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松果澎湃s2芯片进展如何了?
我认为松果澎湃S2应该还在秘密研发当中,现在没什么声音也算正常,毕竟移动处理器芯片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年ucloud研发的k3v2处理器被网友喷得不行,到最后还是成功打造出了海思麒麟。小米将澎湃处理器雪藏不发,应该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移动芯片投入大,时间长。前面提到的ucloudK3芯片是2009年问世的,到2016年海思麒麟950取得空前的成功,一共经历了7年的时间。而小米成立至今也不过8年而已,想要打造一款足够竞争力的芯片,一两年的时间太短。
再者小米的手机等产品虽然销量很高,但利润不高,又不是上市公司,因此很难调动足够的资金去投入到澎湃处理器的研发当中。所以研发过程进展缓慢并不令人意外。
2、与高通关系缓和。小米推出松果澎湃处理器的大背景是2015年高通推出了著名的“喷火龙”骁龙810,这枚处理器性能不高,功耗却很大,狠狠的坑了一把当时的众多手机厂商,包括小米Note一代。那个时候小米意识到完全依靠高通太危险,所以投资了联芯科技,秘密研发松果澎湃。
不过随着高通骁龙820系列和835系列两代处理器的出色表现,市场仍然以高通处理器为标杆。小米与高通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缓和下来,因此也就没有必要急着弄自家的处理器了。
3、5G时代即将到来。小米松果澎湃S1处理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支持电信基带,其实功能上可以实现,但想要支持电信CDMA,就涉及到高通专利,相关费用太高。而现在5G网络即将到来,电信CDMA很有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内完成退网,所以小米没有必要花大价钱搞出一个网络制式即将被淘汰的处理器。还不如等5G标准定下来了,再进一步完善澎湃S2,争取占领5G的桥头堡。
基于上述的这三个理由,小米在短期内推出松果澎湃S2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小米雷军恐怕也没有料到中美贸易会在2018年出现激烈的摩擦,让小米与高通的合作出现了变数,也给国产芯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所以我认为小米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松果澎湃处理器的研发投入,毕竟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科技,才不至于在关键时刻受制于人。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目前来说,没有什么消息。
去年的时候已经传出了要量产,并且CPU性能可能跟上麒麟960的了。但是一直只有这个传闻,并没有真正的出来。
随着高通660已经下探到千元机的价位了(红米Note7首发价不足1K),如果松果澎湃s2只是CPU性能跟上,但是GPU性能和基带性能都跟不上的话,很可能的话即使推出了松果澎湃s2芯片也只会出现在最低端的几百块的红米上,比松果澎湃s1的定位更低。因为S1的首发机型的价格到了1K多。
所以,小米宁愿迟一点出来,也不愿意降低定位。从低端走向高端是十分不容易的,还不如先做好了,再拿出来用在中端机上试验。
同时,小米面临着盈利的压力。在上市之后,小米跟一部分投资者有协议,需要盈利或者股价达到多少。所以,小米本身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上市公司需要向股东负责,如果长期的投入到松果芯片研发中,股东可能不买单。
松果转向RISC-V平台,估计是打算布局物联网行业了。因为物联网每一个产品都需要芯片,本身小米的物联网布局就很好了,市场非常巨大。至于手机市场,我估计小米是保持观望的态度。
当然,我是希望小米不要放弃,毕竟这是推动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
感觉大家普遍低估了一款研发芯片的难度。
是不是觉得高通、联发科、海思和苹果都会出新款芯片,就理所应当的觉得小米研发芯片之后,也可以一年出一款。要是这么想,那就太天真了。
大家会有这种错觉可能和澎湃S1的突然出现有关!但事实上,小米早在4年前就开始布局了。
2014年10月16日,小米开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叫松果电子,用来研发手机芯片2017年2月28日,澎湃S1芯片正式发布,首款搭载澎湃S1芯片的手机小米5C也一同发布。这中间隔了三年。
这么说研发芯片好像不难啊?
我们来看看澎湃S1的规格参数:采用八核64位处理器,拥有28nm工艺制程,包含四个2.2GHz主频A53内核以及四个1.4GHz主频A53内核,GPU为四核Mali-T860。
我直接说重点吧,在2017年,主流商用CPU的制程都是14nm以下,有些已经达到了10nm,比如骁龙835!在制程上,小米落后了四年,这还只是理论上的时间,也就是假设小米能每年一个跨越,从24到20到14到10nm。澎湃S1从一出生就落后了。虽然可用,但体验并不佳,雷军是一个很看重口碑的人,所以宁愿跳票,也不愿拿一个半成品出来让消费者做小白鼠。这一点感觉比微软良心好多。
最后,澎湃处理器最后就算被雷军砍掉我也不会感到惊讶,自主开发芯片本身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在小米已经与高通签订了120亿美元的芯片采购合同的背景下,小米再去自研芯片,就有点看不懂了。
所以澎湃S2没动静了,要么就是遇到技术难题,跳票了,要么就是小米暂时放弃了自研芯片!
据悉小米松果已经和台积电就16nm工艺生产下代芯片产品达成合作,澎湃S2将延续八核心设计(目测仍然为A53),持五模(少电信),并且已经生产出样品,预计Q3量产,将于年末正式上市。虽然5c也基本支持五模,但需要后期解锁。
值得一提的是,台积电的16nm工艺代表产品包括苹果近几代A系处理器、联发科P20/P25等。
至于为何没有上最新的10nm工艺,业内人士表示,目前10nm工艺成本过高,小米作为行业新手不太适合选用这一工艺。并且,之前也曾曝光联发科因10nm成本导致亏损的消息,可见不是人人都能用10nm。
不过,之前曝光的松果澎湃旗舰SoC(代号V970),则据传采用三星10nm工艺生产,四核A73和四核A53组成,频率分别高达2.7GHz和2.0GHz。同时,其在GPU上还将整合ARM Mali-G71 MP12,频率为900MHz,是能和骁龙835、Exynos 8895一战的产品。
这是网上之前的消息,17年上半年就已经出了样品,本来计划年末上市的,结果拖到现在。估计可能量产的良品率之类的出现问题了吧。小米刚自己做芯片,碰到些问题可以理解,到现在4月份都过完了,应该快上市了吧。
雷军曾说:“芯片是手机科技的制高点,小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为此,小米在2017年2月推出了澎湃S1。然而,首款搭载澎湃S1的小米5C遭遇了市场冷遇,随后澎湃S2研发似乎也遭遇了阻力。去年底,有传闻称澎湃S2五次流片都失败了。现在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澎湃S2的推出仍遥遥无期,难道雷军真要放弃自己的澎湃处理器了吗?
