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就是人类当下标准的进食频率。相比较人类的进食频率,野生动物的进食频率就要低很多了,比如大鲵(娃娃鱼)可以连续一年以上不吃东西,在非洲马拉河中的尼罗鳄也可以在吃下一头羚羊的情况下连续一年不进食,除了这些“抗饿高手”外,即便是像老虎、鲨鱼这种食物链顶端的食肉动物也可以在吃饱的情况下,连续一周以上不进食(一个月太夸张,而且没有科学依据)。
那么,为什么人类要每天吃东西,而这些野生动物却可以长达一月、甚至是一年不进食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很强的抗饥饿能力,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动物采用的方法是“冬眠”或者是“夏眠”,通过这种方式,一些无法自己调节体温的动物既能够躲避严寒和酷似,又能“省下粮食”,可谓是一举两得。在这里冬眠(夏眠)的动物中,可以坚持时间最长的应该就是非洲肺鱼了,它可以在干涸的土块中一眠长达3年之久,而且还是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
我们上面说到的尼罗鳄之所以可以长时间不进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夏眠。其实尼罗鳄的夏眠与温度的关系不大,因为它们在流动的水中,而水既能保持尼罗鳄的湿度,又能维持尼罗鳄的体温不发生大的变化。
无论是冬眠还是夏眠,动物都会进入类似于假死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动物的体温将到最低,新陈代谢也将到最低,而且由于不活动,新陈代谢的速率降低,它们对能量的消耗也低到了极致。
因此,“眠”是许多动物能够坚持很长时间不进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列举了两种可以长达1年不进食的动物,这两种动物之所以能够坚持如此长的时间,靠的是降低新陈代谢的速率,简单的说就是不活动。但是,还有一个因素也很重要,那就是进食量。
一条成年的鳄鱼能够在抓住一头成年羚羊时,会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利用“死亡翻滚”的方式将羚羊全部吃下,一头成年羚羊的体重为50公斤左右,这就是妥妥的100斤,去掉骨头,也至少能够剩下六七十斤。
而老虎的食量虽然在正常的情况下,仅有10公斤左右,但是这只是在人工饲养下,有着稳定的食物来源的情况下。在野生环境下,即使是食物链最顶端的食肉动物,它的捕猎成功率也只有2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没有稳定的食物来源,可能几天都不会捕猎到食物。因此,如果此时一头成年老虎捕猎到猎物(通常是野猪、鹿等),它1-3天内就可以把猎物吃完。
因此,较大的短时间进食量,也是动物能够抗饿的主要原因之一。
食肉动物,顾名思义就是主要以肉为食的动物,而肉是一种非常难消化的食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吃的都是生肉,它要比熟肉更难消化。而且食肉动物的犬齿比较发达,用来咀嚼和切割的臼齿和门齿退化,这也就意味着食肉动物通常都是无法咀嚼肉的,它们只能将肉切割成适合吞咽的大小,然后“囫囵吞枣”。
本身就是难以消耗的食物,再加上没有经过咀嚼,这让食物在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中,需要待很长时间。比如蛇的进食只能是整只吞下猎物,所以,吞下一只与自身体型接近的猎物,蛇通常会长达几天,甚至是几周的消化时间,如果吞下的猎物大于自身体重,像一些大型的蟒蛇吞鹿,则需要长达1个月左右的消化时间。
其他的食肉动物也是如此,食物大量的进入消化系统,没有经过咀嚼,食物会在消化系统中待很长一段时间。所以,食肉动物能够不进食的时间也会拉长。
在整个自然界中,所有的食肉动物都有着能够抗住较长进食周期的能力,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自然选择。因为,在野生环境下,食肉动物的食物没有保障、尤其是在温带和寒带的冬季,食肉动物的食物会大幅度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动物不能适应长时间不进食,那么它就会被自然淘汰掉,剩下的就是那些能够忍饥挨饿的动物了。
其次,在同一生境中,不可能只有一种食肉动物,而只要存在多种食肉动物,那么食肉动物间必然就会存在竞争。那么如何在竞争中存活下来呢?捕猎能力和战斗力固然重要,但是有一个能力更加的必要,这就是适应能力。非洲的斑鬣狗体型不如花豹大,群战能力不如狮子,但是它们在非洲大草原上是优势种,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斑鬣狗的适应能力极强,它们是肉就吃的习性,让它们成为了优势种。
同样的,在食物都匮乏的情况下,自然是哪些更能忍受饥饿的物种更容易存活,而它们应对这一难题的方法,除了我们上面说的几点外,还有尽量的吃。在食物不匮乏时,不浪费任何的食物,尽量的提升自己的体重,这样也能够应对长时间的不进食。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忍受饥饿并不是野生动物的本意,只是在极端的环境下,它们不得不具备了忍受饥饿的能力罢了,而导致它们不得不有这样的能力的主要原因就是食物的不确定性。
