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请稍候...
Preloader
  • 【公益】愿天下宝贝都能有幸福的家
  • v:irenyuwang

Office Address

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Phone Number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Email Address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img

大熊猫体型硕大为什么刚生出来的熊宝宝特别小呢?

img
提问者

匿名网友

大熊猫体型硕大为什么刚生出来的熊宝宝特别小呢?

4人回答

  • img
    宠来也
    2021-12-20 08:18:18

    熊猫之所以曾经濒危,部分原因是它们自行终止妊娠,即便已经交配受孕,一旦环境不好就停止妊娠。而且熊猫的产道非常狭窄,造成了熊猫分娩困难,幼崽成活率不高。

    大熊猫算是一种奇怪的物种了,这个世界上成功从以肉食为主的杂食变成草食的动物不多(熊类除了北极熊等少数物种,多是杂食动物,猎物充足的时候吃肉,猎物不足的时候吃果子),大熊猫和遗留着很多肉食动物的特征,但是却主要以竹子维生,竹子的营养无法和肉食相比,所以大熊猫一天之内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吃,吃了又很快拉掉,对竹子的消化程度很低。不过好处是竹子这东西在一些区域内遍地都是,但是人类的活动对资源的索求比较高,建设的公路桥梁等也会造成熊猫种群的分裂和交配繁殖圈子的变小,导致不同的种群难以发生基因交流,区域内的种群又会遇到近亲繁殖等问题,加上熊猫自身生殖系统的特征,造成了熊猫曾经的濒危。随着退耕还林和工程建设时对环境更多的考虑,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也有所恢复,但总数也不过三五千头。

    大熊猫的幼崽很小,甚至只有成年大熊猫体重的1/400,刚出生的幼崽体重在100多克到200多克。现在网络发达,可能很多朋友观看过熊猫分娩的视频,在分娩开始前十数个小时由于幼崽向产道中下降就已经造成大熊猫非常痛苦,在生产的时候大熊猫劈叉的、抓着栏杆的、倒立的,什么姿势都有,主要的原因在于带熊猫的产道十分狭窄,产道狭窄就容易造成生产的困难,幼崽长时间在禅道中,被产道肌肉挤压着会造成缺氧等不良后果,也就增加了死胎的几率;而大熊猫生产时也会因为受到惊吓等因素,导致产道紧张收缩,幼崽的排出延迟,这也会造成缺氧,造成幼崽成活率低。在进化的过程中,大熊猫逐渐适应这样的特征,已经是尽量在幼崽还比较小的时候分娩,但也有问题,幼崽太小在母亲体内的发育程度就低一些,还是会增加幼崽死亡的几率。

    据统计,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幼崽的成活几率在90%左右,野生大熊猫生活的环境比人工环境残酷的多,幼崽的成活率还要更低不少。大熊猫的幼崽是适应了它们的产道特征,有利于提升幼崽的成活率,但是也会遇到新的问题,造成野生大熊猫幼崽的成活率较低,难以维席种群的“新陈代谢”。

  • img
    宠来也
    2021-12-20 08:18:18

    所有熊猫宝宝都是这么小,应该是生理 基因天生所致,也是熊猫的自然生理现象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20 08:18:18

    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样子憨态可掬,一副与世无争的姿态。成年大熊猫的体重一般都在150公斤以上,有的甚至能长到200公斤,别看它平时懒洋洋,但是毕竟属于熊科,天生就有一股子冲劲,惹急了还是非常凶猛的,即便连老虎这样的猛兽都忌惮它三分。但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在电视上或者新闻上看到大熊猫分娩出来的小宝宝,浑身粉红白嫩,个头非常小,就像一只小老鼠一样,为什么成年熊猫个头那么大,刚生出的小宝宝这么小呢?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这是胎儿在母体中孕育的时间较短。大熊猫的栖息地一般都是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中,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活动特点和生殖规律。其发情期一般在4月份,那时候气温还比较低,食物量较少,大熊猫在交配以后,受精卵的发育受到限制,形成了比较独特的“保胎”模式,那就是在这段时期,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维持胎儿的生存,但这些能量不足以支撑胎儿快速发育。只能等到5月份以后食物充足之后,随着大熊猫进食量的增加,胎儿才开始进入发育的正轨。而从快速发育到娩出的时间,也仅有两个月左右,小宝宝在子宫中真正享受营养的供给,时间真是屈指可数。

