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为什么梨木虱喷药后第二天感到严重了?
梨木虱喷药后,第二天感到严重了,怎么回事?应该不会的,即使药效不好,效果慢一点,效果可能不是很快很明显,但肯定得管点用。需有个过程吧。
梨木虱在国内各梨产区均有发生,温度高时虫口密度集中就能形成暴发。北部梨区为害严重,引起早期落叶,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要及时防治。
【为害状】成虫、若虫在幼叶、果梗、新梢上群集吸食液汁,影响叶片生长而卷缩。在花蕾上寄生多时,不能开花,接着变黄、凋落。果面亦变黑粗糙,诱发煤污病,污染叶和果实,果实发育不良果面污染率达50%以上。
【形态特征】成虫越冬型褐色,产卵期变红褐色,前翅后缘在臀区有明显的褐色斑;夏型黄色或绿色,体色变化较大,绿色者中胸背板大部为黄色,胸背有黄色纵条,夏型翅上均无斑纹,触角丝状。初孵若虫扁椭圆形,淡黄色,复眼红色;3龄后体扁圆形,绿色,翅蚜稍有褐色,晚秋最末代若虫为褐色。越冬卵为长椭圆形,黄色;夏季卵初产乳白色。
【发生特点】一年可发生4~6代,以成虫在树皮缝、树洞和落叶下越冬。次年早春即出蛰活动,在枝条上吸食汁液,并分泌白色蜡状物质,而后,交尾产卵。花芽产卵,吐蕾期为产卵盛期。2月出蛰活动,全年为害到10月。
【防治方法】
(1)早春刮树皮、清园,将刮下的树皮、枯枝落叶、杂草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成虫,压低虫口密度。
(2)防治关键期为:2月底至3月初,出蛰期1代孵化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低龄幼虫若虫发生高峰期;可选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200倍液等,以上药剂加洗衣粉300~500倍液,可提高药效,各药可交替施用,10天后再喷一次。
1、发生原因
①近年来梨木虱发生严重,冬型成虫数量多,且很多果园冬季没有清园,越冬虫口基数很大。
②夏秋季(6―9月)气温高,干旱少雨,该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梨木虱发生。
③梨木虱成虫具迁飞能力,喷药时易飞至别的果园;若虫能够分泌黏液,虫体被黏液包裹,药液很难接触虫体。
④6月上旬以后由于梨树新梢生长量大,若虫分泌黏液多,化学防治效果较差,而很多果农往往选择在后期防治,造成防治效果不佳。
⑤很多梨园树体过高,上部大枝过多,夏季修剪不及时,新梢过密,树冠上部药液无法喷洒均匀、透彻,很难达到预期防效。
⑥农药市场管理混乱,农药质量良莠不齐,一些果农盲目用药,喷药时使用的喷枪雾化效果差,造成防治效果较差。
2、防治方法
①清园 冬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深埋或烧毁,刮老树皮,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②喷施石硫合剂 梨树萌芽前喷施石硫合剂,对全年梨木虱防治极为重要,据调查,萌芽前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的果园,每10个新梢有梨木虱若虫0~5只;喷施70%索利巴尔可溶性粉剂70~80倍液的果园,每10个新梢有梨木虱若虫22~81只,防效相差很大。
③抓住关键时期进行防治 3月上旬梨木虱越冬成虫活动能力差,不能迁飞,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防效很好;3月下旬使用5~7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梨木虱若虫和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梨木虱若虫分泌黏液较少,化学防治效果较好;9月中下旬进行1次化学防治对减少越冬虫口基数非常重要。
