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长大的过程中,孩子无时无刻不再制造"世界大战",稍有不注意就去哪里磕磕绊绊,把家里搅得像一锅粥一样。7岁—8岁,这是俗话说的"狗见嫌"的年纪。
"一岁爱,两岁烦,七岁八岁讨狗嫌"宝宝刚刚出生时总是事事都听话,可是一旦去到七八岁,那就不是普通的调皮捣蛋,而是太过淘气惹人烦。
"写完的作业不让检查,后来居然不愿意写了。"
"每次都在吃饭的时候说话捣乱,说了好几遍都不听。"
"跟他讲道理结果嫌我啰嗦,没说几句就关门不见人。"
这就是妈妈们经常遇见的育儿难题,孩子一旦长大,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育儿战术。收藏这一份育儿指南,能在你为孩子的事焦头烂额的时候提供帮助。
1.了解孩子的三个叛逆期
第一叛逆期:孩子2岁的时候出现,又称作"幼儿叛逆期"
第二叛逆期:孩子7岁左右出现,称为"儿童叛逆期"
第三叛逆期:在12-18岁,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处于第一叛逆期的孩子,一般来说家长很容易纠正他的行为,而第三叛逆期则有更多更明显的特征显示,所以这两个阶段都很突出,但狗见嫌的"儿童叛逆期"就很难发现。孩子开始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开始尝试摆脱父母的控制,对父母的话也不再言听计从。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各种不同的情绪也会迸发,特别还会模仿父母以及周边的人。如果做了一件不合他心意的事,那么他就会说:"这是我的玩具,你不要乱放。"语气开始凶起来,学着大人的模样生气愤怒。
当你苦口婆心地告诉孩子不要乱跑、要听话、要安静的时候,他就会故意发出更大的声音,特地做一些令你感到不顺心的事。比如你要他收拾房间,他就会拿出积木把房间弄得更加乱糟糟;你让他去关灯,一直拖延不肯去,最后直接就跑出房间不管不顾。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两种状况,那么大概率他已经进入了"儿童叛逆期"。要想解决这一时期的育儿难题,家长就必须先要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改变与孩子相处的方式。
当孩子到了"狗见嫌"的年纪,家长应该怎么做?
1. 满足孩子合理范围内的要求
孩子长大了,家长不该再把孩子当成是小宝宝,所有事都包办代替,甚至是为孩子设定
所有的日常规划。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他只是不懂得判断情况,家长应该直接教育或者用语言劝导。比如孩子不愿意穿家长买的新衣服,那么家长也不应该强制逼迫孩子去穿,而应该让孩子去选自己想穿什么,其他生活选择也是如此。
2. 教育孩子正确的表达自我的方式
在"狗见嫌"的年龄,很多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思想逐步成熟,表达能力滞后"。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重视,同样也想要平等的地位,不想被时时刻刻都拘束着。可是,他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说明这一点,所以用一些特殊的举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受到委屈时,孩子不会去说出心中的感受,而是通过摔书包、打被子来发泄。这时,家长要告诉孩子正确的表达自我的方式,引导他说出心中的想法,好好沟通。
3.千万不要嫌弃和无视孩子
这个年龄是最需要关心关注的年龄,一旦孩子觉得自己被漠视,那么就会觉得自己被父母嫌弃,心情更加低落,行为也不能改正过来。
最好的方法是告诉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用道理教育孩子如何去改变自身。家长应该要"放过"孩子,不需要对他有过高的要求,更不要逼迫孩子去做事,给孩子独自思考和锻炼的机会。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小E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