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排水量24000吨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落伍了吗?
彼得大帝号1986年开始建造,1989年下水,1998年服役。问题是它属于基洛夫级巡洋舰,这款舰1974年设计定型。设计定型是不能乱改的,定了就定了,这一批舰全按这套设计造。表面上是某年某月开始造,实际上很多部件如发动机、雷达、通讯、导弹,都得提前造。零件造出来,这边设计改了,肯定不行。部件是一批一批的造,一批部件对应一批军舰,都是规划好的。这艘建完了,下一艘改设计,也不行。就像伯克级驱逐舰,到现在还在装无源相控阵雷达,没办法,定下来用这款,就得用这款,不能有新雷达立即换新的。想换新雷达,得等下一型号的全新设计。中国电磁炮实验,很多人立即来了灵感,装到055上,这都是不可能的。中美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都很普遍了,但伯克舰,歼15换不了。歼11换都得费很大的劲。
彼得大帝号也是一样,它虽然是1998年才服役,但采用的都是苏联上个世纪70年代的技术。而且......这么多年没升级!
彼得大帝号采用的是顶板三坐标雷达,这是标准的苏联70年代雷达。苏联70年代的雷达,跟现在的有缘相控阵雷达比,就是12寸黑白电视机和100寸智能液晶显示器的区别。大哥大手机和苹果12的区别。
这种70年代的苏联雷达早就不能用了。
彼得大帝号上的雷达对战斗机的探测距离能达到230公里,对导弹的探测距离能达到50公里。问题是这个探测距离指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战斗机和导弹。更主要的是这个探测距离指的是探测中高空目标。80年代开始,战斗机、导弹就追求超低空突防了,这样一来,老式雷达的作用会打上一个很大的折扣。所以强国都追求预警机,从上往下探测,能发现低空目标。彼得大帝的雷达,探测低空目标是短板。到了现在,飞机已经开始隐身,导弹要么隐身,要么3倍音速,末端机动。现在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面对这些威胁都只能是勉强支撑,70年代的机械扫描雷达放到现在,能发现飞机、导弹,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现在的相控阵雷达由几千个发射单元组成,简单的讲:雷达阵列。几千个小雷达组成一个大雷达。彼得大帝的雷达和相控阵雷达比,相当于几千个小雷达中的一个。70年代几吨重的雷达,得益于电子技术进步,现在能做到几公斤。有源相控阵雷达相对于彼得大帝的雷达而言,是千倍的提升。而且舰载相控阵雷达都是四面,上万发射单元,上万个小雷达。
现在的雷达,成千上万个小雷达协同工作,探测距离更远,精度更高。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发射单元,这一簇十个单元盯着一个目标,那一簇是个单元盯着另一个目标,所以相控阵雷达可以同时盯着几百个目标。并自动判断危险程度,同时引导防空导弹攻击其中几十个目标。
这是彼得大帝的雷达做梦也达不到的。它只能是探测三五个目标,至于判断,还得靠人工。
彼得大帝的雷达是机械雷达,2.5秒转一圈。在这2.5秒期间,雷达扫描,转圈,会在某个瞬间探测到目标。2秒钟雷达是空白,0.5秒是目标显示时间。现在的相控阵雷达是电子雷达,电磁波持续发射,没有间隔。可以一直锁定目标。
现在的雷达是持续不断的盯着几百个目标,彼得大帝的雷达是隔2秒,看一眼三五个目标,这又是多大的差距?
中美的盾舰是垂直发射,彼得大帝的也是,虽然都是垂直发射系统,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是相控阵雷达,随时盯着几百个目标,所以盾舰可以1秒发射1枚导弹,持续拦截目标。所以想突破盾舰的防空网是很难的,得对准一艘盾舰一次发射几十枚导弹,饱和攻击,一瞬间导弹全打到眼前,让盾舰忙不过来。如果几十枚导弹是分前后来的,有几秒钟间隔,恐怕全都能被拦截下来。彼得大帝则完全没这个能力,受雷达限制,它只能理论上达到2.5秒发射1枚防空导弹。
彼得大帝采用的是70年代的机械扫描雷达,放到现在相当于2000度近视。
彼得大帝的防空导弹是SA-N-6,说直白点:S300。S300导弹说实话,在当年,真心不错。但它也是70年代的设计。现在都S500了,而且S400在叙利亚,在伊朗,在以色列战机面前,表现的很平庸。S300放到现在,也已经大大的落后。
防空导弹是俄罗斯强项,S300是40年前设计的,放到15年前,依然能算得上不错。这成绩不容易。但毕竟又过了15年,肯定是落后。S500先进,S400一般,S300落后,很正常。
彼得大帝这个配置:老式的“顶板”机械扫描雷达+S300防空导弹。放到现在,战机、导弹的超低空突防,饱和攻击,隐身飞机,隐身导弹,3倍音速的反舰导弹,它都应付不了。之前我看有人说基洛夫级巡洋舰能拦截弹道导弹......苏联上个世纪70年代的机械扫描雷达,能发现弹道导弹、能持续跟踪,并能引导S300把它打下来,这得是什么节操的作者能写出来,这得是什么脑袋的读者能信?