但是,人类则不同,从300万年前开始,南方古猿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人类的地位在不断的提升,这使得人类有了充足的食物,并且作为杂食性动物,人在极端环境下并不挑剔,只要是吃的,几乎都能成为人的“救命稻草”。
食物的保障性,让人类拥有了可以一日三餐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
其次,人类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单次能够装下食物的胃以及消化系统的工作频率也逐渐地稳定了下来,这样人类一餐可以吃下的食物就有了限制。这一点从我们小时候大人可以轻松吃下好几个大馒头,而现在的人一个大馒头都很难吃下,就可以对比得出了。也就是说,食物越趋于稳定,人对食物的单次需求量就会越低,相对的,人需要进食的频率也会变高,最终人类才从最早的食不果腹,到一日一餐,再到一日两餐,最后到了一日三餐。
当然,人不是完全没有抗饿能力,在极端环境下,人只喝水不吃饭也可以坚持一周左右的时间,即使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人也可以坚持3天左右(不同人的情况不同,决定了时间的长短)。
但是,人没有必要这样,毕竟在所有动物中,人类的食物是最有保障的。
野生动物之所以被人抗饿,是因为野生动物生存至今都是通过了竞争活下来的,而在竞争中,它们的食物一直都是不稳定的,所有那些无法适应食物不稳定性的野生动物就被淘汰掉了,剩下的都是可以吃一顿能够坚持一周以上不进食的动物了。
而人类最初也是这样的,不过随着人类的地位的提升,人类的食物越来越稳定,慢慢的不进食能够坚持的时间也降低了。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句,老虎一个月不吃饭只是极端状态下的,跟人一样,老虎也需要不断的进食,鲨鱼中的大白鲨(也是变温动物)需要不断的捕食,在极端状态下人也可以10来天不吃饭,并不是这段时间内不需要吃饭,而是没得吃。鲨鱼中的一些种类就不是,鲨鱼有恒温的也有冷血的,恒温的需要不断进食,而冷血动物就不用。至于说老虎一顿饭管几天,那是它们吃得多。
然后再说一下冷血动物和恒温动物的区别。人类就属于恒温动物,脑内存在体温调节中枢,可以根据皮肤等处存在的温度感受器感受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在一定气温范围内保持体温的恒定。 冷血动物:是指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减低新陈代谢,以减低用于抗寒所损失的能量.所有的冷血动物都是爬行纲,两栖类,鱼类等。
尽管同样的环境可以有十倍于温血动物的冷血动物存活,可是温血动物大多时候可以把冷血动物逼到绝灭,因为温血动物可以找食物的时间比较多。 冷血动物是没有体内调温系统的动物,自身体内不能恒温(不能恒定体温)要通过照射太阳等方式来保持体温的,或者以行动来调节体温。所以冷血动物一般不在夜间活动。
从这一点上,恒温动物比冷血动物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都要大得多,在冬季冷血动物需要冬眠保证自己不被冻死,恒温动物却仍可以活动。相比温血动物,冷血动物也因为这种体质能量的消耗较少,同样的体重,冷血动物只需要耗费恒温动物 1/10-1/3 的能量,因此也只需要相对少的食物。另外因为动物参与动物体内各种化学变化的酶类都有一个最适温度,温度过低的话,能量供应就会出现大问题,吃进去的东西消化慢,供能低,不能维持动物的活动。而恒温动物可以把冷血动物睡觉晒太阳的时间都拿来觅食、交配等。
但冷血动物也有自己的优势,它们可以在外界环境或食物供给情况变化较大的条件下存活。因为它们本身的生理机能能够更好的储存能量,并且消耗少。因此冷血动物把食物转化为身体生长的效率比热血动物高 热血的优势:热血动物生长成熟比冷血动物快。热血动物将体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使体内的酶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并使身体的生长对于外界环境相对独立。虽然冷血动物把食物转化成生长的效率比热血动物高,但热血动物可以连续生长,冷血动物的生长会在食物极其短缺或温度很低的情况下停止,直至达到成年大小。热血动物高效活动可以维持身体对食物的高需求。热血动物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寻找食物和交配对象,并在较早的年龄达到性成熟。
不管是恒温动物还是冷血动物,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表现,个人认为,不能说哪个比哪个先进。只能说在某种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哪一种更有优势。比如在稍微寒冷的地方,恒温动物体温恒定,身体产生热量的方式较多,不需要专门花时间晒太阳。而冷血动物在体内温度太低的时候,就需要通过晒太阳或者找个暖和地方烤烤火什么的,这种环境中,恒温动物就比冷血动物有优势。
为什么人类每天都要进食,而鲨鱼蟒蛇老虎可以一个月不进食呢?