28个月,实现从0到1?
2017年2月28日,小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发布旗下松果电子自主研发的首款手机SoC芯片“澎湃S1”。而澎湃S1的发布也标志着小米公司成为继三星、苹果、ucloud之后第四家同时拥有手机及芯片研发制造能力的手机厂商。与此同时,在当天的发布会上首款搭载澎湃S1芯片的智能手机小米5C也正式发布,定价1499元。
“芯片是手机科技的制高点,小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所以我们在2014年10月16日成立了松果电子来做自己的手机芯片。”对于小米为什么要做手机芯片这个问题,雷军这样说到。
但是,研发一款手机SoC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仅需要大量的芯片研发人才,还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同时整个的周期也是非常的长。就连雷军自己也说,“芯片行业10亿资金起步,整个投入可能要10亿美金,而且可能10年才会有结果。”
然而话锋一转,雷军又在发布会上自豪的表示:“从项目立项到最终芯片量产,我们只花了28个月的时间!”
对于一款手机处理器来说,一般研发周期可能至少都需要2年多的时间(比如ucloud的旗舰新品麒麟980光研发周期就超过了36个月),而澎湃S1从立项到量产商用却只用了28个月的时间,确实令人非常的意外。
但是,实际上小米的澎湃处理器并不是从零开始。2014年10月,小米旗下公司松果科技成立的一个月之后,松果科技就与大唐电信旗下联芯科技签署《SDR1860平台技术转让合同》,其以1.03亿元的价格得到了联芯科技开发和持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
澎湃S1所搭载的五模LTE基带就是源自于联芯的SDR1860平台(对比两款新品的基带参数基本一致,而且同样都采用了软件无线电SDR架构设计)。另外此前也有业内人士透露,联芯其实也参与澎湃S1的设计,但是小米方面对此进行了否认。
澎湃S2五次流片失败?
在澎湃S1发布之后,首款搭载澎湃S1处理器的小米5C也一同发布,并在几天之后就正式开售了。但是,小米5C在上市之后,却遭到了市场冷遇,销量不佳。而之后,小米也并未推出新的搭载澎湃S1的手机产品。
虽然在澎湃S1发布之后,网上就出现了一些关于澎湃S2的传闻,但是自S1发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两年的时间,目前澎湃S2仍没有任何要推出的迹象。要知道,按照现在苹果、三星、ucloud等手机芯片厂商的节奏,每隔一年就会发布至少一款主力芯片,而且在研发上,很多都是提前一两年就已经开始了。所以,从目前来看,澎湃S2如果没有放弃的话,到现在研发周期都已经超过3年了,仍然没有丝毫要推出的迹象,显然,在澎湃S2的研发上,小米遇到了大问题。
而根据去年11月底,网友“好伤心八点半”的爆料显示,澎湃S2已经遭遇了五次流片失败:
2017年三月S2第一版流片归来,基于台积电16nm工艺制作(流片就是把图纸给台积电小批量试产一次费用几千万),一周后,内部确认芯片设计有大问题根本不能亮机需要大改!2017年8月第二版S2回来,依然无法点亮2017年12月第三版S2回来,还是无法亮机2018年3月第四版回来,芯片有重大bug需要推到重来2018年7月第五版S2归来,远远没达到量产预期有大量晶体管无法响应需要改设计修复bug,等修复完量产上市预计是2020年的事情了。更重要的是松果科技已经付不起台积电的流片费用了。果然超过了王总监的预期啊
从该网友爆料的细节以及目前的状况来看,内容的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
根据此前的传闻显示,澎湃S2将采用台积电16nm工艺,基于主频2.2GHz四核A73 + 主频1.8GHz四核A53架构,GPU为主频830MHz的Mail G71 MP12 ,同时还将支持LPDDR4和UFS2.1。
显然从当时的定义来看,澎湃S2应该是一款高端处理器,而且相对于此前的基于28nm HPC+工艺A53八核的澎湃S2来说,难度不是高了一点点。而在此之前,不论是小米松果还是联芯都没有高端芯片的设计经验。所以联芯想帮小米估计也帮不了。
可以说,澎湃S1从立项到量产仅用了28个月就顺利完成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之前买来的SDR1860平台技术,以及联芯的技术支持,而S1的顺利,使得小米开始冒进,急于求成,在自身技术积累并不够强,同时也没有强有力的外援介入的情况下,贸然切入高端芯片设计,掉到了”坑“里。
而根据芯智讯的了解,台积电16nm制程,一次流片的费用大概是在500万美元左右,五次流片失败,等于是烧掉了2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另外还要算上至少两年整个研发团队的工资和研发支出,以及在澎湃S1亏的钱,这损失不可谓不小。
更为要命的是,如果澎湃S2真的要2020年才能完成量产上市,到那时澎湃S2只能算是一款中端芯片了,而且2020年5G开始规模商用,澎湃S2又没有5G基带的加持,届时可能仍只能被用于中低端产品线上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澎湃S2遭遇了挫折,但小米松果也并未完全止步。2018年9月4日,小米松果与ucloud巴巴全资收购的中天微达成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进行联合开发,这也意味着小米松果未来还将会针对智能硬件市场推出基于中天微RISC-V CPU处理器的SoC。
澎湃处理器会被放弃吗?