当然,顶板加s300打个客机还是没问题!
彼得大帝搭载的反舰导弹是花岗岩,SS-N-19,当然也是70年代的产品,而且是70年代早期就服役了。这种导弹能突破现在的防空网吗?45年前的导弹能击沉现在的新式驱逐舰吗?不可能的。这种导弹体积巨大,虽然速度快,但它走的是高空路线,燃烧猛烈,红外信号强烈,没有任何隐蔽性可言。而且它也不具备现在导弹的末端机动能力,一条直线简单粗暴的冲过去。现在的雷达跟踪它,引导防空导弹把它打下来,和打靶没区别。现在的反舰导弹都是:低空掠海突防,能躲避雷达的探测,在末端机动,改变飞行轨迹,增加拦截难度。这都是四十多年前的花岗岩无法比的。而且现在的导弹体积小的多,同样射程,只有花岗岩的四分之一大小。军舰可以搭载更多,装填更方便,被拦截的概率还低。
日炙导弹的编号是SS-N-22,比花岗岩问世完10年,在技术上也比花岗岩先进一些。但这种导弹现在属于白给都不要。中国买的四艘现代级军舰搭载的日炙导弹,这几年宁可费事,花钱改装,也得把日炙撤了,换国产导弹:实在将就不了。
花岗岩、日炙都号称航母杀手,但那得是30年前、40年前。宙斯盾舰问世,他们就不灵了。还是上面说的,用现在最新的反舰导弹打盾舰,都得是几十枚的超饱和攻击。像彼得大帝这种舰,20枚40年前的反舰导弹,用它打现在的驱逐舰,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认为彼得大帝号很强的人是这样的逻辑:
1,彼得大帝上的老式机械扫描雷达+S300旧式防空导弹,能拦截住现在能超低空突防、机动变轨、隐身、3倍音速的先进反舰导弹。而且是几十枚的饱和攻击。甚至能拦截弹道导弹。
2,相反,现在的盾舰,带着4面相控阵雷达,最新的防空导弹,又拦不住彼得大帝40年前既不能低空突防,又不能末端变轨,也不隐身,数量还不多的老式反舰导弹。
这明显不是军事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智商出了问题。
40年前的雷达+导弹是拦不住现在反舰导弹的,而40年前的反舰导弹,也是不能击穿现在的防空网的。40年前的装备放到现在已经落后了,这是任何一个正常智力的人都能判断出来的。
像彼得大帝这种情况,放到现在真打仗,对手在几百公里之外向它发射反舰导弹,发射导弹的平台,战斗机,它绝对发现不了。面对导弹,也只能是打到眼前,才能发现。根本没防御的机会。
它搭载花岗岩导弹号称射程550公里,但里面有个前提:直升机中继制导。需要直升机在前方指引,它才能发挥出最大射程。现在打仗,直升机跑到前面搞中继制导,属于典型的作死。没有直升机的帮忙,依靠彼得大帝自身,花岗岩只能打几十公里距离上的目标。现在航母舰载机作战半径1000公里,挂200公里射程的反舰导弹,加起来能打1200公里之外的军舰。而且最新的反舰导弹的射程已经达到800公里,舰载机能打到1800公里之外的军舰。就算彼得大帝的花岗岩导弹能打到550公里,它也摸不到人家的军舰。
按最近的1200公里算,人家在这个距离就能打你。彼得大帝还得再向对手冲650公里才能发射花岗岩。以30节的全速冲,彼得大帝也得开12个小时。先挨12个小时的导弹攻击,它才能向对手发射花岗岩。这在实战中可能吗?老式雷达+老式防空导弹,挨12个小时导弹攻击,早沉了。
而且就算找机会把花岗岩打出去了,也不可能击穿现在的防空。
彼得大帝号在防御方面,无法对抗现在的战机、导弹。进攻方面,也无法对抗现在的防空体系。打、打不了,防、防不了:它那个核动力有啥用?25000吨的排水量有啥用?没用。又聋又瞎,长的再大,长的再壮也没用。
把泰森眼睛和胳膊摘了,换个2000度近视,再换上林黛玉的拳头,他就没战斗力了。这是彼得大帝现在的情况。眼睛不行:雷达落后。拳头不行:导弹落后。
核动力、25000吨的排水量是好东西,但只凭这两点没有用。得换上最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最新的防空导弹、最新的反舰导弹,甚至主炮换成电磁炮,这才行。核动力和排水量只是个平台,平台再好,上面唱戏的演员太次,也是白扯。总不能拿着彼得大帝去撞航母。
拿彼得大帝号和055比较一下就能看出来,这种舰已经没必要聊先进还是落后的问题,这是一艘:古代的战舰。风帆舰和蒸汽铁甲舰的差距。
