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领导到底喜欢狼性文化还是狗性文化?抑或是外狼内狗的狼狗文化?
不请自来,还请海涵;
一般来说,私心比较大、利字当头的领导更喜欢狼性文化,而控制欲强的、自以为是的领导则倾向于狗性文化,但从我个人来说,我还是喜欢人性文化。
首先,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虚怀若谷,包容万物。老子曰:“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意思是说,优秀的领导者经常善于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
我们说“世上没有无用之人”,认为他没用那只是个人的看法,或者说没有看见他的用处,正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不应该轻易地说自己的下属没用,如果我们给多一点理解和支持,各因其性以造就,每一个员工都能充分发挥他独特的作用来,找到工作背后的意义。
也就是说,高明的领导者能了解到人各有才,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同等对待,所谓“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其次,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具有无私的品性。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道德经》第7章的来说明: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我读经典】
古文今译:天地长久。天地所以能够长久,乃是因为它们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退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吗?反而能成就自己。
我的理解:天地的运作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长久久。圣人效法天地,行为没有贪私的心念。
比如,我们一旦有了一定的位置,就有很多的诱惑,机会来得更为方便,往往情不自禁的伸展一己的占有欲。犹如鱼看到了诱饵,可一旦咬了钩,再挣脱可就难了。
有道的人,不因自己的私欲而行事。他“后其身而身先“,把自己的意欲和利益摆在后面,而优先考虑更多人的利益,反而能赢得大家的推举和爱戴;”外其身而身存”,能把自己置于众人之外(深陷其中恐难以平心静气,又何以能做到无私呢?),他反而可以有更好的生存状态。我觉得,这是能否成为一个好领导的重要的品性。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切为了造福民众而努力做事,所以,有人夸我我也做,骂我我也一样做,因为不存在任何的私心,结果功成业就,内心平静安乐。“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吗?反而能成就自己,成就他的理想生活,完成他的精神生命。
最后,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虽然功成名就,但优秀的领导者仍然像水一样把自己放得很低,功成不居,谦逊待人,可也因此他的功绩才能长长久久。
所以,您的提问虽然是当下比较“时髦”的说法,但我个人觉得不太恰当,要学会真正的管理智慧,还是要认真研读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经典。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启发,谢谢您的提问。
感谢提问,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仔细研究了这个问题的主从关系,问题的实际指的是,这个领导在“狼性文化还是狗性文化?”还有“狼狗文化”做出一个选择。
首先说说“狼性”,狼性的工作解释,指的是把狼的特性运用在工作中,努力的探索拼搏,面对逆境,迎难而上,消灭困难,毫不留情的进取开拓精神。再说“狗性”,传统上狗性,即“奴性”解释,仔细想想,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狗都是看家护院,忠诚于主人,其实“看家护院”的解释已经包括了狗性的全部。
最后说说“狼狗文化”,“狼狗文化”咋看都别扭,别扭得很!让老渔觉得就是“奴才文化”,对外狗仗人势,盛气凌人,对主子摇头摆尾,卑躬屈膝。
哎!理解了“狼性”、“狗性”、还有“狼狗性”,还真的搞不明白这个“领导”到底喜欢哪种文化,也许“狗性”,也许“狼狗性”灵敏的嗅觉能知道这个“领导”好的是哪一口。
有格局的领导肯定是喜欢狼性文化。没格局的领导嘴上说要狼性文化,但不由自主的喜欢的是狗性文化。
我见过这样的人:一个地产商老板,从不允许下属给他送礼,他在大会上说:“你们的钱都是你们自己挣来的,我挣的比你们谁挣的都多,你们给我送多少合适?送什么合适?既然是这么纠结,干脆任何人都不准给任何领导层的人送礼,一旦发现给领导送礼的立即开除。”这样,企业员工全部心思用在了生产经营上,企业虽然是一家地方性企业,但效益十分好,让人艳羡,郑州一些人才都主动投城!另一地产商,每到逢年过节忙于给各路神仙送礼烧香,同时,他也认为是自己给员工创造了工作机会,逢年过节员工也应该拜访一下自已,凡送礼拜访者就重用,否则,靠边站。这样真有本事的人不善巴结的人心伤,离开的大多数是人才,聚来的大多是狗性员工,企业半死不活,做什么都不彻底,摊子铺开了都无法顺利开展,因为缺独当一面的人才!
员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企业是什么样的文化取决于领导是什么样思想的人。我没有在ucloud待过,也没有在格力、海尔待过,但是这些企业能成长为国内外人关注的企业,很多研究者说他们推崇狼性文化!有些半死不活的企业,有些濒临破产的企业,研究者都说他们的领导人任人唯亲!
员工肯定是都想入职一直进取成长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里干事的人心气顺,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做事自己成长的也快!
