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锅致力于骨关节相关疾病科普,今天就来讲讲髋关节的解剖情况,希望对粉丝朋友们有所帮助!
这篇文章主要科普的是人体髋关节的基本解剖结构,为方便读者对后续文章的理解。
髋关节,是人体的第二大负重关节,仅次于人体的膝关节。
它是一个位于腿和骨盆交界处的球窝关节。大腿骨的圆形头部形成一个球,这个球与髋臼窝(骨盆中的杯状窝)相吻合。关节窝内的韧带将球连接到关节窝处,为关节提供极大的稳定性。
由于股骨头和髋臼之间的匹配密切,以及关节周围强壮的韧带和肌肉的保护,一般情况下,髋关节的稳定性通常是非常坚固的。
髋关节的各个不同的组件,都有助于髋关节的良好活动。
任何单个部件的损坏都会对关节的运动范围和承受重量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就比如说,骨科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病变或创伤,会导致髋关节周围骨质受到影响,患者因此有可能需要行全髋关节置换、部分髋关节置换或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
股骨就是人类大腿的那块骨头,它是人体最大的一块骨头。
股骨顶部是一个圆形突出物,与骨盆相连。这部分称为股骨头。
股骨顶部附近还有另外两个突出物,称为大转子和小转子,它们分别与参与髋关节运动的多条肌肉相连。
髋臼是骨盆内的一个凹区,股骨头正好与之相吻合。骨盆是一系列的骨头组合而成,前面由两侧的耻骨连接,后面由四个融合的低位脊椎骨(骶骨)连接。骶髂关节位于骶骨与骨盆交界处。
股骨头和髋臼的骨表面有一层光滑耐磨的关节软骨,其作用是缓冲骨头末端的撞击,使运动平稳。
当骨科医生描述髋关节周围的结构时,你可能会听到他们在讨论关节囊或关节窝。
关节囊是围绕整个关节的一层厚厚的韧带结构。
在关节囊内,髋关节表面覆盖着一层称为滑膜的薄层组织。这层滑膜起着滋养和润滑关节的作用。
如上所述,髋关节的稳定性与它的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密切相关。髋关节最常见、发挥重要作用的韧带是:
髂股韧带,连接骨盆和股骨在关节前方。它可以防止臀部过度伸展。
耻股韧带,它连接骨盆最前端的部分,也就是耻骨和股骨。
坐股韧带,连接坐骨(骨盆的最低部分)和股骨两个转子之间。
说多了,你们可能也很难理解,看下下面这个图,只要知道这些强韧的韧带,维持了髋关节的一个稳定性,就够了!
盂唇是环绕髋臼外侧的一层圆形软骨,有效地使髋臼窝更深,为关节提供更多的稳定性,因为形状像嘴唇吧,因而得名。盂唇的撕裂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损伤。
髋关节周围的各条肌肉连接或者覆盖于髋关节表面,使髋关节产生各种运动以满足人类需求。
臀肌:顾名思义,指的是臀部的肌肉。臀肌(臀大肌、臀小肌和臀中肌)是连接在骨盆后部并插入股骨大转子的三块肌肉。
股四头肌:股四头肌(指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和股直肌这四块肌肉)位于股骨前方。这四条肌肉都附着在胫骨上。股直肌起源于髂骨前部。另外三个股四头肌围绕着股骨大转子,就在大转子的下方。
髂腰肌:这是主要的髋屈肌。髂腰肌的三个部分连接脊柱下部和骨盆,然后穿过关节进入股骨小转子。主要保证人类能够屈曲髋关节,就像下图一样。
本文入门科普了髋关节周围的骨头、韧带、肌肉等基本解剖结构,旨在方便读者为黑锅后续一系列文章的阅读,我们要知道髋关节具有非常复杂的解剖结构,因此跟着黑锅慢慢走近髋关节的世界吧!关爱关节,从我做起。
髋关节,我们称之为胯部,大胯部,我们是左右两个,有两个髋关节,大胯部是支撑上肢躯干的主要承重关节,而膝关节、踝关节在一起,是我们负重步行运动的重要下肢关节。髋关节是骨盆的双侧解剖结构。其主要解剖结构包括髋臼、股骨头及周围关节囊和相应的肌肉韧带。
髋关节是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的关节.髋臼周围是由纤维软骨构成的髋臼唇,以增加髋臼深度,容纳股骨头的2/3面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其关节囊外还有3条韧带(前方的髂股韧带,前下方的耻股韧带,后上方的坐股韧带),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其内含有滋养股骨头的血管(该血管几乎是股骨头唯一的营养来源.一般股骨颈骨折易损伤此血管致使股骨头坏死,导致行动障碍).髋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是人体支持负重和行走的重要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