单看配图就能看出来,彼得大帝号有着浓浓的大和、武藏风。已经严重的落后于时代。隐身、简洁、整体,都谈不上。但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这款舰,喜欢这种暴力美学。我也希望中国未来的军舰能苏维埃一些......现在的055、952看着太民主。但是,喜欢是一码事,落后就是落后,先进就是先进,这是另外一码事。就像我喜欢唐刀,但我不能说唐刀比冲锋枪还厉害。
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只是看上去很强悍,现在的实际战斗力还不如中国的052C导弹驱逐舰。俄罗斯彼得大帝是俄罗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并且是历史上思想最开放、最富有改革精神的帝王。俄海军有一艘核动力巡洋舰被赋予伟大的“彼得大帝”称号,可见这艘巡洋舰的军事能力多么强大。该舰全长252米,宽28.5米,吃水9.1米,标准排水量23 750吨,满载排水量25860吨,速度为32节(约60公里/小时)。
1144.2型“彼得大帝”号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于1998年4月交付北方舰队,该系列最后一艘是海雕级核动力巡洋舰,俄罗斯总共制造了4艘。目前只有“彼得大帝”号在服役,“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正在工厂升级改造。
为什么苏联要建造1144型核动力巡洋舰呢?原来是因为美海军接收了世界上第一艘长滩级核动力巡洋舰。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美国拥有洲际导弹核潜艇在海上可谓是“海上霸主”无懈可击,为了与美海军全面抗衡,苏联海军建造大型多用途巡洋舰就成了必然趋势。
4艘基洛夫级巡洋舰是在波罗的海造船厂(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研发建造。由于其规模和强大的武器装备,北约称其为“战列巡洋舰”。“彼得大帝”号最初是为北方舰队建造的,因此在极地条件下进行了航行测试。它与众不同,它具有更高的自持力(高达60天)和无限的航程,配备了更有效的声纳设备,改进了反潜武器和巡航导弹。“彼得大帝”号是元老级巡洋舰,服役时间超过20年,航行里程近15万英里。其中主要功绩是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在加勒比海的联合海军演习;横渡三洋向符拉迪沃斯托克进军;进入叙利亚塔图斯港的地中海战斗服务;与黑海舰队“莫斯科”导弹巡洋舰在印度洋联合航行;在北方舰队带领下进行北极远征。
2012年7月28日,普京授予“彼得大帝”号巡洋舰纳希莫夫勋章,以表彰在执行指挥任务时船上人员表现出的勇气、奉献和专业精神。2016年这艘船的机组人员在俄罗斯海军最高司令部的比赛中获得了最佳导弹巡洋舰奖。
2000年8月12日至13日晚上,“彼得大帝”首个发现沉没的库尔斯克核潜艇,四年后“彼得大帝”号还参演俄罗斯《潜艇沉没》故事片。2009年2月13日巡洋舰的船员在亚丁湾拘留了三艘索马里海盗船只。然而一些不友好的语言出来质疑“彼得大帝”号,捕获小型海盗船只并不是一艘重型核潜艇的功能。有趣的是,“彼得大帝”号核反应堆的能力足以为20万人口的城市提供电力。这艘舰艇的所有走廊都有20公里长。它是俄罗斯海军中最强大的水面攻击舰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航空母舰的水面战舰。此外,“彼得大帝”的续航能力能绕地球50圈,航行的自持力仅限于船员的食物和体力约为60天。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的武器基础是“花岗岩”反舰导弹系统,在上层甲板下有20个倾斜发射装置,带有P-700超音速导弹,主要打击海洋和海上目标,射程达700公里。导弹可以携带常规的高爆炸弹头和核武器,据说,导弹饱和攻击时可采取领弹的战术,其中一枚导弹作为领弹-瞄准手,为了增加雷达探测距离,领弹在高空飞行,与低空导弹交换信息。当领弹被拦截时,还会自动被一枚导弹取代。从海军的战斗和作战训练经验来看,击落这样一枚导弹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花岗岩”反舰导弹被近距离击中,由于其巨大的质量,导弹仍然保持着惯性速度打击目标。
