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请稍候...
Preloader
  • 【公益】愿天下宝贝都能有幸福的家
  • v:irenyuwang

Office Address

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Phone Number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Email Address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img

古代有什么大型的传染病爆发?爆发以后是怎么处理的?

img
提问者

匿名网友

古代有什么大型的传染病爆发?爆发以后是怎么处理的?

10人回答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14:08:1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最可怕的就是瘟疫,其实是黑死病。

    大概在公元14世纪,蒙古大军在围攻黑海边上的城市卡法。

    1347年,蒙古大军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传染性很强,不少士兵都病死。

    蒙古人对卡法城久攻不克,无奈之下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们用投石器将一些病死者的尸体投入城内。

    卡法的守军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将这些尸体堆在城市一角,顾不上安葬。

    没想到,几天内瘟疫就大爆发。

    感染疾病的人,皮肤会变为黑色,切开尸体会发现皮肤下有出血。

    于是,卡法人叫做黑死病。

    由于短时间内城内死了很多人,卡法军民感到非常恐惧,放弃城市四散逃走。

    蒙古人耀武扬威的开入城内,然而短短几天后他们也逃了出来,因为入城的士兵大量病死。

    而卡法逃走的军民中就有病人,逐步黑死病散布到整个欧洲。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根据估计,瘟疫爆发期间的中世纪欧洲约有占人口总数30%-60%的人死于黑死病。

    这是欧洲第二次瘟疫爆发,也是死亡最多的一次。

    黑死病其实是一种称为鼠疫杆菌的细菌所造成,细菌寄生在跳蚤上。而跳蚤可以寄生在各种小动物,尤其是老鼠身上。

    黑死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古人不知道疾病导来自什么地方,也就无法预防。

    而且,这并不是仅仅依靠跳蚤传染,甚至可以通过呼吸传播。

    当今的看法是,如果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生肺炎,人就会呼出病菌,而疾病就会通过空气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而且黑死病死亡率非常高,未经治疗的病死率达50%至70%。而且发病非常快。一般感染疾病以后,数日之内就会死亡,甚至有当日感染,第二日就死亡的。

    而且黑死病传染率非常强,密切接触的都会被传染。

    所以一旦有人感染黑死病,就算父母、儿女就不能去照顾,不然十有八九也会病死。

    最终就是,一旦感染黑死病,就会被留在封闭房间等死。

    即便如此,就算埋葬尸体也会有危险。很多尸体就丢在家里腐烂,无人敢管。

    当时黑死病死亡人数极多,而且死亡极快,很多老百姓认为这是上帝认为人类过于罪恶,降下的惩罚。

    当时一个作家记载:死亡始于5月。它残酷而恐怖。对它的种种残忍和无情,我不知道从何处说起……父亲弃子归西,丈夫没了妻子,兄弟接连死去。因为好像只要人一张嘴呼吸,一睁眼看东西,疾病就会来临。家人至多只能把死去的亲人拉到沟里,没有牧师,没有祈祷……而我亲手掩埋了我的五个孩子……那么多人死去,所有人都以为这就是世界末日。

    仅在欧洲就造成2500万人死亡,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其人口的半数。

    其中,英国死亡最可怕。大约七个月的时间里,就有约45%的英国人因此死亡。英格兰的两个最大的城市,伦敦和诺威奇,死亡率都达40%。

    在意大利的死亡率也很高:1347年底它已经以最危险的肺炎鼠疫形式抵达基督教世界的商业中心威尼斯、比萨和热那亚等贸易城市。受感染的城市很快就看到尸体堆积如山:死亡率超过40%成为常态。

    当时黑死病没有好的办法处理,但到了冬天因为动物活动减少,疾病也会大幅度减少。

    尤其欧洲北部冰雪覆盖,黑死病受到很大抑制。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14:08:17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有意义的话题,联系到当下的“肺炎疫情”,我们以史为鉴,来看一下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一次“大瘟疫”,那就是爆发于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

    一、黑死病简介:

    公元1348年到公元1353年,欧洲爆发了“大瘟疫”,短短5年的时间,人口丧失了三分之一,约2500万人死亡。这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罕见的“大灾难”,史称“黑死病”!

