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的儿子说想死,不想活了,怎么办?

发布于 2021-12-18 17:09:47
两三次了,说不想活了或者说我尝试一下怎么死亡。说担心自己活不了那么久,等等。 今晚又说了一次,我和媳妇心里很堵,跟他聊天他会说:别管我心里怎么想的,我不想说。 2013年10月出生,到现在只有六岁半,我心里瞬间没有了精神,工作也不想干了。 自认为没给过他压力,而且平时跟他沟通很多,买太多玩具,玩起来也很正常,唯一逼着他的就是书法和古诗词背诵,但是他一晚只背一首,其他的没给他压力,每天学习不超过2小时。 为什么会觉得压力大呢?或者怎么开导?是不是在家憋的?前两天他妈单独开车带他出野外放松的。 我和媳妇因为教育问题,今晚刚刚有点不愉快。

查看更多

关注者
0
被浏览
474
10 个回答
爱宠问答网
爱宠问答网 2021-12-18
认证宠物医生。

我大女儿8岁了,5、6岁的时候说过同样的话。原因:

1.嫌我督促她写作业,嫌烦。

2.玩游戏死的很容易,想真的试试。

3.知道父母怕什么,威胁一下。

4.嫌我管妹妹多,对她的爱少了。

第一次说的时候,吓我一跳,当时在训她,马上就闭嘴了。隔了几天又有争执,她就第二次说,我就沉默不语,后来越来越频繁,当她第三次说到“死”的时候,我想:我白活了三十几年,被一个小孩吓唬住能行吗?这才5、6岁,就拿住我了?还有老二有样学样,我这妈还怎么当?今天必须纠正过来。

我很严肃地说:你想死,可以啊,反正你死了,我还有一个女儿呢。你想怎么死呢?跳楼吗?我们家三十几楼,从楼上跳下去会变成一摊血肉模糊的烂肉,我都认不出你来。想撞车吗?会被撞的血肉横飞,万一撞不死,撞个半死怎么办?要不然我们找个干干净净的,痛苦小点的死法吧?捂死怎么样?

她想了想说:行!

我找来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套在她头上,用手把口束紧,我就在旁边数秒,还不到10秒,她就喊饶命,拿下塑料袋来,她哇哇大哭,说再也不想死了。果真从那,两三年过去了,再没提过死。

孩子总是口头说死,总归是有原因的。并不是说我不爱她,不管你多爱你的孩子,有些孩子就是矫情,你越爱她疼她迁就她,她越刁难你欺负你胁迫你。我和我女儿就是这样的关系,她从小是个一天哭20次的高需求宝宝,一哭二闹三寻死,只是她的日常表达,用我老家方言说这种孩子就是“吊猴”。我被她折磨的精疲力尽。

后来我找出了上面几个原因,主要是有了老二之后,重心偏移,后来及时纠正,多管齐下,多关心和关注她,从认识到这个问题并调整以后,她再没提过死。当然,要在美国,套塑料袋这种话不敢公开说,会被告虐童,但是自己孩子自己了解,针对原因才能找解决方法。

小孩子对死没有概念,我们中国家长对“老”“病”“死”讳莫如深,加上各种游戏里,随便死一下就能复生,越是这样,孩子们越是自杀率上升。开始是随口说说,孩子一说,家长就蔫了,再将来,升级了,就会试一下真的去死,孰不知和游戏中不一样,人死是不能复生的。

多带孩子去探望重病人、养老院里的老人、参加葬礼,看看火灾、地震、车祸现场的视频或图片,给孩子补上死亡教育这一课。

但是还需要警惕。如果用套塑料袋这方法,孩子丝毫不动,根本不怕,一心求死。那么这个家庭,这对父母肯定是出了严重的问题,所以孩子病了。心理疾病虽然不疼不痒不发烧,但同样是致死的。父母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就医。

