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请稍候...
Preloader
  • 【公益】愿天下宝贝都能有幸福的家
  • v:irenyuwang

Office Address

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Phone Number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Email Address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img

读完《人生海海》有怎样的读后感?

img
提问者

匿名网友

读完《人生海海》有怎样的读后感?

10人回答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17:18:16

    一口气读完麦家的《人生海海》,这是一本让人读起来就不想中断的书,感谢作者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历史环境,不一样的人文情怀,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人性,不一样的人生。我想,小说给人带来的震撼就是在看完许久后还会沉浸在故事中不能自拔,为故事中的人物感到悲悯、唏嘘和遗憾。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作者以江南山村为写作背景,从民国到抗战到文革为时间脉络,用细腻诙谐的笔触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活灵活现的万千世相图。一边读文字,脑子里一边闪现各种场景,这种极强的代入感让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主人公上校的一生,起起伏伏,悲悲喜喜,辉煌过,坎坷过,充满传奇,充满秘密,我原以为这样的人物势必会化解一切困难,最终成为一代枭雄。可是,我失望了,因为在现实的社会中总会有些人在一边享受着你的恩惠一边不忘在背后踩你一脚。

    上校的隐忍、正直、善良,使他即使受到过很多不公和摧残,却从没为自己辩解过,上过战场,挡过子弹,坐过牢,受过辱,是大名鼎鼎的“金一刀”。这样有勇有谋的人怎么会胜不了不过是一群孩子的红卫兵呢?事实果真是斗不过啊,“不怕老只怕小,小鬼作恶老鬼哭”。好人真的不一定都有好报,这便是人性中的恶吧。

    最终,上校疯了,由于治疗的不及时,智力只能像个七八岁的孩子。这也许是他最好的结果吧,忘记了不堪的回忆,只保留孩子般的纯真。林阿姨的出现,让我们更加坚信上校是不可多得的好人,上校的长寿(活了将近一个世纪)也许是老天对他的另外一种补偿吧。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17:18:16

    据说麦家的《人生海海》是历时8年的转型之作。莫言也在评论中说,这是麦家走出创作“舒适处”,“回归故乡”的作品。

    这部小说以“我”的视角审视了故乡一个传奇人物“上校”曲折的一生,是以探讨生存意义为主题的。

    小说主人公上校出生在江南小镇,从木匠成为国民党士兵,又成为军医,抗日战争时成了军统特务;到解放战争时开始为人民军队服务,并参加了抗美援朝。

    之后,因“作风问题”被开除公职,遣返回乡,“十年”时受到迫害,被投入监狱,最终精神失常。到晚年,在妻子的照顾下过完了平静的余生。

    小说通过上校的经历,表达的是“人生海海”这一诗意主题,也即人生经历起伏波折,最终也要坚持活下去。

    上校这个人物,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特别是《太阳照样升起》里的巴恩斯。因为他和上校有相似的经历。

    巴恩斯在一战中胯部受伤丧失了xing能力,而上校则也在战场上受了差不多的伤,不过经过手术却获得了超人般的能力!但不明就里的乡人把他称作“太监”。

    当然,两人的遭际是不同的,但所表达出来的精气神却相近。巴恩斯是“败而不垮”的典型,虽然生理的“太阳”委靡不振,但精神的“太阳照样升起”。上校被“日本女鬼子”污辱,被爱人误解,被乡人称为“太监”和“鸡奸犯”而妖魔化,但他可以被打倒,却总是不屈服。

    上校还让我想起另一个上校——《百年孤独》里的布恩地亚上校。

    不是他发动过几次战争,向他的对立面投降,而是他在无聊赖的生活中,用制造、融化、再制造、再融化小金鱼的方式去度过余生的方式让我想到了《人生海海》里的上校。

    在晚年,他虽然近于痴呆,但还在精心养护着他的蚕宝宝,那种痴迷的投入和布恩地亚相似。这就提示我们,人生应该在“无意义”中寻找活着的意义。

    最后,上校让我想到了汪曾祺笔下的“小人物”系列,铁匠、木匠、造烟花的人等等,特别是接生的民间医生“快马陈小手”。

    在汪曾祺笔下,这些民间的小人物精神极其干净,技能超凡脱俗,比如陈小手,白马白衣,普救众生。

    而来自民间又回到民间的上校,同样是衣着洁净,性情散淡,同时又心灵手巧,对医学无师自通。他以一套金手术刀普救众生,既有林泉高致的隐逸之气,又具杏林春暖的医者之风。

    悦华认为,这才是麦家要着力表现的上校的精神主层面。通过这,来表达: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活出对别人的意义来,即使被污辱,被歪曲,被损害。