    通过研究欧洲中世界的文献资料,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我们知道这场“黑死病”其实是一场“鼠疫”,它主要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传染源为:鼠类和其他啮齿类动物,其中褐家鼠和黄胸鼠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由3种:

    1.鼠蚤叮咬传播形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方式。

    2.呼吸道飞沫感染:“人→人”传播方式,这是造成鼠疫的大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3.直接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无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在疫区的野外工作者、与旱獭密切接触的猎人、牧民是高危人群。

    感染鼠疫后主要由三种类型: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鼠疫。

    二、“黑死病”为什么能在欧洲迅速蔓延?

    “黑死病”能够在欧洲肆无忌惮的迅速蔓延,造成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大灾难,死亡人数超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之和,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中世纪欧洲医学水平落后

    中世纪的欧洲医生学习的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希伯克拉底的医学理论,这些理论和成果在今天看来,显然是无法应对“黑死病”。不仅医生的技术达不到而且数量还少,很多大城市包括伦敦、巴黎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医生的数量少得可怜,在这么重大的疫情方面,是没有能力应对的。

    (2)、公共卫生知识极差

    在中世界的欧洲,人们由于深受宗教的影响,卫生意识极为淡薄,个人卫生状况更是堪忧,人的一生只洗三次澡的比比皆是(出生后的弥撒、结婚时和死亡),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到高高在上的王室成员,虱子和跳蚤几乎人人都有。这也为“黑死病”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蚤→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威廉.莱基在《欧洲道德史》中说:“肉体的清洁是对灵魂的亵渎,最受人崇拜的圣贤之人,就是那些衣服结成硬块的污身”。

    中世纪欧洲城市人口密度大,而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几乎没有,每天的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存在着人畜混居、人畜粪便到处堆放,城市街道上充斥着各种污秽恶臭。当时的大多数房子都是用木头或者黏土修成的,老鼠可以轻松的出入。

    生活在中世纪欧洲的人类,天生就是细菌喜欢的对象,整个城市就是细菌生活的 “天堂”,就像一堆干柴,只要遇到一点明火,就熊熊燃烧起来,一发不可收拾!

    (3)、随着丝绸之路的出现,欧洲商品贸易发达,同中国重农抑商不同,欧洲各国的贸易行为极其繁荣,这也加速了疫情的传播速度,迅速蔓延至整个欧洲,无一幸免!

    三、“黑色病”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黑色病”对于当时的欧洲冲击巨大,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死亡,整个欧洲政治、经济和宗教体系被打破,面临重新洗牌,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们,不再相信宗教对于人们思想的禁锢,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产生了著名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以医学为代表的人类科学的进步,随着人们对细菌的发现,并研发出抗生素等药物,对于今天我们再次遇到“鼠疫”,就再也不会像古时候一样,手足无措了。

    今天,我们中国爆发了“肺炎疫情”,我们的专家很快就确定了该病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虽然目前人类对于病毒,还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会开发出针对病毒的药物。我也相信,只要我们科学应对,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肺炎疫情”攻坚战,中国加油!

    (本文系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果喜欢本文,请关注和点赞,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咨询。)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14:08:17

    满清未,1910年11月9日,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随后一场大瘟疫席卷整个东北。这场大瘟疫持续了6个多月,席卷半个中国,造成了6万多人死亡。

    1910年11月9日,哈尔滨地区突发鼠疫,灾祸首发于傅家甸(今道外区)。鼠疫由沙俄西伯利亚传入满洲里,很快延及哈尔滨,危及东北全境,疫情严重,蔓延迅速,市内每天平均死亡50余人,最多一天死亡183人。这是发生在哈尔滨的第一次大鼠疫。

    鼠疫自10月17日由满洲里传入中国后,十余天即传播到了扎兰屯。11月9日的早晨,在秦家岗(南岗)马家沟中东铁路工人居住的房屋内便有一名中国工人因患鼠疫而死亡,这名中国人就是前三天由满洲里来到哈尔滨的。

    东北鼠疫大流行,伍连德受任全权总医官,深入疫区领导防治,聘用医生2人,助理医生8人,华人通译(翻译)1人。对于所聘用的医生,要求每天都要到卫生环境不好的家庭防疫消毒,并会同中国商会附设之同仁医院派医生随时指导华人打扫自家卫生,以防传染。同时印刷大量的防疫传单分发给各家各户。