家庭教育任重道远,家长要多学、多问,与时俱进,才能应付得了越来越智慧的熊孩子。

爱宠问答网
爱宠问答网 2021-12-18
认证宠物医生。

我女儿2013年11月的,和你儿子同岁,有一天她爸批评她(没道理那种),还丢她玩具,我在上班,打电话给我,我说了她爸哄了她,结果她爸还让她跪,她就说要去跳楼。她爸拦着她,给我打电话,我让女儿接电话,我问女儿是不是要跳楼,女儿说是,我说:那让爸爸带你找一栋最高的楼,那样摔下来脑袋才会开花,摔下来直接就死了,以后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再也不能玩这些好玩的玩具,穿漂亮的衣服,从此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你的存在。爸爸妈妈会伤心一段时间,然后重新生个弟弟或妹妹,我们三个开心的过一辈子。你的玩具、衣服、所有的一切包括爸爸妈妈的爱今后都是弟弟妹妹的,我们家楼太矮摔不死的,去找一栋最高的楼跳。然后她听完就说:那我考虑一下,然后沉默了几秒钟又说妈妈我不跳了。晚上睡觉前针对这件事我又和她聊了一下,她说妈妈以后我再也不说跳楼了。当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当时我听到女儿说要去跳楼,我都震惊了,因为我们很爱她,在教育方面也和你们一样并没给太大压力。所以我特别能理解你的心情,小孩有死亡方面的想法,家长一定要想办法去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及时沟通,就算他不愿意说,家长也要耐心的去了解,尽快帮助孩子解开心结。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一点帮助。

宠来也
宠来也 2021-12-18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谢邀请,

六岁的孩子说出这种话,让人感到像大人,证明现在的孩子太聪明,同时也看出幼小的心灵所承受的压力,虽是戏言,可见一斑,作为家长和老师,唯一的办法就是讲道理,多和孩子交流,还要和孩子做好朋友,用生活的现实,讲明做人的原则,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不容易,讲美好的未来,人生的甘甜,激发孩子对幸福生活的期盼,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好孩子是全社会应尽的责任,但,首先是父母和老师的义务,看似平凡微小的生活琐事,里面隐含着大文章,如,有的孩子在初中和高中期,出现叛逆现象,但有还多孩子没有这种现象,所以说,一切都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你把孩子当朋友,孩子就会和你交心,甚至无话不说,这是一门家庭教育艺术,也是科学,互相尊重,才能真心交流。

宠来也
宠来也 2021-12-18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让一个六岁的孩子每天须背会一首古诗词,还逼着练书法,这还不叫压力?试问,在没有浓厚兴趣的前提下你每天能背会一首古诗词吗?你愿意天天练书法吗?

六岁一孩子,正是玩耍的时候,你让孩子承受大人都不愿承受的压力,还自认为没给他压力,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啊!大人为什么都把自己没有能力完成的事交由孩子来完成呢?望子成龙也得看孩子是否是有天赋,是否有兴趣?说句不该说的,再照这样教育下去,孩子非出问题不可。

正确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在玩耍中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孩子身心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宠来也
宠来也 2021-12-18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症结:玻璃心+无趣+学古诗的方法

很多这个年龄的孩子都会有过这样的想法,只是有的仅一瞬间,而有的却经常这样想。这中间除了性格的遗传因素外,恐怕就是家庭氛围的影响了。

  1. 玻璃心。现在很多孩子都有玻璃心。其主要原因就是抗挫力差。家长的过多代劳或者多度责怪都有可能使孩子抗挫力差。同时孩子自尊心强,事事都想做好,但并不是事事都能如意的时候就产生玻璃心了。所以抗挫力的锻炼刻不容缓。我的方法是 a.做错事不打骂,但是后果自己收拾(家长可以提供些方法的帮助)。b.鼓励。c.家长积极心态的榜样(当你遇到问题瞬间无精神时,必定会影响孩子)
  1. 生活无趣。除了吃饭,睡觉,学习外别无他事,所谓“无事”便会“生非”,所以引导孩子对某些事产生兴趣,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后,生活便会增添许多色彩,积极的心态油然而生。
  2. 每晚背诗。孩子在不了解历史背景的情况下,每晚背诗着实无趣。建议背诗前给孩子先讲些关于古诗有趣的历史背景,每周2~3首。同时利用其他时间陪孩子阅读。有趣的历史,地理故事,国内外名著等。不仅可以让孩子多方面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慢慢从书中体味不同的人生哲理。

孩子其实并不明白什么是死的真正含义,只是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博得父母更多的关注。所以跟孩子普及死的意义的同时,更要给他一个积极向上的引导。死是逃避了烦恼和挫折,但是世界的惊奇和人生的精彩再也无法体味了!

