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请问高级教师职称评审答辩环节评委一般会问什么问题?
这个活动我去当过评委。
可能不同的省市也有所不同。
我们市,你如果参加这个副高能力测试,你得先自己录制一节视频课,至少要符合课型特点、学科特点、课堂结构特点,重难点确定合理、师生互动达到一定量、拓展有理有根……评委看你的课后给一个评价分,占比40%;然后你得抽评委出的你所教的学段的教材说课题,只有教材没有资料,用三十分钟备课,用十分钟说课,展示你的课标课改、教育心理学理论,重在说理由,看你知识面宽度深度,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自己的创新点,就是说要有你自己的东西,表述语言生动优美也重要。这个占40%。最后是你看一段微视频课,你评课,看你的表现,这个占20%。总分达到80%可用两次,如果只有70%,就只是合格,可用一次。低于70%,就不合格。这个过程很辛苦,但评委也不会太为难你的。别怕,自古无场外举人。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去年的经历是,第一个问最近发表的论文的结构。第二个问题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看法。第三个问题是做三道数学题(结果只让我做了两道)。
因为在学校负责评职工作,每一年的评审工作都会为评职的老师提供服务。所以交流也比较多,总结下来主要是以下的几个问题:
第一,国家对教育的大政方针,重要人物的重要教育讲话,要有一个简要的了解。
第二,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社会形势等。
第三,你所教的学科所涉及到的核心素养的知识要点。
第四,你最近两年内所发表的论文主要的结构,或者是针对你论文中间的某一个观点,让你进行解读。
第五,如果你的公开课(研究课)提供了教案,会让你谈一谈最近一年内所上课的构想。
第六,你的评审表中可能提起的你所干过的其他的事情,然后提出来让你说看法或向你提问题。
题主所说的“高级教师”,我所理解的,应该是副高级职称评审,因为正高级的名额太少了,一般人根本就没有机会,我也回答不了。
高级教师职称评审答辩环节,评委提问的问题,其实和中级教师职称评审答辩的提问差不多,大体上围绕着参评教师所抽到的那节课展开,一般有三道问题,涉及下面的几个维度,下面我以初中语文学科为例,结合所了解到的一些例子简单说说。
我们这边,评委一般分为三组,每组负责提问和评估一个问题,三个问题基本上是有一定规律的,涉及到对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素养、教科研能力、关联中考等方面的考查。
这一问主要问学科知识。
一般都是和教师抽到的这节课相关的知识点,有课内的,也有向课外延伸的。
对初中语文学科来说,主要有:
1.背诵古诗文。
如果抽到了课本上明确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就很可能让你背诵。
所以,在前期准备时,要把初中阶段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全部背会,做到很熟练。
说是背诵,其实也考查朗读的功底,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加分项。
2.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以及延伸出来的一些知识。
作者,出处,字音字形字义,等等,问得很细。
这个环节很考验人。你是不是真的在一线课堂教过这些知识点,基本上是做不了假的。
比如,一位教师抽到蒲松龄的《狼》这一课,就被问到“久之,目似瞑”中“之”的意思和用法。这个词课下注释中并没有,需要教师对“之”这个重要的文言词语的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如果不是教过初中语文的老师,真的会露馅。
还有老师抽到了《诗经二首》,被问到《诗经》的创作手法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
这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所问的知识,并不是很死板、很明显的知识点,二是需要有一定的积累、一定的视野,对教学有一定的研究,才能够顺利回答出来。
这一问主要问教学。
涉及到教育教学理论,考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比如,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介绍当前你们学校的一些好的教学做法;等等。
大多数还是结合抽到的这一课来问:
目标,怎么确定教学目标?某个目标如何达成?如何检测?
教法设计,你为什么这样教?
比如,《寓言四则》为什么把前两则放入一个课时里学习?本节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这一问主要问考试。
这一节课如果中考考到,可能会出哪些考点?为什么?会考哪些题型?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这一问,大多是考查教师有没有循环教学或毕业班教学经历。只要进行过循环教学、有过毕业班教学经历,都会对中考考点、题型有一定的研究和积累,这一点也基本上是骗不了人的。
一般是问这三方面问题,当然也有例外,如果您回答得特别流利、精彩,可能问两个就够了。
以上是我根据本地同事和朋友的一些经验所作的整理,一己之见,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我是戚老师,感谢关注、阅读。如果对您有帮助,就点个赞再走吧。
我是老师,我来告诉你吧。
答辩环节问的问题一定是和你申报职称有关的一些问题,而且都是比较专业的。
你教语文的,背一些名家名篇吧,特别是书中有的,要求孩子们必背的篇目,老师也得会背吧。
去年我们这一个老师答辩时要求他背诸葛亮的《出师表》,他没背下来,所以答辩没过。
比如你叫数学的,会让你讲一下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了,或者你认为最好的推导方法是什么?