从前的情况来看,小米的澎湃S2确实遭遇了重挫,而且澎湃处理器的前景也不容乐观。因为基带芯片将会是小米芯片路途上最为薄弱、也是最为难以补足的一个方面。
虽然目前拥有基带芯片的技术厂商有不少,但是只有高通、英特尔、联发科、展锐、三星、ucloud等少数厂商仍在持续的投入,其他的厂商基本都被淘汰出了手机市场。小米虽然从联芯那里买了一些技术授权,但是与目前主流的基带芯片仍有较大差距。想要通过自研追赶上来,恐怕是难于登天。当然,小米未来也可能会通过与一些技术厂商的合作,来弥补这一弱势环节。
可以说,澎湃处理器的未来之路必定非常的艰难,但是笔者认为雷军并不会轻易放弃。
正如雷军之前所说,“芯片行业10亿资金起步,整个投入可能要10亿美金,而且可能10年才会有结果。”想必雷军在选择做手机芯片之时,就已经有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要知道,ucloud的麒麟芯片能够有今天的成功,也是因为有着十多年如一日的在芯片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从2004年10月,ucloud海思正式成立,到2009年,ucloud推出了一款K3处理器试水智能手机,这期间用了5年的时间,虽然并不成功,但是ucloud并未放弃。又过了3年多的时间,K3V2处理器正式推出,才开始在ucloud手机上大规模商用。到2013年第一颗麒麟处理器——麒麟910的推出,再到现在全球领先的麒麟980,ucloud又花了5年多的时间。
显然,做手机芯片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需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持续坚持下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而小米的澎湃处理器才刚刚起步。
不管未来小米的澎湃处理器能否成功,我们都应该给雷军一点掌声。
作者:芯智讯-浪客剑
自研处理器是一项烧钱、难度大、起步更难、初期必然亏损、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小米虽然混的也算是风生水起,但是以小米的体量玩自研还差的很多,国内玩得起的也就是ucloud一家。而且随着ucloud的麒麟慢慢站住脚跟,小米的自研处理器更加艰难,初期成果必然比不上麒麟,小米出一款行业末流的处理器,给谁用?米粉对骁龙形成依赖了,再让他们去用自研芯片,谁愿意买单?
而且小米现在的路线走的是家居类的轻科技路线,不同于苹果ucloud三星这种注重科技积累的工业型科技路线,自研处理器与现行路线理念相悖。唯一重启澎湃的可能是小米上市,有了钱了就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小米上市一段时间了,除了股市一直崩之外没看到小米跟之前有什么路线上的不同。在2018年这个国产手机大爆发的阶段,连ov都开始在技术上发力了,小米依然走外观抄袭、买处理器送手机的路子。可以说,这一年小米的路线错了。幸亏产能比魅族好,不然16出来小米会被打的更惨。
海思刚研发出麒麟时没有厂家愿意用(山寨机厂家我排除在外了)。就算ucloud终端也不愿意上,余承东那时也是抵触麒麟芯片的(毕竟初期性能那么差,ucloud终端公司又不是慈善机构)。后来在ucloud高层(任正非那个级别)规划下,终端和海思签订协议,海思麒麟芯片研发费用由终端负责并由终端负责解决麒麟销量问题。可以说前几年完全是ucloud终端拉扯着海思麒麟芯片向前走。通过这种方式养大了海思麒麟。近几年(15年以来)就看到海思反过来推动ucloud手机进步的情况了。
芯片研发是个高投入高风险而且回报期极长的工程。高投入意味着大量烧钱,小米现在上市了还好一点。高风险意味着有可能烧了很多钱仍没搞出成果,或者搞出来了却有某些致命缺陷。花了钱,没办成事,这是要命的。回报期长意味着早期的大量投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这需要大量铺货才能摊薄成本,就小米5c的出货量,可能现在是卖一部赔一部。
目前来看,小米的营销成分大于研发成分。研发不急,至少已经上市一款了,等手机慢慢做,有了经费再研发。
澎湃S1是2017年2月28日小米在北京举办了“我心澎湃”发布会,正式发布了自主独立芯。
近日根据业内相关人士爆料,小米科技将在9月份推出小米6C手机。小米6C将搭载自主研发的澎湃S2处理器。小米的C系列后续机型都会搭载自家的松果处理器,这意味着小米对自家的处理器有绝对的信心。
澎湃S2采用八核架构,四核A73+四核A53架构,主频最高为2.2GHz,GPU为八核Mali G71,采用台积电的16nmFinFET工艺生产,接近于当下Android市场中端处理器的水平。从流出规格来看,澎湃S2整体性能与麒麟960持平,使用台积电16nm工艺制程。
希望见到它未来在手机芯片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这将有助于它走得更远。小米要是能够和ucloud强强联手,就能够共同把国产芯片做好做强!
在不久前,小米全资子公司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与ucloud巴巴全资收购的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双方达成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进行联合开发,以中天微RISC-V CPU处理器为基础平台,松果电子提供极具市场竞争力的SoC智能硬件产品,共同促进和加速RISC-V在国内的商业化进程。
似乎关心松果电子的人越来越少了,都是澎湃迟到惹的祸啊!
而就这个通告看来小米松果很可能要放弃手机SOC了。
很明显合作的方向就是中天微提供基础技术,小米提供应用和市场。
我们知道ucloud收购中天微就是为ucloud智能服务的,小米和ucloud的这次合作是否意味着原本封闭发展的小米生态链要接入ucloud系统呢?