这还用问,需要你是狼的时候,你必须张口就能咬人,需要你是狗的时候,你必须尽忠竭力,死而后已。
这不单单是某一个或几个领导的要求,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领导者,都希望有这样的既可当狗又能当狼的属下。
所谓狼,一听到这个字,就使人感到毛骨悚然,鸡皮疙瘩迅速凸起,心上一片寒蝉。
就是因为这种动物实在太凶残,总是眯缝着一双穷凶极恶的眼睛四处觅食打野,总是趁人不备从背后下口,专门掐你的哽嗓咽喉,让你防不胜防,提心吊胆。
拥有这种主动攻击性属性的员工,更适合于开疆拓土,寻觅战机,瞅准一个空子,上去就拿下,外向拓展一类的工作尤其适合。
谁都知道,狗是最忠于主人的动物。老话说“狗不嫌家贫”,多穷的家也都能呆住,绝不会像狼一样跑出去不回来。
所以狗属性的员工也就深得领导信赖,因为他不会背叛你,更不会让你晾在尴尬地带下不来台,这就使得多数领导四处觅求狗一样的属下。
但狗也有很大的局限,看家护院是好手,外向开发拓展却是短板,这也是一个明显的缺憾。
电视剧《亮剑》之中,358团团长李云龙有一句特别叫得响的话:
狼行万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
这也点出了狼与狗的最大区分之处,实在是一句精辟到骨子里的总结语。
领导们既希望属下有狼的狠劲儿,又希望在需要忠诚的时刻有狗来履行使命。
但这种想法实在难以两全,就是因为同时具备这样双重属性的人实在稀缺,奇如凤毛麟角,自然可遇而不可求。
现在的企业制度,基本都在向现代化转型或迈进,很多企业也早已仿效起了西方社会的现代企业制度,无论大小强弱,从高到底一律齐备,这就天然的形成了一种不需要狼与狗的环境或操作。
取而代之的,当然是特别老实、特别本分的员工,绵羊一样,从来不多言多语,即便是对上风有意见,也只是自行消解,从来不给领导找麻烦。
而且,现在企业中,很多员工都是狼性居多,待遇不足或者薪资不够,动辄跳脚骂上一顿领导的不作为,然后开始四处张扬领导的风流韵事或者屎尿家事。
这样的员工领导绝不希望看到。
所以,就全方位的培养羊性员工,只要你老老实实干活,充耳不闻其他事,待遇也好薪资也罢,给多少都无所怨言,指到哪儿就在哪儿,绝不讲条件计成本,基本就像一个喘气的物件儿,东西南北任你搬,任你安。
这样的人,才是领导最最喜欢的。
图片来自网络
本题低估了今天的领导。如果在10年前,你的两个假设都成立。那时,顺从、听话的狗文化和外狼内狗的狼狗文化都是存在的。
10年后的今天不一样了。并不是说上述文彻底失去市场,而是指大幅减少。我跟不少政府和企业领导打过交道。求真务实,重视人材被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放在首位。而对奴才型即本文说的狗形员工已开始警觉并疏远。现代社会以创造价值为目的。有个性的人材很受重视并能得到包容。政府那块领地,巴结、讨好上级领导的下属也在日渐,只是不如企业明显。毕竟管场潜规则要顽固很多。但使用人材的趋势还是朝着公开公平公正方向在发展。
一动一静谓之道,一阴一阳谓太极,社会团体如公司,动静相宜方可行,团队当以狼性为用合作共赢成就其道,个人当以忠诚为本恪尽职守,鬼谷纵横有言,言其君而陈其害,言其臣而述其利,领导素质有高低,性格也有差异,对于老板来讲当然希望鱼和熊掌并得,手下皆是精兵强将。对于领导来讲或有时候更喜欢高人一等,手下为其所用替其而行,功高不震主,下面员工一呼百应个个心领神会。忠诚是职业的基本素质,但不是愚忠,要知道工作不仅是锻炼自己的才干,给你报酬的是老板,如果可以团队融洽做事,当然应该发挥狼性的团结精神,如果喜欢稳定类型,则先做好本分工作,对领导的喜好尽量外圆内方,不用轻易的反对照成主观意识的敌对,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对得起自己的这份报酬即可!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晋北剑圣
全文约56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在幻想文学中,狼可谓是一种经典的猛兽形象,无论是《冰与火之歌》中史塔克家族的冰原狼,还是魔兽世界中的狼骑兵,都体现了人类对这种猛兽形象的偏爱。
但在当今世界,说到对于狼的热情,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中国相提并论。
只要看一下书店中琳琅满目的有关“狼”的书籍,或者听一听各路互联网企业领导者的讲话,就不难发现中国人对狼的情感早已达到崇拜的地步,甚至想“以狼为师”。
|“以狼为师”各种书籍 图源于网络
而在,中国狼文化热潮的开山之作《狼图腾》中,作者更是将狼塑造成一群狡猾、残忍、桀骜不驯的“血性好汉”,绝不会对敌人“卑躬屈膝”。
不过后续的狼文化很快就调整了方向,转变成了众多公司老板给予员工的成功学指南。在这些现在企业家的理论中,狼性精神包括且不限于:重视集体、纪律严明、敢于奋斗、敢于牺牲、不惧艰险、崇尚竞争等品格。
例如2016年,史玉柱在巨人上海松江总部召开的首次员工大会上,宣布将在巨人施行狼文化,赶走对公司实质危害更大的“老白兔”,把高薪、股票分给“新狼”。
无独有偶,很多企业在“狼性管理”的旗号下,无限度的侵占员工的时间,疯狂地让员工无偿加班;甚至出现体罚、羞辱员工,致力于消灭员工的尊严,将其他们打造为唯领导是从的工作机器的行为。
|网上疯传的员工打耳光视频截图
这其中的种种乱象令很多“打工人”义愤填膺,所以今天我们就正本清源,来讨论一下狼文化的拥趸们所说的那种“狼”,到底是不是地球物种?
01
被严重夸大的“狼群”
首先,狼团队协作能力与社会性远不如“狼性精神”爱好者想象中的强大。
自然界的狼群规模往往取决于生活在该地区食草动物的密度,在大部分情况下,狼群以家庭为单位,即一雄一雌两只狼和子女组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小群体。
在食物较为贫乏的地区,独行的孤狼也并不罕见。狼群有时也会吸纳一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外来未成年狼(1-3岁),但陌生的成年孤狼非但不会被接纳,反而有被狼群杀死的危险。
因此通常一个狼群由1-2只成年狼,3-6只年轻狼,和1-3只幼狼组成,很难超过10只。
|5-11只狼是狼群的常见规模 图源于网络
在大型动物丰富的时候,也会出现由数个家族组成的临时大狼群,规模可达20-30只,最高纪录可达43只。但等到大型猎物数量减少,“狩猎季”结束后,各个“家族”便会分道扬镳。
所以,很多小说中拥有成千上万只狼的狼群,根本不存在于地球上。至于见到一只狼,就说明狼群就在附近的说法也纯属无稽之谈。
|某些企业培训“狼性”精神时用到的ppt 图源于网络
此外很多企业家在为员工灌输“狼性精神”时,会提到狼群纪律严明,众狼对首领忠心耿耿,这一点在现实中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前文已经说过了,狼群的纽带是血缘组成的家庭,因此自然界狼王与其说是一个说一不二的独裁者,倒不如说是一个大家庭的家长。
雌雄头狼在享受优先进食的权利时,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在杀死猎物时,往往也是由雌雄头狼进行最危险的攻击任务。他们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人类的家庭其实并无太大区别。
|BBC纪录片《冰冻星球》中,25头森林狼穿越雪地狩猎的场景。国内很多营销号捏造了狼王在背后指挥,老弱在前开路的“阵法”;但实际情况是雌性头狼在前开路,其余成员沿着头狼在积雪中开辟的道路前进,以节省体力 图源于网络
考虑到狼群不存在 “父母之命不可违”的道德观念,指望众狼对“老父亲”至死不渝根本是天方夜谭。
在现实中,小狼长大后为了获得交配机会和优先分配食物的权力,大多会离开狼群,与其他的异性独狼组建新的家庭(狼群)。
事实上在自然界中,对首领忠心不二的现象只存在于蚂蚁、蜜蜂、裸鼹鼠等低等动物中,这些生物通过分泌特定的激素,足以控制群落内的其他成员。但这种现象在大脑发育较完善,个体具有足够思维能力的高等动物中是见不到的。
|生活在地下的裸鼹鼠。在裸鼹形鼠的社会中,有一只专门负责所有生殖的“女王”,并且由2到3只雄性负责与其交配。其余成员则丧失交配能力,专职照顾女王,是脊椎动物中唯二的“真社会性”动物。图源于网络
另外在所有群居野生动物中,首领衰老后,更年轻强壮的成员取而代之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新王与旧王之间的战斗很多时候是至死方休,不知道企业家在给员工灌输“狼性精神”的时候,为何偏偏对这一点避而不谈。
|打斗中的狼 图源于网络
只有在动物园中,将不同族群的孤狼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时,狼才会为了争夺地位爆发激烈的打斗,并最终产生一定程度的阶级。
但这种现象本身是有违自然条件与动物天性的。
02
群狼VS猛虎?
