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去过西藏的人,对西藏都有什么印象?
很多人对西藏会有一种幻想,或者类似于误解的一些判断。
觉得他们荒蛮、原始,到现在还属于牧民的生态,有各种各样古老的习俗。但我认为,这都不能完全涵盖西藏的丰富性和它的独特性。
我个人待的地方最多的是拉萨,整个藏地的中心,它是一个很神奇的城市,它是一个国际性的都市。
一方面你会觉得这个城市怎么这么古老?这么有宗教的气质?特别它的老城,里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寺庙,街道上有很多老人一起在那里转经、诵经。你可以随处看到僧人,看到乞丐,看到各种各样的人。
另一方面,现在我们所知的各大酒店,瑞吉、香格里拉、洲际等等,都在拉萨落户,藏民也被训练得很有服务品质,大家想不到吧?
而且我在西藏会经常跟他们学语言,我会学得很棒,为什么呢?因为藏族人比我们舌头更灵活,更适合去说外语,他们说外语是没有口音的,而汉语有口音。
我所见到的藏族小妹妹,如果她们在酒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们的英语比汉语还好,学习能力是超强的。
很多人会觉得藏族人是不是都穿藏袍啊?其实只有像我这样的外地人,以及那种有猎奇之心的普通人,才会说,我们要不要去穿一身藏袍?
我经常问我藏族的一些小妹妹,你们干嘛不穿藏袍?她们说只有春暖花开一起去公园过林卡的时候才会穿,平时她们更加喜欢穿一些现代的服饰,就比如说牛仔裤啊,卫衣啊。你在成都的春熙路,太古里,其实能看到很多长得特别英俊的藏族的小朋友,穿得特别潮。
她们也会做很多的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和摄影的工作。还有很多人在做音乐,我现在看国内的各种歌唱选秀的节目,只要藏族人出来,那简直是秒盖全场,就不要比了,很有天分。
所以在我的眼里,西藏不仅仅是古老,宗教什么的,它是很丰富的地方。
对于西藏,我的感觉他就是天高风情云淡。西藏人民的信仰特别的浓厚,心灵特别的纯净,每次到西藏的时候,我都会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收拾好简单的行李,然后就去出发,到达西藏,到达拉萨,你就会看到全是蓝天白云,伸手就可以摸到蓝天。西藏是高海拔地区,所以去西藏之前,一定要做好高原反应的准备,身体状态不是特别好的,一定要吃一些红景天这些东西,去西藏的时候,你也可以带一些葡萄糖浆多带一些甜食,西藏高海拔地区,它对于人的饥饿程度相对也是比较快的,所以只需要带一些零食。西藏这个地方真的是太美了,每一座的寺庙都有不同的文化,扎基寺,她每天会有一个辩经。拿一瓶水去大昭寺门前静坐一下,看着虔诚的人们来来往往的去朝拜。西藏有好多的湖,纳木错,羊卓雍措,都是特别累的,仿佛就是上帝留下来的一滴眼泪,若在青藏高原上,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同一趟车,去看看世界屋脊,去看看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去布达拉宫看看这座神圣的宫殿,会让你为之震惊为之自豪。
我是一名旅游达人,全职旅行kol。现在的我去过许多地方,但我第一次辞职去旅行的地方,就是西藏。那时候我辞职后,在家待了几天,买了一些装备,就去成都,从成都一路向西去西藏了。
去西藏之前的一个月,我问过许多到过西藏的朋友,会去咨询要携带什么东西,高反怎么预防,带多少衣服,沿途的住宿、餐饮设施如何,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因为是少数民族,因为是高原,因为和繁华都市不一样,我的心里充满了忐忑,大量的去查询资源,看攻略。
后来,买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出发了。从成都一路向西,路上忍不住有一些兴奋,第一天晚上堵车了,从6点堵车到9点,对后面的路程充满了未知,和一群陌生人拼车,也不知道其他人的姓名和来历,会兴奋、会不安、会有防心。
第一天晚上,车上有人不舒服,晕车了,第二天第三天,她依然不舒服,应该是晕车+高反。我没有反应,但我还是会注意保暖和运动,全程下来,除了去稻城亚丁的盘山公路往返路上,我吐了一次,有点不舒服,其他都没事,那不是高反,那是晕车。
对于西藏的印象,沿途开车看着七八点的时候,太阳落山后藏民们坐在门口发呆,有的人家开着昏暗的白织灯泡,有的人家关着灯坐在门口,让我想起八九十年代,我们老家的样子,那时候吃过晚饭没事做了,为了省电关了灯,呆呆的看着星星,等待夜幕的降临,当然,这是四川境内的藏区。西藏境内的藏民有着国家的补贴,条件相对而言要好一点,生活会富裕一点,他们喜欢骑着摩托车,穿着皮夹克在公路上。黝黑的皮肤,乱糟糟的长发,女生脸上也是非常的沧桑。
到拉萨的时候,其实像一个二三线的城市了,许多藏民开着车,有些还是高档汽车。藏民们因为出生的地方不一样,条件也不一样,住在山区的藏民就很贫穷,住在市区的藏民就会好很多。
有些打扮的很时髦的女生,看似跟东部人没有太多区别,但进入寺庙,他们五体投地拜佛的模样,在骨子里的信仰一下子就区分开了。
西藏,是一个值得向往的地方,那里的景色很美,藏地的人文风情也很浓厚。没有去过西藏的朋友,可以通过对藏地的一些人文风情来了解西藏的,请继续往下看哦~
世界上除了南极和北极,还有“第三极”——青藏高原,唯一有着人类丰富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
2015年,中国首部4K超高清大型纪录片——《第三极》,一经推出就好评不断(豆瓣评分9.3),让万千网友对大美西藏神往不已,对藏文化叹为观止。全片以自然为背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青藏高原上的生命之美和人们的祥和生活。
至今仍忘不了看《第三极》时带给我的震撼感,今天,我想带大家重温几个镜头,借以跟大家聊聊:在青藏高原行走的日子里,哪些瞬间让你感受到藏地深厚的人文风情?