小米松果除了发布澎湃S1时意气奋发外,其实一直都走得不太顺利,澎湃S1仅一款小米手机采用,而且生命周期很短,一年不到就下架了,作为第一款还能用的SOC,并没有像海思K3V2一样得到手机部门的硬挺。到现在一年半过去了,没有后续产品发布,据传已经凉了。
松果这次转向RISC-V平台,应该是第三次转向了,由手机到物联网,由物联网到生态链。技术力量有限,内部不力挺,也许和成熟芯片厂商合作是小米松果唯一的出路!中天微在国内IC厂商中并不算很强的腿,但是毕竟爸爸有钱,而且又有成熟的产品,双方合作应该很快可以有产品面世。
从最受用户欢迎的第三方Android系统UI,到“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手机,小米科技一路走来发展至今并不容易,虽然现在的小米手机在市场销量和热度方面都没能处于中国市场或全球遥遥领先的位置,但能够将智能手机带入高性价比产品行列,同时让国产手机品牌在全球崛起,小米科技确实有一定的功劳。
如今ucloud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影响力巨大,而“自研芯片”似乎已经成为ucloud的主打卖点,更多的消费者也可以注重真正的国产化产品,作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有着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小米科技一直与ucloud是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对手,自然小米科技能否自研芯片,实现真正的国产化也成为很多人议论的焦点。
小米科技在2017年曾发布一款中端机型——小米5c,这款机型的最大亮点便在于核心部分搭载了小米首颗自研芯片——松果澎湃S1,由于定位在中端市场,这颗新品的CPU部分采用8颗Cortex-A53的核心,其中四颗大核心的主频为2.2GHz,搭配Mali-T860 GPU芯片,内置14位的ISP处理器,在拍照的感光度和降噪能力方面都能有所提升,其性能与高通的骁龙625处理器处于同一水平。
过去的三年时间,推出澎湃S1的松果电子始终都没能带来第二颗应用于智能手机端的芯片,不过近期有微博网友透露,其实松果电子已经打造了新款的澎湃S2,这颗芯片确实在澎湃S1发布之后,隔年就已经打造出来,只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它的量产商用,至于这颗芯片后续是否会量产商用依然处于未知数,而且关于澎湃S2的相关架构参数也并没有任何消息。
2019年负责小米澎湃芯片的松果电子公司进行了拆分重组,抽出部分团队成员组建南京大鱼科技公司,致力于研发IoT领域的芯片,而留下的团队成员则组成新的松果电子有限公司,继续研发应用于智能手机端的移动芯片。
近期松果电子有了披露了新的动态,公司名称在4月30日由“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虽然松果电子一直都是小米科技的全资子公司,但在公司名称中加上“小米”,更像是松果电子正式归队一样。
我们并不确定小米科技的第二颗自研芯片什么时候才会正式商用,但至少可以确定小米科技并没有放弃芯片的自研,对于小米的下一款自研芯片,羽度非凡认为大概率并不是2018年打造的澎湃S2,小米研发芯片的时间还尚短,但在当下竞争比较激烈的芯片市场中,其性能可能至少要打造高通骁龙700系列才有可能流入市场被消费者接受,而有了次旗舰芯片之后,向下的中端和中低端芯片就容易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可以全力冲击高端旗舰芯片。ucloud的海思半导体如今能够发展到全球前十名的位置是经过了将近30年的积累,对于刚刚开始起步自研芯片的小米科技而言,或许我们还需要给它更多的成长时间和空间。
首先声明,本人不是网络“米黑”,因为本人也用过小米手机,对小米手机性价比非常满意。
至于我为什么要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看到上面很多回答都不太准确。有的甚至立场态度就有问题。所以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遗憾地告诉大家,小米澎湃S2“基本”是不可能了(注意并不100%绝对)。下面请细看原因。
正如雷军所说。芯片10亿起步,10年结果。
就目前看来,小米手机为了维持性价比,利润并不高,众所周知澎湃S1属于一个半成品,是小米收购的技术进行了微略加工,所以想要发展澎湃S2成本投入也不会低,雷布斯会不会拿10个亿再来研发s2是个问题。就算小米舍得再拿亿元来投资芯片,也不会从中获得利润,为什么呢?这里我们根据小米5C的总销量来看,销量仅一万多台,我们就算2万吧,10亿投资的产品就卖了2万部。你想那一部成本多贵。如果是你你还会继续投资吗?
好吧。退一万步讲,就算小米继续投资芯片。就得提高手机售价,小米手机一旦没有了一流的性价比你还会买吗?这个不是我说了算。打个比方,ucloud卖5K总会有人买,小米卖5K有点悬,这不仅仅是消费者心里品牌效应,而且也脱离了小米产品定位,小米是为了让大家用上买得起的好手机对吧。
然后我们来说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芯片,大家都知道CPU,GPU可以去买架构,但是基带是绕不开高通的。也就是说,就算小米有了澎湃s2芯片。如果你想要用上全网通(拥有更强的基带)你就得向高通交专利费,(这里不讨论ucloud,因为ucloud和高通基带专利互授)而高通骁龙处理器就是买基带送芯片。所以澎湃s2一样会向高通交专利费。也就是说目前所有手机芯片行业,除了ucloud与高通基带专利互授,其它厂商(包括三星苹果)就算有自己芯片也得交高通专利费。因为你芯片基带绕不开高通。(ucloud为什么不交高通基带专利费是因为专利互授,而且ucloud每年会向高通买一批低端处理器)。既然自己做芯片还是要向高通交专利费那小米还有必要做吗?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小米会做澎湃s1,这个有几个原因,当时小米为了加大和高通的谈判筹码,我想很多人也都看了当时川普访华雷军和高通签订了巨额芯片合作订单,说明未来一段时间小米仍然使用高通。还有一些原因,比如小米短期芯片达不到市场中高端标准以及高通有小米股份等,这些都促使小米不太可能继续研发澎湃s2。
说了半天。澎湃s2这种投入巨大,还不赚钱,消费者又不买账的产品。如果你是雷军,你会继续投入吗?