让你背一下小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是什么内容,与原来课程标准有什么不同?
语数都不一样的。
让你阐述一下你的课题中的重要思想或者论点了等等。
答辩的目的主要是看你是否在一线教学,对教材是否熟悉,能否能准确把握教材。
小学分1、2、3年级和4、5、6年级,简称为低年级和高年级。
如果你是低年级老师,就主要看1、2、3年级的教材,如果你是高年级教师,就主要看4、5、6年级的教材。
包括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基本的分析。
也就是说,人家随便给你一节课,你都要很流畅的讲下来。语文相关篇目老师也必须要熟背。
所以答辩老师是不能拿书的。
答辩看的是一个老师的综合素质,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教师的职称往往和老师们的工资联系在一起,拥有高职称的老师,他们的工资就会比其他老师高出一大截,同时,在荣誉感和获得感方面也明显增强,职称就像一张无形的名片一样,标识区别着每一位教师。所以,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都会非常关注自己的职称问题,在平时的工作中,都会以此为工作目标,在工作中创造条件,为将来自己晋升职称打下坚实的基础,大部分老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老师,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高级教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中高,他们对近几年有所倾斜的正高级职称,根本不抱任何期望,他们认为正高级是可望不可及梦想,只有退而求其次,而中小学高级教师就成了他们的最终期待。
晋升中小学高级教师,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需要准备自己的各种条件及各种证件,整理好评审时所需的全部资料,在经过学校、中心校和教育局、人社局的初审以后,最终报送到市级特定的评委会。第二阶段,在所报的全部资料经过评委会的严格审核之后,确定没有虚假资料、没有虚假证件和相关档案真实准确的情况下,确定参加高级职称答辩会的名单。第三阶段,在接到参评资料合格过审的通知后,相关部门会通知我们,参加答辩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我们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去参加答辩会就可以了,如果顺利通过的话,那么恭喜你,就基本没什么问题了。
根据近几年对高级教师答辩问题的总结,和对参加答辩会老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在参加答辩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1)对自己所申报的专业科目的教学知识,一定做到了如指掌,这一环节也是答辩过程中最关键的一项,一般都是以说课为主,如果在专业知识方面出现大的失误,那么,我们的前期工作,如各种资料证件的准备及提交等等,就基本上前功尽弃了,比如,去年我们附近一所学校的老师,他所申报的专业是英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已经几年时间没有教课了,导致在评委们让他说课时,出现了单词读音及语法讲解方面的严重错误,结果是错的地方越多,那些评委就让他讲的时间越长,时间越长错误越多。在他走出答辩考场的时候,他自己就能意识到,这次晋职基本上已经没戏了。(2)对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课堂突发问题的处置能力以及相关的教育方针政策,我们应该对这些方面的知识,做到系统熟悉,能够脱口而出,条理清楚,回答重点明确。
一般有两个方面的话题,一是会问及教师对教育方针、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等的见解以及个人的教学理念;二是针对教师提交的论文或专著中的某个观点提出疑问,要求进一步明确和诠释。
我今年晋的高级,第一个问本堂讲课内容。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备考中招化学的看法。第三个问题是一道中考化学题。
在学校帮忙评职工作,每一年的评审工作都会为评职的老师提供服务。所以交流也比较多,总结下来主要是以下的几个问题:
第七,涉及中考或高考备考问题
第八,中考或高考原题
第九,某一个章或单元的辅导计划
平时,多准备,多思考,多总结。另外,语言,一定要专业化,多术语。
怎么处置教学中的突发情况,等等。
我今年副高顺利通过,老师问的问题都是和所抽讲课程有关的!