    1910年11月初,傅家甸每天还只是一两例染疫之人的报道,至12月中旬每天4~10名,到了12月下旬增至数百人。由于传染人数增加太快,专业检疫人员无法亲自检查每一个病例,得到病患家人的通报后,只有依靠临时雇来且没有防疫经验之人前往甄别,然后将被认为染疫之人移送至隔离营。为了逃避警察检查和强制性消毒,有些病患家庭在夜间将患者尸体抛在街上。第二天早上,警察把这些尸体收集起来,放在一个个薄木棺材里,埋在乱坟岗子。如果患者死在家里,家人则可以在没人过问的情况下,从容运到城外安葬。临时征集来的护士、看护妇、消毒工和埋葬工,虽都被要求穿戴防护服和佩戴口罩,但都置若罔闻,口罩挂在脖子上而不戴,致使不少人也被传染。

    疫情发生以后,当时从奉天派来两名西医前来处置,但是他们能够调动和支配的人手只有5位与之同来的护士。大多地方行政长官对现代检疫、防疫知识,几乎一无所知。伍连德后来回忆:他抵达后第二天与其见面,早上9点钟赶到县衙门,居然还在客厅等候了半个多小时。伍连德与之交谈后的印象是:“正是这种无知导致了形势的复杂化,并使疫病向更远的南方蔓延。”

    到达哈尔滨的第三天,伍连德得知傅家甸一名与当地人通婚的日本女人死于瘟疫,他决定解剖尸体。

    当时中国对现代医学完全是一片蒙昧状态。旧时观念中,解剖尸体无疑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不但面临着社会风俗的压力,从法律层面来讲,也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伍连德只能秘密进行。

    这一次的尸体解剖,也是中国第一例有记载的病理解剖。在伍连德等人的推动下,1913年11月22日,北洋政府公布了关于尸体解剖法规的总统文告,随后颁发了详细规则,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官方准许尸体解剖的法律性文件。

    当时也没有实验室,伍连德和助手就在当地总商会借了一个房间,做血液化验。将样本固定后进行组织切片检验。在贝克显微镜下,伍连德清楚地看到了一种椭圆形的疫菌——正是鼠疫。伍连德立即向北京外务部发去电文,报告此事,并且提出初步的防疫措施:控制铁路、公路交通,以防瘟疫蔓延;隔离疫区傅家甸;向关内征聘医生等。

    为了防止飞沫传染,伍连德设计了一种极其简单的双层纱布囊口罩,即用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棉,戴上它就可以隔离病患,成本费仅需当时国币2分半钱。后来,在沈阳召开的国际鼠疫研究会上,各国一致赞成采用这种口罩。至今,医务人员仍在使用这种口罩,并称之“伍氏口罩”。

    按照收治病人的病情,诊病院分为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和防疫施医处几种。各病院中均设有医官、庶务、司药生、看护、巡长等职务。既为不同病情的病人提供了治疗,又避免他们之间交叉感染。“‘疑似病房’的提法是伍连德首创的,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使用。”

    鼠疫发生之初,政府为死者提供棺材安葬他们;在街上发现的尸体也由政府出面收集,放在棺木运到坟场。到了后期,当死亡人数越来越多时,尸体也便被直接放在坟场。随着天气渐冷,土地被冻得坚硬,不要说深挖洞,就是想挖一个浅坑,都非常困难。

    当时的伍连德忧心这个坟场会变成一个巨大的鼠疫杆菌的大冰柜。如果有老鼠或其他动物接触到这些尸体,再由动物传染给城里的人,那么一切防疫措施都将化为乌有。

    伍连德凭借直觉,感觉鼠病菌在地面下也是可以存活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处理掉这些尸体,唯一的办法是集中火葬。

    可是伍连德也知道,这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挑战。

    即便是生长在海外的伍连德,也不敢贸然挑战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他思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唯有上书朝廷,请皇帝下一道圣旨才能平复民间的反对。不过,伍连德也知道,他首先要赢得当地官员和乡绅的支持。这一点也进展得异常顺利——他让那些人跟着他一道坐车去坟场看那可怖的场景,他们便一致同意。于是,当伍连德给清廷上书,请求颁布准许火葬的同时,哈尔滨的官商绅士们也联名向吉林总督(当时哈尔滨属吉林境内)陈情,希望批准火葬。

