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为与环境的角度可总结出六大行为习性:超近路行为;识途性(在遇到危险时,人 往往会选择原路返回);左转弯;左侧通行(大多数人习惯使用右手,这种习性是人自我保护心理的表现);从众习性;聚集效应。
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习性:
1、长期饱食: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如果长期饱食的话,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
人们在对待饮食的量上,“吃要吃饱”仍是相当多的人的饮食要求,一日三餐都狂吃海饮者大有人在,毫无节制的饮食使人的胃、肠等消化系统时时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各内脏器官也被超负荷的利用而无法保养.
2、轻视早餐: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此外,早餐质量与智力发展也有密切联系.据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儿童在课堂上的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食素的儿童情绪和精力下降相对较快.甜食过量:甜食过量的儿童往往智商较低.
3、长期吸烟:德国医学家的研究表明,常年吸烟使脑组织呈现不同程度萎缩,易患老年性痴呆.因为长期吸烟可引起脑动脉硬化,日久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神经细胞发生病变,继而发生脑萎缩.
4、睡眠不足:大脑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只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
5、少言寡语:大脑中有专司语言的叶区,经常说话也会促进大脑的发育和锻炼大脑的功能.应该多说一些内容丰富、有较强哲理性或逻辑性的话.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并不一定就聪明.
6、空气污染: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钟消耗氧气500-600升.只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用脑时,特别需要讲究工作环境的空气卫生.
7、蒙头睡觉:随着棉被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不断下降,长时间吸进潮湿空气,对大脑危害极大.
1,小猫的生活习性:猫是夜游动物,喜欢晚上活动,猫最活跃的时刻是在黎明或傍晚,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睡懒觉或休息。猫爱干净讲卫生,经常清理自己身上的毛,自我清洁。
猫的警惕性很高,对轻微的声响或潜在的危险都保持着警惕性。猫善于爬高,平衡能力强,这得益于猫的出色的反应神经,以及猫的利爪和尾巴。
另外,猫喜欢玩线头,玩小球,还很怕水,怕冷。
2,小狗的生活习性:狗是群居的动物,有等级的观念,忠诚,保护同伴。狗很聪明,嗅觉灵敏,适合看家护院,是人类的好朋友好伙伴,一旦生人靠近,狗就会狂吠,提醒主人。
狗的领域观念强烈,并习惯用尿尿来标记它的“势力范围”。狗跟人比较亲近,不像猫咪那样不喜欢人抱,它们喜欢交往。
狗为肉食动物,习惯啃咬肉,骨头,可杂食或素食,消化蔬菜能力差。另外,狗都很护食的,在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去逗它们,可能会咬你的哟。
扩展知识:蚯蚓的生活习性 :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 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 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 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 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 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 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 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度~25度,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