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请稍候...
Preloader
  • 【公益】愿天下宝贝都能有幸福的家
  • v:irenyuwang

Office Address

123/A, Miranda City Likaoli
Prikano, Dope

Phone Number

+0989 7876 9865 9

+(090) 8765 86543 85

Email Address

info@example.com

example.mail@hum.com

img

新闻称YY CEO李学凌为深度了解自己,身体植入芯片,人体芯片有什么用呢?

img
提问者

匿名网友

10月22日讯,今天早些时候,欢聚时代(YY)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学凌在朋友圈晒出身体植入芯片的经历,并表示这样做就是为了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李学凌还描述了植入芯片的过程:“很高速地弹射出去,啪的一声就打进去了,没有一点的疼感。”他表示,身体里植入的芯片“可以测量很多跟血液里面成分相关的各种东西。”

4人回答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20 01:08:14

    人体血液成分检测芯片。

    2013年,瑞士研究人员研究成功一款在皮肤下检测血液指标的芯片原型,并能将检测结果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当然你得安装相关的APP,这款芯片或类似的芯片可能就是YY CEO李学凌给自己植入的芯片。

    但要说人体芯片的始祖,您可能需要了解一下RFID(射频识别)技术。

    RFID技术可以使用电磁场自动识别和跟踪携带着相应芯片的人、动物或物品。阅读器和芯片间的信息交流可以远达数百米,不需要现在使用的二维码或者传统的条形码需要近距离直接扫码才能识别。

    由于这个特性,非常方便进行物流管理,RFID芯片标签已经用在许多行业之中,例如, 附有RFID标签的药品可以通过仓库进行跟踪,如果在家畜和宠物中植入RFID微芯片则能将混在一起的两群动物,轻松的分开,以免主人之间互相争执,同时对寻找走失的宠物也大有用处。比如在您的钥匙链上或眼镜上贴一个RFID芯片,您就能轻松找到您把它放到哪里去了,当然你得先找到您的RFID芯片阅读器。其实在我们使用的信用卡、护照上都有RFID芯片,这样方便计算机读取身份信息。但这种技术也带来安全隐患,那就是被人非法读取银行卡或护照信息,从而实现身份替换或盗刷。

    图示:防止被盗刷的RFID安全性钱包。

    把RFID芯片植入人体,那它就成了最初的人体芯片

    早在1998年,赛博格文化狂热者,英国科学家&工程师凯文·沃里克(Kevin Warwick),就尝试给自己植入了一个RFID芯片,他用这块芯片实现了开灯、开门和开关计算机等简单应用。伴随着这类尝试者数量者的增加和潜在的商业化应用,FDA在2004年制定了一个RFID芯片植入人体的规范化指导文件。

    图示:2009年,英国科学家马克·加森(Mark Gasson),接受人体芯片的皮下植入。

    图示:2004年,FDA出台指导性的人体芯片植入规范。

    人体芯片的用处

    • RFID芯片实现个人身份识别、芯片中可以记录个人的病史和药物过敏情况、宗教信仰等信息,方便急救医生对昏迷患者的处理。

    • 结合其它技术的RFID芯片用于医学途径,如监控血糖血压等

    • 另外也可用于防止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作弊,这是2017年奥委员执行主席迈克·米勒的建议。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体芯片这个产业,将成为未来的一项大产业,因为人对了解自己的欲望是很强的,同时对健康的需求也永无止境。

    您想给自己植入一个芯片吗?

    未来的社会,会不会分化为芯片植入人和非芯片植入人呢?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20 01:08:14

    各个媒体都在报道YY CEO李学凌植入人体芯片。

    其实这并不是首次有人尝试人体芯片植入了,比如说梅姨的这款,看起来和某宝上的血糖仪探测头没什么差别。

    如题,李学凌植入的芯片也只是一个简单的探测器而已,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也表示这并非欢聚时代的最新研究项目,只是他个人对于新鲜事物的尝试。

    给身体植入芯片的标题一出,容易给大家造成误导。在人们心目当中的人体芯片,可能是科幻电影里一挥手就能控制所有设备的画面。目前普及的人体芯片,都还只是健康监测的探测器,只能更好的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不过通过植入芯片来控制智能设备的技术,并非难以实现。早在2002年,英国雷丁大学的客座教授凯文·沃维克就利用外科手术,将一个3毫米宽的方形芯片植入到左腕内,连接上了100个电极,使自己的神经系统通过芯片线路与计算机相连。只要他在办公大楼里进进出出,所有由电脑控制的房间都能认出他来,自动开灯、开门,电脑还会发出“早安,凯文教授”的问候,并且在接到新邮件时通知他。

    2014年底,美国奇点大学教授雷蒙德·麦考利在自己左手的虎口位置植入一个微小的芯片胶囊。据他说,植入过程是一个小手术,他只是流了一点点血而已。“整个过程就像小时候被蜜蜂蜇了一下,植入完成后,芯片所在的地方会有一个米粒大小的鼓包,但没有再产生任何疼痛感。”这枚芯片可以存储数据,也支持NFC(近场通讯技术)无线传输。只要拿手机轻轻从手上一扫,就能读出芯片里存储的信息或存入新的资料。整个芯片的“生命周期”中,写入操作可以超过10万次,存储量则高达1G。现在,麦考利已经把自己的名片信息存在芯片里,而他家的房门也装上了NFC装置。回家时,他根本不用钥匙,只要用左手靠在门把上,然后一拧就能开门。

    2015 年至今已有 3500 名瑞典人选择在体内植入芯片,占瑞典人口 0.035%。它跟一粒米大小差不多,可以用来付火车票、刷门禁、支付某些贩卖机费用。

    当前技术正在逐渐完善的穿戴式智能设备,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转向人体芯片,将其功能压缩到一枚微型芯片上,并植入人体内,相信未来这一技术会更加普及。

  • img
    宠来也
    2021-12-20 01:08:14

    谢随风轻吟文远方邀请!

    人体芯片就是把你的个人资料收集在芯片中,只要射频识别开发就可植入人体,此中可以携带着你的身份以及保存医疗信息。

    弊端就是电池寿命问题有待解决,GPS信号问题(怕有的地方接收不到信号,人体芯片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关键是你的个人信息随时可能被黑客读取,你的个人信息会被不法之人利用。也就是说你就是一个透明体,只要人家别有用心,随时可以从你的人体芯片中读取他们想要的一切资料。

    从安全角度来看,人体芯片存在重大隐患,如果研发者利用芯片搜取情报,将严重影响国家公共安全。如果不法份子利用人体芯片去做案,很快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的利益。如果芯片还有读取功能,将会被人利用去获取他们想要的一切资料,极具破坏性。

    有时候,一个新事物的产生有其利必存其弊,放大来说,在便利你的同时,也存在未知的隐患,不鼓励你去弄潮儿。除非人体芯片百利而无一害,那么它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 img
    匿名网友
    2021-12-20 01:08:14

    芯片是不是硬件?我就说一句,硬件是不是带有磁场,磁场是不是带有辐射。

    为什么核武器危害那么大,就是辐射,一旦人体受到辐射的影响不仅大大的影响寿命,还能对身体带来危害。

    就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婴儿会发生畸形,原因在于基因,基因是受什么影响,那就是辐射。

    所以总结:不要老是拿些无聊来弄,根据实际问题来做参考,人的组织,以及神经,包括细胞能承受啥就研究什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