由于错误估计了狼群的规模和组织性,所以人们时常对自然条件下狼的战斗力产生不切实际的估计。
中国古代就有“好虎架不住群狼”的谚语,并习惯性将虎狼并称,产生了诸如“虎狼之师”、“虎狼之心”、“如狼似虎”等成语。让人产生精于团队协作的狼可以与猛虎抗衡的感觉。
而现代的狼性精神爱好者更是进一步宣称,“动物学家”称狼是自然界中最成功的动物,远胜于孤身一人的虎。
但稍微有点常识的爱好者都不会认为狼能够和虎并列。
|俄罗斯动物学家观测到虎和狼的数量完全呈负相关,虎越多狼越少 图源于网络
现代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东北亚地区的虎会有意识的杀死、驱赶自己领地内的狼群。西伯利亚锡霍特山脉地区狼群几乎被虎灭绝,直到1930年虎被人类大量捕杀,狼群数量才开始回升。
而有经验的狼群几乎不会进入雄虎的领地,狼群在发现附近有虎后也会迅速避让。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两者的体型、战斗力差距极大,根本无法展开竞争。
狼最大的亚种马更歇狼(只分布于北美)的平均体重也不过46公斤左右,极限个体也只有75公斤,至于东亚地区常见的欧亚狼平均体重则不过40多公斤。
相比之下,即使是雌性东北虎平均体重也可达130公斤左右,是最大的狼的两倍,而雄性东北虎的平均体重可达260公斤,极限个体可突破300公斤,是欧亚狼的6倍左右。
|孟加拉虎与印度狼(最小的两个狼亚种之一)的体型对比 图源于网络
双方的差距犹如职业拳击选手和一群十来岁的幼童,狼群既无能力,也没有胆量去挑战这种级别的对手。
作为食肉动物的天性,决定了狼在狩猎中会趋利避害,为了一顿食物而导致自己受伤或者族群发生减员都是得不偿失的。狼群如果真的像很多企业家宣称那样,前赴后继、不惧牺牲地进攻强大的对手,那么狼早就灭绝了。
因为即使狼群能够取胜,成员也将死伤惨重,之后不是被周边其他的狼群或大型食肉动物消灭,就是因为失去狩猎能力活活饿死。
所以狼群只有在面对行动迟缓的熊或者体型较小的美洲狮、花豹(两者的平均体重都只有60-70公斤左右,相比狼体型优势不明显)时才敢凭借数量优势发起进攻,可一旦出现伤亡也会很快后撤。
|狼是典型的食肉动物,但是也会吃其他的东西,比如鹿、羚羊、兔、老鼠、鸟类、蚯蚓、蝗虫、浆果等都是它们的美食 图源于网络
在面对速度与爆发力极强,体型与力量都具有绝对优势的虎时,狼群则连发动进攻的勇气都没有,欺软怕硬的天性展露无遗。
当然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反应,狼群躲避比自己强大的虎并不丢人。但在北亚的一些森林地区,猞猁也成了狼的心头大患,这就非常丢人了。
须知成年的欧亚猞猁平均体型不过15-30公斤左右,相比同一地区平均30-50公斤左右的欧亚狼处于明显的劣势。
|不讲武德的猞猁成为了北亚森林狼的童年阴影 图源于网络
但猞猁会有意识的猎杀幼狼,并在成年狼赶来前,通过爬树等手段逃之夭夭,狼群相对简单的组织结构对这种偷袭根本无能为力。
2016-2018年纳利博基森林里的狼因为猞猁的偷袭,没有一个幼崽活到成年,成年狼被迫冒着被人类猎杀的危险,到森林周边地区繁殖。
而且大体型的猞猁甚至有能力在森林灌木丛中,偷袭杀死怀孕的母狼。狼在这一地区可谓是威风扫地。
03
“不够大”才是狼成功的真正秘诀
虽然狼被大型和中型猫科两头挤压,但好在自然界从来就不是强者通杀的零和博弈。
相反地,在大灭绝来临时,越是食物链顶端的霸主,衰落的越迅速。越是高度适应当前环境的生物,在环境变化后越容易灭绝。
事实上,很多生物能存活延续,恰恰是由于自身不够强大。所以生物演化的可能性与复杂性远超“社会达尔文论”者的想象。
狼虽然因为体型因素,难以和大型猫科匹敌,但较小的体型同时也意味着狼需要的能量也更少,因此狼能够在这些大型猫科领地的夹缝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并且相比于纯肉食的猫科动物,狼具有一定的植食能力,能消化植物果实中的淀粉,在肉食不足时,完全不介意食用食物果实渡过危机,这种特性使得狼能够更好的“苟活于世”。
|偷吃西瓜的狼 图源于网络
而近几万年来,随着新一代地球霸主人类的强势崛起,地球也迎来了“第六次大灭绝”,众多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瞬间成为灭绝或濒危动物,反倒是位于食物链中层的狼中损失较为有限,至今还算无危动物,处境非常安全。
面对“恐怖直立猿”崛起这种亘古未有的变局,一部分狼在1.5万年前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当人类的“舔狗”。
这一部分狼可能是长期跟随在远古人类的身后,通过捡拾人类的残羹剩饭生活,并最终和人类达成了相互合作的关系,成为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其产物就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宠物——“狗”。
|电影《阿尔法:狼伴归途》中,对人驯化狼的过程做了浪漫的想象 图源于网络
事实上由于狗和狼的分化时间连2万年都不到,他们与狼的基因差别极小,在生物学上依然将家犬视为狼的一个亚种。
因此将狼和狗视为同一“种”动物并不算错,狗完全可以被称为“家狼”。
所以《狼图腾》等小说中认为狼桀骜不驯,无法驯化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狼恰恰满足容易驯服的动物的一切条件:群居性(懂得配合,有依附性)、杂食且体型较小(成本较低)、智力尚可(能理解简单的指令)、较弱的战斗力和攻击性(对人类威胁小)、灵敏的嗅觉(弥补了人类在这方面的缺憾)、强悍的长跑能力(契合早期人类追逐狩猎的策略)。
所以如果强行用人类的视角来看,狼可谓是最没有“骨气”,且最具有“奴性”的食肉动物。
事实上在《狼图腾》电影拍摄时,剧组便专门驯化了一批狼作为演员。用一批被驯化的狼来饰演一部认为狼不可被驯化的电影,也算是对这部狼性文化开山之作最好的讽刺。
|电影狼图腾中的人狼互动 图源于网络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自然界中的狼根本不具备“狼性精神”爱好者想象中的品质,他们只是一群普通的以家庭为单位,懂得趋利避害的动物而已。
那么有没有哪种动物能符合现代企业家所宣扬的“狼性精神”呢?