青藏高原很美,美在或许只有去过的人才懂;
青藏高原很动人,动人在人与动植物相依相生;
青藏高原很慈悲,这里每个生命都值得被拯救。
青藏高原这片土地上,至今仍保留着不少古法技艺,比如制盐、制烟...
制盐
藏香
比如精美绝伦的坛城沙画,不知道小伙伴们在穿开裆裤的年龄有没有玩过沙画呢?喇嘛们会在藏历四月萨嘎达瓦节呕心沥血,花费数天or数月时间描绘出坛城沙画,然后又在短短几分钟抹去。
扫毁沙画
坛城建难毁易,为什么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去制作,然后又要轻易地将其抹去呢?那是因为“坛城”是佛的居所,喇嘛们毁掉的只是外在的坛城而意念中的坛城,则会越来越坚固,有人说:短暂易逝的坛城实际是在给我们揭示大千世界“变幻无常”的本性,极尽繁华,不过一掬细沙!混合后的细沙,一半发给有参与的信众,另一半付诸于流水,让流水带着祝福流向全世界。
完工后的坛城沙画,是不是很震撼
80岁高龄的措姆老奶奶好不容易见到双胞胎姐姐旺姆,许久没见的姐妹俩一见面就像俩大龄小女孩一样,拉起手聊起天来没完。
两姐妹叨唠着家常
画面一转,次旺老人在妻子去世49天后买下了一头放生羊,取名“次仁”。
每天次旺老人都带着次仁去转经
老人把次仁当作亲人一样相处,他会带着“次仁”一起去喝茶、转经,一起坐公交、俯瞰着拉萨...次旺老人也说了:会养到它死!
一起俯瞰拉萨
拥有二次元眼睛的“次仁”也不跟其他人走,像次旺老人那已过世的妻子般就一直陪伴在次旺老人身边。
佛教讲究众生平等,藏民们一直遵循着佛的教导,一只珍稀的雪豹、一只受伤的黑颈鹤甚至是一群会吃羊的小狼崽,在这里,都会被人们拯救。
达娃和被她收养的黑颈鹤
高原上有着凶猛的狼群,狼对牧民家的羊危害很大。在藏北,有牧民家的羊群被狼袭击,死了好几十只羊,但他们在风雪中遇到一群走散的狼崽后还是毫不犹豫带回帐篷饲养,待到这群狼崽有了生存能力后再放归大自然。
被拯救的小狼崽
导演曾海若借“第三极”这个地理概念给我们讲述着关于人或者说是关于第三极上生命的故事。
关于记录着青藏高原的纪录片,并不止是《第三极》这一部,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例如:《第三极》姊妹《极地》、酝酿几代人的西藏情节的《进藏》以及美得让人窒息的《西藏星空》等等...这里是一个包容的地方,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里现代文明和古老习俗互不冲撞,也正因如此,这里成了值得向往的人间净土。
互动话题:行走藏地,哪些瞬间你真切感受到藏地深厚的人文风情?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公号:自驾地理
要说对西藏的印象,我还是想分开来说会更容易描述清楚一些。因为把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的东西混在一起说似乎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就把真实的一面大而化之了。
就自然地理而言,绝大部分土地海拔都是在3000米以上的特点决定了西藏的高原特色,蓝天白云纯粹绝少污染,但也不可能是牦牛遍地。如果七八月份雨季去,某些路段还可能会有塌方等影响旅游行程的事发生。另外,西藏的不同区域也不完全是大家想象的那种到处种植青稞,我在江孜县就看到了大面积的油菜花。像我没去过的林芝那一带,可能更像云南四川吧。
就人文而言,我觉得西藏的独一无二性是毫无疑问的。藏传佛教文化体验最浓烈的当然是拉萨了,那么多不同派别的藏传佛教寺庙,丰富的佛教仪式像色拉寺里的辨经,这在内地藏传佛教寺庙里不是没有就是难得一见。其次,丰富的唐卡作品及文物等藏传佛教艺术真的会让你大开眼界。
但从人文转到社会层面来说,整个西藏社会是不是跟西藏的自然地理那样非常纯洁,我持保留意见,原因是:旅游业已经很发达的西藏毫无疑问会让少数做生意的藏族人及汉人产生赚快钱的想法。这个时候,你买到的唐卡,串珠特别是天珠等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旅游纪念品,就很难保证是物有所值的东西,甚至有可能造假。我那次去买了红珊瑚串回来(要申明的是我在国内其他地方从没买过这样的东西),回北京一鉴定是假的。当然,那些生意人相信只占绝少数,绝大部分藏族人跟其他民族的同胞一样热情好客,而且还要加上一条,憨厚。
但从回到家的那刻开始,生活又趋于平静。正如女儿时常唱的:“爸爸妈妈去上班,我去幼儿园。”每天工作千头万绪,总有忙不完的事情,这一拖就是三个月。
