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孩子冷不冷,不能靠摸手温,因为宝宝的小手、小脚凉凉的并不一定代表冷,也可能是正常的现象。
手、脚是我们身体离心脏最远的位置,是血液循环的末端,而且皮下脂肪比较薄,温度自然比其他部位低。另外,宝宝的血液循环比大人差,皮肤也比较薄、散热快。所以,宝宝小手凉凉的很正常,我们不能因为摸到宝宝手冷就给宝宝加衣服,这样反而更容易让宝宝感冒。
那怎么判断宝宝的冷热呢?哺乳的婴儿在吃奶时,妈妈可通过乳头来感受孩子的口腔温度,判断孩子是否冷。也可以通过摸摸宝宝脖子的温度来进行判断,最适宜的状态是宝宝脖子温热,没有汗,四肢稍凉,说明宝宝不冷也不热,穿衣厚度很合适。
为了让孩子少生病,家长除了要学会判断宝宝冷热之外,最好在宝宝2、3个月大时,对他进行耐寒训练,具体做法就是在初秋凉爽的节气,让孩子置身在新鲜的空气中,让孩子全身的皮肤尽量多地接触空气。
前面我们讲到了,小婴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层薄、皮下脂肪少、散热较快,所以对于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是很差的,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通过不断的体温调节来适应外界不断变化的温度。如果孩子不断地经受寒冷的训练,皮肤就会很好地适应,因而不易生病。但是如果一直生活在一个恒温的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得不到训练,孩子就不能适应温差的变化,就比较容易生病。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给宝宝进行耐寒训练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宝宝皮肤暴露的面积和时间。
当然不是了,摸脖子后面。 家长只要把一个手指(建议用食指,感觉更灵敏精确)从孩子后衣领处伸进上背心部,左右横扫一下,如果手指感觉温暖舒适,说明孩子衣服够了;如果觉得有发烫感,甚至有湿润感,说明孩子出汗了,衣服穿多了;如果手指感觉不够温暖,就说明孩子衣服不够,要加衣了。
判断宝宝冷不冷?要做到“三暖一凉”,即手暖、脚暖、肚暖、头凉。
“手暖”就是摸摸宝宝的手心,温热无汗,穿衣得当。
“肚暖”是保护好宝宝的脾胃,宝宝睡觉的时候可以围上肚兜,大一些的小孩可以穿一件背心。
“脚暖”最为重要,人的脚有许多的穴位,皮肤上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是人体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
“头凉”就是不要把宝宝的头捂得太严实,要对其适当的进行“耐寒训练”。
怎么给宝宝添衣才是正确的呢?
宝宝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近乎是成年人的两倍,加上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体温调节机制较差,穿得过多体内的热量就难以散发出去,体温自然就升高了。
那些冬天出门就用两三件厚衣服把宝宝裹成“粽子”的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实际上宝宝穿衣反而要比老人少穿一件薄衣服,或者比青壮年多穿一件背心。宝宝多穿一件薄衣服实际上比穿一件厚衣服的保暖效果要好,汗湿带来的不便也会减弱许多。
所以,冬天出门前要记得给宝宝穿一些保暖的鞋袜,戴上帽子和手套,时时刻刻注意保暖。像现在这种不定时的天气,妈妈每天要留意气温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才容易把握给宝宝穿多少件衣服。
有些宝妈建议,判断自家的宝宝是不是穿得暖,还可以用手摸一摸宝宝的后背,如果宝宝后背暖暖的也不出汗,就是穿衣得当了。此时应该注意一下周围的环境温度,不能让宝宝着凉了,宝妈的手切记要暖。
作者丨波壳粒粒
宝宝的穿衣问题一直是妈妈们的烦心事:穿少了怕宝宝受凉,多了又怕他捂着。而且和老人家判断宝宝冷热的方法,也常起冲突。
比如常见的“摸手温”其实就是不科学的。今天你们的贴心朋友波壳粒粒,就来给大家支招——下面6个判断宝宝冷热的方法,才是科学的知冷知热!
一、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宝宝并不是更怕冷,而是更容易变冷。
很多妈妈都会误以为宝宝比大人更怕冷。但其实,宝宝既不会比大人更怕冷,也不会更怕热。他们只是更容易变冷或者变热。
这是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成熟,皮肤角质层薄,皮脂分泌较少,防御能力差,所以比较难适应外界的温度变化,更容易受到刺激而变冷或变热。
1.手脚凉不能代表宝宝冷
宝宝心脏小,每次搏动到达手脚末梢的血液少,再加上空气对流或低温,一般情况下,偏凉是正常的。
2.主要看宝宝颈部或后背
脖子后面到后背,是最能反映宝宝冷热的地方。如果摸上去温热干燥,就说明衣服正合适;如果潮潮的,说明衣服多了;如果凉凉的,赶紧给宝宝加衣服。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宝宝的手心、鼻子都不可以作为判断冷暖的依据。
细心的妈妈不难发现,当宝宝的手脚都暖和时,他们往往已经满头大汗了。这时他们稍微吹点风就很容易受凉感冒。
3.小宝宝可以通过口腔温度判断冷热
给小宝宝哺乳的时候,妈妈们可以通过乳头感受宝宝的口腔温度,判断他们冷不冷。
4.考虑宝宝的体重
随着体重的增加,宝宝的保暖能力会有所增强,所以对胖一点的宝宝,可以是具体情况减少衣物。
5.适当参考大人感受的温度变化
当大人自己感觉要添衣的时候,也要给宝宝加衣服。但要注意,宝宝的新陈代谢比大人快,所以增加的衣服应该比大人少。
另外,如果大人自己是怕冷或怕热体质的话,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还是那句,现代医学认为,宝宝的颈部温热,而手脚稍微偏凉,是刚好合适的。
6.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
其实作为父母,最应该关注的还是宝宝的精神和活动状态。
因为各种医学标准,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宝宝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是我们细心一点就会慢慢摸索出规律的。如果发现宝宝有异常,就要特别注意了。
三、天气冷时,不妨试试“洋葱穿法”!