一般来说答辩环节包括两部分:自我介绍与针对学科职务的问答。
自我介绍部分,一般论述自己在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情况,包括教学,德育,辅导学生,第二课堂,指导青年教师,取得的业绩与奖项、荣誉等。
学科职务部分,可能的问题有针对送审的课堂教学实录的问题,针对送审论文的问题,针对教学业绩的问题,针对送审课题研究成果的问题,学生教育问题,如果是行政管理干部则还有可能包括教学管理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目的:甄别参评人是否是一线老师,是否参与课题研究、写论文、参与德育等。
10人回答
宠来也
2021-12-20 01:19:36这个活动我去当过评委。
可能不同的省市也有所不同。
我们市,你如果参加这个副高能力测试,你得先自己录制一节视频课,至少要符合课型特点、学科特点、课堂结构特点,重难点确定合理、师生互动达到一定量、拓展有理有根……评委看你的课后给一个评价分,占比40%;然后你得抽评委出的你所教的学段的教材说课题,只有教材没有资料,用三十分钟备课,用十分钟说课,展示你的课标课改、教育心理学理论,重在说理由,看你知识面宽度深度,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自己的创新点,就是说要有你自己的东西,表述语言生动优美也重要。这个占40%。最后是你看一段微视频课,你评课,看你的表现,这个占20%。总分达到80%可用两次,如果只有70%,就只是合格,可用一次。低于70%,就不合格。这个过程很辛苦,但评委也不会太为难你的。别怕,自古无场外举人。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匿名网友
2021-12-20 01:19:36我去年的经历是,第一个问最近发表的论文的结构。第二个问题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看法。第三个问题是做三道数学题(结果只让我做了两道)。
因为在学校负责评职工作,每一年的评审工作都会为评职的老师提供服务。所以交流也比较多,总结下来主要是以下的几个问题:
第一,国家对教育的大政方针,重要人物的重要教育讲话,要有一个简要的了解。
第二,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社会形势等。
第三,你所教的学科所涉及到的核心素养的知识要点。
第四,你最近两年内所发表的论文主要的结构,或者是针对你论文中间的某一个观点,让你进行解读。
第五,如果你的公开课(研究课)提供了教案,会让你谈一谈最近一年内所上课的构想。
第六,你的评审表中可能提起的你所干过的其他的事情,然后提出来让你说看法或向你提问题。
宠来也
2021-12-20 01:19:36题主所说的“高级教师”,我所理解的,应该是副高级职称评审,因为正高级的名额太少了,一般人根本就没有机会,我也回答不了。
高级教师职称评审答辩环节,评委提问的问题,其实和中级教师职称评审答辩的提问差不多,大体上围绕着参评教师所抽到的那节课展开,一般有三道问题,涉及下面的几个维度,下面我以初中语文学科为例,结合所了解到的一些例子简单说说。
我们这边,评委一般分为三组,每组负责提问和评估一个问题,三个问题基本上是有一定规律的,涉及到对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素养、教科研能力、关联中考等方面的考查。
一、专业知识。
这一问主要问学科知识。
一般都是和教师抽到的这节课相关的知识点,有课内的,也有向课外延伸的。
对初中语文学科来说,主要有:
1.背诵古诗文。
如果抽到了课本上明确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就很可能让你背诵。
所以,在前期准备时,要把初中阶段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全部背会,做到很熟练。
说是背诵,其实也考查朗读的功底,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加分项。
2.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以及延伸出来的一些知识。
作者,出处,字音字形字义,等等,问得很细。
这个环节很考验人。你是不是真的在一线课堂教过这些知识点,基本上是做不了假的。
比如,一位教师抽到蒲松龄的《狼》这一课,就被问到“久之,目似瞑”中“之”的意思和用法。这个词课下注释中并没有,需要教师对“之”这个重要的文言词语的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如果不是教过初中语文的老师,真的会露馅。
还有老师抽到了《诗经二首》,被问到《诗经》的创作手法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
这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所问的知识,并不是很死板、很明显的知识点,二是需要有一定的积累、一定的视野,对教学有一定的研究,才能够顺利回答出来。
二、学科教学素养。
这一问主要问教学。
涉及到教育教学理论,考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比如,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介绍当前你们学校的一些好的教学做法;等等。
大多数还是结合抽到的这一课来问:
目标,怎么确定教学目标?某个目标如何达成?如何检测?
教法设计,你为什么这样教?
比如,《寓言四则》为什么把前两则放入一个课时里学习?本节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关联考试。
这一问主要问考试。
这一节课如果中考考到,可能会出哪些考点?为什么?会考哪些题型?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这一问,大多是考查教师有没有循环教学或毕业班教学经历。只要进行过循环教学、有过毕业班教学经历,都会对中考考点、题型有一定的研究和积累,这一点也基本上是骗不了人的。
一般是问这三方面问题,当然也有例外,如果您回答得特别流利、精彩,可能问两个就够了。
教师晋升职称答辩环节,只要平时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注意积累,用心研究,一般都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以上是我根据本地同事和朋友的一些经验所作的整理,一己之见,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我是戚老师,感谢关注、阅读。如果对您有帮助,就点个赞再走吧。
宠来也
2021-12-20 01:19:36我是老师,我来告诉你吧。
答辩环节问的问题一定是和你申报职称有关的一些问题,而且都是比较专业的。
关于教材部分,比如:
你教语文的,背一些名家名篇吧,特别是书中有的,要求孩子们必背的篇目,老师也得会背吧。
去年我们这一个老师答辩时要求他背诸葛亮的《出师表》,他没背下来,所以答辩没过。
比如你叫数学的,会让你讲一下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了,或者你认为最好的推导方法是什么?
还有关于教改和课题方面的,比如:
让你背一下小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是什么内容,与原来课程标准有什么不同?