但只要一有空闲,我就会翻开自驾去西藏的照片,听着许巍的歌,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在西藏的情境:大昭寺青石板路上,那些三步一跪,五部一拜磕长头信徒带来的震撼;绕了108拐站在8844.43珠峰纪念碑前的骄傲;翻过4798米岗巴拉山,遇见蓝宝石般的羊卓雍措时的兴奋。一幕幕画面,犹如一部电影绘声绘色的展现出来,内心激动之情久久不能平复。
自驾去西藏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她的神秘、她的壮美、她的虔诚一直吸引着我。这次带着五岁女儿自驾去西藏,并且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ucloud待了一个星期,着实受了不少苦,但是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和潜力让我们非常惊讶。回来后每当电视里面出现关于西藏的画面,她能马上能说出名字,比如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转经筒、喇嘛,还能模仿磕长头并且能说出当时我们做的一些事情。我问她,还想去西藏吗?还想去高原吗?她认真的告诉我,想啊!我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
旅行就是体验和探索,体验美景,探索未知,同时也是一种经历,经历成长。都说西藏有毒,去了就不想回,回了还想再去!拉萨、ucloud、珠穆朗玛峰、冈仁波齐我们还会再来的!G219,G318我们还会来挑战的!
我们是去年9月自驾去的西藏,西藏是我们环游中国的重要一站。
之前从电视或者道听途说对西藏有一些了解,但百闻不如一见,亲身经历过后,还是刷新了我们对西藏的认识。
没去之前,只知道西藏属于高原地区,海拔高紫外线强,景色迷人,充满藏族风情。说实话,我曾经以为,藏族人民和穆斯林一样,有着诸多自己民族的禁忌,外人很难和他们和谐交流,交朋友,打成一片。
直到我们从川藏线缓缓进入藏区,给人的感觉是山河壮美,牛羊成群,民风淳朴,全民信佛。
蓝天白云,雪山草原,让你除了静静感受,无法用一般描述美景的词汇句子来形容高原的壮丽。
在其他地方,这是不敢想的,饲养的牲畜都有人看管,以防丢失或者被偷。而在藏区,可能他们的民风很好,可以夜不闭户,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路上碰到的藏民都很友好,记得一天我们随意停车在路边边休息边欣赏美景,不远处放牧的藏民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提醒我们看天上的七彩祥云,还问我们好不好看。当时真羡慕他们悠闲自在的生活。
住过一家藏族私家民宿,价格特别优惠,还提供吃饭,酥油茶和青稞饼管饱。
藏民对佛的信仰根深蒂固,他们相信修今生换来世,相信今生不做坏事、磕满十万个长头就可以上天堂,他们自愿将自家三分之二的收入捐给寺庙供奉佛祖,他们以死后能天葬为荣……
因此可以看到经常有藏民要一路磕长头朝拜到拉萨去,布达拉宫外面到处都有很多藏民在转经,大昭寺门口很多藏民带着全家长期在那里磕长头。
虽然他们有很多关于信仰的东西我不能完全认同,但他们的坚守让我尊重和敬佩,至少,善良没错。
更多详情欢迎关注“时光雅舍” : 我是来自张家界的潇湘静女,此生最爱读书旅行,只说文化旅游那些事儿!
关于去西藏旅行,对西藏的印象,任何世界的美妙,都需要亲自感受,因为他进入你的骨髓,进入你的潜意识,思维世界,这个有些时候是讲不清楚的,另外,关于一个地方的印象,要看自己的心境,眼睛里面有什么,如果你的想法是美好,那么一切都是美好的。
比如到了西藏,站在山顶上看到山下,总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同时还会这山望着那山高,心情瞬间开朗,心境变得豁达,从此应该也会把你带入一个新的人生高度,每一个人对西藏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人理解磕长头,他们傻,有人理解磕长头,是生命的境界,各不相同,当然还有西藏的美食,酥油茶是咸的,如果你总是和一双黑黑的手联想在一起,你觉得你还能吃得下,西藏的美餐吗,这就犹如广西的月饼,你总是能想起当地人的狐臭,跟他们的肉月饼联系起来,你觉得还能咽得下去吗?
