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请稍候...
Preloader
  • 【公益】愿天下宝贝都能有幸福的家
  • v:irenyuwang

Office Address

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Phone Number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Email Address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img

互联网消费金融最终发展趋势是什么?

img
提问者

匿名网友

从事互联网金融1年时间,一周一小改,一月一大改,27岁被改的心力憔悴,外人看着风光,自己却连未来都看不到。

6人回答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8 18:20:52

    从功能上考察,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实质是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基于消费者分类和信用评估基础上的为消费者提供小额个人贷款和分期付款服务的一种商业模式。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实质是对消费金融从风险控制、场景构建、服务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的互联网化。

    完整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资金供给方、消费金融核心圈及下游的催收方,而消费金融核心圈又包括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零售商、消费者和征信/评级机构四部分组成。

    从互联网消费金融可能的发展趋势看,互联网对于传统经济的渗透将逐步加深,消费金融产业的互联网化将经历一个不断深入、升级的过程,势必先后经历产品的互联网化、风险管理模式的互联网化以及服务模式的互联网化,并对产业布局产生重大影响。 从产品的互联网化看,保险、证券、基金等互联网生态尚未大量开发的传统金融领域互联网需求将逐步提升。 从风险控制的互联网化看,数据资产将成为重要风险控制资源。数据+模型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工具。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完善客户画像,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客户场景的拓展,而这将改变现有的消费金融平台普遍存在业务同质化。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竞争核心恰在于基于大数据应用带来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及由此决定的放款能力。

    从服务模式的互联网化看,推动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动力,已经从早期的银行业资金为主的推动转向场景推动为主,再到目前的技术驱动为主,而且独立的第三方产品及技术输出将成为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趋势。

    从产业布局看,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消费流通企业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市场地位将逐渐提升,并成为未来的核心增长力量。而这种产业地位的提升可能源于企业自主开发的消费金融服务,亦有可能源于消费金融公司与消费流通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也将更加细分化和垂直化。持牌或产业巨头旗下的基于场景消费的消费金融公司,将充分利用自建的消费金融业务线抢夺市场份额;其他类型的企业,包括P2P借贷平台和专注于垂直消费领域的其他企业将借助各种情景模式切入垂直细分领域,如教育、医疗、装修、租房等。

  • img
    宠来也
    2021-12-18 18:20:52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很有发展、想象空间极大的概念,而且是全球性的,并不是中国特有。你所说的:“从事互联网金融1年时间,一周一小改,一月一大改,27岁被改的心力憔悴,外人看着风光,自己却连未来都看不到。”,实际上并不是互联网金融的未来看不到,而是目前正在经历互联网金融整顿期间,之前的“野蛮生长”必须要被规范化发展所替代,这是黎明前的阵痛。

    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由于是一个新鲜事物,监管部门也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目前的监管有些“一刀切”,比如比特币、ICO等,虽然值得商榷,但恐怕也是中国“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无奈,当然寄希望于加管部门以更加市场化监管手段、更加具有前瞻性的包容监管思维来对待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人们的方方面面,金融部门不可能置身事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大数据、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云计算,特别是最近风靡全球的区块链技术,将对人们的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将会带来比传统金融中介和市场更先进的互联网金融。

    趋势不可逆转。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互联网金融的明天,未来会更美好。

  • img
    宠来也
    2021-12-18 18:20:52

    《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近6万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达到4367.1亿元,同比增长269%。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面临很好的历史机遇,可以更好满足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业务需求,科技更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京表示,消费增长和消费金融的蓬勃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消费金融的发展让广大低收入民众有了使用金融手段提升自己现实消费水平的机会。

      李扬认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有三个支点:第一,金融活动一定要与真实的经济活动相关联;第二,金融活动应当和厂商联系在一起,不能只是和金融机构连在一起;第三,金融活动要基于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他表示,金融是服务行业,当然要服务实体经济。现在消费在实体经济中占比很大,而且比重越来越高,所以,消费金融比重提高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

      而消费金融中发展比较突出的就是互联网金融。“因为消费活动的主体是中下层,但在过去的经济体系下,金融是高端人士的"玩意儿",中低端对于金融来说基本上就是贡献者。所以,作为主体的普通消费者接触不到金融体系,但互联网经济的普及使情况发生了改变。”


    消费金融业务场景复杂、更加小额分散的业务特征,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科技强化风控能力,成为消费金融机构在行业中“突围”的关键所在。

    人工智能将如何运用于消费金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大数据技术将解决金融风控效率瓶颈,而数据模型和社交数据的运用归根结底是对人的属性的研究,消费金融本身也应该立足于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因此,人工智能未来在消费金融风控和反欺诈领域都将有重要价值。

