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题目我真是吐槽一下了,我刚干乡村医生时国家还没有医改那,那时药品是可以有利润赚的,至于多少每个地方都不同,人口多的挣钱就多些,少的难免就不行。那时候也不知道害怕,一心一意看病,不管挣的多少心里都很满足。
等医改以后,药品零利润,公卫好多活,表格填不完的写,不合格改改改。看病到是不是主业了,在就是现在农村人口少了到处都是空房子,老人多看病的都的小心翼翼的,生怕那个大爷大妈不满意的去投诉你,不好惹啊。至于工资吗呵呵不说了,多是眼泪啊,养活自己还行,老婆孩子是肯定不够呀。现在坚持下来的原因就是当初的选着的这个行业就是自己喜欢的,和把病人治好后心里的自豪感。不知同道中人是这么理解的。
我的邻居就是乡村医生,他在自己家里开了个诊所,医的都是些头痛、发烧、感冒这样的小病,几十年来,大门不出,日子过得轻松写意,娶的老婆长的神似柳岩,六七年前盖了新房,花了六七十万,如今,40多岁的人,看起来比我还年轻。保守估计一个月至少有个大几千的收入。所以,这1000块钱的设定,怎么让我有点被骗的感觉。
如果真的一个月只有1000的收入,要么是你们老家人太少,要么就是人家不怎么信任你。如果人太少,你只能离开了,因为再努力,收入也不会增加,都2019年了,这1000块钱能干嘛?你自己够花吗?老人、另一半、孩子怎么办,总不能靠政府救济吧。如果是人家不信任你,要么你医术不行,要么还有水平比你高的人存在,说来说去,你在这个地方呆不下去了。
欢迎来福建!
我主动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因为我虽是80出生。但入村卫生室是去年,以前不喜欢干村医,现在还是不喜欢。没办法,自从前面生病了。又不能干比较辛苦的活。所以又报名考了村医,入驻我村卫生室。工资嘛,不至于像个别说的那么寒蝉。懂行的都知道我们的资金是公卫补助,不是什么工资。至于五险一金目前我没有,退休的老村医也只有最低生活保障金(这个按工龄算,每工作一年十元)。我最想说的是行外人。知道的都说医生特赚钱,黄金有价药无价就是金典一说。我现在是全面听取政策办事,药物销售不加价,慢病随访必须每次到位,公卫资料填表必须干……,着实体验了村医的工作。说实话,我没有什么病人找我看病。所以这些工作我做的时间比较充足,如果是有的村医病人多根本就忙不过来干公卫,慢病随访。因为干公卫很多时间都在填表。即便这样据我了解年轻的村医都不想看病,赚不到钱,当今社会每个家庭开支都不小。这点公卫补助资金实在是让我们这村医捉襟见肘。只能养活我一个人没问题,至于养家那就算了吧。不懂行的朋友们,请尊重你身边的村医们,他们不坏,只是一直在坚守自己热爱的行业,仅此而已。
说实话,真的难以相信,还有1000元的工资。
不管怎么样,对你坚守这样一份工作,表示由衷的敬佩。
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收入也是要保障的,就像一个作家,以前的印象大家都是觉得作家是很高尚的,谈钱就是庸俗的,但作家也是要吃饭,要养活自己和家人。
作为医生,职业很神圣,但是在农村,就医条件艰苦,又需要你这样的人。给你几个建议:
1、继续坚持自己的职业,造福一方,治病救人,这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
2、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互联网资源,增加自己的收入。比如,健康的自媒体,网上就诊的医生,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人生一世,帮助别人,成就别人,才是最快乐的!
首先,对您的工作表示深深的敬意。请坚持下去,务必坚持下去。为了乡亲邻里们坚持下去,谢谢你,乡亲们的那种感谢和尊敬是发自内心的。
我听我妈妈说,我外公从80年代就在老家乡村当医生,就是在自己家里,空出一间房间,放各种药品。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种紧张的医患关系,药费很便宜,也没有什么诊疗费、这个费那个费的。
打针也是外公、开药也是外公,那个时候病人百分百相信医生,医生也全心全意的为病人着想,想患者的病快点好起来,毕竟都是村里的人,有些是邻村的人。不存在什么回扣不回扣的。
那个时候外公应该是没有工资的,就是通过卖出去的药赚一点点差价,和一点点补助,来维持。到2000后,我大概10岁左右,经常看到外公背着药箱到患者家里看病,有些家里穷的。外公都是免费给药、打针的。
但是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乡亲们都会带着家里的一些肉啊、梅干菜啊、自己做的一些东西送给外公家。从那表情中可以看出那是真心的感谢,所以外公在村里 威望名声很高。
现在外公已经走了8年了,我回到老家,村里的人仍会说这个是吴医生的外甥回来了。大家并没有忘记曾经那个帮助过他们的吴医生。
所以现在我想说的就是,请再坚持坚持,为了我们乡亲们在坚持坚持。他们希望你能继续做下去。
图片均来自网络。都是最美乡村医生。
如果实际收入只有1000块钱,那么我觉得是个人都会知道选择不做。
1000元在现在这个社会压根就活不下去啊,怎么可能还指望这点微博的收入来养家糊口呢?
之所以,有人提出这个问题,而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说明除了1000元工资之外,还能从事其他副业。
但是也不能否认,有些地区乡村医生真的很可怜,前几天看到一个市领导谈到乡村医生(赤脚医生)工资待遇问题时,就因为绝大多数村医薪资无法提高,至今仍然一贫如洗,对此他愧疚的落下了眼泪!
如果年纪不算大,我建议可以另谋出路,不必要在一个岗位上耗死,等到以后年纪大了,恐怕转行就没那么容易了!要早做打算!
我们村是贫困村,不出去打工经济收入很不稳定,加上年纪大了点(42岁起做村医)打工不好打,顺带做个村医(一年一万多)感觉也不错,但既然做了,也不敢做得很差,基本上上面布置的任务都能认真完成,卖药也不敢多收费,因为整天面对的都是本村人,大家都是乡里乡亲都挺不容易的,原先感冒咳嗽的小毛病都要到几公里之外的地方去看,现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村民的信任,让我看到了人生的价值。虽然有时很苦很累,但一想到乡亲们的难处,我又充满了勇气。做村医,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