10人回答
宠来也
2021-12-20 01:02:19我认为松果澎湃S2应该还在秘密研发当中,现在没什么声音也算正常,毕竟移动处理器芯片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年ucloud研发的k3v2处理器被网友喷得不行,到最后还是成功打造出了海思麒麟。小米将澎湃处理器雪藏不发,应该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移动芯片投入大,时间长。前面提到的ucloudK3芯片是2009年问世的,到2016年海思麒麟950取得空前的成功,一共经历了7年的时间。而小米成立至今也不过8年而已,想要打造一款足够竞争力的芯片,一两年的时间太短。
再者小米的手机等产品虽然销量很高,但利润不高,又不是上市公司,因此很难调动足够的资金去投入到澎湃处理器的研发当中。所以研发过程进展缓慢并不令人意外。
2、与高通关系缓和。小米推出松果澎湃处理器的大背景是2015年高通推出了著名的“喷火龙”骁龙810,这枚处理器性能不高,功耗却很大,狠狠的坑了一把当时的众多手机厂商,包括小米Note一代。那个时候小米意识到完全依靠高通太危险,所以投资了联芯科技,秘密研发松果澎湃。
不过随着高通骁龙820系列和835系列两代处理器的出色表现,市场仍然以高通处理器为标杆。小米与高通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缓和下来,因此也就没有必要急着弄自家的处理器了。
3、5G时代即将到来。小米松果澎湃S1处理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支持电信基带,其实功能上可以实现,但想要支持电信CDMA,就涉及到高通专利,相关费用太高。而现在5G网络即将到来,电信CDMA很有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内完成退网,所以小米没有必要花大价钱搞出一个网络制式即将被淘汰的处理器。还不如等5G标准定下来了,再进一步完善澎湃S2,争取占领5G的桥头堡。
基于上述的这三个理由,小米在短期内推出松果澎湃S2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小米雷军恐怕也没有料到中美贸易会在2018年出现激烈的摩擦,让小米与高通的合作出现了变数,也给国产芯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所以我认为小米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松果澎湃处理器的研发投入,毕竟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科技,才不至于在关键时刻受制于人。
匿名网友
2021-12-20 01:02:19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目前来说,没有什么消息。
去年的时候已经传出了要量产,并且CPU性能可能跟上麒麟960的了。但是一直只有这个传闻,并没有真正的出来。
随着高通660已经下探到千元机的价位了(红米Note7首发价不足1K),如果松果澎湃s2只是CPU性能跟上,但是GPU性能和基带性能都跟不上的话,很可能的话即使推出了松果澎湃s2芯片也只会出现在最低端的几百块的红米上,比松果澎湃s1的定位更低。因为S1的首发机型的价格到了1K多。
所以,小米宁愿迟一点出来,也不愿意降低定位。从低端走向高端是十分不容易的,还不如先做好了,再拿出来用在中端机上试验。
同时,小米面临着盈利的压力。在上市之后,小米跟一部分投资者有协议,需要盈利或者股价达到多少。所以,小米本身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上市公司需要向股东负责,如果长期的投入到松果芯片研发中,股东可能不买单。
松果转向RISC-V平台,估计是打算布局物联网行业了。因为物联网每一个产品都需要芯片,本身小米的物联网布局就很好了,市场非常巨大。至于手机市场,我估计小米是保持观望的态度。
当然,我是希望小米不要放弃,毕竟这是推动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
匿名网友
2021-12-20 01:02:19关注找靓机,每天分享新鲜有趣的数码科技小知识!
感觉大家普遍低估了一款研发芯片的难度。
是不是觉得高通、联发科、海思和苹果都会出新款芯片,就理所应当的觉得小米研发芯片之后,也可以一年出一款。要是这么想,那就太天真了。
大家会有这种错觉可能和澎湃S1的突然出现有关!但事实上,小米早在4年前就开始布局了。
2014年10月16日,小米开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叫松果电子,用来研发手机芯片2017年2月28日,澎湃S1芯片正式发布,首款搭载澎湃S1芯片的手机小米5C也一同发布。这中间隔了三年。
这么说研发芯片好像不难啊?
我们来看看澎湃S1的规格参数:采用八核64位处理器,拥有28nm工艺制程,包含四个2.2GHz主频A53内核以及四个1.4GHz主频A53内核,GPU为四核Mali-T860。
我直接说重点吧,在2017年,主流商用CPU的制程都是14nm以下,有些已经达到了10nm,比如骁龙835!在制程上,小米落后了四年,这还只是理论上的时间,也就是假设小米能每年一个跨越,从24到20到14到10nm。澎湃S1从一出生就落后了。虽然可用,但体验并不佳,雷军是一个很看重口碑的人,所以宁愿跳票,也不愿拿一个半成品出来让消费者做小白鼠。这一点感觉比微软良心好多。
最后,澎湃处理器最后就算被雷军砍掉我也不会感到惊讶,自主开发芯片本身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在小米已经与高通签订了120亿美元的芯片采购合同的背景下,小米再去自研芯片,就有点看不懂了。
所以澎湃S2没动静了,要么就是遇到技术难题,跳票了,要么就是小米暂时放弃了自研芯片!