    悦华认为,麦家对上校这个人物倾注了最大的善意,表达了最高的赞美,也寄寓了最终的理想。当然这几个“最”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一是人物塑造扁平化。他的性格与行动的主要方面是善,所以在“我”的眼中他几乎具有了“神性”,所以在人物塑造上似乎用力过猛,从而造成了人物概念化、面目模糊的缺憾。

    二是人物性格的撕裂。作为一个“善”的代表,他惩罚“小瞎子”的方式——割舌、挑手脚筋——不是说残忍,而是缺乏性格上的统一性与逻辑上的合理性。还有,他“打入敌人内部”纵欲求生与被刻上耻辱的文身之间的张力也是不足的。

    以上两点悦华认为对表现上校人生的复杂性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这就是悦华初读《人生海海》上校这一人物的所感所想,纯属个人之见,愿就教于大方之家。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17:18:16

      人生海海,海海人生,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这是20xx年读完的第18本书,历时7时45分钟,时间不长不短,然而,我却真真正正耗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看完。

      为什么?

      因为我沉浸在上校的剧情里无法自拔,因为心里有爱,有恨,有情,有义,还有欢笑与泪水,看得透彻,所以走得缓慢,走得深沉。

      也许读完这本书,我们会学到很多人生哲理,学到如何去做一个有良心的人,也也许,我们只是把他们的人生当作我们学会活着的一种方式,但不管怎样,感谢麦家,给了我们人生不一样的真谛。

      生活,不是我们该活过的样子,而是我们该记住的样子。

      人生百态,世态万千,我们不求自已活到多么高不可攀的境界,我们也不奢望自已活到人生多么仰望不及的高度,但至少,我们尽量做到像上校那样,做一个有本事有担当又睿智的人。这世间天大的事都要觉得不足为惧。凡事看得淡,却又不随波逐流,有自已的思想,有自已做事的方式,不浮夸,不张扬,不躁不娇,凡事尽握我手的强大气场,才不负青春,才不负人生,才不枉此生千辛万苦的来到这世上。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心底最深的感触。也许还有很多很多的想法想要倾诉出来,比如,上校;比如,上校的一切。整个人生里,别人的一切,星河万里,不及我看上校的一眼。

      但是,我却选择了放弃,只因为,对于上校,多少的语言,都无法去书写,去记录,唯有放在心里,沉淀,定格,直至永恒。

      人生海海,海海人生,活着不易,且行且珍惜。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17:18:16

    上校的故事,让人有种忍不住往下窥探的欲望,能认清生活本质却依旧能够继续热爱生活,真的非常不容易!


    人生海海,就算活着是挣扎,也得挣扎下去了。


    生活从来就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充满了各种意外,有时候人对于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真的无能为力。尽人事,听天命,顺其自然,少一些执念,也许生活会过得轻松一些。



    爱阅读,爱思考,专注原创,我是@小颖隐于野,关注我,与你一起畅游文字世界~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17:18:16

    去年年底看完了这本书,真的很感慨,为上校的命运而唏嘘。

    人生,从来不是按照你最初计划的方向走。你会遇到什么人,遭遇什么事都是不可预料。

    人活着,不要执念太强,和命运对抗有时候不过是蚍蜉撼大树。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作最坏的打算,接受一切命运的洗礼。

    人生际遇无常,拥有的一切都有可能在瞬间失去。不论你现在身处何处,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要明白下一刻,你可能会过上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放弃美好的期望,做最大的努力,保持最谦卑的敬畏心,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练就强大的内心,以便于你能尽快度过困境。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17:18:16

    我也是通过很多的书评了解到这本书的,最让我触动的是董卿对本书的评价,能看的出来,麦家一改往日的写作格调,沉淀下来用慢节奏的表述,写了一部看似平常的传奇小说。故事的脉络并不复杂,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入手进而徐徐展开,或离奇或残酷,在戛然而止中渐入佳境,读来让人心生力量,作者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开始转述,从而进行自我的完善。小说不断的制造出一个个小高潮,在即将发生不可逆转的悲剧时,又突然戛然而止。结尾出也颇具功力,在几十年后,小说中各种人物的命运或暗淡或出彩,或平淡无奇,或萦绕在心中的谜团通过时间的淬炼一一化解,读到此刻你能感触到麦家是用了心思的,时代赋予每个人不同得角色,最终每个人都像是无所依附的浮萍一样,被海浪裹挟着四散开来。毕竟,我们都是因为有希望而活着。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17:18:16