所以这些东西不能随意联系,联想,而是要刻意的去想象美好,个人觉得对西藏的印象,除了脏乱差以外,我们这些游客,没有一点素质,到处都扔的是矿泉水瓶子,垃圾袋子,西藏本来是纯洁的,被我们玷污了,下一次我们去西藏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垃圾放在车里,最后找一些集中处理的地方,是不是更好?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关于到藏区旅行,还有什么其他的疑问,可以随时私信我,或者留言,我会直言不讳有问必答,最后祝每一位驴友都能够去西藏玩的开心。
西藏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虔诚的信仰,壮丽的自然景观令无数人心驰神往,有因其交通尚不发达而有略显神秘。在拉萨生活了快两年了,问及对这边的印象还真不知从何说起。
第一印象,也是比较深刻的印象就是这里恍惚去了四川,来拉萨一年多我一关中人能讲一口四川话,原因是四川和藏区交往比较早,最早的茶马古道,商品人员交流,解放后十八军进藏,部队基本都是川籍士兵,这些先驱者扎根西藏,建设西藏,为西藏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的拉萨到政府部门办事可以讲四川话,饭馆吃饭讲四川话,拉萨马路上三分之一的车子挂的四川牌照,就连夜总会美女自我介绍时其他省份说是什么湖南、河南啦,四川的直接说什么绵阳、资阳、德阳就可以!
第二印象,拉萨的雨,第一次来拉萨口渴的厉害,读书时就知道拉萨因其海拔高空气稀薄而紫外线辐射强,地表蒸发量大是个干旱的地方,结果从七月中旬开始到九月初拉萨几乎天天夜里下雨,颠覆了长久以来对拉萨的认知。结果就认为拉萨是个雨水充沛的地方,然而从九月到过年再也没有下过一滴雨,07年整整一冬天未飘过一片雪花,天天艳阳高照让人不明就理,原来雪域高原竟然不下雪啊!
第三印象就是拉萨还是很现代化的,过去在书本或影视里了解的西藏都是很传统,很古朴的感觉,来拉萨后眼前一条条宽阔的大道,一栋栋高楼大厦,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爱琴海购物中心等大型综合性商场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年轻人也打扮得很时尚,改变了印象中穿着藏袍的形象,虽说因信仰美女们不允许穿短裙高跟鞋和染发等,但依然阻挡不住年轻人对美丽的追求,拉萨街头打扮时尚的藏家姑娘也是一番靓丽的风景!
第四印象就是那已成为生活方式习惯的信仰,第一次去藏族朋友家,家里的藏式装修风格还误以为到了寺庙里了,大家不管是独家独院还是住着单元楼都必须腾出一间房子作为佛堂,佛堂就是每家信仰的精神所在。拉萨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拜佛和转经,特别是有关菩萨的节日各寺庙必然人声鼎沸,桑烟缭绕,藏历新年前的八廓街几乎是水泄不通,人们手摇转经论,口念经文虔诚的围绕祖拉康祈祷或者直接三步一叩的磕着长头祈福,冬日的地面再冰冷也无法阻挡人们信仰的炙热!
其实对于西藏的印象太多太多了,例如特别能喝酒的藏民、好像患了“老年痴呆症”的牦牛、山口飘扬的经幡、很有口感的藏面、浓香的甜茶、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天空、宽广的草原、余音绕梁的藏家音乐等等,总之一天一夜也说道不完,每个人的经历和阅历不尽相同对西藏的印象可能会万变不离其宗的相似,因为她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着迷而有高深莫测的地方!
2016年,我的毕业旅行,西藏,和闺蜜一起,闺蜜是辞职去的,我们俩在西宁到拉萨的火车上高反很严重,当时我内心快崩溃了,为什么让自己这么受罪,但是当我到了拉萨后,我发现旅途上受的所有罪都值得,这里的景色太美,这里的藏民很纯朴,也深深的被他们的信仰所感动,美好,这是我对他们的定义。
由于之前计划失误,就在西藏待了七天,七天时间真的不够,离开西藏后,无比的怀念那里的蓝天白云,西藏,不仅仅是这一次,林芝的桃花,珠峰大本营,还有很多很多地方都没有去到,我想有机会我还再去很多次的
10人回答
宠来也
2021-12-19 11:32:13很多人对西藏会有一种幻想,或者类似于误解的一些判断。
觉得他们荒蛮、原始,到现在还属于牧民的生态,有各种各样古老的习俗。但我认为,这都不能完全涵盖西藏的丰富性和它的独特性。
我个人待的地方最多的是拉萨,整个藏地的中心,它是一个很神奇的城市,它是一个国际性的都市。
一方面你会觉得这个城市怎么这么古老?这么有宗教的气质?特别它的老城,里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寺庙,街道上有很多老人一起在那里转经、诵经。你可以随处看到僧人,看到乞丐,看到各种各样的人。
另一方面,现在我们所知的各大酒店,瑞吉、香格里拉、洲际等等,都在拉萨落户,藏民也被训练得很有服务品质,大家想不到吧?