答案是有的,并且这种动物本身就是另一种狼,这就是狼最大的亚种“狗”。狗几乎完美契合企业家所提倡的各种精神。
由于在繁杂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经历,狗产生了自然环境下前所未有的集体主义,流浪狗可以打破血缘隔阂,甚至由多种不同品种的狗组成庞大的狗群,在数量上可以达到近百只,规模远胜于狼。并且这种流浪狗群结构也更接近人类的公司,而非家庭。
|流浪藏獒组成狩猎集团,让棕熊不敢出门。自从藏獒热开始退温后,越来越多的藏獒开始被遗弃,以至于现在高原地区藏獒泛滥成灾,很多骑车进藏的人都会在路边遇到藏獒的跟随和攻击。 图源于网络
同时对于人类,狗的服从度也远远高于自然状态下,狼对于狼王的服从度。人类可以指挥狗进行拉雪橇、搜索、追击、角斗、导盲、卖萌等多种工作。并且狗也能克服规避危险的动物天性,进入火场等危险场所工作。
可以说在团队精神与服从性上,家养的狗都比野生的狼更接近企业家的需求,所以相比魔幻的“狼性精神”,“犬(狗)性精神”或者“家狼精神”无疑更符合现实以及企业家们的需求。
04
为祸一方的流浪犬
当然也许有朋友会认为,狼是一种凶猛强大的野兽,相比之下,狗太过弱小,不足以寄托人所追求的品格。但这种观点只是不了解动物者的臆想而已。
前文提到过,狼和狗本质上是一种动物,除去一些高度特化的观赏犬之外,两者的身体结构相差非常有限。目前最大的狼的亚种平均体型也不到50公斤,而藏獒、大丹、高加索犬等大型犬类都能轻易超过这个体型。
日常生活中更为常见的阿拉斯加、哈士奇、德国牧羊犬、金毛犬体型也和欧亚狼、苔原狼等中等体型的狼亚种相差不大。至于印度狼、藏狼、阿拉伯狼等体型较小的狼亚种,平均体重只有20公斤左右,在和流浪狗的对抗上,无论是体型还是数量都完全处于劣势。
|流浪藏獒围攻雪豹 图源于网络
实际上目前在藏区,泛滥的流浪狗已经严重威胁到藏狼、雪豹等动物的生存环境,成为动物保护工作者头疼的问题。澳洲野犬更是成了当地的顶级掠食者。同时流浪狗身上的多种病毒,也能给很多野生动物带去灭顶之灾。
|西藏棕熊被三只藏獒围攻,被迫后退
更加“杀狼诛心”的是,由于双方本质上是一种动物,所以彼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大量流浪狗和野生狼进行杂交,导致很多地区出现了大量狼犬杂交的混血种,这大大占用了狼的繁殖机会,进一步造成了很多狼亚种的数量减少,成为了动物主义者头疼的问题。
毕竟人类可以管住非法偷猎者的猎枪,但可没办法给每一只流浪狗采取避孕措施或者干预狼的交配。
|北极狼和阿拉斯加犬杂交后的狼犬,这类狼犬往往没有继承狼远离人类的本能,对人的攻击性与危害时常比纯种的狼更强。图源于网络
所以不难想象,如果有一天人类离开了地球,大量失去主人的狗完全可以凭借数量、组织度和体型上的优势,在物理和繁殖层面上将同族的兄弟逼上绝路。认为狗不如狼强大完全是人类想当然的误解。
不过宣扬“狼(狗)性精神”的老板也从来不在乎自己的理论是否真实可信,他们需要从来就不是家庭般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的狼群;而是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忠犬”。
所谓以“狼性”为文化的公司的实质,不过是把员工变成可以对竞争对手,甚至同类不择手段的“狼”;又把他们驯化成对上级唯命是从,摇尾乞怜的“狗”。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方便的剥削手下的“打工人”。
近几年众多互联网公司都爆出了非法解聘员工的丑闻,这些员工在被解聘前都是任劳任怨的好狼,但随着身体因年龄增长和长期加班出现问题后,公司便以种种借口,将其扫地出门。所谓的狼性精神,到最后也不过是牺牲小你,成就大我。
最后劝各位企业家多多学习生物知识,早日抛弃人性,提出“裸鼹鼠精神”、“白蚁精神”,反复宣讲“狼性精神”实在是跟不上时代潮流。
(END)
领导喜不喜欢都无所谓,自己凭良知做事,无需任何人认可。领导的喜好和我良知相符合就做,不符合这个领导我也不认。
狼性文化是老板喜欢的,如果你是领导,是喜欢刺头呢还是服从性好的呢?