    第二,大熊猫的产道很狭窄。如果大熊猫像其它大部分的哺乳动物那样,等到胎儿在母体中发育成熟以后再娩出的话,由于产道狭窄的原因,将会造成分娩异常困难。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大熊猫的产道始终维持在一个比较狭窄的水平,保留了原始哺乳动物的生殖特征,在分娩时胎儿会受到狭窄产道较大力度的挤压,即使现在大熊猫小宝宝的体型那么小,其分娩时的成活率也不高,这也是大熊猫数量一直不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能量分配机制决定。大熊猫虽然在历史上的诞生初期是肉食类动物,但后来随着栖息环境和生活规律的改变,逐渐演化为以食用竹子为主的杂食性动物。而竹子主要是植物纤维为主,单位数量的竹子提供的营养和能量要比肉类少得多,因此熊猫不得不一天到喝不停地吃,才能够保障身体能量和营养所需。在这种情况下,胎儿在母体内孕育的时间如果过长,则加重了母体的负担,不可能再把大量的能量和营养输送给胎儿,同时也会增加生存的危险系数,于是不得不提前分娩出来,通过后天的哺育让小宝宝快速生长,因此大熊猫是毫无疑问的“早产儿”。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20 08:18:18

    大熊猫常被人昵称为“圆滚滚”,虽然长得憨态可掬,但其实挺凶,战斗力相当惊人,“黄帝大战蚩尤”传说中提到的“食铁兽”指的就是它。从这点上看,大熊猫成功地靠外形和名字迷惑了不少人,与大熊猫这个名字比起来,叫它们“大猫熊”似乎更合适。大熊猫有不少神奇之处,其中就包括:幼崽的体重只占成年大熊猫体重的千分之一

    第一,新生的大熊猫长什么样?

    刚刚出生的大熊猫体重只有100克左右,跟俩鸡蛋差不多重。它们浑身上下粉粉嫩嫩,光溜溜的带着个小尾巴,头尖尖的,眼睛很长一段时间都紧紧地闭在一起。大约1到2个月以后,它们的眼睛慢慢张开,身上也渐渐长出黑白分明的毛发,而直到3个月后,也就是熊猫宝宝学会爬的时候,它们才变得有点大熊猫的样子了。

    想必去过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参观游玩的朋友都知道,新生的大熊猫通常情况下是不供人们参观的,一方面是由于大熊猫妈妈跟刚出生的宝宝寸步不离,另一方面新生的大熊猫很虚弱,需要悉心的照料。

    熊猫成年后的体重可以达200斤,是新生大熊猫(0.2斤)的近1000倍,要知道,北极熊与大熊猫同属熊科,但是北极熊母亲的体重仅为新生北极熊体重的400倍。在哺乳动物中,母亲与新生儿体重的比例平均值为26:1,人类大致为20:1(按照母亲120斤,新生儿6斤计算),所以这一点上,大熊猫确实是哺乳动物中的特例,与其相类似的只有袋鼠,成年袋鼠的体重大约为100斤,但是刚出生的袋鼠只有5g(0.01斤)。

    第二,新生大熊猫为什么长那样?

    有人戏称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的过程是“如何把一只小老鼠养成一只大猫咪”的过程,虽然是玩笑话,但又很形象。新生大熊猫的特殊之处,一直以来都是动物学家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定论,其中一个说法认为“刚出生的大熊猫其实都是早产儿”。

    动物学家是通过研究夭折的大熊猫宝宝得出这一结论的,上个世纪80年代,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国际动物园出生了5只大熊猫,不幸的是,它们都没能顺利长大,出生不久后就死亡了,它们的骨骼标本至今仍保存在动物园的库房里,其中两只大熊猫宝宝的骨骼保存情况较好,成了难得的研究资料。

    经过对这两只大熊猫幼崽头骨的扫描,研究人员发现,与许多其他哺乳动物幼崽相比,尤其是与大熊猫同科的灰熊、北极熊、棕熊的对比,大熊猫宝宝的骨骼表现出明显的“发育不完全”。也就是说,虽然大熊猫宝宝是“足月”出生,但是它们的骨骼还未健全、器官功能还未完善、代谢水平还很低,就像是早产了大约3个月左右的婴儿。

    这也解释了另一个现象,即大熊猫妈妈在大熊猫幼崽刚出生的头几个月,基本上是寸步不离地照料宝宝,移动时都会把它们叼在嘴里,还需要用舔舐孩子身体的方式帮助它排便,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小又孱弱的大熊猫宝宝活下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