该舰的防空武器由S-300F“堡垒”防空导弹系统提供,有12个垂直发射装置。近防作战是独立的“匕首”导弹系统。“彼得大帝”号巡洋舰防空系统由六个战斗模块的“匕首”导弹系统组成。每个战斗模块都有两个AK-630M1-2型6管30毫米炮,总射速为每分钟1万发。此外,该巡洋舰还配备了130毫米双联AK-130火炮系统,射程为25公里,速度是每分钟90发。
反潜武器装备“瀑布-NK”导弹系统,其导弹鱼雷能够在50公里外击中敌人的潜艇。还有一套针对攻击船只的“蟒蛇-1”鱼雷防御系统,两个六管“龙卷风-3”火箭发射装置,射程可达1公里,还有两架卡-27反潜直升机。船上最先进的雷达、声纳和导航设备使“彼得大帝”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运作,适航性超强。这艘多功能重型巡洋舰除了保护船只免受海上和空中目标攻击、探测和摧毁潜艇外,还能支持在沿海地区的地面部队。
尽管超音速反舰导弹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但彼得大帝号上的P-700花岗岩导弹已经有些落后,这种导弹采用涡喷发动机,为了增加射程,导弹在高空巡航的速度并不高,只有1.5马赫,只是末端飞行时才加速到2.5马赫。导弹大部分射程里是在17000米的高度巡航,在这个高度上,花岗岩导弹的目标特征如同夜空中的火炬一样耀眼,美军宙斯盾系统和中国的346相控阵雷达可以在400公里距离上就探测到,而垂直发射的美国标准II和中国海红旗9导弹,可以以每秒一发的速率在一百多公里的最大射程上拦截来袭的花岗岩导弹,如同打火鸡一样简单。如果花岗岩导弹真的如同传说的那么厉害,俄罗斯海军在改装该舰时,就不会用“缟玛瑙”、“口径”导弹和“锆石”超高音速导弹来淘汰花岗岩导弹。
另外,“彼得大帝”号巡洋舰上的S-300F“堡垒”(里夫-M)防空导弹系统,是里夫导弹系统的改进型,采用了可折叠的 30N6E1单面平板相控阵火控雷达,配用64枚射程150公里的48H6E导弹。俄罗斯只生产了三套里夫-M导弹系统,一套安装在彼得大帝号上面,两外两套卖给了中国,安装在051C导弹驱逐舰上面,该导弹的技术水平低于中国后期研制的红旗-9系统和346舰载相控阵雷达。也就是彼得大帝号的区域防空能力,还不如中国目前已经稍显落后的052C型相控阵雷达导弹驱逐舰。
俄海军目前正在对基洛夫级的二号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进行改装,花岗岩导弹将会以1换4 的方式被3S-14型通用舰载发射系统取代,80个发射单元,这套垂发系统可兼容的弹种包括3M54型亚超结合反舰飞航导弹、 3M14型远程对地巡航导弹、91R1/91R2型反潜导弹以及3M55“绮玛瑙”型超音速反舰导弹,此外还将装备最新的3M22“皓石”型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彼得大帝号计划从2020年开始现代化升级,改装升级需要5年时间。到2025年,俄海军将获得两艘经过现代化升级的脱胎换骨的核巡洋舰。
总之,目前的彼得大帝号实际上是一艘电子管时代的霸王龙,只是看上去很威猛!
不是彼得大帝号巡洋舰落伍了,是这种海军舰船发展思路本身落后于时代。
正如题主所说,彼得大帝号这种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排水量高达24000吨,舰载武器导弹数量高达数百枚(有种说法为500枚舰载导弹,实际这个数字有待商榷),这种做法完全就是一副现代版战列舰的做法。
而目前随着导弹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反舰导弹技术的提高,舰载武器已经早就过了靠数量取胜的年代了。
现在舰船更强调通用化,信息化,所以现在舰船尤其是海军防空舰种多以几千吨排水量的防空驱逐舰为主,像朱母沃尔特级或者我国的055这种过万吨的大型驱逐舰,也无一不强调舰载武器的通用化,和信息化技术。
现代舰船的发展应该是大而有用,大而精巧,而不是毛子基洛夫这种大块头的“傻大黑粗”!
