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练蛇-赤练蛇故事?

发布于 2021-06-09 09:53:26

赤练蛇是菜花蛇吗?

赤练蛇不是菜花蛇

赤链蛇是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是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越南、俄罗斯的有毒蛇。在中国分布的为赤链蛇指名亚种(Lycodon rufozonatus rufozonatus)。该亚种成体全长约1米左右,体背黑褐色与红(红褐)色相间。因具有51~87+12~30以上的红(红褐)色窄横纹而得名,但部分个体缺少红纹。颊鳞常入眶。头背黑色,鳞缘红色,枕部有一“∧”形红色斑,眶后有一黑纹向后达第7枚上唇鳞。背鳞平滑,或体后段的中央少数几行微棱,19(17,20,21)—17(19)—15(17),福建崇安一标本中段行数为21。腹鳞雄188—224,雌184—222。别名红四十八节、红长虫、红斑蛇、红花子、燥地火链、红百节蛇、血三更、链子蛇、桑树根、楝树根等。身上散发腐鱼腥臭味。

赤练蛇故事?

赤链蛇是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又称火赤链。是一种常生活于丘陵、山地、平原、田野村舍及水域附近的

赤链蛇为无毒蛇,但是要注意,因为其食物中包含蟾蜍,所以进食后口中可能带有蟾蜍毒液。全长约1米,最大可达1.5米以上。体背黑褐色。因具有60条以上的红色窄横纹而得名,以鱼、蛙、蟾蜍、蜥蜴、蛇、鸟等为食。

赤链蛇全长1-1.5m。头较宽扁,头部黑色,枕部具红色"∧"形斑,体背黑褐色, 具多数(60以上)红色窄横斑,腹面灰黄色,腹鳞两侧杂以黑褐色点斑。眼较小,瞳孔直立,椭圆形。颊鳞1,常入眶;眶前鳞1(2),眶后赤链蛇 鳞2;颞鳞2+3,上唇鳞2-3-3或3-2-3(2-2-3),背鳞19(21)-17(19)-15(17)行,中段平滑夫棱;腹鳞184-225;肛鳞完整,尾下鳞45-95对。

头部略扁,呈椭圆形。吻鳞高,从背面可以看到。鼻间鳞小,前端椭圆。额鳞短,长约等于自其前缘到鼻间鳞前缘的距离。颅顶鳞长而大,长为额鳞与前额鳞之和。眼上鳞小。颊鳞狭长、入眼,下与第2、3片上唇鳞相接。上唇鳞8片。眼前鳞小,1片,不达头背;眼后鳞2片,偶为3片。前颞鳞2片,下面一片特大;后颞鳞3片。鼻孔位于2鼻鳞之间,有瓣膜。下唇鳞10片,前颏鳞比后颏鳞大,与前4个下唇鳞相接。后颏鳞与第一腹鳞间有2对小鳞。体鳞光滑,背中央后部有数行微弱的起棱。鳞列19~17~15行。腹鳞187~207片,肛鳞单一,尾下鳞64~79对。体背面黑色,具有约70条左右狭窄的红色横纹;头部鳞片黑色,有显明的红色边缘。头后部有一"丫"形纹。腹部白色,在肛门前面则散生灰黑色小点。有时尾下全呈灰黑色。此蛇属中型蛇类,体长可达1.5米以上,体重达1000~1250克左右,最大者可达1500克。

生活习性

赤链蛇以蛙类、蜥蝎及鱼类为食。性温顺,无毒。多在傍晚出来活动,属夜行性蛇类。晚10时以后活动频赤链蛇标本2013-11-10西湖博物馆繁,平时性情比较温和,白天蜷曲不动,长将头部盘缩在身体下面。

不主动攻击人,性懒不爱动,爬行缓慢。但在受到惊吓时行动敏捷,捕咬目标明确。遇到敌害时,先将头部深深埋于体下,摇动尾巴警告,如警告敌害无效,会弯成S型会发起攻击,野生个体较凶猛,一旦被抓住会乱咬,尤其喜欢咬软的东西,有咬人不放的习性。

赤练蛇的故事?

  关于蛇的民间传说故事:乞丐降蛇王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仲夏,杭州南屏山下来了一群叫花子,老老少少十几人,为首的是一个头发胡子花白的老年乞丐,众小乞丐都称他为张九公。

  众乞丐身上都斜背着一只鼓溜溜的布囊,手里都提着一只带盖的竹篮。这时晨曦初露,他们先在山下的净慈寺外歇了歇脚,就在张九公率领下向南屏山进发了。

  他们此行是去南屏山中捕蛇。

  却说这南屏山一带长期以来蛇类繁多,其中不少蛇属于剧毒,致使远远近近游客居民遭蛇咬伤乃至送了性命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在见到众乞丐要进山捕蛇,附近人们顿觉精神一振,年轻的、胆子大点儿的就索性跟在乞丐们后边,一道进山去看看新鲜。于是,呼啦啦这队伍竟接近百十人,好不热闹!

  大约一袋烟的工夫,人们来到一山坳深处。但见这石幽草茂之间露出一孔黑 的洞口。洞口直径有一尺多,四周石滑草偃,无遮无挡,一看就像是常有大活物出入的所在。近前的人们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本能地退到了后边。

  张九公目光如电,迅即扫视了一下洞口周围形势,然后就在洞口前面的小片平地上迈开禹步,转了几个圈圈儿。他一边转,嘴里还一边念念有词。那位问了:什么叫“禹步”呢?相传远古时候大禹治水,终年奔波劳累,脚上生了病,走路一颠一跛,世人称之为“禹步”。后代的巫师、道士作法,往往仿效这种步法,所以也称“禹步”。

  禹步祈祷已毕,张九公俯身上前,面对洞口,双唇聚缩成喇叭状,运足满腹之气,向着洞里“呼、呼、呼”连喷三口,便听洞里传来“隆、隆、隆”的响声,直让人发瘆。

  再看众乞丐,这时早已排成雁字分立洞口两旁,各自伸手从布囊中取出大把的青草叶塞进嘴里猛嚼起来,眼睛却瞪成铜铃般盯住洞口。

  说时迟,那时快。洞里响声刚过,就见一条一米多长的火赤练黑首花身,率先“噌噌”出洞;紧接着,蛇群便直扑洞口,潮涌而出。好一幅万蛇竞走图!从种类说,乌梢蛇、青梢蛇、眼镜蛇、蝮蛇、金环蛇、银环蛇……还有许多不知其名的蛇,果然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从形状说,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长的、短的、钝的、尖的,像荆条的,像棒槌的,像螃蟹的,像鲇鱼的,像鲜黄瓜的,像干柴棒的,虎头龙身的,尖嘴扁肚的……真是千奇百怪,触目惊心;从颜色说,赤、橙、黄、绿、青、蓝、紫、白,杂色斑斓,炫人眼目,赤的赤似朱砂,青的青同蓝靛,绿的绿若铜青,白的白如雪练,黄的黄赛老姜,还有的黑白相间,红绿夹杂,实在让人浑身肉麻,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