    1月30日,他们终于收到外务部发来的电报批准。第二天一大早,伍连德立即行动起来——伍连德雇用了200名工人,把棺木和尸体以100为单位,分成22堆。先是用炸药爆破,挖了一个20英尺见方、10英尺深、每次能够装500具尸体的大坑。然后,按照每百个尸体10加仑的标准,用消防车在尸体上面浇上煤油。火点起来,尸体迅速猛烈地燃烧起来,2200多具尸体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为经过努力,到4月底,东北三省各地的鼠疫被全部消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行动。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14:08:17

    古代有各种各样的大型传染病,譬如伤寒、霍乱、白喉、肺病、天花等等,而造成人口死亡最多的,莫过于鼠疫。

    鼠疫(Plague)是一种人类和动物皆可被传染的疾病,最初反应为淋巴腺发炎,所以也被称为腺鼠疫。

    在历史上,鼠疫曾大规模爆发过三次,每次都带来成千上万的人口死亡。

    鼠疫的第一次大爆发,是在拜占庭帝国时期。

    这场鼠疫也被称作是查士丁尼鼠疫。鼠疫共持续了50年,而第一次出现的时间点为公元541年-542年,帝国人口直接从4000万下降到2600万。

    此后,在557-558年、572-574年、590年、599年也多次爆发鼠疫,并且传播到了欧洲的其他地区,其带来的损失是空前的。

    鼠疫的第二次爆发,带来了黑死病。

    说起人类史上最严重的传染病,莫过于14世纪的黑死病(Black Death)。

    黑死病的实质也是鼠疫,有许多淋巴腺肿的历史描述。科学家们推测,黑死病很可能是一种寄生于跳骚身上的鼠疫杆菌。

    关于黑死病的残酷,只需要列举数据即可:

    这种传染病席卷了欧洲、亚洲和非洲,造成至少7500万的人口损失。

    鼠疫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传播是19-20世纪的事。

    这次传染病的主战场在于亚洲,包括东北的大鼠疫,还有云南、广州、香港等地的鼠疫,很快使得亚洲各国面临鼠疫的挑战。

    这最后一次鼠疫的流行,直到1959年才宣布结束,受灾人口遍布东北亚、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共有1200人丧命。

    总而言之,古代的传染病非常可怕。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14:08:17

    黑死病

    黑死病又名鼠疫,是古代致死率最大的一种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死亡人数高达7500万人,在现代的一些卫生环境极差或者热带地区仍然还能见到这种病毒杆菌的身影。

    黑死病暴发于1348—1451年的欧洲,是欧洲历史上一次大型瘟疫,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这次瘟疫共造成欧洲数千万人死亡,使当时的欧洲总人口直接锐减了三分之一左右。

    黑死病患者的主要特征为:全身虚脱、发高烧、神志不清、身上有黑色斑点,因此被称为黑死病。在医疗技术非常落后的古代,人类一旦感染这种病毒,跟本就没有办法医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患者痛苦的死去。

    黑死病毒来源于鼠类皮毛上的跳蚤,这些携带病毒的跳蚤一般都寄生在长尾黄鼠、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喜马拉雅旱獭、蝙蝠等动物身上。

    据说黑死病是古代蒙古人西征欧洲时带过去的。当时蒙古军队在攻打欧洲的一座城市时遇到了顽强抵抗,在久攻不破又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他们想出了一个恶毒的办法,将带有黑死病毒的尸体扔进城里,造成城内士兵感染病毒而大量死亡,蒙古人便趁机攻占城池。此后,这种病毒在欧洲快速蔓延开来,甚至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导致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死亡总人数达到了7500万,可以想像在古代,这种病毒就相当于现在的癌症一样,无可救药,所以才导致人类大规模死亡。

    那么黑死病毒在暴发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黑死病毒在欧洲肆虐了一段时间后,欧洲各国开始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在医疗水平很落后的情况下,隔离成为当时最有效的手段,比如将所有患者隔离开来,所有受感染的公共设施被隔离,甚至将乡镇农村封闭起来,不容许任何外来人员进来,所有运送货物都采取非常严格的检测和隔离。