欢迎关注我,共同探讨哦!

爱宠问答网
爱宠问答网 2021-12-18
认证宠物医生。

六岁的孩子说不想活了,这事有点可怕了。

必须把孩子的心结解开,具体操作如下:

在孩子心情愉快的时候沟通。

孩子喜欢干什么,带他去,在他高兴的时候和他聊,给他说,一家人就是一个整体,他不高兴,爸爸妈妈也不会高兴。自己有问题不说出来,任何人都帮不了他。

爸爸妈妈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有缺点也得改,只有不断的改正缺点,未来才会更美好。

回忆孩子是在做什么以后情绪低落的,找到后马上暂停。

这个很重要,小孩子一般不会掩饰,肯定有蛛丝马迹。比如逼他练习书法和背诵古诗,家长感觉任务不重,但是在没有任何兴趣的情况下被迫去做,时间再短孩子都会烦躁。观察是不是由于这些,不行就暂停一下。

教育孩子要多注意方式方法。

我让孩子练习书法,是和她一块练习的,我让孩子背诵课文,也是和她一块背的。

我是主动示弱。我女儿记忆力并不强,有时一篇课文我背过去了,她还没背过,我假装没背过,让她有自信,自信是孩子学习的根本推动力,没有自信即使孩子有兴趣也没有斗志去做。我告诉孩子我比不上她,她就会更起劲。让孩子学习东西不能用强硬的方法,要注重启发和引导,这样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改变自己,让孩子对家庭有依恋感。

要让孩子对父母,对这个家有依恋,如果父母天天吵架,孩子每天处在恐惧当中,肯定不愿待在家里,一块带孩子出去玩,一块在家做好吃的,一块做游戏,每天其乐融融,孩子感到自己生活的温馨愉快,孩子怎么会想到死呢。

结语:有果必有因,孩子出了问题父母首先要检查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多留心孩子的心理变化,让孩子对家有依恋感。

爱宠问答网
爱宠问答网 2021-12-18
认证宠物医生。

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听到,真的难以相信。五六岁年纪,按说正是无忧无虑的纯真童年,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我觉得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从家长自身找问题。

我家孩子五岁,跟我说她的小伙伴跟她讲自己不想活了,我感觉很诧异。以为小孩子胡说,后来多次跟我讲并问我为什么她会那样。后来想想,孩子这样的想法可以从其家长身上看到问题的根源。

这名小同学的妈妈,48岁才生下她,可以说是很宠爱。日常对孩子照顾的很仔细,但怎么说呢,就是有点束缚的让人不舒服。

本来她年纪也有五十多了,给小孩子穿著还是她那个年代的想法来穿,跟班里小孩有差距。出去玩吧,她的体力又跟不上年轻家长。吃东西穿的用的各种省钱,孩子心里可能有点自卑。她想着是为孩子多攒钱存起来,孩子太小而自己年纪都这么大了。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孩子这个年纪刚自生出攀比的心,没有做好引导。

再有就是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以后就靠她养老,觉得儿子靠不住[捂脸]。其实她儿子还挺不错,刚中毕业当海军复原回来找了个女朋友是农村的,他们不满意,以断绝关系逼迫分手,所以动不动就说不靠儿子,靠女儿。

这个孩子心思很重,我家孩子不怎么爱听大人聊天拉家常,她很爱听。

感觉小孩子应该是单纯的,快乐的,所以家长要自己有什么想法,不要一门心思的一遍遍的跟孩子啰嗦。你觉得你在潜移默化,但你做的一定对吗?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活的轻松些吧。