  • img
    宠来也
    2021-12-18 18:20:52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运营模式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

    2017-2022年消费金融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每类消费金融机构通常只占消费需求广、资金成本低、风险控制强三个方面的一两个,五类消费金融机构都无法同时在三个要素中具备优势,所以为了联合运营是必然趋势。2015年以来,多家金融科技巨头频频与传统金融机构展开合作。相较之下,资金成本短板易突破,如京东利用企业信用和分级资金安排降低融资成本,传统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但乐于合作分羹;而场景优势和大数据资源具有一定的难以替代性。所以具备场景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参与者,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搭配。

    商业信用机构具有长尾数据优势,未来可发展成为商业信用基础数据供应商。在个人征信缺口下,拥有大数据和征信牌照的公司向各方输出信用产品。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一定会带来个人征信数据服务的大量需求,而由央行主导的征信系统覆盖力,消费金融机构享有的高利差收益使得它们愿意付出成本控制潜在风险,第三方个人征信机构基于自身的数据积累和技术优势将获得发展良机。受益于征信缺口,大数据能够带来绝对风控优势。第三方征信服务公司的运营产品是信用数据,而非信贷资金,其需求的扩展来源于企业端风险控制,其成本在于获取信息和后续运营,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数据覆盖面和分析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

    借助于金融科技,消费金融机构不仅可以降低坏账风险,更可以建立起差异化定价体系。从数据积累和风控技术上来看,银行依托于央行征信系统能够有效获取信息数据,信贷审查控制流程严格,分贷前贷中贷后三个部分,十六个环节,风控能力最强;第三方征信服务公司具备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以及长期积累下的用户基础属性信息、购买行为与偏好、资金流、物流等信息,数据可以从不同维度相互校验,构建用户信用生态,数据量大,风控能力强;电商和消费金融公司都具备一定的数据优势,能够通过对接第三方信用服务,建立自身的风控系统。

    大数据通过对个人财产、经营、库存、流通、消费、社交等信息的分析,为小微企业和普通居民刻画用户生态,从而实现差异化定价,大大提高了消费金融的包容性,使金融服务下沉到低净值的客户中去。

    在大数据思维的驱动下,消费金融主要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精准授信,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的分类,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建模解决传统信贷中的失准失察;第二是信贷创新,做到准入精准化审批自动化、风控模型化;第三是客户需求的把握,建立统一的客户标签和客户画像,形成客户的全景视图;第四是风险判断,通过数据的合成搜索多维数据对异常行为进行判断。

    消费金融机构的借贷成本体现在其融资渠道上,其中银行能够吸存纳储,成本最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同时可以进行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等方式融资,成本仅次于银行;电商平台由于没有消费金融牌照,大多依赖于自有资金,近年来在拓展外部融资渠道上也取得重要突破,通过ABS有效盘活了资产弹性,成本再次之;垂直领域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渠道与电商类似,但资产规模较小,摊薄ABS发行成本高成为一大障碍,而通过P2P平台的融资成本要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机构。

    消费金融机构面临的资金需求的问题,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解决,资产证券化智能云金融提供服务,将底层资产透明化,进行存续管理规范、分类统计。

    良好的法律环境是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对防范风险、维护各方利益必不可少。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等行业规章,但专门针对消费金融的法律仍处于缺失状态。因此,应从两方面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一是制定专门的消费金融法律,如《消费信贷法》、《消费信用法》、《个人破产法》等,以此切实维护消费金融各参与方的权利与义务,维护消费金融市场的良性运转。二是修改现有的法律条款,包括《合同法》、《担保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与消费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从法律环境上改善消费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规模预测

    (一)个人住房贷款规模预测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建住房面积累计达53亿平方米左右,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左右。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促进住房消费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到“十三五”期末,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达到15万亿元,个人住房贷款总额10万亿元,个人住房贷款率提高至90%。

    图表:十三五末期我国个人住房贷款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住建部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行业专业分析请关注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17-2022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运营模式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img
    宠来也
    2021-12-18 18:20:52

    ……人类进入新的纪元

    科学家们将其称之为简并纪元。那个时候,在宇宙中能够释放能量的就只有恒星的遗骸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了,此外,还有一些矮棕星,这些矮棕星的质量介乎于恒星和行星之间,而黑洞频率将作为星际互联网的主源。

    滴滴穿越在拿到宇宙第一大行的H轮投资后…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18 18:20:52

    现在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随着我国互联网+计划的开展,彰示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相对应的,计算机人才需求量也进一步扩大。许多IT行业人才月薪都达到了万元以上。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却严重不足。再加上今年特殊情况的影响,以后互联网会发展的更快,互联网行业需要的人才也会更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