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主要食物包括水生昆虫、有机碎屑等,也吃小鱼、鼠类等活物,甚至在吃不饱的时候还会吃同类的尸体。正因为鲶鱼食性杂,所以生命力很强,能在污染水体中生存。
在一些有鸡粪、猪粪的污水环境下,鲶鱼是可以生存的。而且,在水产养殖业中,动物粪便也是一种廉价、无毒的天然肥料,它为水中的浮游生物提供了大量的营养,所以,很多养殖户都会把鸡、猪粪等作为饲料喂食。
多在夜间活动和取食,白天则潜入水底或洞穴中。人工饲养后,亦能在白天摄食,食取部分植物性精饲料。塘鲺鱼适应能力强,可在小水体和低溶氧的环境中成长,且病害较少,饲料来源广,塘鲺鱼原系野生鱼类,栖息于河川下游、田野、坑塘、沟渠等处。
扩展资料
肉细嫩味美,富营养,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为南方常见的食用鱼,也是出口港、澳的重要品种。养殖胡子鲶,因其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经济效益较高。
鲶鱼营养丰富,每100克鱼肉中含水分64.1克、蛋白质14.4克,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塘角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肉刺少,营养丰富,很受人们喜爱。
胡子鲶性腺发育属非同步多次产卵类型,繁殖能力强,性成熟年龄为10~12月龄。一般一年可繁殖3~4次。胡子鲶的繁殖季节一般在4~9月,少数亲鱼产卵期可延至10月底结束,其繁殖盛期为5~7月。
塘鲺,鱼类,可食用,学名胡子鲶,在分类上属鲇形目、胡子鲶科。属于热带、亚热带鱼类,广布于我国南方各地,既是营养丰富的消费品,又是具药用价值的滋补品。因而市场潜力大,是农(渔)民致富的有效养殖对象。
塘鲺,又称塘角鱼、胡子鲶。国内常见两个品种:本地塘鲺(胡子鲶),埃及塘鲺(革胡子鲶、埃及胡子鲶)。
本地塘鲺,即胡子鲶,角角鱼、角角丁、又名土塘鲺。体色发黄,多为野生,个体较小,最大一般500g。
埃及塘鲺,即革胡子鲶,又名埃及塘鲺。体色发黑,多人工养殖,个体很大,一般可达数千克。
食物取向
胡子鲶是一种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食量大,日食量为自身体重的5~8%,最大可达15%以上,如投饲过量,会产生摄食过多而胀死现象。胡子鲶耐饥能力强,鱼种或亲鱼在人工越冬期间,4~5个月不投饲也不会死亡,当水温升到15℃以上时开始正常摄食,温度在20~35℃时摄食旺盛。一般5~9月为摄食盛期,此时生长速度最快。在天然水体中,鱼苗主要摄食轮虫、水蚤、孑孓、枝角类、桡足类等。摄食后的4~7天,完全靠捕食获得营养。适口的对象逐渐由小变大,以捕食较大型的枝角类为主,在枝角类不足时,也采食水中的有机碎屑、水生昆虫、蠕虫等。成鱼阶段主要捕食水体中的蠕虫,水生昆虫、底栖动物、小鱼、小虾及动物尸体、有机碎屑、植物的嫩茎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禽畜的血、内脏、鱼粉、蚕蛹、螺蚬肉、蚯蚓、蝇蛆等动物性饲料;也可投喂米糠、花生饼、麦麸、豆饼和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