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调教才能让百灵鸟“能歌善舞” 百灵鸟是能歌善舞的鸟,人们驯养它的目的是为了聆听美丽的歌声和欣赏优美的舞姿,在训鸟的过程中,陶治自己的情操,磨练自己的性情,将诸多烦恼抛却,从而静化自己的心灵。 “人勤鸟好,贵在训小”鸟类学家研究表明,雏鸟在出生后不久,有一个关键时期,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条件合适,它们就有可能获得某种“信息”并将信息巩固下来,我们讲培养一只叫口好百灵鸟,就是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训练鸟龄较小而体型稍大些的鸟,一般而言,出生十五天……一百天的雏鸟是第一个关键时期,出生一百天到一岁的幼鸟是第二个关键时期,一岁到三岁是第三个关键时期。 出生十五天到百天的雏鸟,如果饲养的好,有些口松的雏鸟早早的就开始啦啖了,啦啖就是打嘟噜,就是听不到声音,只要看到小百灵喉咙一鼓一鼓动,基本可以证明所养的雏鸟是雄鸟。 啦啖就是练嗓子,啦啖有早有晚,主要取决于选优和雏鸟期的饲养管理,有些性大的雏鸟迟迟不啦啖,但并非是母鸟和劣鸟,对这种脾气大的雏鸟,只要费点精力,一经驯服,则鸟的机警聪明程度会大大超过同类之鸟,如同野马变良马,不可多得,当然,如果买的是“跑窝鸟”和“飞虎子”那又另当别论。 每年的5月底到7月初,是幼鸟出鸟季节,人们拎着自己新买的雏鸟互相交流,互相探讨,这时虽然雏鸟不交,但出窝十五天的雏鸟已在呀呀学语,为了培养清口,口净,没有本腔在百灵鸟,就应尽量避免拎着鸟笼子到处转,应避免接触有脏口,本腔多的百灵鸟,不然的话到幼鸟放大腔的时候,你就后悔莫及了。 每年的九九重阳节一过,换过新装的老百灵就开始鸣叫了,有些性大,饲养好的鸟秋分季节一过也开始鸣叫了,过个时候新老百灵鸟都刚刚换好新羽,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百灵鸟心情格外舒畅,不免的就要叫起来,这个时期养鸟人管它叫“小性期”这时的鸣叫一般婉转细腻,叫口成套,喜鸣唱,好模仿是小百灵鸟的特性,是训叫初鸟第二关键时期,也是对小百灵压口,靠口的最佳时期,无论用哪种方法压口,压口前都要准备笼罩,为什么要用笼罩呢?就是不让小百灵看野眼,专心致志的学习叫口,把小百灵放在能歌善舞的老百灵旁边,它开始很好奇,容易东张西望,不用心学习,当老百灵叫的太冲的时候,它又感到很紧张受压抑,有些较老实的小鸟感到害怕,产生“反性”现象,就是在笼里乱蹦乱跳,这些都是分散雏鸟的注意力,影响学口的因素,希望百灵鸟饲养者多加注意。 鸟有聪明与愚笨之分,温顺和粗野之分,因此我们调教在时候,就要根据鸟的具体情况,因鸟施教,该强迫的时候就强迫,该迁就的时候就迁就,经过几个月的调教,压口训练聪明的小百灵就能站在高台上大扇大叫了。 会唱三至五套,或没有什么套口,在鸣唱的时候不是按照自己套数和次序去叫,而是乱唱乱叫,有时候听到别在的百灵鸟唱什么,它就有歌而和者,俗称顺秆爬,这种鸟属于次品,有些看起来像公鸟,学了一年也没叫出什么,这种鸟就是废品,赶紧处理了事。 经过一年以上的饲养和调教,小百灵鸟已能歌善舞,会唱十三套口以上,同时没有脏口,口清,口净,带有钢音,这样的百灵鸟称得上上品百灵鸟了,三年以内的百灵每年要忘掉一些套口,学习一些新的套口,如果你想让你的百灵鸟保持“百灵十三套”不掉口,就要常练常巩固,每年用“百灵十三套”光盘音带砸口,或饲养几只灰喜鹊.黑卷尾.大山雀.红子.黄雀进行压口,驯叫期要注意不要和次品百灵鸟经常放在一起,上品百灵鸟如果经常和次品百灵鸟放在一起,上品百灵也就变成次品了,当然更忌讳和劣品百灵鸟放在一起,在百灵鸟的大性期,如果遇到鸣叫比较强的百灵鸟,应立即离开它远一点,不能经常挂在一起,否则原来叫的不错的百灵鸟与其争鸣时败下阵来,花腔跟不上就只好拉本腔,把原有的套口拉坏了,非常不值的。 实践证明养百灵鸟只能选养一只最好的,如果养两只以上,在百灵鸟大性期就要分开挂鸣。 三年以上的百灵鸟,叫口基本固定,不宜再行押口,即使拜师其效果也不大了。
百灵鸟是很多人都喜欢饲养的宠物鸟品种。这种鸟身形美丽,善于鸣叫飞舞。当然,在挑选百灵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掌握挑选的具体方法,选购到一只健康美丽的百灵鸟。;
1、简单的说,挑选百灵鸟有一个规则:“戗毛成团无人要,亏膘拉稀命难保,高腿长体难调教,要选内弯抱台腿。百灵鸟健康美丽。;
2、百灵鸟生活于干旱山地、荒漠、草地或岩石上,非繁殖期多结群生活,常作短距离低飞或奔跑,取食昆虫和草籽。由于叫声清脆,"小百灵"也成为声音甜美好听的代名词。;
3、其次,在选购百灵时,无论挑选的是成鸟还是雏鸟,都应该先鉴别出雌雄。因为,雌雄百灵鸟在其叫声、外形上都存在一定的区别,一般来说雄鸟比雌鸟更美丽更善于鸣叫。;
4、如果,选购的是雏鸟,那么应该挑选体型大而且魁梧的,精神状态应该好,精力充沛旺盛;
5、头大且扁,嘴钝,两眼突出有神,胸部宽,脖颈粗,两腿壮,走动像鸵鸟一样有力;羽毛光亮、艳丽,无杂毛,尾巴齐而短的百灵鸟。;
6、百灵鸟是草原的代表性鸟类,属于小型鸣禽,往往边飞边鸣,由于飞得很高,人们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