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销1800吨肥料,今年才销600吨肥料就卖不动了?你们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吗?能找到原因吗?
提问者
匿名网友
今年一个县级肥料经销商销售了600吨肥料就不动了,为了达到或者超过上年的1800吨销量,他光乡村级大型会议就召开了四场,可就是销不动了,肥料质量跟去年一年,促销也没有降低力度,找不到原因,你们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吗?能找到原因吗?
7人回答
匿名网友
2021-12-19 20:12:38最主要的是农民感觉种地没有出路,很多人放弃土地种植而外出打工,是有一定原因的。
打工一年怎么也是种地收入的很多倍。虽然很多农民工很辛苦,但是工资还是可以的。在工地上月薪过万的很平常。你在老家种地,辛辛苦苦一年,最后可能所剩无几,很多人都放弃种地愿意外出打工。就像楼主说的,今年的肥料价钱降了,还是卖不动,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现在农资市场的肥料的种类很多,出现了很多替代传统肥料的有机肥。
就像我们那里的种柑橘种植户,过去都是到供销社购买肥料。就在前两年建了个有机肥厂,有机肥料厂就在附近,购买也比较方便,价位也比较实惠,也更环保。经过有效发酵过后的有机肥,对农作物更有利。种植户都到有机肥厂去购买肥料,相对来说就减少对传统肥料的需求。
传统的销售模式是应该改变,多到田间地头去了解农民对肥料的需求有那些。
现在的农业已经不像传统农业那样,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满足。现在的职业农民更注重是,经济利益最大化。 有些农产品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肥料,或者是更高要求的肥料,传统肥料的质量有待提高。
只要多去了解农民的心声,肥料必定是农产品不可缺少的,把更好的服务给到农民,农民一定还是会接受的。
匿名网友
2021-12-19 20:12:38对于题主所说的去年销售肥料1800吨,而今年却就销售了600吨的肥料,并且肥料的质量是一样的,似乎也是一种肥料,却出现了去年,非得非常畅销,而今年农民却不买肥料的现象,销售的措施、销售的力度都优于去年,究竟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价格的问题。今天上午还讨论了这个问题,农资价格不算暴涨,但是出现了大涨的行情,尿素的价格比年前每吨上涨了二三百元,比如湖北地区的尿素价格达到了2150元每吨,而且还有望继续上涨。即便是现在,复合肥的价格也在不断的上涨,春耕在即,复合肥每吨却上涨了20~30元。
肥料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于生产加工企业,因为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大了环境污染的处理设备的投资,使得肥料深加工企业借着环境风暴的治理,大力抬高肥料的价格,以赚取更高的利润。毕竟任何东西都是有因有果的,只有先种下因才有了果。
造成肥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关停了中小化工企业,使得一些大型的化工企业对肥料的价格有绝对的控制权。化肥的价格至少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0%,这样的价格能卖出好的市场的行情可能性不是太大,毕竟上涨的幅度过大。现在粮食价格低迷,农民的种植成本逐渐的上涨,以至于农民不得不降低种植成本,减少肥料的使用量来增加种植的收入。
现在国外的也得要大量进口我国农资市场,对我国农资的市场的价格进行了冲击,也是造成我国肥料难以有良好的销售的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现在国外的肥料价格也不断的上涨,比如钾肥每吨至少提高了20~30元,但价格也就低于国内的化肥的价格每吨在10~20元之间。
总之作为一个县级代理,去年一年销售了1800吨肥料,而今年却销售了600吨的肥料,但这只是一个季度,后面还有三个季度,化肥的销售量继续增加,而且北方地区的春耕在即,也是化肥销售的旺季,加大促销的力度,服务到家,服务到门,服务到地头,并且做好免费的保姆式的农作物栽培服务技术,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让农民切实享受到服务的好处并得到肥料起到的农民增收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扩大销售的数量,毕竟今年时间还有的是,相信做好服务,保证好质量,就能够比去年的销售量还要高。也就是说影响肥料销售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价格进口肥料、国内肥料的竞争性造成的。
匿名网友
2021-12-19 20:12:38去年销1800吨肥料今年才销600吨肥料就卖不动了?你们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吗?能找到原因吗?