而且我在西藏会经常跟他们学语言,我会学得很棒,为什么呢?因为藏族人比我们舌头更灵活,更适合去说外语,他们说外语是没有口音的,而汉语有口音。
我所见到的藏族小妹妹,如果她们在酒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们的英语比汉语还好,学习能力是超强的。
很多人会觉得藏族人是不是都穿藏袍啊?其实只有像我这样的外地人,以及那种有猎奇之心的普通人,才会说,我们要不要去穿一身藏袍?
我经常问我藏族的一些小妹妹,你们干嘛不穿藏袍?她们说只有春暖花开一起去公园过林卡的时候才会穿,平时她们更加喜欢穿一些现代的服饰,就比如说牛仔裤啊,卫衣啊。你在成都的春熙路,太古里,其实能看到很多长得特别英俊的藏族的小朋友,穿得特别潮。
她们也会做很多的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和摄影的工作。还有很多人在做音乐,我现在看国内的各种歌唱选秀的节目,只要藏族人出来,那简直是秒盖全场,就不要比了,很有天分。
所以在我的眼里,西藏不仅仅是古老,宗教什么的,它是很丰富的地方。
匿名网友
2021-12-19 11:32:13对于西藏,我的感觉他就是天高风情云淡。西藏人民的信仰特别的浓厚,心灵特别的纯净,每次到西藏的时候,我都会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收拾好简单的行李,然后就去出发,到达西藏,到达拉萨,你就会看到全是蓝天白云,伸手就可以摸到蓝天。西藏是高海拔地区,所以去西藏之前,一定要做好高原反应的准备,身体状态不是特别好的,一定要吃一些红景天这些东西,去西藏的时候,你也可以带一些葡萄糖浆多带一些甜食,西藏高海拔地区,它对于人的饥饿程度相对也是比较快的,所以只需要带一些零食。西藏这个地方真的是太美了,每一座的寺庙都有不同的文化,扎基寺,她每天会有一个辩经。拿一瓶水去大昭寺门前静坐一下,看着虔诚的人们来来往往的去朝拜。西藏有好多的湖,纳木错,羊卓雍措,都是特别累的,仿佛就是上帝留下来的一滴眼泪,若在青藏高原上,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同一趟车,去看看世界屋脊,去看看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去布达拉宫看看这座神圣的宫殿,会让你为之震惊为之自豪。
宠来也
2021-12-19 11:32:13我是一名旅游达人,全职旅行kol。现在的我去过许多地方,但我第一次辞职去旅行的地方,就是西藏。那时候我辞职后,在家待了几天,买了一些装备,就去成都,从成都一路向西去西藏了。
去西藏之前的一个月,我问过许多到过西藏的朋友,会去咨询要携带什么东西,高反怎么预防,带多少衣服,沿途的住宿、餐饮设施如何,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因为是少数民族,因为是高原,因为和繁华都市不一样,我的心里充满了忐忑,大量的去查询资源,看攻略。
后来,买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出发了。从成都一路向西,路上忍不住有一些兴奋,第一天晚上堵车了,从6点堵车到9点,对后面的路程充满了未知,和一群陌生人拼车,也不知道其他人的姓名和来历,会兴奋、会不安、会有防心。
第一天晚上,车上有人不舒服,晕车了,第二天第三天,她依然不舒服,应该是晕车+高反。我没有反应,但我还是会注意保暖和运动,全程下来,除了去稻城亚丁的盘山公路往返路上,我吐了一次,有点不舒服,其他都没事,那不是高反,那是晕车。
对于西藏的印象,沿途开车看着七八点的时候,太阳落山后藏民们坐在门口发呆,有的人家开着昏暗的白织灯泡,有的人家关着灯坐在门口,让我想起八九十年代,我们老家的样子,那时候吃过晚饭没事做了,为了省电关了灯,呆呆的看着星星,等待夜幕的降临,当然,这是四川境内的藏区。西藏境内的藏民有着国家的补贴,条件相对而言要好一点,生活会富裕一点,他们喜欢骑着摩托车,穿着皮夹克在公路上。黝黑的皮肤,乱糟糟的长发,女生脸上也是非常的沧桑。
到拉萨的时候,其实像一个二三线的城市了,许多藏民开着车,有些还是高档汽车。藏民们因为出生的地方不一样,条件也不一样,住在山区的藏民就很贫穷,住在市区的藏民就会好很多。
有些打扮的很时髦的女生,看似跟东部人没有太多区别,但进入寺庙,他们五体投地拜佛的模样,在骨子里的信仰一下子就区分开了。
匿名网友
2021-12-19 11:32:13西藏,是一个值得向往的地方,那里的景色很美,藏地的人文风情也很浓厚。没有去过西藏的朋友,可以通过对藏地的一些人文风情来了解西藏的,请继续往下看哦~
世界上除了南极和北极,还有“第三极”——青藏高原,唯一有着人类丰富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
2015年,中国首部4K超高清大型纪录片——《第三极》,一经推出就好评不断(豆瓣评分9.3),让万千网友对大美西藏神往不已,对藏文化叹为观止。全片以自然为背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青藏高原上的生命之美和人们的祥和生活。
至今仍忘不了看《第三极》时带给我的震撼感,今天,我想带大家重温几个镜头,借以跟大家聊聊:在青藏高原行走的日子里,哪些瞬间让你感受到藏地深厚的人文风情?