3人回答
宠来也
2021-12-19 11:27:50彼得大帝号1986年开始建造,1989年下水,1998年服役。问题是它属于基洛夫级巡洋舰,这款舰1974年设计定型。设计定型是不能乱改的,定了就定了,这一批舰全按这套设计造。表面上是某年某月开始造,实际上很多部件如发动机、雷达、通讯、导弹,都得提前造。零件造出来,这边设计改了,肯定不行。部件是一批一批的造,一批部件对应一批军舰,都是规划好的。这艘建完了,下一艘改设计,也不行。就像伯克级驱逐舰,到现在还在装无源相控阵雷达,没办法,定下来用这款,就得用这款,不能有新雷达立即换新的。想换新雷达,得等下一型号的全新设计。中国电磁炮实验,很多人立即来了灵感,装到055上,这都是不可能的。中美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都很普遍了,但伯克舰,歼15换不了。歼11换都得费很大的劲。
彼得大帝号也是一样,它虽然是1998年才服役,但采用的都是苏联上个世纪70年代的技术。而且......这么多年没升级!
彼得大帝号采用的是顶板三坐标雷达,这是标准的苏联70年代雷达。苏联70年代的雷达,跟现在的有缘相控阵雷达比,就是12寸黑白电视机和100寸智能液晶显示器的区别。大哥大手机和苹果12的区别。
这种70年代的苏联雷达早就不能用了。
彼得大帝号上的雷达对战斗机的探测距离能达到230公里,对导弹的探测距离能达到50公里。问题是这个探测距离指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战斗机和导弹。更主要的是这个探测距离指的是探测中高空目标。80年代开始,战斗机、导弹就追求超低空突防了,这样一来,老式雷达的作用会打上一个很大的折扣。所以强国都追求预警机,从上往下探测,能发现低空目标。彼得大帝的雷达,探测低空目标是短板。到了现在,飞机已经开始隐身,导弹要么隐身,要么3倍音速,末端机动。现在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面对这些威胁都只能是勉强支撑,70年代的机械扫描雷达放到现在,能发现飞机、导弹,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现在的相控阵雷达由几千个发射单元组成,简单的讲:雷达阵列。几千个小雷达组成一个大雷达。彼得大帝的雷达和相控阵雷达比,相当于几千个小雷达中的一个。70年代几吨重的雷达,得益于电子技术进步,现在能做到几公斤。有源相控阵雷达相对于彼得大帝的雷达而言,是千倍的提升。而且舰载相控阵雷达都是四面,上万发射单元,上万个小雷达。
现在的雷达,成千上万个小雷达协同工作,探测距离更远,精度更高。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发射单元,这一簇十个单元盯着一个目标,那一簇是个单元盯着另一个目标,所以相控阵雷达可以同时盯着几百个目标。并自动判断危险程度,同时引导防空导弹攻击其中几十个目标。
这是彼得大帝的雷达做梦也达不到的。它只能是探测三五个目标,至于判断,还得靠人工。
彼得大帝的雷达是机械雷达,2.5秒转一圈。在这2.5秒期间,雷达扫描,转圈,会在某个瞬间探测到目标。2秒钟雷达是空白,0.5秒是目标显示时间。现在的相控阵雷达是电子雷达,电磁波持续发射,没有间隔。可以一直锁定目标。
现在的雷达是持续不断的盯着几百个目标,彼得大帝的雷达是隔2秒,看一眼三五个目标,这又是多大的差距?
中美的盾舰是垂直发射,彼得大帝的也是,虽然都是垂直发射系统,但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是相控阵雷达,随时盯着几百个目标,所以盾舰可以1秒发射1枚导弹,持续拦截目标。所以想突破盾舰的防空网是很难的,得对准一艘盾舰一次发射几十枚导弹,饱和攻击,一瞬间导弹全打到眼前,让盾舰忙不过来。如果几十枚导弹是分前后来的,有几秒钟间隔,恐怕全都能被拦截下来。彼得大帝则完全没这个能力,受雷达限制,它只能理论上达到2.5秒发射1枚防空导弹。
彼得大帝采用的是70年代的机械扫描雷达,放到现在相当于2000度近视。
彼得大帝的防空导弹是SA-N-6,说直白点:S300。S300导弹说实话,在当年,真心不错。但它也是70年代的设计。现在都S500了,而且S400在叙利亚,在伊朗,在以色列战机面前,表现的很平庸。S300放到现在,也已经大大的落后。
防空导弹是俄罗斯强项,S300是40年前设计的,放到15年前,依然能算得上不错。这成绩不容易。但毕竟又过了15年,肯定是落后。S500先进,S400一般,S300落后,很正常。
彼得大帝这个配置:老式的“顶板”机械扫描雷达+S300防空导弹。放到现在,战机、导弹的超低空突防,饱和攻击,隐身飞机,隐身导弹,3倍音速的反舰导弹,它都应付不了。之前我看有人说基洛夫级巡洋舰能拦截弹道导弹......苏联上个世纪70年代的机械扫描雷达,能发现弹道导弹、能持续跟踪,并能引导S300把它打下来,这得是什么节操的作者能写出来,这得是什么脑袋的读者能信?