    人生海海是小说家麦家的作品,和之前的《解密》,《暗算》不同,这是一部充满个人情感的小说,我个人特别喜欢。

    人生海海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从童年记忆开始,讲述了书中第一主人公上校和上校的妻子,从抗日战争,特工生涯,朝鲜战争,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等中国巨变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人生的挫折与苦难。

    最让人感动的是上校一生救死扶伤,抗战杀敌,最后被林阿姨无意中的伤害回到家乡,又在文革中受的红卫兵的迫害,几乎九死一生,最后被逼疯,林阿姨回到他身边用半生的救赎去照顾他。

    而“我”在上校事件中受到牵连,背井离乡差点客死他乡,遇到自己的两任妻子,历经各种生离死别,依然对故乡充满赤子之心。

    书中既讲述了罪恶,又说到了善良,读完之后感觉这本书就像在写我们自己的故事,在书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童年经历的往事,我们的父辈经历的浩劫和成长,最终美和善得到尊重。

    建议大家可以读一下这本书,会感动的。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17:18:16

    《人生海海》应该是19年最热门的小说之一,整个故事读起来非常具有传奇性。故事的剧情发展并不复杂,还是以日常生活为主,只不过掺杂了许多离奇的故事,会让读者觉得人生百味,残酷和快乐往往都是并存的。经历的多了自然会变得大彻大悟,让人找到新的方向。感觉《人生海海》是一本能让人重拾力量的书,下面为大家准备了两则书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来看看。

    人生海海读后感一:

    这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

    在读前两部分的时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低于我的预期的,用词颇具现代乡土文学的风格,过于通俗,着重在“俗”上,故事内容好读但是形散。

    对于主人公“上校”的描写多数是通过他人的转述,或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进行完善。

    到了这本书第二部的结尾部分,将矛盾激化成为一个小高潮,在即将引出一连串悲剧时,剧情戛然而止。接着第三部的时间线跃到几十年后,在这期间故事里各个人物的命运急转直下或扶摇直上,萦绕于心的种种迷思被逐一化解,这个时候我终于开始看清麦家摆的这一大盘人生棋局,先前埋下的伏笔像是隐疾,实际是在暗暗地剜着读者的心。

    那个时代赋予众多人物的是漂泊的命运,像野草像浮萍,被海浪裹挟着四散开来。

    活下来的每一个人都曾被狠狠打碎过,又重新拼好,既绝望又要充满希望。

    我永远都会为动荡年代间夹杂着的情爱感动——青年时期,面对“林阿姨”的耿直热烈的示爱,上校默默隐忍和退缩,后来因误会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两人分道扬镳。盛年过后,上校终于在林阿姨身边安稳下来,前半生里这两人遭受过的磨难与侮辱都不值一提。

    作者在最后一部分里的描写画面感太强了,代入之后都是深沉的痛感,没有办法进行单独段落的摘录需要结合前后文体会。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7 17:18:16

    人生海海的单看书名很难让人产生兴趣

    本书的故事围绕前国民党上校展开,以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上校身边的回忆组成完整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因为自己的性格,最终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也得到了自己所不希望的结果,性格决定命运,最终的果必有因

  • img
    宠来也
    2021-12-17 17:18:16

    外界好评如潮。上周读过以后,我的感受有点复杂。

    有人这样评价,十分贴切:这本应该是一盆上好的骨头汤。食材新鲜,配料丰富。厨师的手艺也别具一格。但也许正是由于厨师手艺的独特性,肉骨头未除血沫便下锅,后来又放过多的的花椒大料,最不应该的是起锅时又撒了一把鸡精。味道浓郁归浓郁但食材原来的鲜美则难寻踪迹。

    回到书中来解读。一是语言和情节过于生猛,部分情节过于注重下三路让人反感。二是情感过于强烈和浓郁,以至于情节和人物难以支撑。三是点题和结尾过于煽情。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生命。上半部分上校的形象生动而鲜明。虽然虽然没有多少故事情节,没有过多的感情渲染,读起来仍令人感动。下半部分则相反。

    这算是一部好书。上半部分优秀,下半部分及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