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好魔芋,怎样防治软腐病?
魔芋种植是我们恩施这里的重要产业之一,由于我们这里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气候湿润多雨,很适合魔芋生长。
在这几年魔芋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市里还开办了魔芋深加工厂,专门生产魔芋精粉之类的高附加值产品并出口到国外。那么,魔芋有这么好的发展前景,它又是怎么种植的呢?特别是软腐病的发生,又该如何去防治呢?硒哥哥慢慢来告诉你。
一、选好种子
魔芋如果要想获得高产,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选种上,好的品种和优良的种子特性才是魔芋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经济效益和利用价值最高的有花魔芋、白魔芋、田阳魔芋、西盟魔芋、攸乐魔芋和勐海魔芋六个品种,我们恩施地区是花魔芋的主产区,它的特点是块茎大、生长快、抗逆性强、地上植株抗倒伏能力强,可当年播种当年收获。我们在秋末冬初收获魔芋时,就要选遗传基因稳定的魔芋鳞茎作为下年播种的种子。选种标准是:当我们在挖魔芋时,看到块茎大的魔芋鳞茎上所生长的健康、无病虫害、无霉烂、芽眼完整饱满的种子时,把它们采集到一起,并贮存备用,也可以随挖随播种。如果要想当年播种当年收获,选择的种子直径在5厘米左右,我们这里有的种植户在缺少种子的情况下,也会把商品魔芋切成小块作为种用,但切好后的种子必须要把伤口水份晒干,并拌上草木灰消毒。
二、选好播种地
魔芋适宜生长在湿润多雨地区,怕高温干旱、怕积水地块。魔芋在20℃~30℃时块茎膨大最快。当温度高于35℃时,植物容易枯萎死亡。所以我们在选地时,要选土层深厚耐干旱、土质疏松肥沃防积水并利于块茎膨大的透气性优良的地块,平地、缓坡地都行,前提是光照条件要好。魔芋的品种不同所适合的海拔高度也不同,例如花魔芋适合在海拔1700以上地区栽培、白魔芋适合在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栽培。
三、整地施肥
播种前需要清除前茬作物和其它杂草,每亩施腐熟农家肥或者圈肥5000公斤、磷肥10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钾肥20公斤或草木灰1000公斤、生石灰50公斤、硫酸铜2.5公斤。把这些肥料均匀的撒施在地面上后再深翻一次土地,让肥料和泥土混合均匀,保持耕地深度30厘米以上。魔芋不适合植株生长后施肥,所以在施肥时,要一次性施足底肥。为什么要撒生石灰和硫酸铜呢?是为了预防地下害虫危害魔芋块茎,比如蛴螬、金针虫等。
四、浸种处理
为了预防魔芋后期的软腐病及各种病害发生,我们可在播种前浸种一次。浸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0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800倍液进行浸种,浸种时间以魔芋种完全湿透为准。如果是用大魔芋切成的块状种,一定要先晒干水份后再浸种,也可以用2:1的草木灰和生石灰拌种后直接播种。
五、播种时间和方法
播种最佳时间一般在3月份到4月份,也有随挖随播在冬天播种的。虽然冬天播种方便快捷,省去贮藏种子的繁琐,它容易引起种子腐烂的弊病也不容忽视。
播种的方式有多种,针对直径5厘米左右的种子,如果不做畦,全园播种的话,可以播到5000穴左右,如果是从鳞茎上收集直径2~3厘米的小种子,用条播的方法,可以播种2~3万颗。我们恩施地区,有全园种植的,也有和玉米、果园套种的,套种行距80厘米左右,穴距20厘米左右,每穴放2粒种块。一亩地也要种植4000穴左右,其实是一种很划算的播种方式。
硒哥哥认为,魔芋播种时,如果方便今后的田间管理,采取畦播法比较好,也就是做成1.3米宽的畦,畦与畦之间留一40厘米宽的作业沟或排水沟,既利于排灌,又方便浅耕除草。如果这样的话,它们的株距和行距可以改变成20厘米×20厘米,亩收益是相当不错的。
在播种前,还应该把魔芋种进行大小分类,把种子大小均匀的播种在一起有几大好处,一是利于出苗整齐,二是不会出现大苗炝小苗的现象,三是便于控制施肥量。
六、做好田间管理
魔芋播种后,为了防止杂草生长,可在畦面覆盖一层作物秸秆,厚度大于3厘米,如果有条件的地方,先覆盖一层腐熟农家肥,再盖一层作物秸秆,如玉米秸秆或稻草秸秆。
3~4月份播种的魔芋,一旦雨季到来,天气转暖,温度适宜,就会逐渐发芽生根。在魔芋没出土前要去除少量杂草,等魔芋出土后,每亩撒施20公斤三元复合肥。一旦魔芋成林后,千万不要去魔芋地里作业,并注意防积水沤根造成魔芋块茎腐烂。
七、预防软腐病
魔芋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根腐病、叶枯病和白绢病,其中软腐病发生较多,其他病害发生较少。当6~7月份魔芋出苗率≧70%后,用PH值=4的草酸溶液淋灌魔芋根部进行第一次防治;15天后可用农用链霉素混合甲基托布津喷雾防治第二次;15天后再用噻菌铜乳剂喷雾魔芋预防第三次。这三种药剂交替使用,一般三次即可起到预防效果。
为了防止魔芋播种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应该三年轮换一次土地,避免连作。其实前面说到的浸种、翻地时消毒,都是在为预防后期病虫害做准备。
出现软腐病用什么药?