两者皆而有之。领导需要亲近自己,对自己顺从的员工,彰显地位和权威,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同时也需要真正能做实事、有担当的员工。
如果管理上能做到公正公平,唯才是举,不偏不倚,员工心理上获得认同感,很大程度上会调动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也愿意配合、协助领导完成工作任务,领导和下属关系融洽,团队更有凝聚力。
领导具有怎样的特质,决定整个团队的氛围。作为员工,认真负责完成工作是本分,没有必要随波逐流,迎合领导的喜好委屈求全,每个人有自己处事的原则,内心坦荡,问心无愧就好。
10人回答
匿名网友
2021-12-19 12:00:26不请自来,还请海涵;
一般来说,私心比较大、利字当头的领导更喜欢狼性文化,而控制欲强的、自以为是的领导则倾向于狗性文化,但从我个人来说,我还是喜欢人性文化。
首先,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虚怀若谷,包容万物。老子曰:“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意思是说,优秀的领导者经常善于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
我们说“世上没有无用之人”,认为他没用那只是个人的看法,或者说没有看见他的用处,正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不应该轻易地说自己的下属没用,如果我们给多一点理解和支持,各因其性以造就,每一个员工都能充分发挥他独特的作用来,找到工作背后的意义。
也就是说,高明的领导者能了解到人各有才,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同等对待,所谓“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其次,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具有无私的品性。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道德经》第7章的来说明:
【我读经典】
古文今译:天地长久。天地所以能够长久,乃是因为它们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退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吗?反而能成就自己。
我的理解:天地的运作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长久久。圣人效法天地,行为没有贪私的心念。
比如,我们一旦有了一定的位置,就有很多的诱惑,机会来得更为方便,往往情不自禁的伸展一己的占有欲。犹如鱼看到了诱饵,可一旦咬了钩,再挣脱可就难了。
有道的人,不因自己的私欲而行事。他“后其身而身先“,把自己的意欲和利益摆在后面,而优先考虑更多人的利益,反而能赢得大家的推举和爱戴;”外其身而身存”,能把自己置于众人之外(深陷其中恐难以平心静气,又何以能做到无私呢?),他反而可以有更好的生存状态。我觉得,这是能否成为一个好领导的重要的品性。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切为了造福民众而努力做事,所以,有人夸我我也做,骂我我也一样做,因为不存在任何的私心,结果功成业就,内心平静安乐。“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吗?反而能成就自己,成就他的理想生活,完成他的精神生命。
最后,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虽然功成名就,但优秀的领导者仍然像水一样把自己放得很低,功成不居,谦逊待人,可也因此他的功绩才能长长久久。
所以,您的提问虽然是当下比较“时髦”的说法,但我个人觉得不太恰当,要学会真正的管理智慧,还是要认真研读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经典。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启发,谢谢您的提问。
匿名网友
2021-12-19 12:00:26感谢提问,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仔细研究了这个问题的主从关系,问题的实际指的是,这个领导在“狼性文化还是狗性文化?”还有“狼狗文化”做出一个选择。
首先说说“狼性”,狼性的工作解释,指的是把狼的特性运用在工作中,努力的探索拼搏,面对逆境,迎难而上,消灭困难,毫不留情的进取开拓精神。再说“狗性”,传统上狗性,即“奴性”解释,仔细想想,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狗都是看家护院,忠诚于主人,其实“看家护院”的解释已经包括了狗性的全部。
最后说说“狼狗文化”,“狼狗文化”咋看都别扭,别扭得很!让老渔觉得就是“奴才文化”,对外狗仗人势,盛气凌人,对主子摇头摆尾,卑躬屈膝。
哎!理解了“狼性”、“狗性”、还有“狼狗性”,还真的搞不明白这个“领导”到底喜欢哪种文化,也许“狗性”,也许“狼狗性”灵敏的嗅觉能知道这个“领导”好的是哪一口。
匿名网友
2021-12-19 12:00:26有格局的领导肯定是喜欢狼性文化。没格局的领导嘴上说要狼性文化,但不由自主的喜欢的是狗性文化。
我见过这样的人:一个地产商老板,从不允许下属给他送礼,他在大会上说:“你们的钱都是你们自己挣来的,我挣的比你们谁挣的都多,你们给我送多少合适?送什么合适?既然是这么纠结,干脆任何人都不准给任何领导层的人送礼,一旦发现给领导送礼的立即开除。”这样,企业员工全部心思用在了生产经营上,企业虽然是一家地方性企业,但效益十分好,让人艳羡,郑州一些人才都主动投城!另一地产商,每到逢年过节忙于给各路神仙送礼烧香,同时,他也认为是自己给员工创造了工作机会,逢年过节员工也应该拜访一下自已,凡送礼拜访者就重用,否则,靠边站。这样真有本事的人不善巴结的人心伤,离开的大多数是人才,聚来的大多是狗性员工,企业半死不活,做什么都不彻底,摊子铺开了都无法顺利开展,因为缺独当一面的人才!
员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企业是什么样的文化取决于领导是什么样思想的人。我没有在ucloud待过,也没有在格力、海尔待过,但是这些企业能成长为国内外人关注的企业,很多研究者说他们推崇狼性文化!有些半死不活的企业,有些濒临破产的企业,研究者都说他们的领导人任人唯亲!
员工肯定是都想入职一直进取成长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里干事的人心气顺,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做事自己成长的也快!
宠来也
2021-12-19 12:00:26这还用问,需要你是狼的时候,你必须张口就能咬人,需要你是狗的时候,你必须尽忠竭力,死而后已。
这不单单是某一个或几个领导的要求,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领导者,都希望有这样的既可当狗又能当狼的属下。
狼性文化的要点
所谓狼,一听到这个字,就使人感到毛骨悚然,鸡皮疙瘩迅速凸起,心上一片寒蝉。
就是因为这种动物实在太凶残,总是眯缝着一双穷凶极恶的眼睛四处觅食打野,总是趁人不备从背后下口,专门掐你的哽嗓咽喉,让你防不胜防,提心吊胆。
拥有这种主动攻击性属性的员工,更适合于开疆拓土,寻觅战机,瞅准一个空子,上去就拿下,外向拓展一类的工作尤其适合。
狗性文化的特色
谁都知道,狗是最忠于主人的动物。老话说“狗不嫌家贫”,多穷的家也都能呆住,绝不会像狼一样跑出去不回来。
所以狗属性的员工也就深得领导信赖,因为他不会背叛你,更不会让你晾在尴尬地带下不来台,这就使得多数领导四处觅求狗一样的属下。
但狗也有很大的局限,看家护院是好手,外向开发拓展却是短板,这也是一个明显的缺憾。