语数都不一样的。
让你阐述一下你的课题中的重要思想或者论点了等等。
不过答辩大多还是以教材为主。
答辩的目的主要是看你是否在一线教学,对教材是否熟悉,能否能准确把握教材。
小学分1、2、3年级和4、5、6年级,简称为低年级和高年级。
如果你是低年级老师,就主要看1、2、3年级的教材,如果你是高年级教师,就主要看4、5、6年级的教材。
包括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基本的分析。
也就是说,人家随便给你一节课,你都要很流畅的讲下来。语文相关篇目老师也必须要熟背。
所以答辩老师是不能拿书的。
答辩看的是一个老师的综合素质,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宠来也
2021-12-20 01:19:36教师的职称往往和老师们的工资联系在一起,拥有高职称的老师,他们的工资就会比其他老师高出一大截,同时,在荣誉感和获得感方面也明显增强,职称就像一张无形的名片一样,标识区别着每一位教师。所以,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都会非常关注自己的职称问题,在平时的工作中,都会以此为工作目标,在工作中创造条件,为将来自己晋升职称打下坚实的基础,大部分老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老师,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高级教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中高,他们对近几年有所倾斜的正高级职称,根本不抱任何期望,他们认为正高级是可望不可及梦想,只有退而求其次,而中小学高级教师就成了他们的最终期待。
晋升中小学高级教师,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需要准备自己的各种条件及各种证件,整理好评审时所需的全部资料,在经过学校、中心校和教育局、人社局的初审以后,最终报送到市级特定的评委会。第二阶段,在所报的全部资料经过评委会的严格审核之后,确定没有虚假资料、没有虚假证件和相关档案真实准确的情况下,确定参加高级职称答辩会的名单。第三阶段,在接到参评资料合格过审的通知后,相关部门会通知我们,参加答辩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我们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去参加答辩会就可以了,如果顺利通过的话,那么恭喜你,就基本没什么问题了。
根据近几年对高级教师答辩问题的总结,和对参加答辩会老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在参加答辩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1)对自己所申报的专业科目的教学知识,一定做到了如指掌,这一环节也是答辩过程中最关键的一项,一般都是以说课为主,如果在专业知识方面出现大的失误,那么,我们的前期工作,如各种资料证件的准备及提交等等,就基本上前功尽弃了,比如,去年我们附近一所学校的老师,他所申报的专业是英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已经几年时间没有教课了,导致在评委们让他说课时,出现了单词读音及语法讲解方面的严重错误,结果是错的地方越多,那些评委就让他讲的时间越长,时间越长错误越多。在他走出答辩考场的时候,他自己就能意识到,这次晋职基本上已经没戏了。(2)对常用的教育教学方法、课堂突发问题的处置能力以及相关的教育方针政策,我们应该对这些方面的知识,做到系统熟悉,能够脱口而出,条理清楚,回答重点明确。
匿名网友
2021-12-20 01:19:36一般有两个方面的话题,一是会问及教师对教育方针、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等的见解以及个人的教学理念;二是针对教师提交的论文或专著中的某个观点提出疑问,要求进一步明确和诠释。
宠来也
2021-12-20 01:19:36我今年晋的高级,第一个问本堂讲课内容。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备考中招化学的看法。第三个问题是一道中考化学题。
在学校帮忙评职工作,每一年的评审工作都会为评职的老师提供服务。所以交流也比较多,总结下来主要是以下的几个问题:
第一,国家对教育的大政方针,重要人物的重要教育讲话,要有一个简要的了解。
第二,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社会形势等。
第三,你所教的学科所涉及到的核心素养的知识要点。
第四,你最近两年内所发表的论文主要的结构,或者是针对你论文中间的某一个观点,让你进行解读。
第五,如果你的公开课(研究课)提供了教案,会让你谈一谈最近一年内所上课的构想。
第六,你的评审表中可能提起的你所干过的其他的事情,然后提出来让你说看法或向你提问题。
第七,涉及中考或高考备考问题
第八,中考或高考原题
第九,某一个章或单元的辅导计划
平时,多准备,多思考,多总结。另外,语言,一定要专业化,多术语。
宠来也
2021-12-20 01:19:36怎么处置教学中的突发情况,等等。
匿名网友
2021-12-20 01:19:36我今年副高顺利通过,老师问的问题都是和所抽讲课程有关的!
宠来也
2021-12-20 01:19:36一般来说答辩环节包括两部分:自我介绍与针对学科职务的问答。
自我介绍部分,一般论述自己在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情况,包括教学,德育,辅导学生,第二课堂,指导青年教师,取得的业绩与奖项、荣誉等。
学科职务部分,可能的问题有针对送审的课堂教学实录的问题,针对送审论文的问题,针对教学业绩的问题,针对送审课题研究成果的问题,学生教育问题,如果是行政管理干部则还有可能包括教学管理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目的:甄别参评人是否是一线老师,是否参与课题研究、写论文、参与德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