    在1656到1721年这段时间,欧洲各国黑死病疫情开始转危为安,人们在政府大力的宣传下,已经懂得了如何防止该病毒的传播,积极进行自我隔离、消毒、注意个人卫生等,在加上长期被病毒肆虐的欧洲人身体免疫抗体本来就已经显著提高,因此,黑死病毒被有效截停,在欧洲地区逐渐减弱直到消失了。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内容,望大家喜欢。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14:08:17

    趣谈答案:古代的大型传染病目前来看有两种比较厉害,第1种是属鼠疫,第2种是天花。

    爆发之后的紧急处理

    古代一旦出现了大型传染病,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上到皇家下到民间百姓几乎都异常惊恐。

    而一旦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病症,那么对于整个帝国来说都是一次大的挑战。

    1.封闭村子。

    绝大多数的传染病都会封闭传染源,不让传染源出来,只不过古代由于医疗设备的不佳以及各方面的限制,往往就导致封闭某个区域之后,这个区域会出现大量的混乱和波动。

    但是封闭区域的确是一个短时间内最有效的手法,从古至今一直延续,而且在古代的时候,如果封闭某个区域,相对来说更加简单一些。

    因为古代的交通不便,村民之间有的时候哪怕相互接触一下,也仅仅是村子里面走走,如果想跑到镇子上去没有充足的马力,还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

    2.抓紧时间熬中药。

    古代的时候并没有西医,有的只是中医,所以中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面对传染病的第一阵营。

    只不过有的时候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传染病,中医也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于是只能够碰巧或者做一些实验来看一下某哪一些中药对症,并且能够起到抑制作用。

    只不过在古代的时候熬中药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简单,也没有想象的那样小,像一个小包一个小包的包装好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往往是在村中间支起一口大锅,这个锅超级的大,然后往锅里面不断的扔完药材之后就烤一烤,烤好几天,所有的村民都在这口锅旁边。

    3.挂上显示的标注。

    有一些村子如果出现了某些传染病,将会在这个村子的四面八方,每一个地方都铺上各种各样的显示标注。

    有一些标注可能是黑旗,有一些标注可能是文字或者是几个大石头,如果当其他的人看到了这些,就知道这个村子已经被传染了,抓紧时间离开就好。

    古代的先天便利

    整体来看的话,古代是具有很大的先天便利行动,因为古代并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最便捷的可能就是船了。

    所以古代的人口流动不大,一般某个区域发生了大型传染疾病,往往就在这个区域里面爆发,大不了就一个村子一个镇子的事儿,如果说传遍了整个国家还是不太可能的。

    而欧洲就不一样了,欧洲在中世纪的时候人口密度比较大,而流通性也比较大,往往一传就会传遍整个国家,对于那些小国家来说简直就是个灾难。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14:08:17

    古代的大型传染病有天花、黑死病、霍乱、疟疾、西班牙流感等,每一种传染病都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口死亡,有的甚至威胁到一个国家、一个种族的存亡。

    下面我们以霍乱为例,进行一个简单介绍。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发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它发病急、传染力强、致死率高。它主要通过是粪传播或者是水和食物发生传播。霍乱的典型症状是无痛水样腹泻,严重者一天腹泻十几次,最后严重脱水导致死亡。

    在历史上霍乱大规模爆发过7次

    1817年—1824年,在孟加拉国大规模爆发,爆发后迅速传播亚洲甚至传至欧洲,仅1818年左右的英国就有60000余人死于霍乱;

    1827年—1837年,霍乱经俄罗斯蔓延至欧洲各国,后又传播至加拿大和美国;

    1839年—1863年,霍乱第三次爆发,整个北半球收到波及,俄罗斯受危害最大。造成成百万人的死亡,其中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柴可夫斯基和他的母亲就死于这场霍乱;

    1865年—1875年,一艘从埃及驶往英国的船只引起了这场大爆发,霍乱迅速传遍欧洲大部和部分非洲区域。1866年,北美洲未能幸免;

    1883年—1896年,埃及爆发了第五次霍乱;