很多人喜欢看动物世界,里面生活在大自然的各种动物都让人们感觉到他们的生机与活力。那些动物们在草原上自由的寻找食物,有时能抓到一只鹿,有时却是追赶很久却什么也找不到。动物们的一顿饱食,一顿饥饿,似乎都已经成为了常事。而看电视的你们有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每天都要进食,而蟒蛇老虎在找不到食物的时候可以一个月不进食呢?
大众普遍猜测,是因为人类和蟒蛇老虎虽然都是动物,但是身体结构不同,蟒蛇老虎能够把食物的能量存在身体中去,就像骆驼把东西存在驼峰中一样,在找不到食物的时候消耗他,满足自己对能量的需求。而人类的身体却不能做出这样的事。由此而显出了差异。但是科学家们并不直接认同这样的看法。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的研究,设置对照实验组,来研究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蟒蛇来说,他在抓到猎物的时候,会一口把它吞下,然后慢慢消化。蟒蛇一般能吃下和他自身差不多的食物,大家想想,一只七十到八十斤重的蟒蛇,能在很短的时间吃下六七十斤的动物,然后一个月不动弹。其实和人类每天吃一两斤肉也差不多了。大家需要的东西都是那么多,只不过是消化方式不一样。
而人类和老虎都是胎生动物,身体构造也差不多,怎么会差那么远呢?其实,人类一日吃三顿饭也不过是这几百年兴起来的而已,以前物资少的时候,特别是在古代,人们一天只有两顿饭,而在没有东西吃的时候,也可以三五天,甚至一个星期不吃饭。这点倒是和老虎一样了,老虎也是在能吃饱的时候吃饱,吃不到东西的时候减少活动寻找食物。人类不过是比老虎这样的动物更容易找到食物而已,所以吃饭的次数就多。而老虎也并不真的能一个月不进食,他也在不断地消耗能量,一个月也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总结!人类和蟒蛇需要的能量差不多,所以大家吃的东西分量一样,只不过消化方式不一样。而人类和老虎相似,都是需要经常吃饭的,只不过人类比老虎聪明,能够经常吃到东西。老虎找不到食物也是处于饥饿的,一顿饭并不能撑一个月。只不过这些动物又不能表达,大家从外表看不出来他们饿不饿,才觉得老虎蟒蛇一顿饭顶一个月了。
人为什么要每天进食,而鲨鱼老虎之类可以一餐抵一月?
人是饭铁是钢,一顿不吃饭光心慌。这是天经地义的大道理。然而人在特殊情况下十来天不进食也能存活下来,比如前段某地煤矿工人被困井下十几天,滴水未进还存活下来,但是身体是很虚弱的。人和动物一样需要每天进食。
相比较老虎和鲨鱼在几天没有进食情况下,比人的能力强,而且它们几天没有进食力量不减。而人几天不进食那就少气无力。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老虎和鲨鱼每顿饭的量大,而且纯粹是肉食,并且还是生肉,所以食物在它们的胃里需要几天的消化才能感觉到饥饿感。
再一个就是像鲨鱼这类动物属于冷血动物,冷血动物本身没有多大体温,不需要体内热量的供应,所以体内消耗就小。也就像蛇类一旦进入冬眠,三、四个月成为假死状态,所以就不需要进食。
总之热血动物与冷血动物有体质的差别,这种差别造就了它们比人类耐饥饿强。
这个也正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人也能一个月吃一次饭或者一星期吃一次饭,那该多好啊!能节省多少时间和财富?不敢算哪,那地球上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了。
如果哪一位科学家能够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估计他就可以拿诺贝尔奖了!
如果实现的话,开门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必将成为历史,代之的是鱼竿、象棋和手机了。那样的日子多美啊,想想都陶醉!整天玩头条,也不操心做饭的事,也不用买菜。
现在的人有多少时间和财力花在吃饭上,不知道有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我相信肯定不会少的。要不,大家都对蔬菜和食品的价格很敏感。大葱都卖到十几元一斤了,我们这儿还好,是七元多一斤,现在已经便宜了。
所以,这个应该是一个新的研发课题,可以邀请世界上顶级的科学家联合攻关,如果攻关成功,那么,地球上的大部分土地都可以种树、种花、种草了。只留少部分地种粮食就可以了。农民也不需要那么辛苦了。该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希望这一天早日来到!