④合理用药 6―9月梨木虱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交替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等药剂;若梨木虱若虫数量大、黏液较多,应先使用农药助剂或洗洁精加水喷洒,洗去黏液,然后喷施农药可大幅度提高防治效果。
⑤整形修剪 冬季修剪应降低树高,使树体高度控制至行距的70%左右,疏除上部过多大枝,及时进行夏季修剪,保证树体通风透光。
梨木虱是一种刺吸式口器害虫,以口针刺入植物组织内部吸食养分,此类害虫一般使用氯化烟碱类杀虫剂进行防治,具有强烈的内吸作用,常见的有噻虫胺、噻虫嗪、啶虫脒、吡虫啉等。
除上述以外,还有其他药剂如有机氯类杀虫剂,此类药剂较出名的有DDT、666等,其中666能在木虱体内一个叫突触的地方起作用,能使突触过量释放一种神经性物质叫乙酰胆碱,乙酰胆碱过多会使昆虫长期异常兴奋,打药后虫子反而更加活跃,虫情变得更加严重,但最终虫子却也会因兴奋致死(累死),这是此类药剂的杀虫机理,也可能就是题主说的打了药反而觉得虫子更厉害的原因吧。但问题在于有机氯杀虫剂市面上已经基本难觅踪影,在此推测题主你用的不是这种药。
综上,可以看到,多数杀虫剂基本都能使昆虫兴奋致死,可谓是上帝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所以才会出现题主所说打药后反而觉得虫情更严重了,其实不然,只要你用对了药,不妨让虫子再飞一会儿,我们静待佳音。
你现在提出这个问题估计是前几天梨树花落80%时喷药后的情况吧?只要你用的药质量没问题请再等几天梨木虱会消失的,我前年就遇到过这个问题,在花后第一次用药2一3天后梨木虱有大量出现,并比透明液体包装,我当时给农药店打电话询问原因,他给我说因那年当时气温高,梨大虱提前出茧,在打药过后有几天吸收期,现在的亩旺特,阿维菌素对梨木虱都有特效,再等几天看看效果,果然如他说的,停一周后,梨木虱就消失了。今年与前年气温很相似,梨花开花提前,你遇到的情况是不是那样,请细心观察,否则就要再次用药,以防梨木虱暴发。
是不是药的稀释浓度问题,一般正常要的浓度不要稀释太淡都可以杀死
5人回答
匿名网友
2021-12-19 22:00:47梨木虱喷药后,第二天感到严重了,怎么回事?应该不会的,即使药效不好,效果慢一点,效果可能不是很快很明显,但肯定得管点用。需有个过程吧。
梨木虱在国内各梨产区均有发生,温度高时虫口密度集中就能形成暴发。北部梨区为害严重,引起早期落叶,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要及时防治。
【为害状】成虫、若虫在幼叶、果梗、新梢上群集吸食液汁,影响叶片生长而卷缩。在花蕾上寄生多时,不能开花,接着变黄、凋落。果面亦变黑粗糙,诱发煤污病,污染叶和果实,果实发育不良果面污染率达50%以上。
【形态特征】成虫越冬型褐色,产卵期变红褐色,前翅后缘在臀区有明显的褐色斑;夏型黄色或绿色,体色变化较大,绿色者中胸背板大部为黄色,胸背有黄色纵条,夏型翅上均无斑纹,触角丝状。初孵若虫扁椭圆形,淡黄色,复眼红色;3龄后体扁圆形,绿色,翅蚜稍有褐色,晚秋最末代若虫为褐色。越冬卵为长椭圆形,黄色;夏季卵初产乳白色。
【发生特点】一年可发生4~6代,以成虫在树皮缝、树洞和落叶下越冬。次年早春即出蛰活动,在枝条上吸食汁液,并分泌白色蜡状物质,而后,交尾产卵。花芽产卵,吐蕾期为产卵盛期。2月出蛰活动,全年为害到10月。
【防治方法】
(1)早春刮树皮、清园,将刮下的树皮、枯枝落叶、杂草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成虫,压低虫口密度。
(2)防治关键期为:2月底至3月初,出蛰期1代孵化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低龄幼虫若虫发生高峰期;可选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200倍液等,以上药剂加洗衣粉300~500倍液,可提高药效,各药可交替施用,10天后再喷一次。
宠来也
2021-12-19 22:00:471、发生原因
①近年来梨木虱发生严重,冬型成虫数量多,且很多果园冬季没有清园,越冬虫口基数很大。
②夏秋季(6―9月)气温高,干旱少雨,该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梨木虱发生。