当然,顶板加s300打个客机还是没问题!
彼得大帝搭载的反舰导弹是花岗岩,SS-N-19,当然也是70年代的产品,而且是70年代早期就服役了。这种导弹能突破现在的防空网吗?45年前的导弹能击沉现在的新式驱逐舰吗?不可能的。这种导弹体积巨大,虽然速度快,但它走的是高空路线,燃烧猛烈,红外信号强烈,没有任何隐蔽性可言。而且它也不具备现在导弹的末端机动能力,一条直线简单粗暴的冲过去。现在的雷达跟踪它,引导防空导弹把它打下来,和打靶没区别。现在的反舰导弹都是:低空掠海突防,能躲避雷达的探测,在末端机动,改变飞行轨迹,增加拦截难度。这都是四十多年前的花岗岩无法比的。而且现在的导弹体积小的多,同样射程,只有花岗岩的四分之一大小。军舰可以搭载更多,装填更方便,被拦截的概率还低。
日炙导弹的编号是SS-N-22,比花岗岩问世完10年,在技术上也比花岗岩先进一些。但这种导弹现在属于白给都不要。中国买的四艘现代级军舰搭载的日炙导弹,这几年宁可费事,花钱改装,也得把日炙撤了,换国产导弹:实在将就不了。
花岗岩、日炙都号称航母杀手,但那得是30年前、40年前。宙斯盾舰问世,他们就不灵了。还是上面说的,用现在最新的反舰导弹打盾舰,都得是几十枚的超饱和攻击。像彼得大帝这种舰,20枚40年前的反舰导弹,用它打现在的驱逐舰,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认为彼得大帝号很强的人是这样的逻辑:
1,彼得大帝上的老式机械扫描雷达+S300旧式防空导弹,能拦截住现在能超低空突防、机动变轨、隐身、3倍音速的先进反舰导弹。而且是几十枚的饱和攻击。甚至能拦截弹道导弹。
2,相反,现在的盾舰,带着4面相控阵雷达,最新的防空导弹,又拦不住彼得大帝40年前既不能低空突防,又不能末端变轨,也不隐身,数量还不多的老式反舰导弹。
这明显不是军事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智商出了问题。
40年前的雷达+导弹是拦不住现在反舰导弹的,而40年前的反舰导弹,也是不能击穿现在的防空网的。40年前的装备放到现在已经落后了,这是任何一个正常智力的人都能判断出来的。
彼得大帝号,苏联40年前的装备,到现在已经落后,是一个非常正常,非常客观的现实。也是最简单的事物发展规律。
像彼得大帝这种情况,放到现在真打仗,对手在几百公里之外向它发射反舰导弹,发射导弹的平台,战斗机,它绝对发现不了。面对导弹,也只能是打到眼前,才能发现。根本没防御的机会。
它搭载花岗岩导弹号称射程550公里,但里面有个前提:直升机中继制导。需要直升机在前方指引,它才能发挥出最大射程。现在打仗,直升机跑到前面搞中继制导,属于典型的作死。没有直升机的帮忙,依靠彼得大帝自身,花岗岩只能打几十公里距离上的目标。现在航母舰载机作战半径1000公里,挂200公里射程的反舰导弹,加起来能打1200公里之外的军舰。而且最新的反舰导弹的射程已经达到800公里,舰载机能打到1800公里之外的军舰。就算彼得大帝的花岗岩导弹能打到550公里,它也摸不到人家的军舰。
按最近的1200公里算,人家在这个距离就能打你。彼得大帝还得再向对手冲650公里才能发射花岗岩。以30节的全速冲,彼得大帝也得开12个小时。先挨12个小时的导弹攻击,它才能向对手发射花岗岩。这在实战中可能吗?老式雷达+老式防空导弹,挨12个小时导弹攻击,早沉了。
而且就算找机会把花岗岩打出去了,也不可能击穿现在的防空。
彼得大帝号在防御方面,无法对抗现在的战机、导弹。进攻方面,也无法对抗现在的防空体系。打、打不了,防、防不了:它那个核动力有啥用?25000吨的排水量有啥用?没用。又聋又瞎,长的再大,长的再壮也没用。
把泰森眼睛和胳膊摘了,换个2000度近视,再换上林黛玉的拳头,他就没战斗力了。这是彼得大帝现在的情况。眼睛不行:雷达落后。拳头不行:导弹落后。
核动力、25000吨的排水量是好东西,但只凭这两点没有用。得换上最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最新的防空导弹、最新的反舰导弹,甚至主炮换成电磁炮,这才行。核动力和排水量只是个平台,平台再好,上面唱戏的演员太次,也是白扯。总不能拿着彼得大帝去撞航母。
拿彼得大帝号和055比较一下就能看出来,这种舰已经没必要聊先进还是落后的问题,这是一艘:古代的战舰。风帆舰和蒸汽铁甲舰的差距。