因为人类也可以这么干,只是没有必要。
有记录的是一个叫做安格斯 · 巴比里的胖子,他为了减肥,尝试了多种减肥方法,但是在体重207公斤的时候,再也受不了其他的减肥方案,最终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了绝食。并且他居然对于绝食上了瘾,把本来计划的一个星期的绝食,真正延长到了382天!
382天!你能想象到人类居然可以这么长时间不吃东西吗?
当然,安格斯 · 巴比里也获得了他想要的曼妙身材,在这382天里,他从一个207公斤的胖子,恢复到了82公斤的理想体重。
↑安格斯 · 巴比里减肥前↑
↑减肥后的安格斯 · 巴比里↑
所以是不是人可以382天一点儿东西不吃呢?答案不是的。
安格斯·巴比里的例子是一个极端,而且严格来说他不是完全不吃东西。在”绝食期间“,巴比里会补充维他命和钾钠补充剂,同时他在此间也会服用咖啡、茶和汽水,这些东西里面会含有一些热量。
另外,他的绝食基本上是靠他自己的自觉,并没有全天24小时无死角的摄像机对着他拍摄,所以他究竟在绝食期间有没有吃东西也是一个问号。
但是,确实,人是可以只靠水和一些必要的矿物质活很长时间的。比如说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爱尔兰共和军绝食事件:
1980年10月27日,第一次绝食开始,绝食者除了水和食盐外,不吃任何东西,最终绝食坚持长达53天,没有人死亡。
1981年3月1日, 先后有23名激进分子参与第二次绝食,到5月5日,绝食的第66天为首的桑兹死亡。后来在7月31日,及8月初又陆续有数位绝食者相继死亡。
最终总计有10位绝食者死亡,绝食到死亡时间最短的46天,最长的73天。
这些人是真想死,所以应该可以认为他们没有偷偷吃东西,那么我们就知道,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人,只靠水和食盐,坚持一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人生存需要的能源,直接来源是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但是一旦碳水化合物消耗尽了,你的身体就会开始动用你储藏在体内的其他物质了,最主要的就是脂肪(还有蛋白质),但是脂肪也有消耗干净的那一天,于是饥饿到最后,你身体内的蛋白质就开始被分解,你体内的器官开始受到损伤,最终直至死亡。
如果人有条件可以天天吃饭的话,为什么不每天准时的吃饭呢?这样既可以消除讨厌的饥饿感,又可以享受到美食,而且还可以得到时间休息,并且不用担心饱一顿、饥一顿时体内激素大起大落对自己身体造成的伤害。
事实上,由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不需要在体内储藏太多的脂肪了,所以这些”一个月不吃饭都没有关系“的技能,就好像人的盲肠和智齿一样,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实际上,饥饿在人类的历史上,乃至于对于整个地球上的生物而言才是常态。
最后,要记得季春生对人类真正抗饿的能力的形容: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谢邀。
说白了,还是适者生存。
老虎、鲨鱼不想每顿饭都吃得规律吗?它们是傻子吗?人不想多吃点儿东西,就和熊一样,去冬眠两个月吗?
人虽然为了果腹,会不停吃东西,一天吃3顿还得加点辅食。可是,这是因为人类获取食物的成本降低了。如果还是那个需要躲在草丛里,去捕猎。有了这顿没下顿,赶紧吃饱才能生存的时代。人一定可以吃一顿就可以很久不吃。
现在不是了。鲍鱼鱼翅你吃不起,顿顿饭面条青菜你还吃不起么?
你可能会怀疑,我是不是可以吃很多,然后几天不吃?
虽然是可以。但是,你的身体已经把储存脂肪这个功能往后排了很多。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这顿饭吃猛了,下顿反而特别饿。
好,下一个原因出来了:
人的胃终究是不大。你很快就会产生饱腹感。你吃不下,你的胃很娇气。这顿不能吃太多、下顿不能不吃。
所以你以为你吃了很多的时候,换成同体型的野兽来说,其实跟塞牙缝差不多。
所以,你的胃也不如野兽们。
那你什么比他们强。
如果觉得有用,您就给点个赞、粉个好友呗。
大约花费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毕竟,我辣么萌~
人为什么要每天进食,而鲨鱼老虎之类可以一餐抵月?