狼狗文化,亦狼亦狗的属性,让领导很是宽慰
电视剧《亮剑》之中,358团团长李云龙有一句特别叫得响的话:
狼行万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
这也点出了狼与狗的最大区分之处,实在是一句精辟到骨子里的总结语。
领导们既希望属下有狼的狠劲儿,又希望在需要忠诚的时刻有狗来履行使命。
但这种想法实在难以两全,就是因为同时具备这样双重属性的人实在稀缺,奇如凤毛麟角,自然可遇而不可求。
另一种员工文化体验:羊性文化
现在的企业制度,基本都在向现代化转型或迈进,很多企业也早已仿效起了西方社会的现代企业制度,无论大小强弱,从高到底一律齐备,这就天然的形成了一种不需要狼与狗的环境或操作。
取而代之的,当然是特别老实、特别本分的员工,绵羊一样,从来不多言多语,即便是对上风有意见,也只是自行消解,从来不给领导找麻烦。
而且,现在企业中,很多员工都是狼性居多,待遇不足或者薪资不够,动辄跳脚骂上一顿领导的不作为,然后开始四处张扬领导的风流韵事或者屎尿家事。
这样的员工领导绝不希望看到。
所以,就全方位的培养羊性员工,只要你老老实实干活,充耳不闻其他事,待遇也好薪资也罢,给多少都无所怨言,指到哪儿就在哪儿,绝不讲条件计成本,基本就像一个喘气的物件儿,东西南北任你搬,任你安。
这样的人,才是领导最最喜欢的。
图片来自网络
匿名网友
2021-12-19 12:00:26本题低估了今天的领导。如果在10年前,你的两个假设都成立。那时,顺从、听话的狗文化和外狼内狗的狼狗文化都是存在的。
10年后的今天不一样了。并不是说上述文彻底失去市场,而是指大幅减少。我跟不少政府和企业领导打过交道。求真务实,重视人材被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放在首位。而对奴才型即本文说的狗形员工已开始警觉并疏远。现代社会以创造价值为目的。有个性的人材很受重视并能得到包容。政府那块领地,巴结、讨好上级领导的下属也在日渐,只是不如企业明显。毕竟管场潜规则要顽固很多。但使用人材的趋势还是朝着公开公平公正方向在发展。
宠来也
2021-12-19 12:00:26一动一静谓之道,一阴一阳谓太极,社会团体如公司,动静相宜方可行,团队当以狼性为用合作共赢成就其道,个人当以忠诚为本恪尽职守,鬼谷纵横有言,言其君而陈其害,言其臣而述其利,领导素质有高低,性格也有差异,对于老板来讲当然希望鱼和熊掌并得,手下皆是精兵强将。对于领导来讲或有时候更喜欢高人一等,手下为其所用替其而行,功高不震主,下面员工一呼百应个个心领神会。忠诚是职业的基本素质,但不是愚忠,要知道工作不仅是锻炼自己的才干,给你报酬的是老板,如果可以团队融洽做事,当然应该发挥狼性的团结精神,如果喜欢稳定类型,则先做好本分工作,对领导的喜好尽量外圆内方,不用轻易的反对照成主观意识的敌对,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对得起自己的这份报酬即可!
匿名网友
2021-12-19 12:00:26|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晋北剑圣
全文约56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在幻想文学中,狼可谓是一种经典的猛兽形象,无论是《冰与火之歌》中史塔克家族的冰原狼,还是魔兽世界中的狼骑兵,都体现了人类对这种猛兽形象的偏爱。
但在当今世界,说到对于狼的热情,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中国相提并论。
只要看一下书店中琳琅满目的有关“狼”的书籍,或者听一听各路互联网企业领导者的讲话,就不难发现中国人对狼的情感早已达到崇拜的地步,甚至想“以狼为师”。
|“以狼为师”各种书籍 图源于网络
而在,中国狼文化热潮的开山之作《狼图腾》中,作者更是将狼塑造成一群狡猾、残忍、桀骜不驯的“血性好汉”,绝不会对敌人“卑躬屈膝”。
不过后续的狼文化很快就调整了方向,转变成了众多公司老板给予员工的成功学指南。在这些现在企业家的理论中,狼性精神包括且不限于:重视集体、纪律严明、敢于奋斗、敢于牺牲、不惧艰险、崇尚竞争等品格。
例如2016年,史玉柱在巨人上海松江总部召开的首次员工大会上,宣布将在巨人施行狼文化,赶走对公司实质危害更大的“老白兔”,把高薪、股票分给“新狼”。
无独有偶,很多企业在“狼性管理”的旗号下,无限度的侵占员工的时间,疯狂地让员工无偿加班;甚至出现体罚、羞辱员工,致力于消灭员工的尊严,将其他们打造为唯领导是从的工作机器的行为。
|网上疯传的员工打耳光视频截图
这其中的种种乱象令很多“打工人”义愤填膺,所以今天我们就正本清源,来讨论一下狼文化的拥趸们所说的那种“狼”,到底是不是地球物种?
01
被严重夸大的“狼群”
首先,狼团队协作能力与社会性远不如“狼性精神”爱好者想象中的强大。
自然界的狼群规模往往取决于生活在该地区食草动物的密度,在大部分情况下,狼群以家庭为单位,即一雄一雌两只狼和子女组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小群体。
在食物较为贫乏的地区,独行的孤狼也并不罕见。狼群有时也会吸纳一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外来未成年狼(1-3岁),但陌生的成年孤狼非但不会被接纳,反而有被狼群杀死的危险。
因此通常一个狼群由1-2只成年狼,3-6只年轻狼,和1-3只幼狼组成,很难超过10只。
|5-11只狼是狼群的常见规模 图源于网络
在大型动物丰富的时候,也会出现由数个家族组成的临时大狼群,规模可达20-30只,最高纪录可达43只。但等到大型猎物数量减少,“狩猎季”结束后,各个“家族”便会分道扬镳。
所以,很多小说中拥有成千上万只狼的狼群,根本不存在于地球上。至于见到一只狼,就说明狼群就在附近的说法也纯属无稽之谈。
|某些企业培训“狼性”精神时用到的ppt 图源于网络
此外很多企业家在为员工灌输“狼性精神”时,会提到狼群纪律严明,众狼对首领忠心耿耿,这一点在现实中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前文已经说过了,狼群的纽带是血缘组成的家庭,因此自然界狼王与其说是一个说一不二的独裁者,倒不如说是一个大家庭的家长。
雌雄头狼在享受优先进食的权利时,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在杀死猎物时,往往也是由雌雄头狼进行最危险的攻击任务。他们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人类的家庭其实并无太大区别。
|BBC纪录片《冰冻星球》中,25头森林狼穿越雪地狩猎的场景。国内很多营销号捏造了狼王在背后指挥,老弱在前开路的“阵法”;但实际情况是雌性头狼在前开路,其余成员沿着头狼在积雪中开辟的道路前进,以节省体力 图源于网络
考虑到狼群不存在 “父母之命不可违”的道德观念,指望众狼对“老父亲”至死不渝根本是天方夜谭。
在现实中,小狼长大后为了获得交配机会和优先分配食物的权力,大多会离开狼群,与其他的异性独狼组建新的家庭(狼群)。
事实上在自然界中,对首领忠心不二的现象只存在于蚂蚁、蜜蜂、裸鼹鼠等低等动物中,这些生物通过分泌特定的激素,足以控制群落内的其他成员。但这种现象在大脑发育较完善,个体具有足够思维能力的高等动物中是见不到的。
|生活在地下的裸鼹鼠。在裸鼹形鼠的社会中,有一只专门负责所有生殖的“女王”,并且由2到3只雄性负责与其交配。其余成员则丧失交配能力,专职照顾女王,是脊椎动物中唯二的“真社会性”动物。图源于网络
另外在所有群居野生动物中,首领衰老后,更年轻强壮的成员取而代之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新王与旧王之间的战斗很多时候是至死方休,不知道企业家在给员工灌输“狼性精神”的时候,为何偏偏对这一点避而不谈。
|打斗中的狼 图源于网络
只有在动物园中,将不同族群的孤狼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时,狼才会为了争夺地位爆发激烈的打斗,并最终产生一定程度的阶级。
但这种现象本身是有违自然条件与动物天性的。
02
群狼VS猛虎?