单看配图就能看出来,彼得大帝号有着浓浓的大和、武藏风。已经严重的落后于时代。隐身、简洁、整体,都谈不上。但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这款舰,喜欢这种暴力美学。我也希望中国未来的军舰能苏维埃一些......现在的055、952看着太民主。但是,喜欢是一码事,落后就是落后,先进就是先进,这是另外一码事。就像我喜欢唐刀,但我不能说唐刀比冲锋枪还厉害。
宠来也
2021-12-19 11:27:50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只是看上去很强悍,现在的实际战斗力还不如中国的052C导弹驱逐舰。俄罗斯彼得大帝是俄罗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并且是历史上思想最开放、最富有改革精神的帝王。俄海军有一艘核动力巡洋舰被赋予伟大的“彼得大帝”称号,可见这艘巡洋舰的军事能力多么强大。该舰全长252米,宽28.5米,吃水9.1米,标准排水量23 750吨,满载排水量25860吨,速度为32节(约60公里/小时)。
1144.2型“彼得大帝”号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于1998年4月交付北方舰队,该系列最后一艘是海雕级核动力巡洋舰,俄罗斯总共制造了4艘。目前只有“彼得大帝”号在服役,“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正在工厂升级改造。
为什么苏联要建造1144型核动力巡洋舰呢?原来是因为美海军接收了世界上第一艘长滩级核动力巡洋舰。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美国拥有洲际导弹核潜艇在海上可谓是“海上霸主”无懈可击,为了与美海军全面抗衡,苏联海军建造大型多用途巡洋舰就成了必然趋势。
4艘基洛夫级巡洋舰是在波罗的海造船厂(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研发建造。由于其规模和强大的武器装备,北约称其为“战列巡洋舰”。“彼得大帝”号最初是为北方舰队建造的,因此在极地条件下进行了航行测试。它与众不同,它具有更高的自持力(高达60天)和无限的航程,配备了更有效的声纳设备,改进了反潜武器和巡航导弹。“彼得大帝”号是元老级巡洋舰,服役时间超过20年,航行里程近15万英里。其中主要功绩是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在加勒比海的联合海军演习;横渡三洋向符拉迪沃斯托克进军;进入叙利亚塔图斯港的地中海战斗服务;与黑海舰队“莫斯科”导弹巡洋舰在印度洋联合航行;在北方舰队带领下进行北极远征。
2012年7月28日,普京授予“彼得大帝”号巡洋舰纳希莫夫勋章,以表彰在执行指挥任务时船上人员表现出的勇气、奉献和专业精神。2016年这艘船的机组人员在俄罗斯海军最高司令部的比赛中获得了最佳导弹巡洋舰奖。
2000年8月12日至13日晚上,“彼得大帝”首个发现沉没的库尔斯克核潜艇,四年后“彼得大帝”号还参演俄罗斯《潜艇沉没》故事片。2009年2月13日巡洋舰的船员在亚丁湾拘留了三艘索马里海盗船只。然而一些不友好的语言出来质疑“彼得大帝”号,捕获小型海盗船只并不是一艘重型核潜艇的功能。有趣的是,“彼得大帝”号核反应堆的能力足以为20万人口的城市提供电力。这艘舰艇的所有走廊都有20公里长。它是俄罗斯海军中最强大的水面攻击舰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航空母舰的水面战舰。此外,“彼得大帝”的续航能力能绕地球50圈,航行的自持力仅限于船员的食物和体力约为60天。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的武器基础是“花岗岩”反舰导弹系统,在上层甲板下有20个倾斜发射装置,带有P-700超音速导弹,主要打击海洋和海上目标,射程达700公里。导弹可以携带常规的高爆炸弹头和核武器,据说,导弹饱和攻击时可采取领弹的战术,其中一枚导弹作为领弹-瞄准手,为了增加雷达探测距离,领弹在高空飞行,与低空导弹交换信息。当领弹被拦截时,还会自动被一枚导弹取代。从海军的战斗和作战训练经验来看,击落这样一枚导弹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花岗岩”反舰导弹被近距离击中,由于其巨大的质量,导弹仍然保持着惯性速度打击目标。