一、
青藏高原很美,美在或许只有去过的人才懂;
青藏高原很动人,动人在人与动植物相依相生;
青藏高原很慈悲,这里每个生命都值得被拯救。
(一)青藏高原很美
青藏高原这片土地上,至今仍保留着不少古法技艺,比如制盐、制烟...
制盐
藏香
比如精美绝伦的坛城沙画,不知道小伙伴们在穿开裆裤的年龄有没有玩过沙画呢?喇嘛们会在藏历四月萨嘎达瓦节呕心沥血,花费数天or数月时间描绘出坛城沙画,然后又在短短几分钟抹去。
扫毁沙画
坛城建难毁易,为什么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去制作,然后又要轻易地将其抹去呢?那是因为“坛城”是佛的居所,喇嘛们毁掉的只是外在的坛城而意念中的坛城,则会越来越坚固,有人说:短暂易逝的坛城实际是在给我们揭示大千世界“变幻无常”的本性,极尽繁华,不过一掬细沙!混合后的细沙,一半发给有参与的信众,另一半付诸于流水,让流水带着祝福流向全世界。
完工后的坛城沙画,是不是很震撼
(二)青藏高原很动人
80岁高龄的措姆老奶奶好不容易见到双胞胎姐姐旺姆,许久没见的姐妹俩一见面就像俩大龄小女孩一样,拉起手聊起天来没完。
两姐妹叨唠着家常
画面一转,次旺老人在妻子去世49天后买下了一头放生羊,取名“次仁”。
每天次旺老人都带着次仁去转经
老人把次仁当作亲人一样相处,他会带着“次仁”一起去喝茶、转经,一起坐公交、俯瞰着拉萨...次旺老人也说了:会养到它死!
一起俯瞰拉萨
拥有二次元眼睛的“次仁”也不跟其他人走,像次旺老人那已过世的妻子般就一直陪伴在次旺老人身边。
(三)青藏高原很慈悲
佛教讲究众生平等,藏民们一直遵循着佛的教导,一只珍稀的雪豹、一只受伤的黑颈鹤甚至是一群会吃羊的小狼崽,在这里,都会被人们拯救。
达娃和被她收养的黑颈鹤
高原上有着凶猛的狼群,狼对牧民家的羊危害很大。在藏北,有牧民家的羊群被狼袭击,死了好几十只羊,但他们在风雪中遇到一群走散的狼崽后还是毫不犹豫带回帐篷饲养,待到这群狼崽有了生存能力后再放归大自然。
被拯救的小狼崽
二、《第三极》
导演曾海若借“第三极”这个地理概念给我们讲述着关于人或者说是关于第三极上生命的故事。
关于记录着青藏高原的纪录片,并不止是《第三极》这一部,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例如:《第三极》姊妹《极地》、酝酿几代人的西藏情节的《进藏》以及美得让人窒息的《西藏星空》等等...这里是一个包容的地方,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里现代文明和古老习俗互不冲撞,也正因如此,这里成了值得向往的人间净土。
互动话题:行走藏地,哪些瞬间你真切感受到藏地深厚的人文风情?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公号:自驾地理
匿名网友
2021-12-19 11:32:13要说对西藏的印象,我还是想分开来说会更容易描述清楚一些。因为把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的东西混在一起说似乎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就把真实的一面大而化之了。
就自然地理而言,绝大部分土地海拔都是在3000米以上的特点决定了西藏的高原特色,蓝天白云纯粹绝少污染,但也不可能是牦牛遍地。如果七八月份雨季去,某些路段还可能会有塌方等影响旅游行程的事发生。另外,西藏的不同区域也不完全是大家想象的那种到处种植青稞,我在江孜县就看到了大面积的油菜花。像我没去过的林芝那一带,可能更像云南四川吧。
就人文而言,我觉得西藏的独一无二性是毫无疑问的。藏传佛教文化体验最浓烈的当然是拉萨了,那么多不同派别的藏传佛教寺庙,丰富的佛教仪式像色拉寺里的辨经,这在内地藏传佛教寺庙里不是没有就是难得一见。其次,丰富的唐卡作品及文物等藏传佛教艺术真的会让你大开眼界。
但从人文转到社会层面来说,整个西藏社会是不是跟西藏的自然地理那样非常纯洁,我持保留意见,原因是:旅游业已经很发达的西藏毫无疑问会让少数做生意的藏族人及汉人产生赚快钱的想法。这个时候,你买到的唐卡,串珠特别是天珠等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旅游纪念品,就很难保证是物有所值的东西,甚至有可能造假。我那次去买了红珊瑚串回来(要申明的是我在国内其他地方从没买过这样的东西),回北京一鉴定是假的。当然,那些生意人相信只占绝少数,绝大部分藏族人跟其他民族的同胞一样热情好客,而且还要加上一条,憨厚。
匿名网友