由于错误估计了狼群的规模和组织性,所以人们时常对自然条件下狼的战斗力产生不切实际的估计。
中国古代就有“好虎架不住群狼”的谚语,并习惯性将虎狼并称,产生了诸如“虎狼之师”、“虎狼之心”、“如狼似虎”等成语。让人产生精于团队协作的狼可以与猛虎抗衡的感觉。
而现代的狼性精神爱好者更是进一步宣称,“动物学家”称狼是自然界中最成功的动物,远胜于孤身一人的虎。
但稍微有点常识的爱好者都不会认为狼能够和虎并列。
|俄罗斯动物学家观测到虎和狼的数量完全呈负相关,虎越多狼越少 图源于网络
现代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东北亚地区的虎会有意识的杀死、驱赶自己领地内的狼群。西伯利亚锡霍特山脉地区狼群几乎被虎灭绝,直到1930年虎被人类大量捕杀,狼群数量才开始回升。
而有经验的狼群几乎不会进入雄虎的领地,狼群在发现附近有虎后也会迅速避让。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两者的体型、战斗力差距极大,根本无法展开竞争。
狼最大的亚种马更歇狼(只分布于北美)的平均体重也不过46公斤左右,极限个体也只有75公斤,至于东亚地区常见的欧亚狼平均体重则不过40多公斤。
相比之下,即使是雌性东北虎平均体重也可达130公斤左右,是最大的狼的两倍,而雄性东北虎的平均体重可达260公斤,极限个体可突破300公斤,是欧亚狼的6倍左右。
|孟加拉虎与印度狼(最小的两个狼亚种之一)的体型对比 图源于网络
双方的差距犹如职业拳击选手和一群十来岁的幼童,狼群既无能力,也没有胆量去挑战这种级别的对手。
作为食肉动物的天性,决定了狼在狩猎中会趋利避害,为了一顿食物而导致自己受伤或者族群发生减员都是得不偿失的。狼群如果真的像很多企业家宣称那样,前赴后继、不惧牺牲地进攻强大的对手,那么狼早就灭绝了。
因为即使狼群能够取胜,成员也将死伤惨重,之后不是被周边其他的狼群或大型食肉动物消灭,就是因为失去狩猎能力活活饿死。
所以狼群只有在面对行动迟缓的熊或者体型较小的美洲狮、花豹(两者的平均体重都只有60-70公斤左右,相比狼体型优势不明显)时才敢凭借数量优势发起进攻,可一旦出现伤亡也会很快后撤。
|狼是典型的食肉动物,但是也会吃其他的东西,比如鹿、羚羊、兔、老鼠、鸟类、蚯蚓、蝗虫、浆果等都是它们的美食 图源于网络
在面对速度与爆发力极强,体型与力量都具有绝对优势的虎时,狼群则连发动进攻的勇气都没有,欺软怕硬的天性展露无遗。
当然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反应,狼群躲避比自己强大的虎并不丢人。但在北亚的一些森林地区,猞猁也成了狼的心头大患,这就非常丢人了。
须知成年的欧亚猞猁平均体型不过15-30公斤左右,相比同一地区平均30-50公斤左右的欧亚狼处于明显的劣势。
|不讲武德的猞猁成为了北亚森林狼的童年阴影 图源于网络
但猞猁会有意识的猎杀幼狼,并在成年狼赶来前,通过爬树等手段逃之夭夭,狼群相对简单的组织结构对这种偷袭根本无能为力。
2016-2018年纳利博基森林里的狼因为猞猁的偷袭,没有一个幼崽活到成年,成年狼被迫冒着被人类猎杀的危险,到森林周边地区繁殖。
而且大体型的猞猁甚至有能力在森林灌木丛中,偷袭杀死怀孕的母狼。狼在这一地区可谓是威风扫地。
03
“不够大”才是狼成功的真正秘诀
虽然狼被大型和中型猫科两头挤压,但好在自然界从来就不是强者通杀的零和博弈。
相反地,在大灭绝来临时,越是食物链顶端的霸主,衰落的越迅速。越是高度适应当前环境的生物,在环境变化后越容易灭绝。
事实上,很多生物能存活延续,恰恰是由于自身不够强大。所以生物演化的可能性与复杂性远超“社会达尔文论”者的想象。
狼虽然因为体型因素,难以和大型猫科匹敌,但较小的体型同时也意味着狼需要的能量也更少,因此狼能够在这些大型猫科领地的夹缝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并且相比于纯肉食的猫科动物,狼具有一定的植食能力,能消化植物果实中的淀粉,在肉食不足时,完全不介意食用食物果实渡过危机,这种特性使得狼能够更好的“苟活于世”。
|偷吃西瓜的狼 图源于网络
而近几万年来,随着新一代地球霸主人类的强势崛起,地球也迎来了“第六次大灭绝”,众多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瞬间成为灭绝或濒危动物,反倒是位于食物链中层的狼中损失较为有限,至今还算无危动物,处境非常安全。
面对“恐怖直立猿”崛起这种亘古未有的变局,一部分狼在1.5万年前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当人类的“舔狗”。
这一部分狼可能是长期跟随在远古人类的身后,通过捡拾人类的残羹剩饭生活,并最终和人类达成了相互合作的关系,成为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其产物就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宠物——“狗”。
|电影《阿尔法:狼伴归途》中,对人驯化狼的过程做了浪漫的想象 图源于网络
事实上由于狗和狼的分化时间连2万年都不到,他们与狼的基因差别极小,在生物学上依然将家犬视为狼的一个亚种。
因此将狼和狗视为同一“种”动物并不算错,狗完全可以被称为“家狼”。
所以《狼图腾》等小说中认为狼桀骜不驯,无法驯化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狼恰恰满足容易驯服的动物的一切条件:群居性(懂得配合,有依附性)、杂食且体型较小(成本较低)、智力尚可(能理解简单的指令)、较弱的战斗力和攻击性(对人类威胁小)、灵敏的嗅觉(弥补了人类在这方面的缺憾)、强悍的长跑能力(契合早期人类追逐狩猎的策略)。
所以如果强行用人类的视角来看,狼可谓是最没有“骨气”,且最具有“奴性”的食肉动物。
事实上在《狼图腾》电影拍摄时,剧组便专门驯化了一批狼作为演员。用一批被驯化的狼来饰演一部认为狼不可被驯化的电影,也算是对这部狼性文化开山之作最好的讽刺。
|电影狼图腾中的人狼互动 图源于网络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自然界中的狼根本不具备“狼性精神”爱好者想象中的品质,他们只是一群普通的以家庭为单位,懂得趋利避害的动物而已。
那么有没有哪种动物能符合现代企业家所宣扬的“狼性精神”呢?