    1910—1926年,第六次霍乱大流行;

    1961年—至今,第七次霍乱大范围流行。本次霍乱开始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波及世界五大洲的140多个国家,累计病例至少350万例。最近几年全球每年仍有将近十万人感染霍乱而死。

    霍乱发生后古人如何应对

    “霍乱”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取自传染病导致军队混乱之意。多年来古人在“霍乱”的处理措施上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讨,虽然无法彻底消除但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的作用。

    1.服用汤剂。多年来由于霍乱的频发性和危害性古代医者对药方进行了多方位的验证。在《黄帝内经》、《伤寒论》、《霍乱论》中均有详细的记载。中医们根据不同的症状开出不同的药方,但是这些药物却只是能够缓解病人的疼痛感,感染者大多还是会病重去世。

    2.迅速隔离。大家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出将霍乱危害降至最低的方法就是隔离法。一是将患者与正常人进行隔离,将霍乱患者集中聚集在一个特定区域,通过是会、硫磺等对病人的活动区域、衣物、粪便等进行消毒;二是引用水源隔离,查清感染者的引用水源,对水源的上下游等互通河流进行标识,严禁其他人员再次饮用。

    3.死者尽快入土。因为古代一直没有针对“霍乱”的有效药物,大家得了霍乱基本上就是处于一只脚踏进鬼门关的状态。为了避免更大范围感染,医者辨明病症后都会嘱托其家人尽快准备后事。病人去世后不再进行出殡的一系列理解习俗,而是迅速装殓入土。

    从古至今,传染病一直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之一,需要我们人类慎重应对。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14:08:17

    古代的传染病有很多,天花、鼠疫、黑死病等都有可能导致大量的人因此而丧生的,当然了只要有传染病出现,我们就能找出应对的策略来,然后最后把病毒给消除掉,得到最终的根治。

    关于古代的传染病,我们说一个发生在清末的一场鼠疫吧。鼠疫也是夺走人们性命最多一个传染病,它是经过人的体液,可以传染给另一个人的。

    清末的这一场鼠疫,是因为屠杀土拨鼠造成的,本来这一场瘟疫是因为沙俄而引起的,他们当时雇佣东北边境的中国人来充作劳力,主要的工作就是杀土拨鼠用土拨鼠的毛来制造衣服。

    但是,在杀土拨鼠的过程中,有7个中国人莫名的死掉了,沙俄也没有查清原因,他们就把这七个死掉的人给处理掉了,同时,他们还把厂房给烧了,没有死的两个人,他们给放回了中国东北。

    鼠疫就是通过这两个人传染到了东北满洲里的, 仅仅几天的时间整个东三省就开始蔓延了,一时之间关外的北京,也是人心惶惶的。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清廷在不重视,北京很有可能也会被沦陷。所以,这个时候,伍连德就被派到了东北去治理疫情。

    伍连德是马来西亚人,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可以说他是有很深厚的西医功底的。到了东北之后,他就开始解刨了尸体。

    然后通过对尸体的解刨,他们得出了这是鼠疫,后来随着传染的人越来越多,伍连德确定这个病是可以人传人的。

    因此,他还制作了简易的口罩,让当时的人都要戴口罩。并且切断了当时的所有的东北的交通枢纽,对感染的人,和没有感染的人,也分别进行了隔离。

    可是,病情并没有因此而好转。

    伍连德又开始去找原因,最后他大胆推测,说死尸上肯定是有携带病毒的。于是,他又上报朝廷,要求把因感染鼠疫而死去的人,全部都给焚烧掉。

    正是这个焚烧尸体事件之后,鼠疫慢慢的控制了下来。也就是说从鼠疫的爆发,到有效的治理,伍连德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正是在大概三个多月的时间,鼠疫彻底的被根治掉的。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14:08:17

    大家好,我是南岭说史。以下是我的回答:

    现在谈到这个话题,我想很多人都是悲伤的,和时下的情况非常的贴切。

    无论是这一次的引发缘由,还是古代历史上出现的很多次的疫情,大多都是和动物有关,比如肺结核、鼠疫,肺炎等等。

    当然这不能怪动物,因为动物的心里也不是主观要去做这件事。

    古代医学不发达,卫生条件也相对的差,一旦发生疫情所造成的的后果是非常的严重的,轻的造成少量人的死亡,重的甚至可以摧毁一座繁华的城市或者是物种。

    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相当多次的这样的情况。

    比如,公元前430年的雅典大瘟疫,十四世纪的欧洲黑死病以及在中国17世纪发生的明末老鼠引发的疫情。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发生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时代的一场灾难。

    这场灾难发生在东汉末建安年间,具体集中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东汉有两个非常出名对后世也是影响很深的神医,一个是华佗,另一个是张仲景。

    其实还有一个神医董奉,杏林春暖的典故就是来自于董奉。他与华佗、张仲景三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在这样一个名医辈出的时代,按理说应该不会发生很大的疫情啊,就算发生有这样的神医在也是能够迎刃而解的吧。

    但事实上,他们也无能为力。因为无前例可循。

    这种危害严重的病就是伤寒(现在有专家学者推测实为老鼠引起的疫病),而这场“伤寒”的灾难早有预兆。

    《后汉书》记载从汉安帝刘祜元初六年(公元119年)开始一直到汉灵帝刘宏的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几乎没给几年都会发生“大疫”。

    有种可能汉安帝刘祜就是死于伤寒,《后汉书》记载汉安帝延光四年(125年)“京都大疫”,汉安帝病死之前的症状就是“时冷时热。”

    一直到汉献帝建安年间终于爆发了一个模大的疫情,当时几乎全国都发生了疫病,甚至我们所熟知的建安七子之中的陈琳、徐干、王粲、刘桢、应玚五人同染疫病而死。

    向来五人私下肯定是接触颇多,交叉传染了。

    具体的情况在独占八斗之才的曹植的作品《说疫气》中有记载“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yì),或覆族而丧。”可见当时的惨况是非常的严重。

    当时曹操准备攻打吴国,而这次出征中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也染疫病而死。为此第二年曹操又下了一道诏书:“去冬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于外,垦田损少。”在曹操的《蒿里行》最后有这么一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甚至是医圣张仲景自家的情况也是非常的惨,他在《伤寒论》序中记载“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两百多口人的大家族,死亡三分之二是个什么情况,那是相当的惨。

    这样的情况发生后,很多百姓都纷纷悬挂符咒以求得平安,这是当时的普通百姓的一个处理方式。但这个方式应对疫病肯定是没有作用的。

    而对于当时的名医张仲景来说,他的处理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

    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就是在无数的鲜活病例下提供了研究,我相信这本书以及张仲景在当时凭借他的医术一定救了无数的生命。

    对于三国之间互有战争的魏蜀吴政权,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在意,建安二十二年,疫病最危险的时候,魏吴仍在战斗。

    第二年刘备夺得汉中,关羽被魏吴联手打败杀害。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历史上的疫病情况,这里是南岭说史。谢谢。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14:08:17

    中世纪欧洲爆发的麻风病。

    麻风病最早的文献时出自《旧约·利未记》,里面记载了检验麻风病的规例以及为患麻风病洁净的例子。

    在中世纪的欧洲也被称之为黑暗年代,失落的时代。

    原因就是因为在欧洲这长达是个世纪的时间都是由教会占据主导地位的,所以在这个时期麻风病的诊断都是由教会人员来完成的,而并非是医生。而且宗教认为这些患病的人都是不洁者是被上帝遗弃的人,所以患有麻风病的人往往会被教会人员所驱逐,过着自生自灭的生活。

    在欧洲麻风病肆虐的几百年里(十一至十四世纪),麻风病人由牧师或者其他宗教的权威人士进行确认,然后将这些人分离出社会群体,在这一过程中通常还要进行一些仪式。

    而且为了区别病者,法律规定麻风病人必须身披专门制作的带有黄色十字架的斗篷,以及用来警告距离他们太近而使用的铃铛等等。

    事实上,在教会统治的那个黑暗的年代,其实并没有采取多么有效的措施,连医生的职责都是由教会来施行的,麻风病的消失基本就是在漫长的时间中被湮灭的。

    如果说作为有效的措施我想应该就是欧洲大陆对待麻风病人采取隔绝的态度,不与麻风病人接触,所以这种病毒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逐渐消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