2021-12-19 11:32:132019年7月,我们夫妻俩带着五岁半的女儿川进新出,用时29天行程13000公里,自驾游了西藏和ucloud地区。我们驶上G318国道到了拉萨,看到了巍峨壮观布达拉宫和散发虔诚的大昭寺。我们又沿着G219新藏线经过ucloud地区到了新疆,看到了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和世界神山冈仁波齐。体验了一次从人间到天上,从天山到人间的神奇之旅。
回来后我把这次川进新出的行程攻略发在头条上,得到了好多朋友的认可,也提出了好多问题,比如什么车可以去西藏?新藏线加油方便吗?小孩子会高反吗?总共花费多少钱?问的人比较多,我也不一一回答了,我特意开贴说明下此次的费用。面链接就是西藏行的攻略,希望对想去的朋友有所帮助。三十天的自驾西藏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从人间到天上,再从天上到人间,体验了生命中的世外桃源,这是一段充满激情和挑战的经历。
但从回到家的那刻开始,生活又趋于平静。正如女儿时常唱的:“爸爸妈妈去上班,我去幼儿园。”每天工作千头万绪,总有忙不完的事情,这一拖就是三个月。
但只要一有空闲,我就会翻开自驾去西藏的照片,听着许巍的歌,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在西藏的情境:大昭寺青石板路上,那些三步一跪,五部一拜磕长头信徒带来的震撼;绕了108拐站在8844.43珠峰纪念碑前的骄傲;翻过4798米岗巴拉山,遇见蓝宝石般的羊卓雍措时的兴奋。一幕幕画面,犹如一部电影绘声绘色的展现出来,内心激动之情久久不能平复。
自驾去西藏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她的神秘、她的壮美、她的虔诚一直吸引着我。这次带着五岁女儿自驾去西藏,并且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ucloud待了一个星期,着实受了不少苦,但是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和潜力让我们非常惊讶。回来后每当电视里面出现关于西藏的画面,她能马上能说出名字,比如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转经筒、喇嘛,还能模仿磕长头并且能说出当时我们做的一些事情。我问她,还想去西藏吗?还想去高原吗?她认真的告诉我,想啊!我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
旅行就是体验和探索,体验美景,探索未知,同时也是一种经历,经历成长。都说西藏有毒,去了就不想回,回了还想再去!拉萨、ucloud、珠穆朗玛峰、冈仁波齐我们还会再来的!G219,G318我们还会来挑战的!
宠来也
2021-12-19 11:32:13我们是去年9月自驾去的西藏,西藏是我们环游中国的重要一站。
之前从电视或者道听途说对西藏有一些了解,但百闻不如一见,亲身经历过后,还是刷新了我们对西藏的认识。
没去之前,只知道西藏属于高原地区,海拔高紫外线强,景色迷人,充满藏族风情。说实话,我曾经以为,藏族人民和穆斯林一样,有着诸多自己民族的禁忌,外人很难和他们和谐交流,交朋友,打成一片。
直到我们从川藏线缓缓进入藏区,给人的感觉是山河壮美,牛羊成群,民风淳朴,全民信佛。
首先是山河壮美。
蓝天白云,雪山草原,让你除了静静感受,无法用一般描述美景的词汇句子来形容高原的壮丽。
藏区的牛羊牲畜都是散养,漫山遍野自由自在。
在其他地方,这是不敢想的,饲养的牲畜都有人看管,以防丢失或者被偷。而在藏区,可能他们的民风很好,可以夜不闭户,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路上碰到的藏民都很友好,记得一天我们随意停车在路边边休息边欣赏美景,不远处放牧的藏民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提醒我们看天上的七彩祥云,还问我们好不好看。当时真羡慕他们悠闲自在的生活。
住过一家藏族私家民宿,价格特别优惠,还提供吃饭,酥油茶和青稞饼管饱。
藏族全民信佛,一心向善。
藏民对佛的信仰根深蒂固,他们相信修今生换来世,相信今生不做坏事、磕满十万个长头就可以上天堂,他们自愿将自家三分之二的收入捐给寺庙供奉佛祖,他们以死后能天葬为荣……
因此可以看到经常有藏民要一路磕长头朝拜到拉萨去,布达拉宫外面到处都有很多藏民在转经,大昭寺门口很多藏民带着全家长期在那里磕长头。
虽然他们有很多关于信仰的东西我不能完全认同,但他们的坚守让我尊重和敬佩,至少,善良没错。
更多详情欢迎关注“时光雅舍” : 我是来自张家界的潇湘静女,此生最爱读书旅行,只说文化旅游那些事儿!