宠来也
2021-12-20 01:02:19据悉小米松果已经和台积电就16nm工艺生产下代芯片产品达成合作,澎湃S2将延续八核心设计(目测仍然为A53),持五模(少电信),并且已经生产出样品,预计Q3量产,将于年末正式上市。虽然5c也基本支持五模,但需要后期解锁。
值得一提的是,台积电的16nm工艺代表产品包括苹果近几代A系处理器、联发科P20/P25等。
至于为何没有上最新的10nm工艺,业内人士表示,目前10nm工艺成本过高,小米作为行业新手不太适合选用这一工艺。并且,之前也曾曝光联发科因10nm成本导致亏损的消息,可见不是人人都能用10nm。
不过,之前曝光的松果澎湃旗舰SoC(代号V970),则据传采用三星10nm工艺生产,四核A73和四核A53组成,频率分别高达2.7GHz和2.0GHz。同时,其在GPU上还将整合ARM Mali-G71 MP12,频率为900MHz,是能和骁龙835、Exynos 8895一战的产品。
这是网上之前的消息,17年上半年就已经出了样品,本来计划年末上市的,结果拖到现在。估计可能量产的良品率之类的出现问题了吧。小米刚自己做芯片,碰到些问题可以理解,到现在4月份都过完了,应该快上市了吧。
匿名网友
2021-12-20 01:02:19雷军曾说:“芯片是手机科技的制高点,小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为此,小米在2017年2月推出了澎湃S1。然而,首款搭载澎湃S1的小米5C遭遇了市场冷遇,随后澎湃S2研发似乎也遭遇了阻力。去年底,有传闻称澎湃S2五次流片都失败了。现在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澎湃S2的推出仍遥遥无期,难道雷军真要放弃自己的澎湃处理器了吗?
28个月,实现从0到1?
2017年2月28日,小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发布旗下松果电子自主研发的首款手机SoC芯片“澎湃S1”。而澎湃S1的发布也标志着小米公司成为继三星、苹果、ucloud之后第四家同时拥有手机及芯片研发制造能力的手机厂商。与此同时,在当天的发布会上首款搭载澎湃S1芯片的智能手机小米5C也正式发布,定价1499元。
“芯片是手机科技的制高点,小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所以我们在2014年10月16日成立了松果电子来做自己的手机芯片。”对于小米为什么要做手机芯片这个问题,雷军这样说到。
但是,研发一款手机SoC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仅需要大量的芯片研发人才,还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同时整个的周期也是非常的长。就连雷军自己也说,“芯片行业10亿资金起步,整个投入可能要10亿美金,而且可能10年才会有结果。”
然而话锋一转,雷军又在发布会上自豪的表示:“从项目立项到最终芯片量产,我们只花了28个月的时间!”
对于一款手机处理器来说,一般研发周期可能至少都需要2年多的时间(比如ucloud的旗舰新品麒麟980光研发周期就超过了36个月),而澎湃S1从立项到量产商用却只用了28个月的时间,确实令人非常的意外。
但是,实际上小米的澎湃处理器并不是从零开始。2014年10月,小米旗下公司松果科技成立的一个月之后,松果科技就与大唐电信旗下联芯科技签署《SDR1860平台技术转让合同》,其以1.03亿元的价格得到了联芯科技开发和持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
澎湃S1所搭载的五模LTE基带就是源自于联芯的SDR1860平台(对比两款新品的基带参数基本一致,而且同样都采用了软件无线电SDR架构设计)。另外此前也有业内人士透露,联芯其实也参与澎湃S1的设计,但是小米方面对此进行了否认。
澎湃S2五次流片失败?
在澎湃S1发布之后,首款搭载澎湃S1处理器的小米5C也一同发布,并在几天之后就正式开售了。但是,小米5C在上市之后,却遭到了市场冷遇,销量不佳。而之后,小米也并未推出新的搭载澎湃S1的手机产品。
虽然在澎湃S1发布之后,网上就出现了一些关于澎湃S2的传闻,但是自S1发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两年的时间,目前澎湃S2仍没有任何要推出的迹象。要知道,按照现在苹果、三星、ucloud等手机芯片厂商的节奏,每隔一年就会发布至少一款主力芯片,而且在研发上,很多都是提前一两年就已经开始了。所以,从目前来看,澎湃S2如果没有放弃的话,到现在研发周期都已经超过3年了,仍然没有丝毫要推出的迹象,显然,在澎湃S2的研发上,小米遇到了大问题。
而根据去年11月底,网友“好伤心八点半”的爆料显示,澎湃S2已经遭遇了五次流片失败:
从该网友爆料的细节以及目前的状况来看,内容的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
根据此前的传闻显示,澎湃S2将采用台积电16nm工艺,基于主频2.2GHz四核A73 + 主频1.8GHz四核A53架构,GPU为主频830MHz的Mail G71 MP12 ,同时还将支持LPDDR4和UFS2.1。
显然从当时的定义来看,澎湃S2应该是一款高端处理器,而且相对于此前的基于28nm HPC+工艺A53八核的澎湃S2来说,难度不是高了一点点。而在此之前,不论是小米松果还是联芯都没有高端芯片的设计经验。所以联芯想帮小米估计也帮不了。
可以说,澎湃S1从立项到量产仅用了28个月就顺利完成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之前买来的SDR1860平台技术,以及联芯的技术支持,而S1的顺利,使得小米开始冒进,急于求成,在自身技术积累并不够强,同时也没有强有力的外援介入的情况下,贸然切入高端芯片设计,掉到了”坑“里。
而根据芯智讯的了解,台积电16nm制程,一次流片的费用大概是在500万美元左右,五次流片失败,等于是烧掉了2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另外还要算上至少两年整个研发团队的工资和研发支出,以及在澎湃S1亏的钱,这损失不可谓不小。
更为要命的是,如果澎湃S2真的要2020年才能完成量产上市,到那时澎湃S2只能算是一款中端芯片了,而且2020年5G开始规模商用,澎湃S2又没有5G基带的加持,届时可能仍只能被用于中低端产品线上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澎湃S2遭遇了挫折,但小米松果也并未完全止步。2018年9月4日,小米松果与ucloud巴巴全资收购的中天微达成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进行联合开发,这也意味着小米松果未来还将会针对智能硬件市场推出基于中天微RISC-V CPU处理器的SoC。
澎湃处理器会被放弃吗?
