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它的叫声和孩子哭声相似,所以才叫它娃娃鱼,实际上它不是鱼类,而是一种早在恐龙之前出现的两栖类动物,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因为那个时候人类还没出现呢?你应该问,为什么几亿年后出现的人类小孩的哭声和几亿年前的娃娃鱼一样呢? 我认为完全是一种巧合。又名大鲵。
山间盛夏的夜晚,伴随着泉水叮咚的琴声,常听到婴儿般的啼哭,这就是大鲵那凄惨的叫声。人们因此而称其为“娃娃鱼”。娃娃鱼头宽而扁圆,上嵌一对小眼睛,尾部侧扁,四肢短小,形状十分怪异。体色有棕色、红棕色,还有黑棕色的。娃娃鱼是现存两栖动物中最大的一种,在有的地方,身长可达1.8 米。大鲵一般生活在岩石磊磊的清澈的山涧,洞穴位于水面以下。白天,它在自己舒适的家中酣睡,夜幕降临时,它才静静地隐蔽在滩口乱石中,一俟猎物走过,便吞而食之,真真是“娃娃鱼坐滩头,自有自来食”。由于很少活动,新陈代谢十分缓慢,偌大的娃娃鱼,每天只需吃200—300克食物就行,而且还不用天天都吃。每年5—8月,是大鲵的繁殖季节。雌鲵产卵后,“任务”即告结束。雄鲵从此就要担当所有的孵卵任务,直至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为止。娃娃鱼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在 2亿多年前曾繁盛一时,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适者生存”下来的很少,目前为我国的特有种,应极力加强对它们的保护