宠来也
宠来也 2021-12-18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六岁的孩子想死?六岁,六岁孩子的概念中就有了“生和死”的意识?这未免有些“早熟”了吧?我想这关键还是你的家庭氛围出了问题,你们在有意无意中向孩子灌输了他这个年龄段不该接受的东西,比如说夫妻之间的争吵、恶语相向从来不避讳孩子,还有就是平时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引导太少,使孩子形成了一定的性格偏激,好在现在发现尚不为迟,加强家庭教育、引导是可以纠偏的。

爱宠问答网
爱宠问答网 2021-12-18
认证宠物医生。

从一句"工作也不想干了"可以看出,你们父子抗压能力都不强。

孩子的教育最怕的就是跟风,攀比,怕"输在起跑线上"。国家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在什么阶段该学什么都有科学的安排。不要逼着他学,别说每天两小时,那怕每天十分钟,都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使他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遗害无穷。学前孩子,可以培养兴趣,但不要逼他学什么。

我孙子四岁,他妈原来有很多早教计划,我们建议取消了。以玩为主,在玩中学会观察,思考,归纳,反应力,手眼协调等。前几天给他买了乐高积木,拿着图纸观看,一会跑过来说,"爷爷,我知道了,这是第一步,这是第二步,增加了这几块;…。"我非常吃惊,我还以为六幅图是并列关系。他去年对悟空识字感兴趣,天天闹着要看,现在不想看了,只想听《西游记》,《水浒传》录音故事,我的原则是,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古诗起床后听听录音,一段时间后自然就会背了,英语看原版动画,听不懂没关系。

学前阶段就是长身体,培养好习惯,建议题主取消强加项目。人生是长跑,跑马拉松,最终的胜者不会去抢起跑线,都是在途中超越,那些抢起跑线的,绝大多数掉在了半路上。没有超前学习的孩子,只要身心正常,最多就是在一年级的考试中不突出,到二年级就会归位甚至超越。

爱宠问答网
爱宠问答网 2021-12-18
认证宠物医生。

首先建议家长不要过于焦虑,要先想想孩子这样说是出于什么原因,而要了解这个原因,可以从孩子本身的思维类型和家长给予的教育两方面着手。

因为一个人的成长,主要也是受这两方面因素影响的,如果我们把孩子自身情况比作种子,把家长给予的教育比作养料,那么每个刚出生的孩子都是一颗好种子,而每种以帮助孩子为目的的教育都可以说是一种好养料。

但,种子不同,需要的养料就不同。相同的种子,被施以不同的养料,会成长为不同的样子,反之,相同的养料,施于不同的种子之上,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所以,孩子说想死,家长可以先分析一下孩子的思维类型。所谓思维类型,也就是思维习惯的类型,就是人类使用大脑的习惯,这和人类使用躯体的习惯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就像左撇子天生更愿意用左手。

美国的奈德·赫曼博士在《全脑优势》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四种思维偏好的定义,并通过用脑波仪进行的一系列的大脑研究中得出结论,人类的思维习惯可分为四种:

A型人,擅长分析逻辑,如果你的孩子属于A型,说想尝试一下怎么死,担心自己活不了,可能是他对生命的一种探索,我在接待来访家长时也遇到过此类问题,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可以给他讲一些关于生命科学的知识,和他一起去分析生存的意义。

B型人,喜欢规则秩序,还愿意追随榜样,那你就要了解一下孩子身边接触的人,看过的一些电视,书等等,看看有没有这类的引导,同时,他们愿意模仿榜样,所以家长要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那样他自然也会去效仿。

C型人,注重感受,希望多得到亲近的人关注陪伴,同时他们也比较情绪化,我今天的微头条中就发了一条关于C孩子的情绪该如何处理,事实上,处理他们的情绪也很简单,多陪陪,多表达爱就好了,所以,如果是C孩子说想死,可能家长关注不够,那不止是在压力下才会产生的想法,可能仅仅是被忽略,就让他有那样的想法。

D型人,注重想象创造,追求自由,同时,他们的情绪也不太稳定,有时可能遇到一些另他烦躁的事,他可能就会说出“还不如死了算了”这样的话,所以,如果是D孩子这样说,家长就要反省是不是自己平时太啰嗦了,管的太多太细了,如果是,那就适当放手,给他更多自由就好了。

想了解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看我置顶的那篇文章,也欢迎随时与我交流!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