洋葱穿法,顾名思义,就是一层层穿,像洋葱一样:
内层衣服材质柔软透气、排汗良好,如纯棉等;中层保暖,外层防水防风。
再搭配帽子、围巾、手套等,既保暖又不会太厚重,而且方便穿脱。这样就可以根据场合和温度,灵活地一层层增减衣物啦~
最近,多地都迎来了极寒天气,加上流感频发,不少孩子纷纷中招,发烧感冒,鼻涕不止。
孩子生病,最着急的就是家长。
“咳嗽老不好,又发烧了,肯定是冻的,赶紧多穿件衣服!”
宝宝的感冒发烧真是冻出来的吗?多穿衣服管用吗?
很多人一摸孩子手脚冰凉就认为孩子穿少了,其实肢体末梢的温度并不能作为唯一的参考。对于宝宝来说,在冬天的室内,衣服一般比大人多穿一件就行。
家长给孩子添减衣物时,可以摸摸孩子的前胸的温度,前胸后背等躯干温度更能准确的反应出孩子的体温。
孩子在室内玩耍时,不出汗就是刚刚好的状态。
如果孩子身上没出汗,手脚冰凉可以根据情况加一件衣服;
如果身上出汗,无论手脚凉还是热,都意味着衣服穿多了。
对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还要警惕“蒙被综合症”,简单的说,就是父母怕孩子冻着,给孩子穿的过多、包裹过严导致的发热、缺氧、抽搐、神志不清的症状。
您好,很高兴有机会回答您的提问,并且希望我们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气温逐渐下降,又要进入不知道该给宝宝穿多少的时候了。宝宝穿衣服的事虽小,但是真的很容易成为家庭战争的导火索!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宝宝怎么穿才最舒适怎么判断穿得够不够因为娃真的不是穿得越多越好!穿太多反而很危险!
宝宝到底感觉冷还是热,主观感觉是不准确的,最好摸摸宝宝的身体,摸哪里呢?摸后颈!
首先,把手伸进宝宝的后颈处,左右摸一下:如果感到温热舒服,说明衣服穿得刚好;有些发凉,说明宝宝需要加点儿衣服了;如果发烫流汗,就说明宝宝穿得太多了。其次,不要盲目“秋冻”春捂秋冻,是古人流传下来的养生法则,但不是所有宝宝都要“冻一冻”。反复感冒、咳嗽、腹泻、过敏的宝宝最好别冻着;健康宝宝适当秋冻,能提高抗寒能力,增强免疫力。当然,适当带宝宝进行户外锻炼,微微出汗最好,尽量避免大汗淋漓。让宝宝适应气温从暖到凉,更好迎接冬天来临。
宝宝的穿衣法则:一般来说,不会走路的宝宝要穿得比大人多一层,会走路的宝宝就可以和大人穿一样多或者少穿一件。推荐洋葱穿衣法:就是内层要穿透气排汗的衣物,中层来点保暖效果好的衣物,外层套上防水防风的外套。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当下的气温,像洋葱一样一层层加上去或脱下来。
这是很多家长都面临的难题,我以前也走过不少的误区,初为人母,总觉得多给孩子穿点总没错,后来发现人家穿的很少的孩子,活蹦乱跳,脸红扑扑的,手脚暖暖和和,而我的宝宝却总缩着膀子,手脚冰凉,隔个几天就流鼻涕啊,感冒啊,喉咙发炎什么的。真是愁人!
后来,一位同事说孩子穿的一定不能太多,比大人多穿一件就行,不能一下穿太厚的,穿几件稍薄点的。贴身的衣服一定要质量很好,不会对孩子娇嫩的皮肤造成伤害。经常摸摸后背,看热(汗津津,潮潮的)的话就脱一件,冷的话脊背就会冰凉,再多穿一件。她们家孩子长了七八岁,每年就生一两次病。
说明宝宝冷三分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但是宝宝的体温调解能力比大人差,家长们总是担心孩子受凉,甚至还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
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宝宝的冷热呢,以及婴儿睡觉冷的表现有哪些?
1、由于宝宝散热比较慢,所以宝宝睡觉的时候,只要摸摸手背是凉的手心是热的,就说明温度正好,如果宝宝太冷,通过摸摸宝宝的手脚、以及鼻尖是不是冰凉的、后脑勺有没有汗水来判断,如果手脚、鼻尖都是冷的,那么就应该多加被子,如果后脑勺有汗水,说明有点热。
2、在冬天睡觉的时候,大人不能图方便给宝宝穿棉衣睡,应该给宝宝脱了睡觉,醒来再穿上,否则孩子睡觉时身体热乎乎,醒来身体容易着凉。
3、冬天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和大人一起睡,因为大人的热量较高,再一个如果宝宝踢被子,妈妈们也能及时发现。平时只要看看他的小脸是不是红扑扑的,就可以判断他们是冷还是热。
这会让家长误以为是宝宝要睡觉了,但是,这是需要增添衣物的信号。我们通常可以抚摸宝宝的颈背部,要是感觉偏凉,就说明穿衣少了,如果潮湿多汗,则说明穿衣多了。宝宝的颈背部摸起来温度正好,才是穿衣适合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