出现软腐病用什么药?
软腐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它主要危害果实,有时也危害茎蔓。
它在果实发病的症状如下,在果实发病时病部出现水侵状深绿色斑,扩大后凹陷发软,逐渐转为褐色,病斑周围有水侵状晕环,从病病向内腐烂,散发出恶臭味。
茎蔓发病一般是管理不当导致的,大多数发在蔓的伤口处,象菜农们在整理作物的小茬和摘除老叶时往往掐掉后,还有一小部分留在棵子上,不是从小茬和老叶的环节处掐下来的,这样情况下遇上阴天或者湿度大,细菌就会从留下的小茬和老叶的部位侵染进去,病部出水,严重时腐烂。
软腐病的病源大多数是菌附着在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借着雨水或者灌溉水以及昆虫传播,由伤口侵入。病菌侵入后引起细泡内水分外溢,导致腐烂。
在一方面是生理性病害引起的细菌感染,这个症状往往发生在果实上,如氮肥施用过高或者激素过高都会抑制微量元素的钙,硼吸收,由于钙被抑制吸收引起果实缺钙而腐烂,发病轻时在果实的一小部分变色,遇到阴天和高温高湿时病菌感染腐烂,发病严重后也出现恶臭气味。
下面说说软腐病治疗用药,软腐病时细菌性病害引起的,建议喷药时一细菌性药剂为主,再加真菌药剂和微量元素叶面肥一起喷施,间隔2-3天喷一次。如噻森铜和亮美配一起喷对治疗软腐病效果就不错。
感谢大家的阅读和关注,谢谢。
如何识别和防治甘薯软腐病?
甘薯在流芳当地都称之为红薯,由于红薯属是水分较高,在我们农户贮藏的时候是非常容易出现软腐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是红薯采收和贮藏时候最为“致命”的重要病情,如果我们农户不重视起来,就会导致红薯出现大批量的腐烂现象。
我们这边都是大量的进行种植,秋冬后进行贮藏,保以作为猪饲料的供应需求(我们当地为主大部分都以萝卜、红薯作为猪饲料)。因而,根据流芳当地对红薯的种植贮藏经验来说,有以下几个观点……
【①】:红薯的软腐病主要是病菌侵染了红薯体,在染病的初期薯体表面会长出灰白色的霉物,逐渐的变为黑色或者是暗灰色,薯体就像一直都在水中浸泡了一般,后期病情严重薯块体就会长出大量的灰黑色黑丝以及孢子囊,薯体会形成一大片的黑色毛毛状的物体,在病菌适宜生存的条件下会迅速的进行扩散,差不多三到四天的时间整个红薯就会呈现软腐的状态,并且此时还带有难闻的恶臭气味。
【②】:这样的病菌是存在于空气当中的,或者是依附在已经被侵染的红薯伤口处,在我们农户进行贮藏的时候没有进行发现就会残留在病薯上进行越冬存活。而薯块体处于在20℃左右或者相对湿度的环境下是最利于这样的病菌繁殖的,尤其是那些受过“伤害”或者低温受冻的红薯是最容易受到此病菌的侵染。
对于防治红薯出现软腐病的情况,我们农户可以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
【①】:我们在收获红薯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对红薯的“伤害”,夏季的红薯要尽量在霜降来临之前进行采收完毕,而秋季的红薯尽量赶在冬季来临之前采收完。在收获的过程中,选取晴天没有雨的条件下进行挖薯,在挖薯的过程注意要避免对红薯造成伤害。
【②】:在我们需要贮藏的时候,记得要精细的选一选,务必做到红薯完好无损。切忌选用有伤口的红薯,在选用窖的时候尽量选用新的地方,若没有的话记得要把以前留下来的旧窖进行有效的消毒一下,保以减少病菌来源。
叁/《红薯窖藏期如何管理》在我们农户对红薯准备进行窖藏了或者窖藏期,我们需要做到对窖进行严格的管理,做到对窖进行降低湿度、保温和通风调用。
【①】:在红薯贮藏刚刚入窖的前期,红薯是比较活力旺盛并且呼吸力度较大,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水气以及二氧化碳,因而会形成高温高湿的条件,所以,此期间要注意进行合理的通风工作、降湿散热,保以红薯能健康贮藏。
【②】:在贮藏的过程若遇低温,红薯极其容易受冻而受到伤害,此期间主要的工作就是对窖内红薯进行保温御寒工作(这是贮藏最为关键重要的一环),对窖内进行封闭加厚保温层,建议在红薯上铺盖稻草或者不用的棉被。
【提要】:红薯软腐病的主要原因是因红薯薯体在收获中或者运输中受到“伤害”,从而给予病菌的侵染而导致的,对于出现红薯软腐病我们当做的就是采收过程中要避免薯体划伤,贮藏期精细的人工管理,都是都是保证红薯不被侵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