnRH,导致黄体生成激素(LH) 夜间脉冲释放时,青春期即开始。进入青春期后,下丘脑对性激素的负反馈机制的敏感性进一步降低,LH呈现脉冲式分泌,开始仅在睡眠时出现,以后昼夜均呈脉冲式分泌;青春期中期及晚期正反馈机制成熟。下丘脑所分泌的GnRH达到成熟水平时生理性脉冲水平为 200 ng/m,l频率为1~2小时1次,垂体对GnRH的反应性增加。因此,促性腺激素(Gn)及类固醇激素都逐渐增多,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及其反馈机制均成熟,卵巢正常排卵,表示进入性成熟期。 2. 1. 1 GnRH的调节 ①负反馈:负反馈减低Gn的分泌,引起出生后阶段的GnRH分泌减少。在青春期 Gn的分泌调节性成熟,并维持成年期Gn的内环境稳定。②正反馈:除了性类固醇对Gn分泌的抑制作用外,男性和女性均有在E2突然升高时Gn快速释放的潜能,这种对Gn分泌的促进作用称为正反馈,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如在女性月经中期排卵前Gn峰的形成。在青春成熟期的后半期这种正反馈作用就出现了。③下丘脑GnRH活动的调节因子:控制青春期开始的机制在于有刺激较强的GnRH脉冲释放, GnRH 合成、分泌和性类固醇对其反馈调节由一组控制Gn- RH释放的弓状核神经元来调节,这些调节因子包括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脑啡肽、神经活性氨基酸如谷氨酸盐和天冬氨酸盐等。 2. 1. 2 垂体Gn的分泌 ①昼夜节律变化:儿童期正常Gn分泌呈现脉冲式释放及与睡眠相关的昼夜节律,青春期开始的标志是Gn分泌的幅度明显升高以及昼夜节律的加强,整个青春期日间LH水平增加4. 5 倍以上,FSH增加2. 5倍以上。青春早期出现特征性的睡眠期LH及FSH脉冲释放,可作为预示青春期来临的指标,但仅测日间LH及FSH水平意义不大。在成熟女性,LH的释放节律在卵泡期和黄体早期为60 ~90分钟,在黄体中晚期LH的节律减为3~4小时。在真性性早熟或中枢性性早熟表现为更趋成熟的脉冲释放和昼夜节律。其实, GnRH刺激的间歇性对于调节和维持青春期或LH、FSH合成与释放至关重要,如果这种间歇模式被持续高水平的GnRH作用于垂体打破,Gn的合成与分泌被降调节,就可产生青春期前的低促性腺激素状态。②青春期前的激素静止状态:研究证实在胎儿、新生儿、青春期前儿童的下丘脑、腺垂体可分泌一定量的激素,但由于雌激素负反馈的建立, Gn和卵巢类固醇维持在极低水平。下丘脑-垂体控制 Gn的分泌,对雌激素的负反馈高度敏感,E2水平低于 36·6 pmol/L,说明Gn可被非常低的E2水平抑制。在儿童期,下丘脑对雌激素负反馈敏感性比成人高6~ 15倍,直到青春期前夕,这种来自中枢的固有抑制一直占优势地位,这种青春期前的抑制是由于下丘脑 GnRH分泌的中枢性抑制引起。可以想象,来自中枢的这种抑制如受到损害或破坏,可能是某些性早熟的原因。下丘脑的神经调节因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调节儿童期分泌的静止期并决定青春期的开始。 2.2 第二性征的发育 根据乳房发育、阴毛生长和其他一些变化,可将女孩自青春期以前到性成熟期这段过程分为5期(即Tanner分期)。Ⅰ期:仅有乳头突起,乳晕未着色;无阴毛。Ⅱ期:乳头乳房隆起,乳晕直径增大;稀疏阴毛,向下主要沿阴唇分布生长,微着色。 Ⅲ期:乳头乳晕融和隆起;较深色、卷曲的阴毛,稀疏地覆盖于耻骨联合。Ⅳ期:乳头乳晕突起于乳房之上;成年型阴毛分布,覆盖于阴阜,向下腹中表面扩展。Ⅴ 期:乳头隆起增大,乳房丰满;成年型阴毛,浓密,分布于下腹正中表面,但未达腹白线,形成倒三角形分布。分期的生理意义:Ⅰ期:第二性征尚处于青春期以前的水平;Ⅱ期:为青春期早期;Ⅲ期、Ⅳ期:为青春期中期; V期:已达成年人水平。 2.3 月经初潮 月经初潮是性开始成熟的临床标志。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在12~16岁。初潮年龄的迟早与许多因素有关。月经初潮与青春期快速发育的关系是相对固定的:月经初潮发生在身体快速增高的峰值之后,在月经来潮后,身体生长速度放慢,身材增高一般不超过6 c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