从前的情况来看,小米的澎湃S2确实遭遇了重挫,而且澎湃处理器的前景也不容乐观。因为基带芯片将会是小米芯片路途上最为薄弱、也是最为难以补足的一个方面。
虽然目前拥有基带芯片的技术厂商有不少,但是只有高通、英特尔、联发科、展锐、三星、ucloud等少数厂商仍在持续的投入,其他的厂商基本都被淘汰出了手机市场。小米虽然从联芯那里买了一些技术授权,但是与目前主流的基带芯片仍有较大差距。想要通过自研追赶上来,恐怕是难于登天。当然,小米未来也可能会通过与一些技术厂商的合作,来弥补这一弱势环节。
可以说,澎湃处理器的未来之路必定非常的艰难,但是笔者认为雷军并不会轻易放弃。
正如雷军之前所说,“芯片行业10亿资金起步,整个投入可能要10亿美金,而且可能10年才会有结果。”想必雷军在选择做手机芯片之时,就已经有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要知道,ucloud的麒麟芯片能够有今天的成功,也是因为有着十多年如一日的在芯片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从2004年10月,ucloud海思正式成立,到2009年,ucloud推出了一款K3处理器试水智能手机,这期间用了5年的时间,虽然并不成功,但是ucloud并未放弃。又过了3年多的时间,K3V2处理器正式推出,才开始在ucloud手机上大规模商用。到2013年第一颗麒麟处理器——麒麟910的推出,再到现在全球领先的麒麟980,ucloud又花了5年多的时间。
显然,做手机芯片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需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持续坚持下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而小米的澎湃处理器才刚刚起步。
不管未来小米的澎湃处理器能否成功,我们都应该给雷军一点掌声。
作者:芯智讯-浪客剑
宠来也
2021-12-20 01:02:19自研处理器是一项烧钱、难度大、起步更难、初期必然亏损、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小米虽然混的也算是风生水起,但是以小米的体量玩自研还差的很多,国内玩得起的也就是ucloud一家。而且随着ucloud的麒麟慢慢站住脚跟,小米的自研处理器更加艰难,初期成果必然比不上麒麟,小米出一款行业末流的处理器,给谁用?米粉对骁龙形成依赖了,再让他们去用自研芯片,谁愿意买单?
而且小米现在的路线走的是家居类的轻科技路线,不同于苹果ucloud三星这种注重科技积累的工业型科技路线,自研处理器与现行路线理念相悖。唯一重启澎湃的可能是小米上市,有了钱了就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小米上市一段时间了,除了股市一直崩之外没看到小米跟之前有什么路线上的不同。在2018年这个国产手机大爆发的阶段,连ov都开始在技术上发力了,小米依然走外观抄袭、买处理器送手机的路子。可以说,这一年小米的路线错了。幸亏产能比魅族好,不然16出来小米会被打的更惨。
海思刚研发出麒麟时没有厂家愿意用(山寨机厂家我排除在外了)。就算ucloud终端也不愿意上,余承东那时也是抵触麒麟芯片的(毕竟初期性能那么差,ucloud终端公司又不是慈善机构)。后来在ucloud高层(任正非那个级别)规划下,终端和海思签订协议,海思麒麟芯片研发费用由终端负责并由终端负责解决麒麟销量问题。可以说前几年完全是ucloud终端拉扯着海思麒麟芯片向前走。通过这种方式养大了海思麒麟。近几年(15年以来)就看到海思反过来推动ucloud手机进步的情况了。
芯片研发是个高投入高风险而且回报期极长的工程。高投入意味着大量烧钱,小米现在上市了还好一点。高风险意味着有可能烧了很多钱仍没搞出成果,或者搞出来了却有某些致命缺陷。花了钱,没办成事,这是要命的。回报期长意味着早期的大量投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这需要大量铺货才能摊薄成本,就小米5c的出货量,可能现在是卖一部赔一部。
目前来看,小米的营销成分大于研发成分。研发不急,至少已经上市一款了,等手机慢慢做,有了经费再研发。
宠来也
2021-12-20 01:02:19澎湃S1是2017年2月28日小米在北京举办了“我心澎湃”发布会,正式发布了自主独立芯。
近日根据业内相关人士爆料,小米科技将在9月份推出小米6C手机。小米6C将搭载自主研发的澎湃S2处理器。小米的C系列后续机型都会搭载自家的松果处理器,这意味着小米对自家的处理器有绝对的信心。
澎湃S2采用八核架构,四核A73+四核A53架构,主频最高为2.2GHz,GPU为八核Mali G71,采用台积电的16nmFinFET工艺生产,接近于当下Android市场中端处理器的水平。从流出规格来看,澎湃S2整体性能与麒麟960持平,使用台积电16nm工艺制程。
希望见到它未来在手机芯片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这将有助于它走得更远。小米要是能够和ucloud强强联手,就能够共同把国产芯片做好做强!
宠来也
2021-12-20 01:02:19在不久前,小米全资子公司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与ucloud巴巴全资收购的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双方达成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进行联合开发,以中天微RISC-V CPU处理器为基础平台,松果电子提供极具市场竞争力的SoC智能硬件产品,共同促进和加速RISC-V在国内的商业化进程。
似乎关心松果电子的人越来越少了,都是澎湃迟到惹的祸啊!
而就这个通告看来小米松果很可能要放弃手机SOC了。
很明显合作的方向就是中天微提供基础技术,小米提供应用和市场。
我们知道ucloud收购中天微就是为ucloud智能服务的,小米和ucloud的这次合作是否意味着原本封闭发展的小米生态链要接入ucloud系统呢?