实际上,哺乳动物必须要保证每天进食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算是老虎也不例外。
题主所说的老虎,一餐抵一个月的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老虎最多能够保证大约一周的时间不吃饭,如果超过这个时间的话,他的体力的损耗,很可能就不能保证,他有足够的能力捕食到猎物。
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老虎和人类不一样可以叫外卖,体力不支的老虎,仍然要自己去狩猎,而此时的他比体力充沛的时候狩猎成功率低得多。最可怕的是每次失败都会消耗一次体力,让他更难抓住猎物。最终,很可能这只老虎会在自然界中饿死。
所以,为了避免最坏的情况发生。老虎每天都在寻找猎物,以便随时能吃到新鲜的食物,让他保持充沛的体力。
其实,对于哺乳动物来说,由于新陈代谢过快,几乎都要保证每天都进食。那些饮食比较清淡的食草动物,由于吃的食物营养少,甚至一天到晚要不停的吃才可以。就拿熊猫来说,自从吃素后,熊猫不再像吃肉的时候那么悠闲,他一天要拿出10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吃东西。这样频繁的进食导致的后果是,熊猫每天大便的次数极多,据说每天能达到40多次,谁让他吃的竹子营养太少呢!
每个月吃一次就可以的动物,大多数都局限于冷血动物。比如著名的科摩多巨蜥,他们吃一次饭就能够保证一个月什么都不用干了,只需要在一处温暖干燥的地方晒太阳就可以了。
除了新陈代谢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冷血动物的食量非常大。还是以科摩多巨蜥为例,一头科莫多巨蜥能够一次吞下相当于体重80%的食物。也就是说,一头一百公斤重的科莫多巨蜥,一次可以进食80公斤。
对于一个一百公斤的人来说,一个月80公斤的肉也产不多够吃了。但由于胃太小,只能把这80公斤的肉分成每天两三公斤逐次吃下!
在我老家有一个传说,话说很久以前人类不是一天吃三顿饭,而是三天吃一顿饭。有一天,老天爷在天上待着无聊,想下来看看他的子民们都过得怎么样。于是他就假扮成一个叫花子来到了人间,下凡后看到男耕女织,父慈子孝,邻里和睦,不争不吵,一片歌舞升平景象。老天爷摸着胡子笑道:“不错不错,是我想看到的样子。”
可是没过几天他便笑不出来了,因为大家都是三天吃一顿饭,所以人们都比较懒,而且粮食浪费的也比较严重。牛奶喝不完全倒河里了,肉吃不完全丢地里当肥料了,粮食吃不完全撒到野地里喂鸟了。因为人间不缺食物,所以人们看他这个乞丐的眼神很不善,觉得他就是个另类,他试着向人们讨要食物,结果大家理都不理他。
老天爷摇了摇头没说话,他觉得人们活得太安逸了,回到天庭后他一气之下,下令人间必须一天吃三顿饭,让人们长长记性。
这个故事是我五六岁的时候曾祖母讲给我的,她给我讲过很多故事,唯独这个故事印象最深刻。后来我一直在想,如果人们真的能三天吃一顿饭,这个世界一定会减少很多战争和争吵。可惜人类不懂得珍惜,把上天的恩赐当成一种理所应当,当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得更好。
人类每天需要进食,这是由自身的生理特性决定的,一日三餐也是我们的老祖宗通过千万年的实践积累出来的对自身最有益的进食频率。这种经验,即是公理也是真理。当然,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可以发展到像传说里说的那样三天吃一顿饭,那这个世界肯定会迎来一场新的进化革命。
人类之所以进食频率比一般的动物要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每天都要有意无意地进行大量的思想运动,即便是睡着了,我们的大脑还是在不停地运转,比如做梦,就是大脑在睡着的状态下运动的结果。这种思想运动非常消耗能量,需要每天进食来补充因为体力和脑力劳动所消耗掉的能力。
鲨鱼老虎之类的一餐顶一个月,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个误解。不是鲨鱼老虎不想吃,而是因为没得吃,所以不得不那样。去动物园便不难发现,老虎饲养员每天都要给老虎投喂食物,有时候给死食,有时候给活食。
老虎的寿命一般在20-25岁,但在动物园饲养的老虎寿命普遍在30岁左右,就是因为条件好了,能吃饱能睡好,不长命才怪呢。
在大自然的恶劣环境里,鲨鱼老虎这种大食量的肉食动物很难捕捉到充足的食物,所以饥一顿饱一顿很正常。好不容易捕捉到猎物,它们会一次吃到撑为止,以防接下来很久吃不到一顿饱饭。如果一直有充足的食物,鬼才愿意一个月吃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