答案是有的,并且这种动物本身就是另一种狼,这就是狼最大的亚种“狗”。狗几乎完美契合企业家所提倡的各种精神。
由于在繁杂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经历,狗产生了自然环境下前所未有的集体主义,流浪狗可以打破血缘隔阂,甚至由多种不同品种的狗组成庞大的狗群,在数量上可以达到近百只,规模远胜于狼。并且这种流浪狗群结构也更接近人类的公司,而非家庭。
|流浪藏獒组成狩猎集团,让棕熊不敢出门。自从藏獒热开始退温后,越来越多的藏獒开始被遗弃,以至于现在高原地区藏獒泛滥成灾,很多骑车进藏的人都会在路边遇到藏獒的跟随和攻击。 图源于网络
同时对于人类,狗的服从度也远远高于自然状态下,狼对于狼王的服从度。人类可以指挥狗进行拉雪橇、搜索、追击、角斗、导盲、卖萌等多种工作。并且狗也能克服规避危险的动物天性,进入火场等危险场所工作。
可以说在团队精神与服从性上,家养的狗都比野生的狼更接近企业家的需求,所以相比魔幻的“狼性精神”,“犬(狗)性精神”或者“家狼精神”无疑更符合现实以及企业家们的需求。
04
为祸一方的流浪犬
当然也许有朋友会认为,狼是一种凶猛强大的野兽,相比之下,狗太过弱小,不足以寄托人所追求的品格。但这种观点只是不了解动物者的臆想而已。
前文提到过,狼和狗本质上是一种动物,除去一些高度特化的观赏犬之外,两者的身体结构相差非常有限。目前最大的狼的亚种平均体型也不到50公斤,而藏獒、大丹、高加索犬等大型犬类都能轻易超过这个体型。
日常生活中更为常见的阿拉斯加、哈士奇、德国牧羊犬、金毛犬体型也和欧亚狼、苔原狼等中等体型的狼亚种相差不大。至于印度狼、藏狼、阿拉伯狼等体型较小的狼亚种,平均体重只有20公斤左右,在和流浪狗的对抗上,无论是体型还是数量都完全处于劣势。
|流浪藏獒围攻雪豹 图源于网络
实际上目前在藏区,泛滥的流浪狗已经严重威胁到藏狼、雪豹等动物的生存环境,成为动物保护工作者头疼的问题。澳洲野犬更是成了当地的顶级掠食者。同时流浪狗身上的多种病毒,也能给很多野生动物带去灭顶之灾。
|西藏棕熊被三只藏獒围攻,被迫后退
更加“杀狼诛心”的是,由于双方本质上是一种动物,所以彼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大量流浪狗和野生狼进行杂交,导致很多地区出现了大量狼犬杂交的混血种,这大大占用了狼的繁殖机会,进一步造成了很多狼亚种的数量减少,成为了动物主义者头疼的问题。
毕竟人类可以管住非法偷猎者的猎枪,但可没办法给每一只流浪狗采取避孕措施或者干预狼的交配。
|北极狼和阿拉斯加犬杂交后的狼犬,这类狼犬往往没有继承狼远离人类的本能,对人的攻击性与危害时常比纯种的狼更强。图源于网络
所以不难想象,如果有一天人类离开了地球,大量失去主人的狗完全可以凭借数量、组织度和体型上的优势,在物理和繁殖层面上将同族的兄弟逼上绝路。认为狗不如狼强大完全是人类想当然的误解。
不过宣扬“狼(狗)性精神”的老板也从来不在乎自己的理论是否真实可信,他们需要从来就不是家庭般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的狼群;而是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忠犬”。
所谓以“狼性”为文化的公司的实质,不过是把员工变成可以对竞争对手,甚至同类不择手段的“狼”;又把他们驯化成对上级唯命是从,摇尾乞怜的“狗”。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方便的剥削手下的“打工人”。
近几年众多互联网公司都爆出了非法解聘员工的丑闻,这些员工在被解聘前都是任劳任怨的好狼,但随着身体因年龄增长和长期加班出现问题后,公司便以种种借口,将其扫地出门。所谓的狼性精神,到最后也不过是牺牲小你,成就大我。
最后劝各位企业家多多学习生物知识,早日抛弃人性,提出“裸鼹鼠精神”、“白蚁精神”,反复宣讲“狼性精神”实在是跟不上时代潮流。
(END)
匿名网友
2021-12-19 12:00:26领导喜不喜欢都无所谓,自己凭良知做事,无需任何人认可。领导的喜好和我良知相符合就做,不符合这个领导我也不认。
匿名网友
2021-12-19 12:00:26狼性文化是老板喜欢的,如果你是领导,是喜欢刺头呢还是服从性好的呢?
宠来也
2021-12-19 12:00:26两者皆而有之。领导需要亲近自己,对自己顺从的员工,彰显地位和权威,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同时也需要真正能做实事、有担当的员工。
如果管理上能做到公正公平,唯才是举,不偏不倚,员工心理上获得认同感,很大程度上会调动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也愿意配合、协助领导完成工作任务,领导和下属关系融洽,团队更有凝聚力。
领导具有怎样的特质,决定整个团队的氛围。作为员工,认真负责完成工作是本分,没有必要随波逐流,迎合领导的喜好委屈求全,每个人有自己处事的原则,内心坦荡,问心无愧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