该舰的防空武器由S-300F“堡垒”防空导弹系统提供,有12个垂直发射装置。近防作战是独立的“匕首”导弹系统。“彼得大帝”号巡洋舰防空系统由六个战斗模块的“匕首”导弹系统组成。每个战斗模块都有两个AK-630M1-2型6管30毫米炮,总射速为每分钟1万发。此外,该巡洋舰还配备了130毫米双联AK-130火炮系统,射程为25公里,速度是每分钟90发。
反潜武器装备“瀑布-NK”导弹系统,其导弹鱼雷能够在50公里外击中敌人的潜艇。还有一套针对攻击船只的“蟒蛇-1”鱼雷防御系统,两个六管“龙卷风-3”火箭发射装置,射程可达1公里,还有两架卡-27反潜直升机。船上最先进的雷达、声纳和导航设备使“彼得大帝”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运作,适航性超强。这艘多功能重型巡洋舰除了保护船只免受海上和空中目标攻击、探测和摧毁潜艇外,还能支持在沿海地区的地面部队。
尽管超音速反舰导弹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但彼得大帝号上的P-700花岗岩导弹已经有些落后,这种导弹采用涡喷发动机,为了增加射程,导弹在高空巡航的速度并不高,只有1.5马赫,只是末端飞行时才加速到2.5马赫。导弹大部分射程里是在17000米的高度巡航,在这个高度上,花岗岩导弹的目标特征如同夜空中的火炬一样耀眼,美军宙斯盾系统和中国的346相控阵雷达可以在400公里距离上就探测到,而垂直发射的美国标准II和中国海红旗9导弹,可以以每秒一发的速率在一百多公里的最大射程上拦截来袭的花岗岩导弹,如同打火鸡一样简单。如果花岗岩导弹真的如同传说的那么厉害,俄罗斯海军在改装该舰时,就不会用“缟玛瑙”、“口径”导弹和“锆石”超高音速导弹来淘汰花岗岩导弹。
另外,“彼得大帝”号巡洋舰上的S-300F“堡垒”(里夫-M)防空导弹系统,是里夫导弹系统的改进型,采用了可折叠的 30N6E1单面平板相控阵火控雷达,配用64枚射程150公里的48H6E导弹。俄罗斯只生产了三套里夫-M导弹系统,一套安装在彼得大帝号上面,两外两套卖给了中国,安装在051C导弹驱逐舰上面,该导弹的技术水平低于中国后期研制的红旗-9系统和346舰载相控阵雷达。也就是彼得大帝号的区域防空能力,还不如中国目前已经稍显落后的052C型相控阵雷达导弹驱逐舰。
俄海军目前正在对基洛夫级的二号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进行改装,花岗岩导弹将会以1换4 的方式被3S-14型通用舰载发射系统取代,80个发射单元,这套垂发系统可兼容的弹种包括3M54型亚超结合反舰飞航导弹、 3M14型远程对地巡航导弹、91R1/91R2型反潜导弹以及3M55“绮玛瑙”型超音速反舰导弹,此外还将装备最新的3M22“皓石”型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彼得大帝号计划从2020年开始现代化升级,改装升级需要5年时间。到2025年,俄海军将获得两艘经过现代化升级的脱胎换骨的核巡洋舰。
总之,目前的彼得大帝号实际上是一艘电子管时代的霸王龙,只是看上去很威猛!
宠来也
2021-12-19 11:27:50不是彼得大帝号巡洋舰落伍了,是这种海军舰船发展思路本身落后于时代。
正如题主所说,彼得大帝号这种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排水量高达24000吨,舰载武器导弹数量高达数百枚(有种说法为500枚舰载导弹,实际这个数字有待商榷),这种做法完全就是一副现代版战列舰的做法。
而目前随着导弹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反舰导弹技术的提高,舰载武器已经早就过了靠数量取胜的年代了。
现在舰船更强调通用化,信息化,所以现在舰船尤其是海军防空舰种多以几千吨排水量的防空驱逐舰为主,像朱母沃尔特级或者我国的055这种过万吨的大型驱逐舰,也无一不强调舰载武器的通用化,和信息化技术。
现代舰船的发展应该是大而有用,大而精巧,而不是毛子基洛夫这种大块头的“傻大黑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