小米松果除了发布澎湃S1时意气奋发外,其实一直都走得不太顺利,澎湃S1仅一款小米手机采用,而且生命周期很短,一年不到就下架了,作为第一款还能用的SOC,并没有像海思K3V2一样得到手机部门的硬挺。到现在一年半过去了,没有后续产品发布,据传已经凉了。
松果这次转向RISC-V平台,应该是第三次转向了,由手机到物联网,由物联网到生态链。技术力量有限,内部不力挺,也许和成熟芯片厂商合作是小米松果唯一的出路!中天微在国内IC厂商中并不算很强的腿,但是毕竟爸爸有钱,而且又有成熟的产品,双方合作应该很快可以有产品面世。
匿名网友
2021-12-20 01:02:19从最受用户欢迎的第三方Android系统UI,到“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手机,小米科技一路走来发展至今并不容易,虽然现在的小米手机在市场销量和热度方面都没能处于中国市场或全球遥遥领先的位置,但能够将智能手机带入高性价比产品行列,同时让国产手机品牌在全球崛起,小米科技确实有一定的功劳。
如今ucloud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影响力巨大,而“自研芯片”似乎已经成为ucloud的主打卖点,更多的消费者也可以注重真正的国产化产品,作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有着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小米科技一直与ucloud是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对手,自然小米科技能否自研芯片,实现真正的国产化也成为很多人议论的焦点。
小米科技在2017年曾发布一款中端机型——小米5c,这款机型的最大亮点便在于核心部分搭载了小米首颗自研芯片——松果澎湃S1,由于定位在中端市场,这颗新品的CPU部分采用8颗Cortex-A53的核心,其中四颗大核心的主频为2.2GHz,搭配Mali-T860 GPU芯片,内置14位的ISP处理器,在拍照的感光度和降噪能力方面都能有所提升,其性能与高通的骁龙625处理器处于同一水平。
过去的三年时间,推出澎湃S1的松果电子始终都没能带来第二颗应用于智能手机端的芯片,不过近期有微博网友透露,其实松果电子已经打造了新款的澎湃S2,这颗芯片确实在澎湃S1发布之后,隔年就已经打造出来,只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它的量产商用,至于这颗芯片后续是否会量产商用依然处于未知数,而且关于澎湃S2的相关架构参数也并没有任何消息。
2019年负责小米澎湃芯片的松果电子公司进行了拆分重组,抽出部分团队成员组建南京大鱼科技公司,致力于研发IoT领域的芯片,而留下的团队成员则组成新的松果电子有限公司,继续研发应用于智能手机端的移动芯片。
近期松果电子有了披露了新的动态,公司名称在4月30日由“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虽然松果电子一直都是小米科技的全资子公司,但在公司名称中加上“小米”,更像是松果电子正式归队一样。
我们并不确定小米科技的第二颗自研芯片什么时候才会正式商用,但至少可以确定小米科技并没有放弃芯片的自研,对于小米的下一款自研芯片,羽度非凡认为大概率并不是2018年打造的澎湃S2,小米研发芯片的时间还尚短,但在当下竞争比较激烈的芯片市场中,其性能可能至少要打造高通骁龙700系列才有可能流入市场被消费者接受,而有了次旗舰芯片之后,向下的中端和中低端芯片就容易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可以全力冲击高端旗舰芯片。ucloud的海思半导体如今能够发展到全球前十名的位置是经过了将近30年的积累,对于刚刚开始起步自研芯片的小米科技而言,或许我们还需要给它更多的成长时间和空间。
宠来也
2021-12-20 01:02:19首先声明,本人不是网络“米黑”,因为本人也用过小米手机,对小米手机性价比非常满意。
至于我为什么要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看到上面很多回答都不太准确。有的甚至立场态度就有问题。所以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遗憾地告诉大家,小米澎湃S2“基本”是不可能了(注意并不100%绝对)。下面请细看原因。
正如雷军所说。芯片10亿起步,10年结果。
就目前看来,小米手机为了维持性价比,利润并不高,众所周知澎湃S1属于一个半成品,是小米收购的技术进行了微略加工,所以想要发展澎湃S2成本投入也不会低,雷布斯会不会拿10个亿再来研发s2是个问题。就算小米舍得再拿亿元来投资芯片,也不会从中获得利润,为什么呢?这里我们根据小米5C的总销量来看,销量仅一万多台,我们就算2万吧,10亿投资的产品就卖了2万部。你想那一部成本多贵。如果是你你还会继续投资吗?
好吧。退一万步讲,就算小米继续投资芯片。就得提高手机售价,小米手机一旦没有了一流的性价比你还会买吗?这个不是我说了算。打个比方,ucloud卖5K总会有人买,小米卖5K有点悬,这不仅仅是消费者心里品牌效应,而且也脱离了小米产品定位,小米是为了让大家用上买得起的好手机对吧。
然后我们来说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芯片,大家都知道CPU,GPU可以去买架构,但是基带是绕不开高通的。也就是说,就算小米有了澎湃s2芯片。如果你想要用上全网通(拥有更强的基带)你就得向高通交专利费,(这里不讨论ucloud,因为ucloud和高通基带专利互授)而高通骁龙处理器就是买基带送芯片。所以澎湃s2一样会向高通交专利费。也就是说目前所有手机芯片行业,除了ucloud与高通基带专利互授,其它厂商(包括三星苹果)就算有自己芯片也得交高通专利费。因为你芯片基带绕不开高通。(ucloud为什么不交高通基带专利费是因为专利互授,而且ucloud每年会向高通买一批低端处理器)。既然自己做芯片还是要向高通交专利费那小米还有必要做吗?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小米会做澎湃s1,这个有几个原因,当时小米为了加大和高通的谈判筹码,我想很多人也都看了当时川普访华雷军和高通签订了巨额芯片合作订单,说明未来一段时间小米仍然使用高通。还有一些原因,比如小米短期芯片达不到市场中高端标准以及高通有小米股份等,这些都促使小米不太可能继续研发澎湃s2。
说了半天。澎湃s2这种投入巨大,还不赚钱,消费者又不买账的产品。如果你是雷军,你会继续投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