匿名网友
2021-12-19 11:32:13关于去西藏旅行,对西藏的印象,任何世界的美妙,都需要亲自感受,因为他进入你的骨髓,进入你的潜意识,思维世界,这个有些时候是讲不清楚的,另外,关于一个地方的印象,要看自己的心境,眼睛里面有什么,如果你的想法是美好,那么一切都是美好的。
比如到了西藏,站在山顶上看到山下,总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同时还会这山望着那山高,心情瞬间开朗,心境变得豁达,从此应该也会把你带入一个新的人生高度,每一个人对西藏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人理解磕长头,他们傻,有人理解磕长头,是生命的境界,各不相同,当然还有西藏的美食,酥油茶是咸的,如果你总是和一双黑黑的手联想在一起,你觉得你还能吃得下,西藏的美餐吗,这就犹如广西的月饼,你总是能想起当地人的狐臭,跟他们的肉月饼联系起来,你觉得还能咽得下去吗?
所以这些东西不能随意联系,联想,而是要刻意的去想象美好,个人觉得对西藏的印象,除了脏乱差以外,我们这些游客,没有一点素质,到处都扔的是矿泉水瓶子,垃圾袋子,西藏本来是纯洁的,被我们玷污了,下一次我们去西藏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垃圾放在车里,最后找一些集中处理的地方,是不是更好?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关于到藏区旅行,还有什么其他的疑问,可以随时私信我,或者留言,我会直言不讳有问必答,最后祝每一位驴友都能够去西藏玩的开心。
宠来也
2021-12-19 11:32:13西藏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虔诚的信仰,壮丽的自然景观令无数人心驰神往,有因其交通尚不发达而有略显神秘。在拉萨生活了快两年了,问及对这边的印象还真不知从何说起。
第一印象,也是比较深刻的印象就是这里恍惚去了四川,来拉萨一年多我一关中人能讲一口四川话,原因是四川和藏区交往比较早,最早的茶马古道,商品人员交流,解放后十八军进藏,部队基本都是川籍士兵,这些先驱者扎根西藏,建设西藏,为西藏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的拉萨到政府部门办事可以讲四川话,饭馆吃饭讲四川话,拉萨马路上三分之一的车子挂的四川牌照,就连夜总会美女自我介绍时其他省份说是什么湖南、河南啦,四川的直接说什么绵阳、资阳、德阳就可以!
第二印象,拉萨的雨,第一次来拉萨口渴的厉害,读书时就知道拉萨因其海拔高空气稀薄而紫外线辐射强,地表蒸发量大是个干旱的地方,结果从七月中旬开始到九月初拉萨几乎天天夜里下雨,颠覆了长久以来对拉萨的认知。结果就认为拉萨是个雨水充沛的地方,然而从九月到过年再也没有下过一滴雨,07年整整一冬天未飘过一片雪花,天天艳阳高照让人不明就理,原来雪域高原竟然不下雪啊!
第三印象就是拉萨还是很现代化的,过去在书本或影视里了解的西藏都是很传统,很古朴的感觉,来拉萨后眼前一条条宽阔的大道,一栋栋高楼大厦,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爱琴海购物中心等大型综合性商场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年轻人也打扮得很时尚,改变了印象中穿着藏袍的形象,虽说因信仰美女们不允许穿短裙高跟鞋和染发等,但依然阻挡不住年轻人对美丽的追求,拉萨街头打扮时尚的藏家姑娘也是一番靓丽的风景!
第四印象就是那已成为生活方式习惯的信仰,第一次去藏族朋友家,家里的藏式装修风格还误以为到了寺庙里了,大家不管是独家独院还是住着单元楼都必须腾出一间房子作为佛堂,佛堂就是每家信仰的精神所在。拉萨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拜佛和转经,特别是有关菩萨的节日各寺庙必然人声鼎沸,桑烟缭绕,藏历新年前的八廓街几乎是水泄不通,人们手摇转经论,口念经文虔诚的围绕祖拉康祈祷或者直接三步一叩的磕着长头祈福,冬日的地面再冰冷也无法阻挡人们信仰的炙热!
其实对于西藏的印象太多太多了,例如特别能喝酒的藏民、好像患了“老年痴呆症”的牦牛、山口飘扬的经幡、很有口感的藏面、浓香的甜茶、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天空、宽广的草原、余音绕梁的藏家音乐等等,总之一天一夜也说道不完,每个人的经历和阅历不尽相同对西藏的印象可能会万变不离其宗的相似,因为她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着迷而有高深莫测的地方!
匿名网友
2021-12-19 11:32:132016年,我的毕业旅行,西藏,和闺蜜一起,闺蜜是辞职去的,我们俩在西宁到拉萨的火车上高反很严重,当时我内心快崩溃了,为什么让自己这么受罪,但是当我到了拉萨后,我发现旅途上受的所有罪都值得,这里的景色太美,这里的藏民很纯朴,也深深的被他们的信仰所感动,美好,这是我对他们的定义。
由于之前计划失误,就在西藏待了七天,七天时间真的不够,离开西藏后,无比的怀念那里的蓝天白云,西藏,不仅仅是这一次,林芝的桃花,珠峰大本营,还有很多很多地方都没有去到,我想有机会我还再去很多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