这是自然现象,无需纠结,很多人平时成绩很好,一到考试就是考不好,以前实行替别人高考,一考准能考上,自己每次都名落孙山,我们村有个人,帮助很多人考上了小中专,自己最后回家务农,没有办法,运气不好。
替别人打工的时候做的有声有色,什么事情都是井井有条,自己创业搞的一塌糊涂,最后血本无归,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人指挥别人的时候头头是道,最后很多人被他参谋的事业有成,功成名就,最后自己还是一事无成,穷困潦倒,很多人就纳闷,自己为什么指挥不了自己呢?
我以前在青岛瀚生工作,我是业务员,一直负责聊城区域,我们主要做除草剂,聊城最高峰我销售额251万,那时候绝对是声名远扬,没有不认识我的,后来一落千丈,销售额2016年130万,2017年103万,我也纳闷为什么落差那么大呢?我苦苦思索好多天,没有找到准确答案。
1800吨下滑到600吨也不是可可能,到底什么原因,答案不清晰,今天我用自己的思维做一下解答,土地扭转也是一个方面,大的种地户直接找厂家,这是主要原因,他们承包面积一般都是几千亩,还有一个原因,现在老百姓对土地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人是一副无所谓的姿态,种上不管,爱咋滴咋滴,收不收无所谓,一般的理念就是够吃就行,种地的时候也是,稍微用点化肥就行,绝对不像以前了,一亩地150斤,还有很多人懂得科学种田了,盲目的施肥没有了。
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农民不重视土地,大家都是一副无所谓的姿态,很多人说打工一天1、2百,种什么地啊,种地一年才收入多少,这也是主要原因,现在卖化肥的太多了,基本每个村都有,还有邮政局的,他们网络更健全,他们是天天转街游村,谁有投递员的时间充足,再说他们和农民很熟,大家也信任他们,只要他们能卖出去,你就少卖,这也是一个因素。
农资这两年都下滑,根本原因是卖家太多了,作物也不值钱,每天都有下乡的,送货上门,还可以赊账,确实难啊,所以你销售下滑属于正常现象,因为都下滑。
宠来也
2021-12-19 20:12:38农民回答谢邀,
现在的农民种田也会节约成本的,他们用家畜肥代替化肥,一是成本低,二是又环保,种出的粮食安全可靠,今年不好卖,今后更不好卖,因为种田不赚钱,他连可撂荒也不种,也不赔本,粮食一涨价,你们这些商贩跟着拼命农资涨价,反正你们削尖脑袋想赚农民的钱。农民也不啥,少用或不用不卖,往年我用5袋,今年只用1袋就好了,少收点粮食不卖就好啦。
宠来也
2021-12-19 20:12:38种粮不值钱,土地抛荒一年比一年多,再加上2019年山东半岛发生了史无前例的秋旱,小麦播种面积大幅缩减,这是造成化肥销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匿名网友
2021-12-19 20:12:38根居题主说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象我村的农资门市部,在前几年进入秋种小麦前的一个月,在他的存货仓库里就存满了几百吧的肥科,现在也是年年在减少存积量,在前几天我发现他的仓库也就是有二十吨左右库存。在其它年份,农民到了播种小麦的时候,农民都会开着三轮车去整车的去拉,现在很少有这种现象,这完全说明我国的粮食生产到了危险的时候,完全应该重视粮食和农民之间的价格关系了。
造成的这种原因主要是粮食价格一直走低,严重伤害了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使农民拋荒不种,和对土地投资减少造成的,因为农民现在生产的粮食完全是在无有利益收入,什至赔钱的的情况下生产的,你说农民还会去大量投资农业吗?现在有不少农民报的是只要自已夠吃不去买粮食吃种粮食的,所以对化肥的购买就大量减少了。
现在的年轻人干几天活就等于种地一年的收入,而采取了弃农打工,不再投资农业种地,才造成了不再购买化肥。
总之是粮食价格过低,农民种地无有收入什至赔钱才造成的对土地使用化肥的投资造成的化肥消售量大减。这是农民无奈的选择。
匿名网友
2021-12-19 20:12:38下面两张图片,是一个在和我们合作的浙江嘉兴的一个区级经销商。
他们平时跑当地的农资店,也跑基地。针对当地的主要作物葡萄和草莓提供种植的方案。
如果方案能给农民带来实际收益,农民不用自己去想怎么用肥怎么用药,他们要的农资你这边都能提供,而且他们有什么技术上的难题都能帮他们解决掉。这样就不再是单纯的卖农资了,而是整套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