③梨木虱成虫具迁飞能力,喷药时易飞至别的果园;若虫能够分泌黏液,虫体被黏液包裹,药液很难接触虫体。
④6月上旬以后由于梨树新梢生长量大,若虫分泌黏液多,化学防治效果较差,而很多果农往往选择在后期防治,造成防治效果不佳。
⑤很多梨园树体过高,上部大枝过多,夏季修剪不及时,新梢过密,树冠上部药液无法喷洒均匀、透彻,很难达到预期防效。
⑥农药市场管理混乱,农药质量良莠不齐,一些果农盲目用药,喷药时使用的喷枪雾化效果差,造成防治效果较差。
2、防治方法
①清园 冬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深埋或烧毁,刮老树皮,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②喷施石硫合剂 梨树萌芽前喷施石硫合剂,对全年梨木虱防治极为重要,据调查,萌芽前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的果园,每10个新梢有梨木虱若虫0~5只;喷施70%索利巴尔可溶性粉剂70~80倍液的果园,每10个新梢有梨木虱若虫22~81只,防效相差很大。
③抓住关键时期进行防治 3月上旬梨木虱越冬成虫活动能力差,不能迁飞,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防效很好;3月下旬使用5~7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梨木虱若虫和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梨木虱若虫分泌黏液较少,化学防治效果较好;9月中下旬进行1次化学防治对减少越冬虫口基数非常重要。
④合理用药 6―9月梨木虱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交替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等药剂;若梨木虱若虫数量大、黏液较多,应先使用农药助剂或洗洁精加水喷洒,洗去黏液,然后喷施农药可大幅度提高防治效果。
⑤整形修剪 冬季修剪应降低树高,使树体高度控制至行距的70%左右,疏除上部过多大枝,及时进行夏季修剪,保证树体通风透光。
宠来也
2021-12-19 22:00:47梨木虱是一种刺吸式口器害虫,以口针刺入植物组织内部吸食养分,此类害虫一般使用氯化烟碱类杀虫剂进行防治,具有强烈的内吸作用,常见的有噻虫胺、噻虫嗪、啶虫脒、吡虫啉等。
除上述以外,还有其他药剂如有机氯类杀虫剂,此类药剂较出名的有DDT、666等,其中666能在木虱体内一个叫突触的地方起作用,能使突触过量释放一种神经性物质叫乙酰胆碱,乙酰胆碱过多会使昆虫长期异常兴奋,打药后虫子反而更加活跃,虫情变得更加严重,但最终虫子却也会因兴奋致死(累死),这是此类药剂的杀虫机理,也可能就是题主说的打了药反而觉得虫子更厉害的原因吧。但问题在于有机氯杀虫剂市面上已经基本难觅踪影,在此推测题主你用的不是这种药。
综上,可以看到,多数杀虫剂基本都能使昆虫兴奋致死,可谓是上帝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所以才会出现题主所说打药后反而觉得虫情更严重了,其实不然,只要你用对了药,不妨让虫子再飞一会儿,我们静待佳音。
宠来也
2021-12-19 22:00:47你现在提出这个问题估计是前几天梨树花落80%时喷药后的情况吧?只要你用的药质量没问题请再等几天梨木虱会消失的,我前年就遇到过这个问题,在花后第一次用药2一3天后梨木虱有大量出现,并比透明液体包装,我当时给农药店打电话询问原因,他给我说因那年当时气温高,梨大虱提前出茧,在打药过后有几天吸收期,现在的亩旺特,阿维菌素对梨木虱都有特效,再等几天看看效果,果然如他说的,停一周后,梨木虱就消失了。今年与前年气温很相似,梨花开花提前,你遇到的情况是不是那样,请细心观察,否则就要再次用药,以防梨木虱暴发。
匿名网友
2021-12-19 22:00:47是不是药的稀释浓度问题,一般正常要的浓度不要稀释太淡都可以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